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虾的个体很小,它对于恶劣水下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C.提高出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
2.下列因素中,属于我国新疆地区葡萄普遍较甜最主要原因的是()。A.日照时间短B.紫外线强C.昼夜温差大D.降水多
3.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4.煤作为燃料,它所含的能量来源于()。
A.地热能B.太阳能C.原子核能D.潮汐能
5.为了能够加快在水中的移动速度,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身体常呈流线型,是为了减小运动的()
A.压力B.重力C.阻力D.浮力
6.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A.温度和降水B.光照和温度C.降水和风D.光照和风
7.每个蒲公英的种子都有一把小伞,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8.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9.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10.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11.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12.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
13.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14.下列有关自然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B.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C.非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D.非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
15.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的限制。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
16.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17.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
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
18.下列关于阴性植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耐干旱B.光饱和点高C.光补偿点低D.光补偿点高
19.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A.矮化B.顶冠C.根不发达D.旗冠
20.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21.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23.自然界中符合“S”形种群增长的生物是()。
A.蘑菇B.酵母C.小麦D.水稻
24.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
25.下列选项中,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作用最大的物种是()。A.伴生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罕见种
26.逻辑斯蒂方程中的r是()
A.内禀自然增长率B.周限增长率C.瞬时增长率D.相对增长率
27.某些苔藓、地衣、藤类和高等有花植物,借助吸根着生于树干、枝、茎以及树叶上,进行特殊方式的生活,生理关系上与依附的林木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这是
A.附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半寄生关系
28.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9.我国内蒙古高原上的草原主要是()
A.草甸草原B.干草原C.荒漠草原D.高寒草原
30.“-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二、填空题(20题)31.一个生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__________种群组成的。
32.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四个层次。
33.______是研究生态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34.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进行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______的场所。
35.在一定地区内,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整个取代顺序,称为______。
36.水生生物群落,根据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洋生物群落和______。
37.群落演替以稳定的______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38.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即为种群的——。
39.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____污染源。
40.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__________效应作用的影响。
41.以______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42.多元重复可理解为生态系统结构上的__________现象。
43.一些昆虫依据______信号总是在白天羽化,另一些昆虫则在夜晚羽化。
44.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______,食物链的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
45.生态位是指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46.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______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47.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生命,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体之间的______,形成了今天在地球表面生存的两百多万个物种。
48.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______。
49.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______,又叫栖息地。
50.同一群落中,当两个种群均利用某一有限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52.水稻是属于短日照的植物。()
A.正确B.错误
53.食物链越长,能量利用越充分。
A.正确B.错误
54.群落内部环境不具备的特点是气温增加。()
A.正确B.错误
55.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高主要是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56.种群的三种内分布型中最常见的是均匀型分布。()
A.正确B.错误
57.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
58.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高主要是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59.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竞争趋于增强。()
60.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6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63.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64.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65.简述环境资源稀缺论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6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68.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9.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70.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7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B.俄罗斯C.中国D.美国
参考答案
1.A
2.C
3.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4.B
5.C
6.A
7.A
8.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9.D
10.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11.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12.A
13.C
14.D种群数量的年间波动,有的是规则的(周期性波动),有的是不规则的(非周期波动)。不规则波动是非周期的或常见的数鼍波动。
15.C
16.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17.D
18.C
19.D
20.B
21.B
22.D
23.B
24.B
25.B
26.C
27.A
28.D
29.B
30.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31.微生物
32.苔藓层
33.种群
34.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35.演替系列演替系列
36.淡水生物群落
37.生态系统
38.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39.城市
40.密度
41.生态系统
42.功能组分冗余
43.周光期
44.严重损耗
45.特殊功能和地位
46.取食与被取食
47.生存竞争生存竞争
48.生理辐射(或生理有效辐射)生理辐射(或生理有效辐射)
49.生境生境
50.竞争竞争
51.N
52.A
53.B
54.B
55.B
56.B
57.Y
58.B
59.N
60.B
6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
62.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
63.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64.(1)植物系列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65.环境资源稀缺论的主要特点:①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结合。绝对性是指在一定环境状态下环境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衡量和把握其大小。相对性是指环境承载力因人类社会行为内容而不同,而且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控其大小。②地区不同或时间不同,环境承载力也不同。
66.(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同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67.(1)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2)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4)湿地具有蓄洪的作用;(5)湿地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6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
69.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改变的环境条件或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而保持结构和功能的总稳定即使在上述影响改变后也会回到它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②要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水平上。③各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70.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
71.C安徽省合肥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虾的个体很小,它对于恶劣水下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C.提高出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
2.下列因素中,属于我国新疆地区葡萄普遍较甜最主要原因的是()。A.日照时间短B.紫外线强C.昼夜温差大D.降水多
3.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4.煤作为燃料,它所含的能量来源于()。
A.地热能B.太阳能C.原子核能D.潮汐能
5.为了能够加快在水中的移动速度,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身体常呈流线型,是为了减小运动的()
A.压力B.重力C.阻力D.浮力
6.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A.温度和降水B.光照和温度C.降水和风D.光照和风
7.每个蒲公英的种子都有一把小伞,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8.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9.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10.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11.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12.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
13.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14.下列有关自然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B.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C.非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D.非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
15.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的限制。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
16.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17.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
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
18.下列关于阴性植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耐干旱B.光饱和点高C.光补偿点低D.光补偿点高
19.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A.矮化B.顶冠C.根不发达D.旗冠
20.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21.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23.自然界中符合“S”形种群增长的生物是()。
A.蘑菇B.酵母C.小麦D.水稻
24.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
25.下列选项中,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作用最大的物种是()。A.伴生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罕见种
26.逻辑斯蒂方程中的r是()
A.内禀自然增长率B.周限增长率C.瞬时增长率D.相对增长率
27.某些苔藓、地衣、藤类和高等有花植物,借助吸根着生于树干、枝、茎以及树叶上,进行特殊方式的生活,生理关系上与依附的林木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这是
A.附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半寄生关系
28.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9.我国内蒙古高原上的草原主要是()
A.草甸草原B.干草原C.荒漠草原D.高寒草原
30.“-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二、填空题(20题)31.一个生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__________种群组成的。
32.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四个层次。
33.______是研究生态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34.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进行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______的场所。
35.在一定地区内,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整个取代顺序,称为______。
36.水生生物群落,根据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洋生物群落和______。
37.群落演替以稳定的______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38.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即为种群的——。
39.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____污染源。
40.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__________效应作用的影响。
41.以______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42.多元重复可理解为生态系统结构上的__________现象。
43.一些昆虫依据______信号总是在白天羽化,另一些昆虫则在夜晚羽化。
44.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______,食物链的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
45.生态位是指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46.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______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47.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生命,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体之间的______,形成了今天在地球表面生存的两百多万个物种。
48.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______。
49.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______,又叫栖息地。
50.同一群落中,当两个种群均利用某一有限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52.水稻是属于短日照的植物。()
A.正确B.错误
53.食物链越长,能量利用越充分。
A.正确B.错误
54.群落内部环境不具备的特点是气温增加。()
A.正确B.错误
55.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高主要是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56.种群的三种内分布型中最常见的是均匀型分布。()
A.正确B.错误
57.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
58.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高主要是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59.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竞争趋于增强。()
60.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6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63.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64.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65.简述环境资源稀缺论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6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68.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9.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70.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7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B.俄罗斯C.中国D.美国
参考答案
1.A
2.C
3.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4.B
5.C
6.A
7.A
8.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9.D
10.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11.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12.A
13.C
14.D种群数量的年间波动,有的是规则的(周期性波动),有的是不规则的(非周期波动)。不规则波动是非周期的或常见的数鼍波动。
15.C
16.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17.D
18.C
19.D
20.B
21.B
22.D
23.B
24.B
25.B
26.C
27.A
28.D
29.B
30.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31.微生物
32.苔藓层
33.种群
34.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35.演替系列演替系列
36.淡水生物群落
37.生态系统
38.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39.城市
40.密度
41.生态系统
42.功能组分冗余
43.周光期
44.严重损耗
45.特殊功能和地位
46.取食与被取食
47.生存竞争生存竞争
48.生理辐射(或生理有效辐射)生理辐射(或生理有效辐射)
49.生境生境
50.竞争竞争
51.N
52.A
53.B
54.B
55.B
56.B
57.Y
58.B
59.N
60.B
6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
62.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
63.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64.(1)植物系列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65.环境资源稀缺论的主要特点:①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结合。绝对性是指在一定环境状态下环境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衡量和把握其大小。相对性是指环境承载力因人类社会行为内容而不同,而且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控其大小。②地区不同或时间不同,环境承载力也不同。
66.(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同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67.(1)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2)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4)湿地具有蓄洪的作用;(5)湿地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6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产营销宣传品设计委托协议
- 科学通史课后习题参考
- 2024年期仓库租赁临时协议样本
- 2024年度物业管理与服务协议样本
- 2024年期职工宿舍建筑施工协议范本
- 文书模板-《保洁人员外出干活意外处理协议书》
- 2024年建筑工程主体验收劳务协议
- 2024年专业牛只运输服务协议模板
- 城市出行汽车租赁正规协议样式2024
- 2024住宅区保洁员劳务协议样本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 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四-名句名篇默写积累过关训练(全国通用)学生版
- 内蒙古的特色美食
- 招投标-招投标管理
- 售后工程师热水系统维护培训
- 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表
- 空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使用电器安全教育课件
- 动物的生长激素与动物发育
- 《实名认证》课件
- 语文教学之学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