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对鲁迅《风波》一文表述错误的是

A.小说以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

B.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

C.小说塑造了七斤这一新式农民形象

D.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2.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

A.五帝时代B.商周时代C.“三代之英”时代D.春秋时代

3.屈原的创作风格是()

A.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浪漫主义D.写实主义

4.《楚辞·九歌·国殇》的语言特点是

A.语言整齐,节奏舒缓B.语言整齐,节奏短促C.语言短促,节奏整齐D.语言舒缓,节奏短促

5.警句“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

A.《左传·郑伯克段于鄢》B.《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C.《史记·李将军列传》D.《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6.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

7.以l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A.《断魂枪》B.《米龙老爹》C.《麦琪的礼物》D.《苦恼》

8.下列作品中,其文体属寓言性传记散文的是()

A.《马伶传》B.《张中丞传后叙》C.《李将军列传》D.《种树郭橐驼传》

9.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A.借喻B.借代C.比拟D.比喻

10.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②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③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8岁的侄儿宏儿。

A.借代、借喻、拟物B.借代、借喻、拟人C.借喻、借代、拟物D.借喻、借代、拟人

11.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④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A.A.比喻、夸张、对偶、排比B.夸张、对偶、比喻、排比C.对偶、比喻、夸张、排比D.夸张、比喻、对偶、排比

12.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

1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外国人来讲,京剧舞台上那种木头刀枪稀松一碰,口中一吆喝就打了一仗,简直不可理喻。

B.我家近旁开设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自从他当上厂长后,经过他三年处心积虑地经营,终于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

14.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具有本质区别的一文是()A.A.《孟子.民贵君轻》B.《左传.晏子对齐侯问》C.《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D.《论语.孔子论修身》

15.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是()A.知迷不悟阴谋诡计潜移默化贻笑大方

B.首屈一指宏福齐天仗义执言汗牛充栋

C.利令智昏再接再厉秣马厉兵变本加厉

D.蜂拥而上叹为观止一愁莫展眼花缭乱

二、填空题(10题)16.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_________”。

17.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____________。

18.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9.《___________》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之成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20.小说《最后一片藤叶》的作者是__________。

21.白居易与_________齐名,在诗坛上并称“元白”。

2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3.“望故乡渺邈,__________”。

2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_________》。

25.___________与杨炯、卢照龄、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三、判断题(5题)26.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27.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28.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29.《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30.《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阅读《大同》片段,回答下列各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4分)

隐:家:池:固:

32.(二)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入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序》。

请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3.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片段,回答下列各小题: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托,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4分)

孳:天:爪:离:

五、现代文阅读(3题)34.阅读《发现》全诗,回答下列各小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本诗作为格律诗,它的“音乐的美”体现在哪里?(4分)

35.

综观全文,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反复提到”广静和沉稳”(分条简述)?

36.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文章选取“背影”这个角度,好在哪里?

六、作文(1题)37.题目:人人争做环保使者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C解析:《风波》这篇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描写“民国”六年即1917年张勋复辟的丑剧,以及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个时代性的风波。作者对九斤老太的言行只用寥寥数语,“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看不惯现实的守旧者形象。七斤是作品着意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是辛亥革命时代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七斤的主要性格特征是胆怯与愚昧。他的辫子被剪掉了,不是出于自愿的行动,而是被人强行剪去的。革命只革去了他一条辫子,但没有使他思想上得到任何教育与触动。辫子所体现的封建思想则仍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所以当听到“皇帝坐了龙庭了”的消息后,他因没有了辫子,犯了皇法,加之受赵七爷的恫吓,内心开始胆怯,惶惶不安起来。小说的结局是“皇帝不坐龙庭了”,因此,他又恢复了以往的神气。所以七斤实际上是一个愚昧、麻木,没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农民形象。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2.C

3.C

4.B解析:《楚辞·九歌·国殇》的语言特点是全诗语言整齐,节奏短促,读来铿锵有力,风格刚健豪壮。

5.D

6.C

7.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应试指导】《米龙老爹》描述了普法战争中法国诺曼底地区一个普通农民为报家仇奋勇杀敌的故事。小说以l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8.D

9.B

10.A

11.D“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出自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是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人物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的《虞美人》,此句以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写愁思,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杜甫的《蜀相》,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出自《礼记.大同》,修辞方法是排比。因此这道题选择D。

[错误防范]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修辞的掌握情况。做好这一类题目的前提是熟悉大纲规定的作品,每一句话都可以迅速准确地说出其出处和含义,这样就便于进一步正确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2.C

13.C

14.B

15.C

16.四家诗

17.欧.亨利欧.亨利解析: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和俄国的契诃夫。莫泊桑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契诃夫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万卡》等;欧.亨利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18.人有悲欢离合

19.红楼梦

20.欧·亨利

21.元稹

22.比喻;夸张

23.归思难收

24.陈情表

25.王勃

26.Y

27.Y

28.N

29.N

30.N

31.隐:消失。家:家族。池:护城河。固:坚固保障。

3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两句在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者总结出来的深刻的历史教训。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为史传所作的序,意在对历史有所总结,所以在论述中,从史实引出理论,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3.孳:繁殖得多。天:自然生长的规律。爪:用指甲抓破。离:被破坏。

34.本诗作为格律诗,它的“音乐的美”主要体现在运用音尺和押韵。全诗十二行,读起来颇富节奏的音乐感,前两行以三音尺为主,如: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后八行都是以两音尺为主,如: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而且每两行的末尾音节几乎都是押韵的。

35.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