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_第1页
20XX年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_第2页
20XX年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_第3页
20XX年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_第4页
20XX年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XX年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20XX年班主任工作汇报

——20XX年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两个尴尬:1、今年不做班主任了,但在教师节时不具评为十佳班主任条件的,被评上了。2、不再做班主任了,但今年的高考交流会被选为代表,还做了发言。尴尬之余,却是感谢。“被评上”、“做发言”其实就是领导对我一年来的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与鼓励。

我首先感谢一年来与我共同在12班付出努力的科任老师,感谢潘老师,在高考最后,数学成绩非常的优秀;感谢梁老师经常给我汇报我班学化学好多个腰很长的学生,让我有针对性的教育;也感谢董老师,因为我班的学生曾说,有董老师在,我的英语成绩肯定会提升。感谢乃弟的朝气,为我班鼓气,你说对我们班同学说,如果我们班有一个能考上600分,你班的班主任就会年轻几岁,如果再有两个600分,你们的班主任又再年轻几岁;然后,我班有同学就说,如果我们班全班都上600分,那么我们班主任岂不就成了一块什么什么东西了?听了之后,我哈哈大笑,如果我班全考上了600分,我想,我也能变成那块东西的。还有王老师,对12班来说,你是特别,当我弄僵了班上的气氛时,或是我班士气低沉时,我就会对你说,你到我班去调剂,说一些鼓劲的话,或是幽默的话,当学生绘声绘色与我说王叔叔卖房子的等故事时,我知道他们有多喜爱你。各科任老师的共同付出换来了高三12班40个一本,100%的二本上线率。一本人数超出学校定下指标10人。

高三(12)班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我认为除了各科任老师的付出,还有以下几点促成的。

一、领导引领得力

“今年考得太好了!”校长在教师节表彰会上连续说的一句话,是我高考完之后到现在听到的最最好的对今年高考的评价。我也认为是好的。因为这个“好”,不是一本只上了100个,或是年级定的目标120个,而是210个。这个“好”还表现在,我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有个三中今年也参加高考的学理科的学生说,啊,你班40个一本?你们学校考得那么好吗?我班才上了36个,有的班比我班的还少呢。

这个好真的离不开这个年级的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

你们看,我们的校长不定期的巡堂,我们的书记,每天早七点,晚七点,甚至是10点20分后延长自习,几乎每天都到位,这个到位一直延续到高考前的两天,我还能看到王书记的身影。

我们的陈主任、黎主任、廖主任、王主任、甘主任,也都在未上课之前到位巡视。

从大领导到小领导的引领下,我们十四个班的班主任,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辛勤工作,负责认真,那境界之高很令人敬佩,很令人感动。早晚7点,10点20分后的延长自习,甚至早晚6点30分,有多少个班主任缺席?我永远记得我靠近的13班乃弟与14班黎老师他们每天到位,也记得阿丁穿着高跟鞋横冲直撞飞奔楼梯情形,记得同个办公室的香香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黄老师的智慧管班。

高三(12)班就是在这样的热烈的氛围中积极备考的。是领导的得力引领,是班级之间的班主任相互督促,相互鼓励,才让12班获得优异的成绩的。

二、班级的凝神聚力

1、班主任的凝神聚力

当初接高三(12)班做班主任,没人告诉我这个班是怎样的一个班,让我接这个班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相关领导只是告诉我,你要做高三的班主任,不做,在高一、高二,你也得做。高三只带一年,高一高二要带两年或三年,你选择吧。就这样,我就做了这个班的班主任。

后来经过多方了解,过了很久,我总算明白了,年级领导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让我做高三12班的班主任,做这个班的班主任我必须要做什么。我要做就是两点:1、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任的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上;2、大面积提升学生的成绩,从而完成30个一本的目标。第一点比较容易,因为有制度硬性在,可以框,但成绩软性提升,才是最难的,20XX届一本指标的有个别实验班实验班也只有15、16个指标,普通班最多的也有4、5个;我们这一届的全压在了实验班与次重点上,普通班一个也没有。

30个一本啊,任务重啊。我不仅全面要提升这个班的成绩,而且要30个上一本啊。

去年的某一天,有个老师问我:你为什么不做年级主任?(当时我也诧异,不做已经3年了,还有人问)我说,太累了做不来。不知为什么,那个老师突然有点严厉地说:累吗?你有没有想过,是你的能力不够?这位老师的话真是让我大吃一惊,继而醍醐灌顶,啊,她说得太对了,我真是感谢她。我过去总沉浸在劳累之中,怎没想到,自己做不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为什么我没想到,要做得好,我只能做一两件事,而不是多件事呢?

怎么办?要30个一本,我的能力够吗?

思量再三,我终于承认了,“我的能力是不够的”。基于这一点,我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分配。为了集中精力管好学习,不受干扰提升学生的成绩,我决定我减省政教处这一块的管理。减省不是不管,而是少管,而我少管又不被政教处卫生、内务纪律的干扰,我怎么去做?那我就去争取流动红旗。

开学的第一周,我与班上的同学说,我想得到流动红旗,而且是流动红旗中的第一名。你们说行不?他们说,行。说归说,但行动还要有,我与打分清洁区的校医沟通、与打分教室的小韦沟通、与内管沟通,然后到教室,到清洁区,到宿舍示范。亲自到苏芦菜市买盐酸、准备二十几条的抹布。

一周下来,得流动红旗,而且是第一名。然后我趁机与同学们说,你看,要拿第一有多难,只要你们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第二周,我对同学们说。从这周开始,我很少到宿舍去看你们了。午休、晚休我都少去,甚至不去,有内管管你们就够了,如果宿舍里出现问题会与我说的。我每天看的,只是黑板上的数据。你们要让你们的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怎样提升你们的成绩。

一个学期下来,学期总结的到宿舍签到的统计,有些班主任签到的100多次几十次,我到了8次。而流动红旗是最多的。这一块解决了,我便在学生的学习上花费功夫了。王主任也说,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真不错,到了高三宿舍卫生还弄得那样的好。校医和其他的职工说,自从高三(12)班接管了2栋与3栋教工楼之间的清洁区后,那块清洁区有史以来是最干净的。

高三下个学期,班级周周得到流动红旗,而我几乎没到宿舍去看。

这是班主任的凝神聚力,压缩管理范围,为的是让主要精力放置在学生学习的管理上。

2、学生的凝神聚力

当初,科任老师王主任用“三多”来给我形容高三(12)“自以为是的人多;不早进教室的人多;进了教室不看书的人多”“自以为是的多”我在上课的时候,能够领教,但“不进教室的多”在早七晚七没看出有什么问题,于是,我提前10分钟去看下。然后,我早上6点50分就到了教室,结果发现,教室里只有12个同学,过了5分钟陆续进来大概30个同学,进教室的时还没有坐定走来走去。再过5分钟,正正7点的时候,齐刷刷全部到齐。用了几天的时间观察、对照,我班在6点50分进教室的人数比普通班比如14班、9班、2班还要少。比11班少一半多。而这个时候5班的60几号人全到齐,而且开始了读书。然后,我又在早上6点30分,我再到教学楼走动观察,发现,我班到的只有5个同学。11班十几个。5班四十几个,4本也是二十几三十几人了。梁峰也曾告诉我,我班早上6点40分了,还有宿舍没亮灯的,真不像个重点班的学生,整个宿舍的人都在沉沉地睡觉。

我对班上的同学说,每天我进我们教室的时候,我还以为我走错了教室呢,这就是我们实验班学习的风气吗?这就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班级的学习表现吗?你们没有付出努力,还有什么竞争力,还怎么可能上得了一本?然后要求,早上6点50进教室,晚上6点30进教室。一宣布,教室里马上像炸开了锅,我这才发现,我班的女同学真的非常厉害,声音比我的还要大,这是怎么可能?我们天天要洗头,天天要洗澡,怎可能这么早进教室?(我们班的女生很爱干净,冬天也是如此)同样是女同学,为什么5班的同学可以做得到,而你们做不到呢?没有去做,就说不可能,做了之后再说。

其实,要实施很难的,我得承认,我不是一振臂,就能应者云集的人。

虽然再三强调,但教室里也只是多了几个而已。而老师管理的2班,也是要求晚上6点30分进教室的,他制作了一个表格,由班干统计记名管理,我觉得很好,但不适合我们实验班,我只能从思想上进行疏通。

我在追问,为什么12班的同学不能早到教室学习,其他班可以,为什么我们班不行。班上一些勤奋的同学告诉我答案,自从高二分班进了12班,班上起码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觉得自己进了实验班,就已经是个大学生了,上一个二本就可以了,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了,他们觉得没必要这么早进教室学习。

从陆同学身上,我也得到了实证。他三天两头懒懒的不早进教室,甚至快要上课才来。找他谈话,他说,老师,我为什么要考一本呢?我爸爸是个保安,我妈妈到深圳打工,我将来像他们那样平平过就可以了,我为什么一定要上一本。年级前十名我拿过,班上的前5名我也得过,但我觉得这样的付出,很辛苦,也没什么意义。

连这样有潜力的学生都那么说,30个一本啊,我如何完成?

于是,我对班上的同学说,学校为什么分出11、12班还有5班出来?目的很明显,不是让你们上个二本就可以了,而是要你们上一本;在这个班里不想上一本的同学应该及早离开,这个班的同学不想一本,组建12班就没有任何意义。二本就可以了吗?去年我校生源差,二本还上了四百多个,你上大街随便一抓,二本就是一大把,二本是一个什么概念?那就是要进到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河池学院啊、贺州学院啊、钦州学院啊、百色学院啊、广西大学吗?对,可以,去读广西大学的梧州分院;就连广西师范学院这样的学校,都要接近一本的分数才可以进。好,你不想上一本,想上个二本,可以,那你也得拿到一本的分数,你才可以有优先选择好的二本院校啊。

一本有一本的层次,二本有二本的层次,三本有三本的层次,清洁工有清洁工的层次,农民有农民的层次,每个层次,有每个层次的活法,每个层次有每个层次的快乐。而我们,有条件能创设一本的层次,为什么不把握这个机会呢。你还进入大学,怎就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了呢。当然我还举了很多的事例,但这里我不再展开。

为上“上一本”深入人心,我打造了教室文化与宿舍文化。教室的上方是“专注、投入”,能上一本的气质是什么,就是这四个字,要求学生每天抬头看下;教室的两旁就是“冲一本、上名校”目标非常明确(当时很多同学还觉得不好意思,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教室后面是全国前100排名大学。

对宿舍文化,我说,以我多年高考备考的经验,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上了高三,很多的班主任不再要求学生去追求流动红旗,但往往情况是这样,班主任不要求,却有个别的宿舍却自觉拿到文明宿舍。而能上大学的,往往就是那个经常得到文明宿舍的成员,有时甚至整个宿舍都上了大学。(确实也有过的)因为内务搞得好,卫生做得好,说明有责任感,那么他对学习也有了责任感,有了责任心,成绩就会提升很快。你们可以在宿舍里拟标语、定目标。你们去争取文明宿舍,我不要你们做给谁看,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

男生宿舍做得好的,是212宿舍,班上前5名全在这个宿舍,门上,写的是“上名牌大学”而且经常被评为文明宿舍。以这个为切口,我经常表扬了212宿舍,引领了其他宿舍,如女生313宿舍,在后一个学期也争取文明宿舍。有次月考下来就颜同学就问梁同学,看看313宿舍前10名有几人,比你们212宿舍强没有。梁同学就轻蔑地说,你们宿舍怎可以跟我们的比?结果是,高考下来,男生212、女生313宿舍各有1人没考上一本。据了解那个差3分没考上的男生,每天除了睡觉,从来呆不在宿舍里而跑到了其他班与他的朋友玩;没考上的那个女生是考前烦躁要求不在宿舍里住。

也由于“上一本”的深入人心,进教室的同学慢慢多起来,起码晚6点30不到齐,6点40分绝大部分人都到了,早6点50不到齐,6点55分到齐了。

有些家长也对我说,本来我觉得我的孩子能上个二本就很不错了,结果,我与孩子一说,孩子就很急了,说,二本算什么,我要上一本。

三、备考的心理疏导

带这一届的老师都知道,每次月考,12班很少胜过11班。但有一次不小心胜了一回。那一次,董老师进办公室对我说,你们班刚才很兴奋,紧抓着她说,我们班除了个别科之外,全部秒杀了11班。还有其他的老师也跟我说了我班类似的情况。我在想,真值得这么高兴么?第二天,到办公室,有老师告诉我,昨晚大海把他们班的从班干、课代表、组长全叫到办公室一个一个地骂过去了一遍,说你们这样那样就被12班超越。我感觉到了大海对11班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心里也笑笑。因为我从来没在12班说,我们班要如何如何超过11班,因为我承认11班是强大的,但要超越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关心的是,我怎样把我30个一本的目标完成。况且,我太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我们班这次得胜。我们得胜,不是11班不强了,而是校运会,11班每个项目都有参加比赛,差不多有一半人参加吧,获得年级的第一,而我们班只参加5~6个,也没什么奖。

到了市一模,那是也正值班主任外出,12班的成绩马上就回落。过了一周,我班有个同学找我说,现在我班情绪低落,你能不能说一些鼓动人心的话激励一下同学们。我说可以,班会课我就去说。那一节班会课我没按时到,在办公室与黄老师好像在讨论什么问题。过了5分钟,我上去一看,那个同学早就站在讲台上慷慨陈词演讲了。说,这次我们比11班考得差,我们不应该感到耻辱吗?每次我与11班的班主任走在一起,我总有一种被看不起的被蔑视的感受,感觉自己真的很卑微很卑微。然后就大声呼告:我们一定要胜11班!喊了很多声,估计隔壁的11班也听见了,后来喊:“我们一定要胜11班!”这个时候,有一个很冷静的声音很大声传来:“这是不可能的!”哇……这时我让全班安静了,

我说话了,我说:“我从来没见过哪个学生为了班集体成绩提升这么热心过,也没见过有哪个学生对集体的责任心这么强烈过,说实话,我听了刚才那个同学的演讲很受感动。但是,我们成绩的提升但靠这呼喊声,就可以达到了吗?有决心有愿望能否默默地付出行动呢?还有,我们有没有可能胜过11班?(学生说有)是完全有可能的,11班是强大,可是我们也不弱啊。我们姑且承认它强大,然后找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不断提升自我,能够上得了一本,才是我们要的。”后来我找演讲的同学谈话,他也承认了自己的冲动。那个说“不可能”的同学主动给我发了一个长长的短信,晚上我又找他谈话,也了了心结。

但无论如何,学生说感到“被看不起,被蔑视”还是刺痛了我的心。我能深深感受到,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于是,我觉得自己再要为12班做一些事,那就是激励他们全面提升成绩。

到二模,我们班成绩很突出,年级全10名我班占了8名。其实我也没想到得那么好的成绩,领导、老师都表扬,而我却又如坐针毡。人们只看到了前面的,没有注意到后面人数,我们班前10名有8人,但11名到20名的人数,我班只占2人,那也就是说前20名,11、12班的人数是一致的。后面的30~40名的人数大致是一样的。而高考问的是什么,是人数,而不是前10有多少人。大海与我说,你不要那么猛啊,11、12班应该是共赢的。我对大海说,大海,放心好了,12班的高考不会超过你们班的。

但无论如何,我帮他们表面上赢了一回。

这是班级的心理疏导。个别学生的心理疏导有7个同学更是令我刻骨铭心。7个同学有4个上了一本。3个上二本。时间关系不再展开。

四、几点反思

现抛出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①关于心理老师辅导

年级很重视心理辅导,苏老师也很积极,也很乐意,我也很感动。但我觉得心理辅导不适宜大面积铺开。那次苏老师在调查到底要在小间教室辅导,还是在大教室辅导,发了调查表,我作为班主任也很认真负责,给他们填表,我班几乎每一项都有二十几个报名。有一天,也就是在三模的前几天,下午6点40分我到教室,一看,我问教室里的人,“我们的人都去哪了?”说在阶梯教室听心理讲座。回来后,我问讲了什么,他们说考前如何减轻压力的问题。有的同学还兴致勃勃告诉我说,心理老师说了,如果你觉得压力大的话,就把你月考中最好的成绩与最差的成绩折半,就是你高考要争取的分数。我听了大吃一惊。啊,市二模划的一本线,我班上线34个,如果再折半的,那不是只有17个了吗?这一打折,不就与我天天喊的口号:你们是最棒的,你们的潜力无限,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相抵消了吗?我认为心理老师的专业知识是过关的,问题是需要心理压力的疏导是不是应几个人,而不是我班的二十几个?

②关于开家长会的时间

我个人认为,高三(12)班需要的最后的家长会开得不够及时,应该提早一周。

③关于最后的激励

我个人认为一次就够了,而我们这一届激励了三次。第一次刘同学国旗下演讲,说“你们准备好了吗?”11、12情绪非常的高昂;隔了一周,也是学生国旗下演讲,同样说“你们准备好了吗?”11、12班的同学蔫蔫说“准备好了”第三次球场领导考前动员,去球场路上一些学生说,我们又要被激励了,我实在不想去听。还有临近高考最后的视频,是上一届的高三考上大学的同学激励这一届的学子上大学的,很感人,也很激动人心,但我个人觉得太迟,应是提早一个月看。

还有相关的高考以后的事情能放在高考以后再说,无论后面有多繁杂。

④关于喊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