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
目录章节号标题页码章节号标题页码0.1前言3附录4适用法规明细表510.2组织结构图4附录5适用法律法规明细表520.3发布令5附录6工艺流程图530.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0.5过程指责分配表70.6管理者代表任命书90.7企业概况101.0范围112.0引用标准123.0术语和定义134.0质量管理体系155.0管理职责196.0资源管理257.0产品实现308.0测量分析和改进42附录1手册的管理48附录2更改控制记录49附录3引用程序文件明细表50
0.1前言医疗器械涉及到人身安全和健康,相对于其他产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集中反映了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与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密切相关。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本企业的产品特点、实际管理情况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的模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本手册是按照03版YY/T0287的要求,编制而成。手册阐明了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描述,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等。是企业从事质量活动的纲领法规性文件和准则,全体员工必须认真遵照执行,以确保能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满足法规要求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手册强调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顾客顾顾客顾客法规管理职责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分析和改进资源管理输入反馈要求输出产品产品输入反馈要求输出产品产品实现信息流增值活动
0.2质量管理体系机构组织结构图总经理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企划部行政部市场部生产技术部客户服务部质量管理部企划部行政部市场部生产技术部客户服务部质量管理部
0.3发布令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质量手册》编写小组结合企业的产品和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规定了韩氏系列治疗仪产品在设计、开发、生产、服务等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求,覆盖了本企业所有的质量活动。经审查符合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标准的规定,现予以发布。本手册规定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企业的法规纲领性文件。全体员工在各项质量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手册规定的各项准则。授权管理者代表负责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管理,并负责本手册的解释工作;授权质量管理部负责协助管理者代表对本企业质量活动进行日常管理;授权各部门各级人员都可按程序规定对违背《质量手册》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本手册于2012年08月09日批准发布,自2012年08月19日起实施。XXX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日期:年月日
0.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0.4.1质量方针XX科技、健康未来。0.4.2质量目标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5.0%以上。顾客满意率90.0%以上。
0.5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表标准条款及内容职能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客服部市场部行政部企划部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OO4.2文件的总要求4.2.1文件要求总则O★★OOOOO4.2.2质量手册OO★OOOOO4.2.3文件控制OO★OOOOO4.2.4记录控制OO★★★★★★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OOOOOOO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OOO★★OO5.3质量方针★OOOOOOO5.4策划5.4.1质量目标★OOOOOOO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OOOOOO5.5职责、权限和沟通5.5.1职责和权限★★OOOOOO5.5.2管理者代表★★OOOOOO5.5.3内部沟通★★OOOOOO5.6管理评审5.6.1总则★★OOOOOO5.评审的输入★★OOOOOO5.评审输出★★OOOOOO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OOOOOOO6.2人力资源6.2总则OOOO★O★O6.2能力、意识和培训OOOO★O★O6.3基础设施OOOOO★★O6.4工作环境OOOOO★★O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OOO★OOOO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OOO★OOOO7.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OOO★OOOO7.2顾客沟通OOO★OOOO7.3设计和开发7.设计和开发策划OOO★OOOO7.设计和开发输入OOO★OOOO7.设计和开发输出OOO★OOOO7.设计和开发评审OOO★OOOO7.设计和开发验证OOO★OOOO7.设计和开发确认OOO★OOOO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OOO★OOOO7.4采购7.采购过程OOO★OOOO7.采购信息OOO★OOOO7.采购产品的验证OO★OOOOO标准条款及内容职能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客户服务部市场部行政部企划部7产品实现7.5生产和服务提供7.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OOO★OOOO7.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确认OOO★OOOO7.标识和可追溯性OO★★OOOO7.顾客财产OOOO★★OO7.产品防护OOO★O★OO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OO★OOOOO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测量分析和改进策划OO★OOOOO8.2监视测量8.2.1反馈OOOO★★OO8.2.2内部审核OO★OOOOO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OO★★OOOO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OO★★OOOO8.3不合格品控制OO★★OOOO8.4数据分析OO★★★★★★8.5改进8.5.改进O★★OOOOO8.5.纠正措施O★★OOOOO8.5.3预防措施O★★OOOOO注:“★”责任部门/责任人“O”协同责任部门
0.6管理者代表任命书经公司董事会实际考核,特任命____________为本企业管理者代表,授权对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管理,依据本手册的有关规定行使职权。其主要职责和权限是:1.按照《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标准精神建立、保持、完善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协调和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有效运行。2.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分析管理体系改进的需要,向总经理汇报以供管理评审。3.督促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全面的质量管理意识,达到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目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增进顾客满意。4.定期组织本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监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5.代表本企业处理与主管部门、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相关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联络事宜。特此任命总经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0.7企业概况
1、范围1.1总则本手册适用于“韩氏系列治疗仪”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也适用于顾客以及第三方认证和社会法规要求的质量保证。1.2应用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顶层文件,其他与质量管理有关文件的建立和实施必须以质量手册为基准。1.3删减说明根据产品特点,本公司产品不属于无菌医疗器械,故对标准中的下列条款进行了删减。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根据产品特点,本公司无安装活动,对标准条款中.2—安装活动予以删减。
2、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手册的引用而构成本手册的条文。本手册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3、术语和定义3.1本手册引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3.2本手册表述的供应链为:供方 组织 顾客3.3引用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3.3.1任何通过外科或内科手段,拟部分或全部插入人体,或通过医疗手段介入自然腔口且拟留在体内的有源医疗器械。3.3.2任何依靠电能或其它能源而不是直接由人体或重力产生的能源来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3.3.3在医疗器械交付后,由组织发布的通知,旨在以下方面给出补充信息和/或建议应采取的措施。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疗器械的改动、医疗器械退回组织,或医疗器械的销毁。注:忠告性通知的发布可遵守国家或地方法规。3.3.4任何以书面、口头、电讯的形式宣称,已经投放市场的医疗器械在其特性、质量、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及性能等方面存在不足的行为。3.3.5任何通过外科手段来达到下列目的的医疗器械―全部或部分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或―为替代上表皮或眼表面用的;并且使其在体内至少存留30天,且只能通过内科或外科的手段取出。注:该定义适用于植入性医疗器械,而不适用于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3.3.书写、印刷或图示物标帖在医疗器械上或其包装箱或包装物上:或随附医疗器械;有关医疗器械的标识,技术说明和使用说明的资料,但不包括货运文件。注:一些国家或地方法规可把“标记”看作是“制造商提供的信息”3.3.7制造商的预期用途是为下列一个或多个特定目的用于人类的,不论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机器、用具、植入物、体外试剂或校准物、软件、材料或者其他相似或相关物品。这些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补偿;―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支持或维持生命;―妊娠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通过对取自人体的样本进行体外检查的方式来提供医疗信息。其作用于人体体表或体内的主要设计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3.3.8旨在满足无菌要求的医疗器械类别。注:对医疗器械无菌的要求,可按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或标准执行。3.4根据《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的定义,本企业的产品属于:该产品属于毫针或皮肤电极作穴位及神经刺激治疗仪医疗器械,用于镇痛及各种针灸及低频电脉冲理疗适应症。3.5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管理目录,本企业产品属于:Ⅱ类医疗器械。
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本企业按照《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保持和实施。在适当的时机、在法规的允许情况下予以改进其有效性。4.1.1按照下述要求对体系进行控制:1)根据产品的特点、公司的管理水平,我们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过程进行了识别(参见4.1.3),并编制相应的程序文件(参见程序文件汇编)。这些过程可以是从识别顾客需求到顾客评价的大过程,也可以是具体质量活动的子过程;2)明确过程控制的方法及过程之间的相互顺序和接口关系。通过识别、确定、监视、测量分析等对过程进行管理(参见工艺流程图);3)制定各个过程能够得到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参见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检验规程);4)确保过程实现所必须提供的资源和信息(参见本手册第6章资源管理);5)对过程进行管理的目的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对过程进行测量、监视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实现过程策划的结果,并对过程进行必要的改进。7)针对本企业在开发生产活动中的外包过程进行识别和控制。4.1.2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定制式固定义齿和定制式”系列产品。由文件管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等五大部分组成。4.1.3本企业产品的实现过程包括:原料检验合格入库→对产品要求的评审确认→生产→检验→包装交付→售后服务六个子过程。4.1.4本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见附录:生产工艺流程图4.2文件要求4.2.1总则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遵照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及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编制,由下列四个层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成。1)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阐述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本企业内部的质量法规性文件(即本手册)。2)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展开与落实,提供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或活动的途径,规定了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各项质量活动过程的责任要求和方法。3)作业指导书或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操作性文件,包括各类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图样、指令等。4)质量记录:客观的反映质量活动和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的见证性文件。本企业的文件层次示意图如下:Ⅰ:质量手册Ⅱ: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Ⅲ:作业指导书Ⅳ:质量记录4.2.2质量手册本企业按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标准编制并实施质量手册,该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顶层文件,要求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遵循。《质量手册》覆盖本企业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过程,并对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进行了表述,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由总经理负责批准和发布。内容包括:1)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删减及其理由的规定;2)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目录;3)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和相互作用的表述;4)质量手册的控制办法。4.2.3文件控制总则按照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标准对文件控制的要求,为了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文件的形成、发放、使用、修改等均处于受控状态和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本企业质量管理部特制定并实施《文件控制》程序。职责1)行政部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2)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核查;3)生产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文件的管理。工作概要1)各部门按职责分工组织对所编写的文件进行签署和审批,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实施管理和控制;2)文件的批准、发布和管理:文件发布前由授权人员审批其适用性,归口管理部门制作《受控文件清单》后下发执行,确保:a.在使用场所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b.作废或失效的文件能及时全部收回,并加盖“作废”标识,以防止错用和误用;c.对由于任何原因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加盖“作废”和“仅供参考”标识以便和有效文件能明显区分。3)文件的评审和修改:a.由文件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文件的定期评审,以保证其适宜性;b.文件的修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文件修改后应重新得到批准。4)外来文件的识别,分发控制;5)记录作为特殊类型的文件,按《记录控制程序》予以控制。6)应确保文件的更改得到原审批部门或指定的其他审批部门的评审和批准,该被指定的审批部门应能获取用于作出决定的相关背景资料。7)至少保存一份作废的受控文件,并确定其期限。这个期限应确保至少在组织所规定的医疗器械使用寿命期内,可以得到此医疗器械的制造和试验的文件,但不要少于记录或相关法规要求所规定的保留期限。4.2.4记录控制总则为了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对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提供验证的证据,本企业特制订和实施《记录控制程序》,主要包括:职责1)质量管理部负责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工作概要1)记录应予以保持,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2)产品可追溯性、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发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会的信息。3)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和规范。应有编号、标识和有关责任人员的签字和日期。必要的更改可采用“划改”的方式;4)对记录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和丢失。质量管理部应建立《记录清单》,方便管理,检索和查阅。要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超过保存期的记录由保管部门负责销毁、销毁的程序、权限及方法应得到控制;5)对记录的查阅、外借、保密应做出规定;6)与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保持期限,从该产品发货之日开始计算,至少不少于产品规定寿命两年,并符合国家法规规定的期限要求;7)建立并保持每批医疗器械的生产记录,以满足任一批产品可追溯性的要求。
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本企业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确保在本企业内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的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1)收集、理解并向全体员工传达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性能),并保证员工建立质量意识;集中体现在本手册如下条款:制定质量方针(5.3)、员工培训(6.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7.2.1)、顾客沟通(7.2.3)、设计和开发输入(7.3.2)、顾客反馈(8.2.1)等过程予以具体落实。2)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并让全体员工理解意义,并使其成为努力追求的目标;3)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各职能部门中贯彻分解成部门及层次的目标;4)按要求进行管理评审,并在评审中做出对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适宜性做出评价;5)确保资源的识别、提供及协调,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本企业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通过贯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使顾客的要求得到收集、确定和满足。为此应做到:1)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包括顾客在合同、订单规定的要求和通常隐含的要求;2)通过市场调研、分析预测和实施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3)将要求转化成产品使顾客要求得到满足;4)本企业按照标准要求对相关过程予以控制:采购(7.4)、生产和服务提供(7.5)、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8)、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确保产品符合要求,从而为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5)在处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时,不得超越法规的许可。5.3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由总经理发布。体现了本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具体见本手册0.5章节。本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集中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宗旨,是本企业质量追求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要深刻理解,认真执行。本企业通过每次的管理评审活动对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以保证质量方针的持续有效,必要时进行修改以适应本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5.4策划5.4.1质量目标总经理负责建立质量目标并组织实施,具体见本手册0.4章节。质量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1)在本企业质量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2)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3)质量目标应在本企业各职能部门及层次中分解展开以建立部门质量目标,形成有关职能和层次部门各自的具体工作任务;4)各层次的目标都应是可测量的(定性或定量)。能够通过检验、计算或其他测量方法获得量值,从而考核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对实现本企业的质量目标进行管理性策划的过程,总经理应确保:1)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策划,以实现质量目标及满足本手册4.1条款的要求,并形成必要的文件。根据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标准的要求及本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特点,选择了需要控制的过程(见4.1.3)。2)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组织结构(见本手册0.2),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3)选择合理的职能分配方案(见本手册0.5)。4)当本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过程更改和产品发生变化,需对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做出变更时,应重新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和权限为确保本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高效、协调,实现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总经理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并将质量管理体系活动过程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并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予以规定和沟通,其中决策层和各部门职责如下:1)总经理a.决定本单位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b.制订本单位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c.制订本单位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d.制订本单位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e.拟订本单位合并、分立、变更形式、解散的方案;f.决定本单位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2)副总经理/企业负责人a.根据总经理的提议,聘任或者解聘其他人员,决定其报酬事项;b.制订本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c.决定重大投资项目和重要固定资产的购置;d.工厂各部门业务的管理、指挥、督导;e.管理者代表的指派;f.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督导实现;g.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的核准;h.各项合约的核准;i.决定及核准新产品开发方案;j.主持管理评审。3)副总经理a.对总经理负责、协助总经理抓好全面工作。b.熟悉和掌握公司情况,及时向总经理反映,提出建议和意见,当好总经理参谋和助手。c.具体抓好分管的业务部门工作。d.负责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工作。e.协调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协助总经理建立健全公司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f.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任务。4)管理者代表(见本手册0.6章节)a.负责全公司的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改进的管理工作;b.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组织协调和全面管理,保证体系有效落实执行与管理评审。并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负责;c.负责协助最高管理层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d.负责向本企业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及改进的需求,确保质量方针能为全厂各阶层人员所了解,而且能与质量体系相结合;e.负责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f.在本企业内部利用各种方式促进顾客要求和质量意识的形成;g.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检查,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h.监督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活动。i.负责外部审核与认证协调与执行;j.对品质事件能独立行使职权及自由处理的责任;k.负责监督品质保证制度的制定;l.确保质量体系在有效的制度下正常运作,直接向总经理报告,并全权代总经理从事品质管理工作;5)其他部门及人员职责参见《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图》。5.5.2内部沟通1)总经理应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部门之间,就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质量要求、质量目标及完成情况以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实现全员参与的效果。2)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种种沟通,可采用晨会、座谈、文件传递、电子媒体等方式。3)通过沟通,促使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到本企业的各个层次,以提高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5.6管理评审5.6.1总则为确保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含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的改进机会及变更需求。本企业特制定并实施《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职责1)管理者代表:负责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负责组织管理评审的准备、实施、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审批管理评审结论。贯彻执行管理评审决议,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2)质量管理部:负责协助管理者代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及管理评审的组织和实施。对评审结论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记录和保存评审的结论并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控制;3)各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的材料,并负责实施评审结论提出的与本部门相关的改进措施;工作概要1)评审频次一般每年不少于2次,两次时间间隔不超六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增加评审次数。管理评审由管理者代表按策划的时间间隔以评审会议的形式组织进行,当组织内部结构、产品结构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需要进行调整时,应增加管理评审次数;2)管理评审的时机由管理者代表决定,每次评审前由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确定本次评审的具体时间、议程,参加人员等事项。管理评审计划应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5.6.2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以下信息:1)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评价;2)各种内外部审核结果;3)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分析结果,包括重要的质量反馈信息;4)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5)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情况;6)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7)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变化;8)对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5.6.3评审输出评审会议要由管理者代表就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并形成《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由总经理批准,报告涉及到的改进措施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实施,质量管理部负责进行跟踪和效果验证。报告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评价;2)对分解的质量目标的评价;3)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4)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情况;5)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及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措施;6)资源需求与配置的适宜性分析结论;
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为了满足法规和顾客的要求,公司应有效地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贯彻公司的质量方针并实现质量目标。本企业根据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全过程进行了策划:确定并提供所需的恰当资源,包括人员、设施、设备、工作环境、信息资料、供方和合作者、自然资源和财政资源等。资源的利用也可以考虑外部资源(比如潜在的供方)。这些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公司必须具备的实力。保证资源的提供合理到位,才能确保:1)实施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实现本企业的质量目标;2)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3)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4)满足国家及地方医疗器械主管部门、政策法规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特殊规定(设备、场地、人员、资格等);5)致力于技术创新、提高员工素质、优化资源配置,以确保各类资源能满足产品开发、生产、检测和服务的需要。6.2人力资源6.2.1、总则为了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够任本职工作,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本企业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各工作岗位、质量活动及规定的职责对人员能力的需求,选择能够胜任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做到以人为本,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评价员工的能力,并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服务能力。教育:和工作岗位相关的学历;培训:和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培训;技能:工作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艺、技能、手艺;经验:从事该工作的工作经历、阅历;6.2.2、能力、意识和培训职责1)行政部负责人力资源的归口管理;2)各部门负责执行本企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概要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控制程序》。1)制定各个岗位对人员的具体要求细则:教育、培训、技能、经验、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国家或地方有关的其他规定。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资格证书、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2)人员识别:行政部配合各部门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工作考评,通过应知应会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对人员进行调整、培训或补充;对新增加人员,根据规则考核是否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确定其是否能够胜任相应岗位工作、需培训再考核或者不胜任必须淘汰。3)人员培训:a.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保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并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贡献;b.常规培训:由行政部按阶段对全员进行岗前、在岗培训。必要时,可以进行再培训。业务性质;健康、安全和环境法规;质量方针和其它内部方针政策;雇员的作用;其它有关程序和规范。c.专业培训:由行政部组织或协助有关部门,按计划对有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d.特种培训:由国家或地方有资格的专门机构进行。相关人员需经专门机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内部质量审核员;e.培训档案:必须保存所有员工的学历证明、培训记录、职称证明、工作经历、考核、评审记录,包括培训教师资格的文字说明。4)特殊工序人员的定期考核: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直接影响的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对其经验、资格、能力和才能进行评审,以确定其是否能够继续胜任该工作。5)人事诊断和人事鼓励行政部通过工作分配和人员指定(6.2.1)、管理评审(5.6)、纠正措施(8.5.3)和内部质量审核(8.2.2)发现需要提高人员能力的地方及提高人员的手段。负责制订有关激励机制及建立本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实施办法,并根据人力资源实际状况和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人事诊断和提出改进方案。6.3基础设施6.3.1总则:基础设施是公司实现产品符合性的物质保证,是公司运行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体系。为了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本企业特制定并实施如下规定。6.3.2职责1)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性设施设备的归口管理,包括生产所需工具、辅具、检测设备、机器或含有计算机软件的各类控制和测试设备等的计划、使用、维护、保管;2)行政部负责建筑物、工作场所、通讯、办公、水电及运输等支持性服务设施的归口管理;3)质量管理部负责生产性设施设备的能力水平评价;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6.3.3工作概要1)保证加工场地空间足够、布局合理:便于清洁、维护、生产;便于搬运;防止进货材料、半成品零件、报废的、返工的、改进的或修理的器件、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器械、加工设备、检验装置、文件和图纸之间的混淆。2)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应定期对归口管理的设施设备水平和需求进行总体评价,以作为对各部门提交的设施设备购置申请进行审核的依据;3)设施设备购置申请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申请总经理批准后,可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采购和验收;4)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设施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设施设备的维修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安排,对大型和重要设备应建立设备档案,档案中应包括检修维护记录。5)制造设备的设计、制造、正确安装和安装位置必须便于维护保养、调试、清洁/或灭菌;6)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固有极限或者允差形成文件,必须放在设备上面或者附近,便于查找;7)必须制定所有设备的维护及环境控制所需要的规章制度,确定必要的调整和维护时间间隔。并将维护计划放置在设备上面或者旁边,便于查找;8)维护工作必须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并保持执行的记录;6.4工作环境6.4.1总则为确定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本企业特制定并实施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如下。6.4.2职责1)行政部负责工作环境控制的归口管理;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环境的管理和需求识别。6.4.3工作概要1)环境的识别:行政部负责对本企业总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评价和设计,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对所需硬件工作环境提出要求,由相关部门进行评价和审核;a.为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能。行政部负责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员工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制定和执行。每半年组织一次各部门沟通座谈会,负责了解、收集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及工作环境要求等方面的信息,随时提出改进措施;各部门负责相关工作方法、安全规则等软件环境要素的制定和执行;特别注意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b.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洁净度、照明、振动等;2)对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识别:a.生产加工设备、设施本身的状态;b.在生产环境中工作的人员;3)产品实现中的环境控制按照产品设计时提供的风险管理报告中有关工作环境要求,对相关参数、指标、控制进行评价,分析如果失控对产品投入使用时可能造成风险的程度。必要时,建立相关具体的生产环境要求、使用环境要求、对环境参数进行连续监视记录资料和监视手段。一般情况下,本企业产品的下列环境指标应该予以控制:—加工作业区洁净控制;—工作台面和过程设备的清洁度及可以接受的准则;工作台要保持干净。对上述指标进行监视、调节、修正、校准,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参数。生产现场和产品储存的环境是实现产品符合性的外部条件,生产技术部按照注册产品标准的要求,负责生产场所和成品储存场所环境要求的管理,达到生产环境整洁有序、文明生产的要求。4)人员对环境因素影响的控制对人员的健康、清洁和服装制定明确的规定,防止人员与产品或工作环境的接触可能会对产品质量有不利的影响。任何能够接触产品或其环境的长期雇员或其他情况的人员要进入生产车间,必须换鞋;这些人员除了包括本企业的人员以外,还包括上级监管部门、顾客等需要进入生产现场的所有外来人员。5)返回的产品对于因为某些原因返回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包装可能已经受到损害。公司专门设立上述产品的储存仓库或维修场所。
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1.1总则1)本企业的产品全部为“韩氏系列治疗仪”系列产品,在产品实现过程中,要求一组有序的过程及子过程。本企业对开发和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进行了识别、选择和策划,对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所需的产品实现过程,制定适用于本企业运行的产品实现制度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予以实施、控制。详见本手册7.2-7.6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的质量目标及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e.进行风险管理并保持风险管理引起的记录。2)产品实现是企业实现产品的直接过程,也是形成产品质量特性的直接过程。因此,它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应与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相一致,重点要制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的资源。7.1.2本企业根据目前的产品特点,经过策划,制定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如下:注册产品:满足“韩氏系列治疗仪”产品注册标准的要求;特定项目:编制相应的质量计划,在质量计划中制定详细的目标要求。7.1.3当前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检验合格入库—对产品要求的评审确认—生产—检验包装—入库—交付—售后服务七个子过程。7.1.4本企业的外包过程有:包装盒制作、印刷品制作、外壳。7.1.5本企业对所生产的每一规格型号的医疗器械应保持一套完整的文档,包括该产品的技术工艺文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的记录。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为了确保与产品有关的顾客要求得到确定和评审,并保证与顾客保持有效的沟通,特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产品要求确认和评审规定。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1)生产技术部配合市场部负责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2)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及涉及可用性、交付期、包装质量、交货方式、支持服务(如运输、用户培训等)、支付、价格、顾客的报价等方面的要求;3)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必需的产品要求。这是一类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本企业在满足顾客要求时应做出承诺;4)与本企业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行业的要求,如强制性产品认证、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法和环保法等要求。5)本企业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如企业为了得到顾客满意,主动做出对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某些承诺,如免费为顾客送货上门或者使用指导等。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1)行政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制定并实施《产品要求确认评审程序》。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等确定顾客要求。并以提供《订货条款》的方式取得顾客的认可。2)评审时机:本企业在接收顾客合同、订单(包括电话、口头订单等)或者接收合同或订单的修改调整以及投标之前组织相关部门对标书、合同的产品要求实施评审。3)评审内容:产品要求(包括顾客的要求和本企业自行确定的附加要求)得到确定;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如投标或标价单)已予以澄清和确定;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如口头订单),本企业在接收顾客的要求之前应对顾客的要求的进行确认;本企业有能力满足各项要求;4)评审方式:常规合同采取签字的方式确认,特殊合同采取会议评审的方式予以评审。评审首先按授权评审规定执行,超出授权评审规定范围的项目由协调中心组织会前评审,各部门依据《产品要求评审表》将评审意见返回行政部,由总经理做出评审结论。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5)当产品合同要求发生变化时,市场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评审,并签定相应《合同变更协议》,及时将变更的信息及时通知相关部门;6)合同的签定:产品要求评审通过之后,业务人员方可与顾客签定合同。7.2.3顾客的沟通行政部针对以下方面实施与顾客沟通的安排。1)在产品的售出前及销售过程中,市场部应通过市场调查、市场开拓、访问顾客等了解顾客关于产品要求的信息。采取广告宣传、产品服务月、顾客订货会、专业展览会、学术会议等形式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并予以记录。确保提供的产品的信息的真实性,既不误导顾客,也不能做出没有能力的承诺。做好前期沟通;2)在顾客需要了解、查询有关产品的信息或在合同、订单洽谈或履行过程中以及修改合同、订单时,行政部应及时给予答复和处理。并通过识别、评审顾客要求。实现中期沟通。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展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组织内部及顾客协调一致;3)产品售出后,要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同时通过发布通告、访问顾客、售后服务、收集顾客反馈信息。实现后期沟通;4)忠告性通知:应该明确告知顾客,产品的适用范围以及在使用中如果出现非正常操作,可能出现的危险。企业保证有通畅的渠道,使忠告性通告、采取的纠正措施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顾客和地方或国家行业行政主管部门。7.3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策划公司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公司要确定1)设计和开发的阶段;2)适应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3)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4)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设计采购技术和管理接口的控制,确保有效的沟通,明确职责分工。设计和开发策划应形成文件,相关的文件应及时更新。设计和开发策划流程示意图要求特性或规范转化为转化为需求和期望要求特性或规范转化为转化为需求和期望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入7.3.2设计和开发输入确定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输入包括1)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顾客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期望(模型、设计单);2)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3)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4)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它要求;5)形成文件的风险管理输出。根据上述要求形成“生产工艺流程卡”,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并且批准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3.3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以能够对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图纸、或流程性控制文档、或样机、图样、规范、配方等;2)工艺文件;3)产品标准或者质量计划;4)产品规范和检验标准;5)产品说明书;6)外协、外购件清单和质量要求;7)产品实现全过程中需要采用的记录。上述输出资料是设计和开发与产品实现之间的关键接口。因此必须符合输入的要求,为采购、生产、安装、检验和试验、服务等提供信息和依据。一般包括(原材料、组件和部件的要求,图纸和部件的清单,过程和资源的详细说明,最终产品,产品标准或接受准则,制造和检验程序,器械所需要的制造环境要求,包装和标记要求,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服务程序和资源)。7.3.4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阶段,依据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1)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需要的能力,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满足适用性要求的设计和规范并补救设计上潜在的缺陷和差距,使产品投产后减少因设计错误产生的更改;2)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顺利地进行试制和生产,缩短生产周期和产品交付期;3)评审的范围应至少涵盖设计输入规定的内容;4)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评审的参加者包括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7.3.5设计和开发验证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由项目负责人召集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形成记录予以保存。并进行风险管理活动。设计和开发验证的方法包括:1)变换方法进行计算;2)将新设计的结果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3)进行试验和演示,包括样机制作或者模拟仿真;4)邀请行业内有经验的专家对文件资料进行评审;5)验证结果和由验证结果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留。7.3.6设计和开发确认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确认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予于保持。设计和开发应通过临床验证或者性能评价,符合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能予以确认。保持临床评价的记录。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设计和开发的更改由相关人员提出书面申请,报项目总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执行。重大的更改应对设计和开发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发生了设计和开发的更改的时候,必须对由此可能引起的相关因素重新进行评估。更改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7.4采购为了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公司根据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特制定采购管理制度,来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进行控制。由生产技术部实施。7.4.1采购过程1)本企业对采购过程(包括外包、外协、外购过程)予以控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和外包过程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根据采购的产品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采购产品按照A、B、C分类进行管理。2)生产技术部应根据本企业对产品的要求,制定选择、评审和重新评价的准则,选择、评定出合格供方并建立档案,以确保其供货质量,合格供方的评定应包括:对供方进行调查,了解质量保证能力,选择合格供方;质量管理部对样品进行检验评审,评审合格经总经理批准可以采购初批产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生产技术部对初批采购产品评审,评审合格后经总经理批准后可以列为合格供方;3)对需要有许可证的产品,例如:电极片,生产技术部应采购具有许可证的产品。4)定期对供方进行评价: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5)确定采购产品和外包过程的质量要求;6)对采购产品和外包过程验证活动做出识别和安排。7.4.2采购信息1)采购信息应清楚表述拟采购的产品,表现形式为《生产计划》、《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等采购文件,表达的内容为:a.对产品的批准要求:验收准则或依据的检验标准;b.对程序的批准要求:遵守的程序或协议如样品/生产批准程序、交验程序、抽样规定、争议处理等;c.对过程的批准要求:与采购的产品的生产环境要求、清洁要求、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等。d.与采购产品有关的供方人员的资格方面的要求;e.供方生产或服务提供的过程要求(如工艺要求等);f.对供方与采购产品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g.采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指定要使用的设备或设施;2)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a.月份采购计划:由生产技术部根据《销售计划》并结合实际库存制定,由总经理审批后执行;b.临时采购:由使用部门填写《临时采购申请单》或其他申请书,报总经理批准后,提交生产技术部执行。3)采购文件和资料:采购文件包括采购技术文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或协议等,采购文件在执行前要得到相关人员的批准,以确保其要求的适宜性。采购技术文件由生产技术部和质量管理部分别提供相应资料。4)采购的原则a.采购合格供方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和供货周期满足要求;b.采购价格参照计划价管理规定执行;c.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执行;d.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以及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必要时)e.对于医疗器械产品可追溯性的专用要求所规定的采购产品,生产技术部负责保存有关的采购文件的副本;f.其他要求(如数量、价格、交付日期、交付地点等);7.4.3采购产品的验证由质量管理部对采购产品按其分类进行验证,以确保采购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经验证合格的采购产品方可按《采购控制》程序办理入库手续;当顾客或本企业根据情况要求在供方实施验证时,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在采购信息中对所要求的验证活动和产品放行方法做出规定,并做好相关的配合。不合格采购产品的控制:经验证确定为不合格的采购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根据本企业提供产品的特点,本企业生产技术部负责对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的策划,对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予以控制,以确保本企业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在受控条件下运行。总要求1)生产技术部及时提供与产品特性有关的信息,如产品标准;2)作业规程:工艺文件、检验规程、包装要求、安装规定、使用说明书、服务规范、验或试验规程、引用资料和引用的测量程序等,以指导员工进行产品组装、加工、检验、指导使用。3)使用适当的设备、工具,并有计划地对设备实施保养、维护,以保持设备所需的过程能力;4)配置并使用合适的监视测量装置和计量器具,以便能够不断监视和测量产品特性及过程特性的状况,并通过调整和纠正等措施将这些特性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5)对产品放行、交付活动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产品交付后的使用要求予以规定,并建立和保持相应的有关记录;生产技术部在产品使用手册中制定使用的详细说明;6)提供生产各个环节用以标识作用的相关标签。规定标记和包装操作的实施;7)生产环境应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和大气压力,保持生产环境达到要求的洁净程度;8)建立并保持每一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记录,为产品的可追溯性的范围和程度提供证据。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规定要求.1产品的清洁和污染控制根据本产品的使用情况,该条款不适用。.2安装活动根据本产品的使用情况,该条款不适用。.3服务活动本产品的功能取决于产品的正确使用的服务或维护,为了保证产品的正确使用,在将产品交付顾客使用之前,应该做到:1)本企业、分销商有义务指导或培训顾客,产品的成功使用取决于这几个方面的服务职责和分工;2)必须向顾客提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3)由合格的技术人员对用户进行培训并保持培训记录;4)顾客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使用产品;5)建立提供服务活动的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根据本产品的使用情况,该条款不适用。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总要求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对于实施这样的过程(特殊过程),本企业经识别确认焊接过程为本企业现有产品的特殊过程。1)规定和批准产品生产、调试、检验的过程控制程序;2)对生产加工、检验的设备的性能状态予以确认;3)对实施操作的人员的资格予以确认;4)对操作的方法予以规定;5)当过程的工艺条件发生变更、设备大修后及操作人员变换时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6)设计和填写相应的过程记录。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根据本产品的使用情况,该条款不适用。7.5.3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为了采用合适的方法识别产品。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相应的标识方法并监督实施,以防混淆。1)仓库区域的标识: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顾客返修品划定专用的存放区域,并提供明确的区域标识文字或符号。存放的物品应进行登记,挂上货物卡片;2)生产区域的标识:按照生产流程进行工位布置,不同的工位用文字予以标识。处于不同工位的产品应随存放工具附上标签、装配卡等工序标识;3)检验、试验区域的标识:按照测量装置的布置进行检验内容的标识;4)对用户返回维修或需其它处理的医疗器械制定专门标识,注明用户名称、返回原因,确保在任何时刻能与正常生产的产品区分开来。产品的可追溯性.1为了满足在合同条件下产品可追溯性要求,保证可以追溯到任何一批医疗器械,由质量管理部制定产品可追溯性的范围、程度和所要求的记录,并制定具体产品的序列号编制规则。1)采用产品序列号的方式作为进行产品追溯的线索;2)可以追溯的范围、程度:所使用的材料的来源、型号、供方、制造商;加工过程的历史、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检验试验记录;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上述环节经手的具体人员;.1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根据本产品的使用情况,该条款不适用。状态标识为了在产品的生产、储存、安装和服务的全过程中保持产品的状态标识,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上述过程的产品类别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各相关部门本负责执行。对产品的测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和已测量待判)、用明确的标牌或划定区域或采用特定颜色的容器进行标识。确保产品只有经过了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或在授权让步下放行)的产品才能被发送、使用或安装。7.5.4顾客财产公司控制下或者公司使用中的顾客财产,必须予以相应的保护和维护。1)顾客财产包括:顾客的来图加工的图样等知识产权;顾客存放的个人财物、运输工具等;顾客的病情等。 2)顾客财产的识别和保护由行政部配合相关部门对予以登记、验证和确认,做出标识、作好贮存和保管工作。当发生顾客财产丢失、损坏或不适用的情况时,及时向顾客报告,议定解决办法并保持记录。7.5产品防护在产品内部处理直至交付到顾客指定的地点期间,为保证产品的符合性,必须对产品进行必要的防护。本企业由生产技术部制定并实施《仓库物资管理规定》和《包装发运规定》。1)责任:产品所处的工艺环节的所有人员应该对产品的防护负责任,按照规程,对产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产品的质量特性(精度、外观、功能、材质),数量以及随附的各种标识不得损坏或丢失;2)标识:采用图形、文字等方式,表明产品的防护要求。如:请勿挤压、怕热、防止污染等。3)搬运:不同的产品可能需要采用适宜的搬运方法和工位器具、车辆、运输设施,防止产品特性降低、损坏或变质。搬运、转运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掌握搬运工作规程方可上岗。4)包装: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针对产品的特点,规定适宜的包装方法和包装材料。成品包装内应有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包装外有规定的产品标识,外包装的标识必须满足法规的要求;5)贮存:提供专门的储存场地或仓库,对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半成品(中间产品)及成品(最终产品)需按照规定进行管理。不同物品分地存放,分类建帐,做到帐、卡、物相符。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贮存要有检验标识。对环境按全、储存条件、储存期限、货物进出等进行控制,做到防潮、防损、防丢;6)交付:包括产品在生产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传递和由公司将产品交付到顾客指定的合同地点。a.生产过程中按照工序交接单进行产品的工序间交接。成品经检验合格后由生产技术部办理入库手续并将产品交付库房存放;b.产品发货由方式由根据货物的多少,路途的远近,顾客的要求等决定。对于需要第三方运输企业进行运输的产品,应该选择实力、信誉较好的公司并办理必要的货运保险;c.对有存放期限要求的产品。注意其存放期,超过存放期的产品应重新检验后才能交付。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为了保证产品符合既定的质量目标,企业确定需要实施的监视和测量并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7.6.1本企业质量管理部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管理部门。7.6.2测量和监视装置的识别和配置:生产技术部负责制订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测量要求,质检工程师负责按照设计师的测量要求编制《检验指导书》。质量管理部负责根据产品实现过程策划所确定的监视和测量活动,配置所需的监视测量装置和计量器具以及配套的使用说明书。必要时,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监视和测量能力与要求相一致,为产品符合要求提供监视和测量手段。7.6.3为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1)质量管理部负责按规定的周期对测量和监视装置进行校准调整或委外检定。对购置的新装置、新器具须经首次检定或校准合格,达到规定精密度和准确度方可使用;2)对照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基准的装置,按规定的周期送法定的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检定和校准,通过高一级的标准计量器,溯源到国家或国际的测量基准;3)对无法对照或不存在国家或国际测量基准的测量装置,制定自检或自校技术性操作规程,经批准后执行。如同类测量装置之间相互比较并保持校准或检定的依据和结果;4)对于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必要调整的测量装置,操作人员在使用之前应按照规程进行调整。5)检定或校准按检定或校准规程要求,并确保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从事检定或校准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认可。6)测量装置检定或校准后,贴上标明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标识予以识别,以明确显示装置是经过校准并在有效期之内的合格设备。即使在停用期间,封存的装置也应该有相应的标识。7)使用测量装置的人员须进行相关的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在操作时,根据要求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调整或再调整。8)采取封缄及提供必要的调整作业指导书等防范措施,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准的调整;9)对测量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进行控制,以防止其损坏或失效。上述活动的结果,由质量管理部保持相应的记录。7.6.4当发现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测量设备存在问题),即使设备仍然在校准有效期内,也应对此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如有问题,要对设备和被测产品采取措施并保持记录(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包括追回测量的产品和重新测量等措施)。7.6.5如果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监视和测量,在初次使用前要对其是否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进行确认,已经使用中的软件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再确认。7.6.6对于不影响监视和测量结果的设备,不必进行周期校准。但在使用之前需要确定其是否完好。
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8.1.1为了证实本单位提供产品的符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定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本单位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了策划,制定并实施了内部审核、不合格品的控制、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程序控制文件来实现对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和改进,具体见本手册8.2-8.5章节。8.1.2对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包括:1)对产品过程能力、顾客满意度和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测量分析和改进;2)实际资源与需求的适应性:3)规定具体测量分析和改进的部门、内容、方法、频次及对有关记录信息统计技术的应用。8.1.3通过上述活动,增强本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在不断的PDCA循环中实现持续改进。8.2监视和测量8.2.1反馈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本单位售后服务部制定并实施《顾客反馈控制程序》。通过顾客来电、来函、来访以及走访顾客、发放顾客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主动或被动地收集顾客反馈的信息,并经过分析整理确定顾客意见及相关原因,管理层和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响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改进,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顾客反馈评价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将顾客意见调查结果定期收集汇总等措施使顾客意见真正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进行测量的重要指标。顾客意见检测的内容包括:1)产品质量;2)交货期:3)售后服务方面的意见:4)其它方面的意见。8.2.2内部审核为了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符合性,特制定并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职责1)本单位负责人(总经理)批准内审时机和审核计划;2)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审核的归口管理;3)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内部审核的实施;工作概要1)内部审核每年进行二次集中式审核,每次审核均应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和部门,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管理者代表可以申请进行追加审核;2)内审的具体时机由管理者代表提出,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审核组组长由管理者代表任命,成员由管理者代表从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的人员中选择组成,内审员不能对本部门进行审核。审核组组长负责编制审核计划;3)审核员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表》的要求,进行现场抽查、询问、查阅文件、收集证据等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审核,由审核组长负责主持编写审核报告,并提出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项。所有不合格报告要提交给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应在限期内纠正与纠正措施。质管部对纠正预防措施及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与记录,并不定期以书面形式将结果向管理者代表汇报;4)内审活动所生成的所有文件、记录的管理,由质量管理部按《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执行;5)管理者代表负责将内审结果和纠正措施效果及完成情况向总经理和本单位最高管理层报告;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生产技术部负责识别需要进行测量和监视的过程,包括产品的实现过程和本单位根据产品特点策划的各个过程、子过程,特别是生产和服务运行的全过程。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是指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的具体目标。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测量和监控。当发现监视和测量的结果未达到所策划的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为了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要求得到满足,本单位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三个程序来进行控制。进货检验控制1)质量管理部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和外协外购件检验控制的归口管理。对产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进行质量控制。2)按照规定对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行检验和验证实施分类管理和控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3)对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不合格品的不得办理入库手续,应按《各类物品退库退货规定》执行;4)进货检验人员需填写《检验、验证报告》,对检验、验证结果予以记录和管理;产品过程检验控制1)质量管理部负责生产过程检验控制的归口管理;2)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自检与互检;3)过程检验由操作者、班组和工序内先进行自检、互检和工序检,检验者在生产过程卡上签字确认,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对产品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和有一点影响的工序,需由专职检验员按相关程序的要求进行检验或确认,检验人员应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表格;4)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质量管理部要汇总过程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并反馈到相关部门,必要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产品最终检验控制1)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的最终检验控制归口管理。2)产品的最终检验由质量管理部质检员依据《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并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记录表》,检验合格的产品由质量管理部签发产品合格证,并加盖质检员印章;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3)对于超出储存规定期限的产品,应按照《产品复检规定》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出厂交付;8.3不合格品控制8.3.1为了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本单位特制定并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3.2质量管理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对不合格品按判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理;8.3.3不合品的标识、记录和隔离。对检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检员填写《检验记录表》或《不合格品报告》予以记录,并按《检验和试验状态》的要求进行标识,由相关责任人员负责将其转移到规定的区域而予以隔离;8.3.4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由质量管理部根据不合格品的不同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评审,并据评审的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纠正(包括返工、返修和降级)、让步或报废处置,对于返工、返修的产品应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其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放行;8.3.5对交付顾客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客户服务部负责处理,处理方式包括调换和修理;8.3.6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的不合格品必须在满足法规要求及顾客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被让步接受。并记录授权批准人员的身份。8.4数据分析8.4.1为了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本单位特制定并实施制定并实施《数据分析控制程序》。8.4.2由质量管理部和行政部予以实施,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内的有关数据收集分析。8.4.3数据收集和分析项目:1)客户服务部:负责收集和分析与顾客和市场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产品和服务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顾客要求、竞争对手情况、市场容量预测等;2)质量管理部:负责收集和分析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内审结果分析、不合格分布、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合格率分析等;3)行政部:负责收集和分析与本单位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本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的评价、政府法规变化等;4)生产技术部:负责收集和分析与生产技术有关的信息。包括:设备利用率、人均产值、故障率等;5)财务部:负责收集质来管理体系业绩、产品成本和本单位运行效率等;8.4.4数据收集和分析1)数据的收集可直接采用已有的记录,也可以采用交谈、调查等方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要进行适当整理,有利于分析;2)数据的分析要利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等,针对不同的数据可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要从波动的数据中找出规律性,帮助确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8.4.5数据分析结果和应用:各责任部门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要定期向主管总经理和有关部门报告,总经理和有关部门应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或与已确定的量化的目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改进的方向。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由数据收集部门负责进行跟踪和验证。8.5改进8.5.1改进1)持续改进是增强企业满足两个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本单位通过建立、贯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明确目前改进的方向),实施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确定新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寻找、发现改进的机会),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改进)控制等程序,从而保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包括:平时的小改革以及重大的工艺改进。2)保存所有顾客投诉调查及处置的记录;若顾客投诉后没有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应详细记录其理由。当产品发生严重的顾客投诉和质量事故时,应报告当地和国家主管部门。3)当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后。对产品进行了重大改进时。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该产品的注意事项,并及时以文件的形式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顾客以及最终用户发出通告。8.5.2纠正措施为了消除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并防止其再次发生,本单位特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由质量管理部归口管理,相关责任部门协助执行。1)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2)纠正措施的信息来源:a.内外审核的不符合项报告;b.顾客的投诉;c.收集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交付后及体系运行等过程检验、产品终检中出现的不合格信息;3)纠正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a.评审存在的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及早期报警);b.分析并确定产生不合格的原因;c.针对原因评价纠正措施的需求;d.制定并实施所需的纠正措施;e.跟踪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f.验证、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8.5.3预防措施1)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2)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a.走访客户的反映;b.用户座谈会的意见;c.职工合理化建议;d.数据分析的趋势。2)预防措施的实施采取以下步骤:a.对识别并确定早期报警及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预防措施;d.跟踪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f.将重大预防措施的资料提交管理者代表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g.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因实施预防措施所引起的相关文件的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附录1:手册的管理1.《质量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质量管理部负责编写、修订和归口管理,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2.本手册的解释权归管理者代表及其授权的质量管理部。3.本手册适用于第三方认证机构、合同环境、提供给顾客及厂内质量管理,确保并证实本企业有能力为顾客提供满足要求、符合法令、法规要求的产品,增加顾客满意。4.本手册是本企业质量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借助于下层次支持性文件的实施来实现。分受控版本和非受控版本。列入现行受控文件清单。5.本手册由行政部保管,管理者代表确定发放范围。未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不得复制和向企业外部借阅。行政部负责在手册封面上加盖红色“受控”章,注明发放编号,列入现行受控文件清单。发放时应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6.非受控版本经管理者代表同意后分发给顾客、上级管理部门,封面不必加盖“受控”章。7.为保证手册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根据本企业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培训课件
- 福建省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期末复习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水彩梅花课件教学课件
- 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总结
- 车间事故应急处理
- 剖腹产产后护理超详细
- 好玩的梯子说课稿
- 安全教育在走廊和楼梯上
- 旅游规划品牌授权准则
- 商品砼合同书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培训
- 血液透析中心各项制度
- 中级汉语练习题(一)
- 物资交旧领新管理办法
- 监控系统培训记录表(一)
- 小清新个人简历求职动态PPT模板
- 绍兴黄酒PPT演示课件(PPT 30页)
-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兰州大学版)》章节测试含答案
- 现代女性如何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平衡PPT课件
- (工艺流程)铝合金熔炼工艺流程和操作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