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_第4页
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摘要数字教材的出现为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从学生习得的能力要求出发,解析语文概括能力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路径、技术支持环境、评估、教师干预等进行了统一设计,并进行了实践。通过研究发现,基于数字教材体系的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整体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语文概括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关键词数字教材概括能力逆向教学设计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因此,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应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⑴从心理学角度阐释,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是从具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它涉及记忆、理解和加工等认知能力。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概括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概括,不仅能了解文本的主要意思,还能了解作者如何安排材料、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联等,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概括是基于理解对语段进行加工,并在加工的基础上进行输出表达的过程。这一语言能力的达成需要经过记忆、理解、加工和输出这四个环节,特别是后三个环节需要学生的自我参与及反思。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概括时,最大的难点就是往往只能关注单独的块面,缺少将这三个环节一以贯之的方法。探究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语文课程存在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缺乏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以教学为中心的过程更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注重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关注,但是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结果以及相关的评价方式是传统教学所欠缺的。二是缺乏支持学生学习活动全流程的监控与学习管理体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涉及学习过程各个阶段的综合性能力,需要从阅读、总结、反思、输出等各个层面来进行观察和引导。在教师进行全程的管理与支持上,数字教材目前所具备的即时储存、加工、修改、分享等功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数字教材环境赋能一一通过学习手段丰富化提升语文概括能力本研究将数字教材体系以及班级多媒体电子白板作为整体学习环境。数字教材具备笔记功能(圈画、批注、插入文本框等),云共享功能,互动功能等,可以为学生学习、师生互动、评价等流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些功能的使用将有效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加工和输出,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使用的功能点如下(根据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可能性)。(1) 学习资源支架。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教材为学生提供配套资源,促进学生的理解。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自制微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自我学习。例如,课前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将具体的概括方法制作成微课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的记忆和理解。(2) 师生互动。数字教材与其他信息化平台融合,可以提供师生、生生间的各种互动模式。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一个螺旋式的学习、试错、反思、修订、提高的过程。数字环境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多效互动,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概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修订,从而使概括能力得到提升。(3) 全程学习任务设计。数字教材有效打通了“课前一课中一课后”的隔阂,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全流程的设计,通过设计学习任务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学,完成过程性测试,并为学生提供多次机会进行语段的概括加工,促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多个“思考一问题解决一反思”的循环周期,切实提升概括能力。(4) 辅助输出。数字教材还具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最终概括成果的输出,如语音输出、批注输出等。多样性的即时输出可以建立师生的新型教学关系,特别是针对一些学生在概括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教师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5) 学习记录。在不同的环节中,数字教材都能留存学生学习的资源和笔记内容,它真实地记录下了学生这一段的学习经历,便于学生日后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有助于教师通过学习过程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干预。(6) 评测。数字教材支持在线的过程性评测,可以快速收集学生的学习痕迹、学习效果,查验阅读的理解水平。在学生概括的过程中,数字教材能进行相应的过程性评测,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统一分析,并进行教学调节。总之,在数字教材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有了较多的学习和交互机会,可以自定步调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随时监控整体教学流程,从而创设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螺旋式地完成理解、加工、输出等环节,概括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二、“逆向设计”理念下的“概括”流程《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一书提出了“逆”于常态教学设计的“逆向设计”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设计方法,⑶即教学设计是从“终点”(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逆推到教学活动。而一般的语文教学设计从“起点”(教学内容)出发,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活动,最后通过作业或者单元测验进

行检测。逆向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的设计,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作为设计的核心任务。(-)设计原则(1) 目标性原则。所有的教学过程以学生概括性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目标。所有的教学行为都以此展开。(2) 开放性原则。秉持开放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表现,重点分析其思维逻辑过程,发现缺陷,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从而提升其概括能力。(3) 多样性原则。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地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提升概括能力。(4) 实践性原则。在活动设计中,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多输出,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提升概括能力。(二)整体设计我们基于这一理念,结合数字教材的优势,设计了“课前一课中一课后”学习流程,来帮助学生提高概括能力。图1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图1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流程学生的整体学习活动是一个多重循环的过程,课前、课中、课后可以多次阅读实践,完成“理解一加工—输出”的多个内部心理过程。在整体设计上,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学习任务完成螺旋式的思维能力提升。三、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概括能力的操作要点具体来说,在数字教材环境下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有以下三个操作要点。(-)课前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及合适的评估证据这个阶段要做的是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前基本完成记忆任务。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字词识记、语段朗读等,还可以通过微课等形式布置学生完成一定的理解任务。如果要确定学生概括能力的起点,则需要学生对语段进行初步的加工和输出。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将任务要求布置给学生。利用数字教材平台,可以通过数字教材的配套习题检测学生对字词的初步识记,同时学生可以利用数字教材的插入资源和云共享功能将自己的课文朗读录音分享给教师。课文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则可以通过云共享功能将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达成初步的理解。例如,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发现本课中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品读人物的言行来感受他的内心世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深度阅读,概括蔺相如做的两件事,教师课前联系旧知,将这一内容制作成微课并利用云共享发给学生。微课中直观的画面,通俗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品读人物言行的方法,并概括归纳出人物的品质。该知识点前置后,课内学生将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探究阅读,完成概括任务。教师通过数字教材的附件功能插入“课前任务单”,再通过云共享发送给学生。利用这一平台,学生能够在课前根据要求进行“概括”的初步加工和输出,同时将学习的结果发送给教师,让教师可以进行诊断,重新识别学生的起点。教师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教学设计之前,先进行文本解读,确定本课学生需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杰出’和'爱国’来进行选材和组材的”。从这一学习结果进行逆推,就需要学生读懂、理解课文中写詹天佑的三件事,以及它们与詹天佑品质的关系,那么学生就要对文本中的事例进行概括。因此,教师在课前制作了一节微课“联系人物品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数字教材的云笔记共享给了学生,并在前置学习任务单中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①读读课文的第四到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课文选取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做的哪几件事?请你批注在数字教材上。②运用微课中学到的方法,联系人物的品质尝试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如何判断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时,需要学生对“概括”内容进行初步的加工和输出,学生在数字教材上学习完微课之后,先自己进行概括,并将笔记上传,教师在查看之后,发现了他们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以第四自然段的概括为例,这里选取了以下三种典型情况。生1:詹天佑接受了任务,并且开始勘测线路。生2:詹天佑总是勉励工作人员,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生3: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勘测线路,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遇到困难,他也不放弃。第一种是直接找了开头第一句话;第二种是只抓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没有写清楚人物做了什么事;第三种能概括完整,但是语言比较啰嗦。通过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重新思考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概括的指导,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二)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根据逆向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要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并给予学生体验和探索的学习经历。在指导学生对课前初步概括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加工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教材与其他信息化平台(如希沃电子白板、E-Learning平台等)的融合,呈现个别典型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执教《斯塔笛的藏书》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学生读句子,概括斯塔笛藏书的方法。课前,教师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将这一要求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尝试初步地概括加工和输出,并以批注形式写在数字教材上,通过云笔记的共享功能传送给教师。通过整理学生的输出情况,发现学生的概括五花八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概括时多是“凭着感觉走”,没有一定的方法支撑。根据这个情况,教师便调整了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句段的方法来尝试概括斯塔笛藏书的方法。学生先自己进行阅读概括,接着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修改批注,而整个过程教师通过E-Learning平台进行转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出问题。且通过平台的融合,学生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概括情况,同时进行辨析和反思,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进行碰撞。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同时也拥有了一次深刻的学习经历。又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指导学生对第四自然段进行概括,设置了以下环节:首先,在学生课前初步尝试的概括输出中选取了四条比较有典型性的,并在课堂上呈现,然后请学生进行评价,认为哪一条概括相对更加合适。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也各自能说出相应的理由。接着,再请学生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辨错,说一说自己认为不恰当的两条概括有什么问题,再思考如何概括才是完整、恰当和简洁的,继而在数字教材上以批注的形式进行修改。学生经历了评价、辨错、修正和反思这样一系列的学习体验,学会了对第四自然段的概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从浅层到深层,从片面到全面的理解,也对这一事例是如何体现詹天佑的人物性格和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教师再让学生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在数字教材上进行修改,重新概括第五、第六自然段。在逆向设计理念下的概括教学,教师利用数字教材将学生初步加工与输出的概括内容变为了教学设计的起点。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引领者的角色,通过将数字教材与其他平台相融合,带领学生主动思考、辨错、记录,并借助数字教材存储、交流、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学习成果保存与复习巩固我们运用数字教材构建的学习空间,生成每个学生的专属教材。这是数字教材常态化应用后,所产生的最具价值的成果。例如,每节语文课后,都将进入笔记整理阶段。学生在课前和课中的概括成果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保存下来,作为一节课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成为以后学习内容的前知。学生可以通过拍摄教师板书将学习内容以图片形式保存在数字教材中,也可以通过笔记的分类对批注进行保存。如《斯塔笛的藏书》一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所有概括的内容通过标签设置保存下来,以便后续查找复习。如果对数字教材学习平台留下的学习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不仅能观测到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还能观测到学生在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情况。例如,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就已经学习过《揭开雷电之谜》这篇课文,当时就通过教师推送的微课和任务单初步了解了如何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