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厦阁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碘
B.
乙烷中混有乙烯,通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
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D.
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入溴水中洗气参考答案:CA项生成的I2溶于溴苯,B项无法控制H2的量,且反应较困难。2.分子间存在着分子作用间力的实验事实是A.
食盐、氯化钾等晶体易溶于水B.氯气在加压、降温时会变成液氯或固氯C.融化的铁水降温可铸成铁锭D.金刚石有相当大的硬度参考答案:B3.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A.(NH4)2SO4溶液
B.酒精溶液
C.Pb(NO3)2溶液
D.NaOH溶液参考答案:略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参考答案:D5.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用手捏气球,可以使气球变瘪。B.墙内开花墙外香。C.100ml的水与10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D.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可以观察到气泡。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手捏气球,可以使气球变瘪,不能说明分子,因为气球的体积没有变小.A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运动,和分子间隔无关.B错误;C、100ml的水与10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中,故混合后体积变小.C正确;D、稀盐酸倒在大理石可以观察到气泡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和分子间隔无关,D错误;答案选C考点:分子和原子的性质6.某有机化合物3.1g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无其它物质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肯定含O元素
B、该化合物可能不含O元素C、该化合物肯定不能和Na反应
D、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肯定为62参考答案:AD略7.下列对有机反应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乙醇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B.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参考答案:B【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A.乙醇含有羟基,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B.苯与溴水不反应;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D.甲烷为饱和烃,可发生取代反应.【解答】解:A.乙醇含有羟基,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可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故A正确;B.苯与溴水不反应,可与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因溴易溶于苯,可萃取溴,但没有反应,故B错误;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甲烷为饱和烃,可发生取代反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B.8.一些治感冒的药物含有PPA成分,PPA对感冒有比较好的对症疗效,但也有较大的副作用,2000年11月,我国药监局紧急通知,停止使用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PPA是盐酸苯丙醇胺(phengpropanolamine的缩写),从其名称看,其有机成份的分子结构中肯定不含下列中的A.—OH
B.—COOH
C.—C6H5
D.—NH2参考答案:B9.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B.2CH3CH2OH+O2Cu△2CH3CHO+2H2OC.ClCH2CH===CH2+NaOHH2O△HOCH2CH===CH2+NaCl参考答案:B略10.下列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晶体中,化学式为XY2且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D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22.4LH2中含有氢分子的个数为2NAB.24gMg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C.32gO2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2NAD.1L1mol/L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为NA参考答案:A略12.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最大一次失误是1948年授予了瑞士化学家米勒,由于米勒发明了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而获得当年诺贝尔奖,但后来发现DDT是一种难降解的化合物,毒性残留时间长,现世界各国现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DDT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DD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DT分子中两苯环不可能共平面
B.DDT分子属于芳香烃
C.若使原苯环上的两个氯原子连接在同一个苯环上,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
D.DDT难以降解的原因是DDT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参考答案:C略13.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参考答案:C略14.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A.Al—Al2O3—Al(OH)3—NaAlO2
B.Fe—FeCl3—Fe(OH)2—Fe(OH)3C.S—SO3—H2SO4—MgSO4
D.N2—NO—NO2—HNO3参考答案:D略15.在100ml0.01mol/LKCl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sp=1.8×10-10)
A.有AgCl沉淀析出
B.无AgCl沉淀
C.有沉淀,但不是AgCl
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4+、Mg2+、CO32-、Ba2+、SO4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1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加足量BaCl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g,第二次称量读数为2.33g试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1对Cl-是否存在的判断是________(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阴离子符号物质的量浓度/mol·L-1
(3)试确定K+是否存在?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不能确定Ba2+、Mg2+(2)阴离子符号物质的量浓度/mol·L-1SO42-0.1CO32-0.2(3)存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H4+、CO32-和SO42-。经计算,NH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CO32-、SO4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mol和0.01mol,根据电荷守恒,得K+一定存在。解析: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说明Ba2+和不能同时存在。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说明存在,由产生1.12L氨气可知,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在第三步操作中,沉淀有两种,说明存在和,则该混合物中不存在Ba2+,同时也不存在Mg2+。(1)由于未知液分三组分别做实验,Cl-和都可以与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无法确定Cl-的存在;第3组实验第二次称量的是BaSO4固体的质量,说明原溶液中有,根据离子共存规律,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根据已知的离子可知,第一次称量的固体还有BaCO3,说明原溶液中还有,而Mg2+与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Mg2+。(2)根据第3组实验称得固体的质量,可求得:n(BaSO4)=2.33g÷233g·mol-1=0.01mol,n(BaCO3)=(6.27g-2.33g)÷197g·mol-1=0.02mol。所以n()=0.01mol,c()=0.01mol÷0.1L=0.1mol·L-1;n()=0.02mol,c()=0.02mol÷0.1L=0.2mol·L-1。(3)利用第2组实验可求得n()=0.05mol,c)=0.5mol·L-1。根据电荷守恒规律:2×c()+2×c()=0.6mol·L-1,而1×c()=0.5mol·L-1,所以必然还有阳离子,故一定有K+。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图1
图2(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足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①请根据实验中现象并结合图2中数据回答0到6分钟内哪一段速率最快
。A:0—2分钟
B:2—4分钟
C:4—6分钟②并请简述速率出现这种情况的其原因:
(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2-4对反应没有影响;原因Ⅱ: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SO2-4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Ⅳ:Cl-、SO2-4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原因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若观察到实验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原因Ⅰ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参考答案:①哪一段速率最快
B
。②并请简述速率出现这种情况的其原因:
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大大减小,后来反应速率反而降低。
(2)原因Ⅲ:-------------__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2-4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大于SO2-4的影响__________;原因Ⅴ:_____Cl-、SO2-4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SO2-4影响更大;_______。
②a中______反应速率加快___________________,b中_______反应速率无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_略18.(8分)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分)(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________。(2分)(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A(g)+B(g)C(g)+D(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ABCD甲amolamol00乙2amolamol00丙amolamolamolamol丁amol0amola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C(D)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2分)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4)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囱外壁涂料施工方案
- 毛石墙 施工方案
- 专利授权使用合同协议
- 光伏新能源技术联合开发协议
- 大连一模二模数学试卷
- 神经网络预训课程设计
- 水平定向钻钻孔施工方案
- 派对策划厨师劳务合作协议
- 竖井施工水泵检修方案
- 油脂加工锅炉安装合同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成都师范学院
-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2021
- HLB值的实验测定方法
- 2023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年度版
-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
- 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
- 建办号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
- GB/T 31227-2014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溅射薄膜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 GB/T 18209.2-2010机械电气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第2部分:标志要求
- 煤矿水害事故防治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