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总复习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同步教学教案第3章运动定律_第1页
2011年高考总复习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同步教学教案第3章运动定律_第2页
2011年高考总复习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同步教学教案第3章运动定律_第3页
2011年高考总复习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同步教学教案第3章运动定律_第4页
2011年高考总复习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同步教学教案第3章运动定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 教学目知道并理解三大定律,能够用三大定律解释重点:(1)正确理解第一定律及惯性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第二定律及应正确理解第三定律:分清作用力和反明确第二定律的含义,熟练掌握和应知识梳一、第一定理解:①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av有速度变化就一③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第一定律当成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二、第二定. F=ma(Fm、a必须相对应).F=maFF=ma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一个系统)F是系统受到的合外m是系统的合质量.F=maFaFaFaFaF=maFaa的F的方向相同。F=maF=ma中,F的单位是,m的单位是千克,a2.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矢量性第二定律是矢量式:。aFm三、第三定对第三定律理解应注意生,同时变化,同时各产生其效果,不会抵消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时生或线线四、力学单位复合单位(或叫导出单位),如、米/秒2、米、摩尔、开尔文、,再由这些基本单位组合而成复合单位米/秒、米/秒2、、焦耳等,由这些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组合而成的一系为国际单位作用:用单位可以判断的推导是否可理1.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 【答案】2.第二定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 AO速AO从O到B运OAO【解析AO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第二定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间某点(设为O′)时,弹O点时弹力减为零,此后弹力向左且逐渐增大.所以物体从O′点后的合力方向均向左且合力逐渐增大,由第二定律速度与速度反向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运动【答案】aθaθ的人站在电梯的一台阶上相对电梯静【解析】取相对于电梯静止的人为研究对象,则其mgFN,方向竖起向F1

FNG 第二定律得由第三定律可得,人对电梯的压力是FN(g+aθ3.运动第三定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运动定律可知()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第三定律得知,汽车拉拖B正确,A错误。由于题干中说明汽车拉拖车在水平道沿直线加速行驶,故沿水平方向拖车只受因而由第二定律得知,汽车对它的拉力必大于地C对,D错。【答案】第10讲 动定律的应用超重教学目会应用定律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求解,理解超重重点 定律的应难点:定律的应知识梳一、运动定律的应.用的运动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vvat,svt1at2,v2

22asvsv0vtv2等

根据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列方程向按正、负值代入,按代数和进行运算.二、超重和失重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地球对物体的。重力的大小是通过二力平衡进量,即物体处于平状态,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1)超重:根据第二定律Fm(ga(2)失重:根据第二定律Fm(ga突变类问题(力的瞬时性

Fmgma,得mgFma,得,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大小题型讲连接体 1所示,一辆汽车A1Bv30ms1下降2m。为了使汽车的速度在x200m的距离内减到2v10ms27000作用在拖车B上,30001汽车AA的质量m2000kgB12m6000kg2【解析汽车沿倾斜轨道做匀运动用a表示加速v2v2 若用F表示刹车时的阻力,根据第二定律(m1m2)gsinF(m1m2式中的sin

2ff30Nf,其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由第二定律得Nm1gsinfN

30(mm)(agsin)m(agsin fN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和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v0【解析】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a0带的加速度a,由第二定律得煤块的加速度a0a设经过时间t0v,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0 vat,v 由于aa0vv0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再经过时间t煤块的速度由v增加到v0,则v0v00增加到v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0x1at2vt 2 vxlx0(ag)vl 2a02370,从AB的距离l16m,传送带以v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质量m0.5kg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sin3700.6cos3700.8)【解析】刚把物体放到传送带时向下的,如图3中的位置1由第二定律得此时物体运动amgsinmg g(sin370cos37010(0.60.50.8)m/s10m/s1设经过时间t物体的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则1v所 ta1a110大小为x,则1v22a1所 x

v210显然x<l,即物体的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时,还没有下滑到B端,但由于0.5<tan37032所示, amgsinmg g(sin370cos37010(0.60.50.8)m/s2m/s也就是说,第二阶段物体将沿传送带的斜面以 a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lxvt1at 22 t210t11 2解 t1s(负值已设去2所以物体从A运动到Btt1到传送带的速度后,由于mgsinmgcos,即<tan,临界问题中运动定律的应如图5所示,一质量m500kg的木箱放于质量M2000kg的平板车的后部,木箱到驾驶室的距离l1.6m已知木箱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484,平板车运动0.2v022ms行使,突然驾驶员刹车,使车做匀运动,为了不⑵驾驶员刹车时的制动力过多少1【解析x12木箱的位移为x2x2x1≤l1设刹车后平板车和木箱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2a20v0v22a 1v022a2a2 gv 1 5m/s10v20tv0≥22s 4.4s⑵设刹车的制动力为FmgFk(Mm)g1将a5ms21

7.42103及,刹车时的制动力过7.42103Nm=4kg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10m/s2):【解析mg当T1=40N时根据第二定律有T1-11当T2=32N时根据第二定律有T2-时电梯的加速度

=T2mg=3240ms2=-2ms2.式中的负号 当T3=44N时根据第二定律有T3-第11讲 验 第二定教学目知识梳实验目验证第二定律实验原aFmmaF的关系,再控制砝码Fm,am的关系.实验器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砝码、、细绳、低压交实验步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码和砂的质量m和m'记录下把细线系在小本上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称量)45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

m

注意事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重物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打T=0.1秒.误差分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平衡摩擦力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题型讲“验证第二定律实验中研究加速度与力【解析】在做关系实验时,用砂和砂桶重力mg代F,如图所示:mgF是须根据第二定律分析mg和F在产生加速度问题力已被平衡.设小车实际加速度为a,由第二定即若视,设这种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为,则.在本实验中,M保持不变,与mg(F)成正而实际加速度amg成非线性关系m越大,a与实际加速度a差值为上式可见,m取不同值,不同,m越大,越大,当时,,,这就是要求该实验必须满足的原因所在.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mM的目的就是因为而减小,但不可能消去此误差.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验证第二定律”】【解析第二定律表达式中的F,是物体所】aF的关系的测量又很在研究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时,平放置的应如何平衡摩擦力?怎样检查平衡的效果?有人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看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打点计时器限位纸带的摩擦力及打点时振针对纸车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使小车沿斜面向下运(1)质量变化时,由力的分解可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1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G2(大小等于对斜面的G1f成比例G1=f+fff成比例变化后,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