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报告_第1页
铜川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报告_第2页
铜川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报告_第3页
铜川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报告_第4页
铜川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2目录TOC\o"1-2"\h\z前言 11概况 11.1位置、面积 11.2地质、地貌 11.3气候 21.4土壤、土质 31.5河流、水系 31.6社会经济 52水资源评价 82.1水资源利用分区 82.2降水资源 82.3地表水资源 82.4地下水资源 132.5水资源总量 192.6水质 19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3.1水资源开发利用回顾 213.2供水现状 233.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84规划原则及规划水平年 294.1总体思路 294.2指导思想 294.3开发利用目标 294.4规划原则 304.5规划水平年 304.6规划依据 305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325.1节水规划与节水潜力分析 325.2各部门需水量预测 355.3不同水平年的总需水量 436水源工程规划 466.1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466.2水资源总体规划布局 466.3近期供水工程规划 496.4远期供水水源工程规划 647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67.1可供水量预测的原则和方法 667.2可供水量 667.3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677.4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98老市区、新区和工业带需水预测及供需平衡 708.1老市区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 708.2新区及工业带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预测供需平衡 739水资源保护规划 779.1水环境现状 779.2水功能区划分 779.3水资源保护规划 799.4铜川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8010结论与建议 8310.1摘要 8310.2结论 8610.3意见和建议 87附件1: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纪要附件2:陕西省计划委员会文件附件3: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华能铜川电厂4×300MW工程用水问题的复函前言铜川市地处陕西省中部,位于关中盆地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带,总土地面积3882km2,总人口83.2万人。2000铜川历史悠久、物宝天华、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矿产丰富,水泥配料、黄土及耐火材料居全省第一位,陶瓷粘土、铝土矿居第二位,水泥石灰岩居第三位,煤田面积522km2,煤炭产量占全省的1/3。铜川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及原材料工业基地,新兴的铝冶炼、陶瓷、苹果、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铜川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铜川,为铜川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省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为铜川的经济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发展铝电,带动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重点也转向条件较好的新区及工业带,成为全市经济重心。铜川经济发展的这一战略部署,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成为支撑铜川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铜川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铜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根据建设重点转向新区及工业带,产业结构新的调整等新的情况,我们收集查阅大量的资料,组织细致调查研究,进行了科学地分析计算,重点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本次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对铜川市2010年(近期)及2020年(远期)的需水进行了科学预测,按照近期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水资源潜力,远期实现区外调水的指导思想,规划了全市近、远期水源工程,以保证全市重大项目及城市供水为目标,合理布局,优化调配水资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为全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供决策参考。1概况1.1位置、面积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径~35°35′之间,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交通要地。东和东南与渭南市的蒲城、白水、富平接壤,西和西南与咸阳市的旬邑、淳化、三原毗邻,北部同延安的黄陵、洛川相连,总面积3882km21.2地质、地貌铜川地处鄂尔多斯地台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属黄土高原南缘的残原区,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貌复杂多样,山、川、原、梁、峁、台塬、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嶂,台塬广布,梁峁交错。纵观全境,大致可分为五个地貌区:1.2.1西部子午岭山地区该区以子午岭南部的乔山山脊与淳化、旬邑县为界,山势北高南低,海拨1300~1700m,最高峰庙山1734.2m。包括照金、柳林、瑶曲、金锁关、玉华、哭泉、云梦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石柱、演池、棋盘等乡镇的部分地区,面积15451.2.2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该区地处陕北高原南部,与黄陵、洛川、白水等县相连,海拔多在1000~1200m之间,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范围包括太安、彭镇、五里镇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以及哭泉、棋盘、雷原等乡的部分地区。南北狭窄,东西较长,面积1025km1.2.3中部黄土残原沟壑区该区在渭北北山以北、乔山东南的山间盆地之中,呈东北至西南向展布,海拨900~1250m。包括高楼河、阿庄、红土、印台、王益、王家河、演池、关庄、石柱、小丘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面积85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2%。地势中部高,两端低,地形波状起伏,沟谷密布,地面支离破碎,原梁和沟壑面积比例为6:4,沟谷切割深度为100~1.2.4东南部渭北北山地区该区在渭北北山主脊北部,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台南缘翘起地带,海拨高度900~1500m。包括孙原、黄堡、陈炉、红土、广阳、高楼河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面积221.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7%。地貌由一系列较微起伏的黄土覆盖的中低山与丘陵组合而成,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1.2.5南部川原区该区主要在耀县南部,黄土台原广布,河谷平原镶嵌。地质构造为渭河断陷盆地的一部分,堆积有巨厚的松散沉积层,地表为黄土所覆盖。范围包括孙原、寺沟、下高埝、董家河、坡头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面积235.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1%。海拔650~8501.3气候铜川市地处渭北旱原,系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特征基本介于两地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雨量较多,温度偏低,地区差异明显,灾害比较频繁。可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台原温暖半干旱气候区;中、东部残原温和半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山地温凉湿润气候区。铜川光能源丰富,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25.8~127.6千卡/cm2。年内各季分布不均,秋冬较弱,春夏较强,12月份最弱,6月最强。年平均日照数为2345.7~2412.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3~54%。西北部山区日照时间最长。年平均气温为8.9~12.3℃铜川多年平均降水在555.8~709.3mm之间,但各地方差异较大。台塬区为555.8mm,残塬区为589.2mm铜川白天多东南风,晚间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2~3.1m/s铜川的无霜期为200~228天,由南向北递减。1.4土壤、土质铜川市土壤分为9个土类、15个亚类、25个土属、73个土种。各土类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褐土为53.72%,黄绵土为30.3%,黑垆土为4.32%,新积土为2.02%,搂土为1.52%,潮土为0.06%,水稻土为0.03%;紫色土为0.02%。其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依次为褐土、黑垆土、黄绵土;山间河谷地多为沙壤质新积土、砂砾质新积土、壤质新积土、冲积型潮土、洪积型潮土、冲积型湿潮土;梁峁残原分布着白墡土、红粘土;原区分布着黑垆土、搂土;土石山地分布着砂砾岩褐土性土、泥质岩褐土性土。铜川的土壤土质属微碱性,不仅适合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需要,而且也有利于固氮菌类活动,能够增加固氮能力。1.5河流、水系铜川山高沟深,河沟密布。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铜川境内的河流分为石川河和洛河两个水系。石川河水系流域面积2236km2,流域面积10km2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北洛河水系流域面积1646km2,流域面积在1.5.1石川河水系石川河水系以沮河最长,漆水河次之,两河于耀州区城南1.5km的岔口处交汇,始称石川河,流入富平,至临潼县交口镇入渭河。漆水河发源于凤凰山东的崾岘梁下,横贯铜川市南北,全长64.2km,流域面积797km2,其中境内面积773.46km2,平均比降11‰,多年平均流量1.25m3/s,土壤侵蚀模数283lt/km2·沮河发源于耀州区西北的长蛇岭、老爷岭一带,由大坡沟、西川等数条小溪汇成,向东南流经瑶曲、庙湾、柳林、安里、稠桑、寺沟、城关等乡镇,从长度和流量上都可列为铜川市第一大河。全河长77km,流域总面积915km2,其中铜川境内流域面积878.5km2,平均比降13‰,中下游川道土地平坦,农业发达。赵氏河系石川河一级支流,上游由吕村河、陈村河组成,于耀州区双岔河汇流后始称赵氏河,流经耀州区玉皇阁等村,在陈家坪流入富平县。流域总面积224.1km2,河流全长77.1km。铜川市境内长63km,境内流域面积224.1km2,河床平均比降17‰。主要支流有陈村河和吕村河。浊峪河发源于耀州区小丘镇北安沟一带,流经坡头镇上楼、兰家等村,于屯里村南流入三原县。河全长72km,铜川市境内长22km;流域总面积252km2,境内流域面积75.21km2,河床平均比降17‰。主要支流有南嘴里等。清峪河发源于耀州区照金镇西北的店里附近,流向东南,经高尔原、前嘴子、底石河、洪水镇、冯村、樊家河等村。全长62.7km,铜川市境内长41km;流域总面积395.3km2,境内流域面积206km2,河床平均比降13‰。主要支流有兰川河、照金河、前嘴河等。铜川市石川河支流单元主要河流特征值表表1-11.5.2北洛河水系北洛河为铜川市过境河流,过境段长35km,两侧全系深山峡谷,河水位底,利用条件差。北洛河水系在铜川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青河、五里镇河、雷原河、白水河。青河是北洛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铜川市印台区玉华镇玉华村,出境后在黄陵县汇入沮河。境内流域面积329km2,境内河长51.5km,河床比降13.6‰。主要支流有西河、玉华川、山岔河。五里镇河发源于宜君县庙山北麓,上游由王家河、白家河、徐家河等河组成,流经福地、五里镇、焦庵、川子河直接入洛。全河长50.2km,流域面积390.27km2,河床比降13.4‰。雷原河也是北洛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庙山北麓。河长49.7km,流域面积353.38km2,河床比降12.9‰。白水河发源于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以西坡底村,上游称乌泥川(红土河),在铜川市境内诸支流汇流后称白水河,汇流后约3km入白水县。境内河流长30km,流域面积329.86km2,河道比降7.16‰。铜川市洛河支流单元主要河流特征值表表1-21.6社会经济1.6.1行政区划与人口铜川市辖王益、印台、耀州区和宜君县,24个乡镇,19个乡,2648个自然村。截止2000年全市总人口83.2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39%。其中城镇人口38.18万人,农村人口45.04万人。平均人口密度214人/km2,高于全省平均密度,城区人口密度最大为1315人/km2,宜君县人口密度最小为63人/km2,详见表1-3。1.6.2农业经济铜川历史上农业以种植为主,养殖业次之,种植业中以粮为主,林业次之。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但产业结构上目前还是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和玉米,兼种少量谷子、豆类、高粱、糜子、水稻和薯类。经济作物以油菜、蔬菜、烟叶和药材为主,兼种棉花、大麻、麻籽、花生等。林果业以苹果为主,自七十年代铜川被确定为外销苹果生产基地后,发展迅速,种植面积2000年已达32.46万亩。据2000年统计全市粮播面积112.6万亩,总产量23.05万t,人均513.7kg;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0.16万亩,总产7587t;蔬菜面积7.23万亩,总产10.72万t;烟叶面积4125亩,总产524t;棉花面积1230亩,总产23t。水果种植面积34.76万亩,总产14.85万t,其中苹果总产14.51万t;养羊11.17万只,养猪7.32万只,大家畜11.77万头。农业总产值55327万元(当年价),农民人均纯收入1459元。截止2000年,铜川市共有耕地面积105.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8%,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1%,其中水田0.17万亩,旱地104.9万亩(含水浇地12.78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4%,其中纯井灌面积0.72万亩,渠井双灌面积1.53万亩。1.6.3工业经济历史上铜川的工业品以同官煤炭、耀州瓷器驰名。新中国成立后,铜川市重视发展煤炭、建材、耐火材料、陶瓷等工业。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冶铝、炼铁、电石、机械、灯泡、纺织、服装、食品等工业的发展,产品品种大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铜川市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宏大,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生产基地,煤炭、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电解铝等产品既是全市的主要产品,也是全省的主要产品,其中铝厂是全省唯一的铝冶炼企业。2000年全市原煤产量973.02万t;水泥产量346.93万t;电解铝5.31万t;工业陶瓷4108t;耐火材料制品7681t;生铁1.14万t;机砖5.76万块;棉布389.8万m,发电量571万kwh。全市工业总产值53.56亿元(当年价),90年不变价为44.56亿元。1.6.4交通、通讯、文化教育事业铜川市历来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市的中、小学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重视调整教育结构,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截止2000年,全市小学有935所,在校学生10.71万人,毕业生1.8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39所,在校学生5.65万人,毕业生1.38万人。铜川市交通极为便利,境内有铁路三条,营运里程177km,铁路密度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客运量26.4万人;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63km,公路密度名列全省第四位,乡乡通油路,是我省第一个县县通高等级公路的地市。客运量319.2万人。电话交换机容量12.02万门,城市电话用户5.9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29万户。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0.43亿元(当年价),人均4880元,是全省人均3933元的1.22倍。其中第一产业占9.9%,第二产业占52.3%,第三产业占37.8%。工农业总产值60.82亿元(当年价),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6亿元,工业总产值53.56亿元。

2水资源评价2.1水资源利用分区铜川市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存在方式有地表、地下两种形式,地表、地下水在形成过程中相互联系又互相转化,使得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各自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次规划为有利于规划成果的前后衔接,以及地区规划成果统一于全省的原则,依据2000年完成的《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水资源利用分区,结合铜川市自然、社会、环境等,将全市划分为石川河区和北洛河区两个水资源计算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图见图2-1。2.2降水资源铜川地处内陆,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全市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4.01亿m3,折合降水深618.5mm。五年一遇的丰水年(频率p=20%)降水量为28.15亿m3,四年一遇的干旱年(p=75%)降水量为20.43亿m3,二十年一遇的干旱年(p=95%)降水量为16.37亿m3。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709.3mm之间,西北高、东南低,呈带状分布,台原区为555.8mm,残原区为589.2mm,山区为709.3mm。最高在子午岭南部山脊以东地区,大于700mm,最低在石川河谷,小于550mm,详见图2-2铜川市降水量等值线图。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极不均匀,7、8、9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11月至来年2月的降水量上占全年降水量的10%~20%,形成冬春干旱少雨,不利越冬作物的生长及旱秋作物的播种。夏秋季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冰雹,对夏秋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一般情况下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5倍左右,少数达3倍以上。降水量的年际剧烈变化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2.3地表水资源2.3.1水文资料情况国家水文站网在铜川境内所设水文站很少,目前仅有柳林和耀县两处,历史上曾在沮水上设阿姑社、苏家店、耀城站;在漆水上设耀县站。考虑到马栏调水工程,本次规划还收集了三水河上的芦村河、刘家河水文站资图2-1图2-2料和旬邑县地方政府所设的小河站埝里水文资料,以及沮水黄陵水文站资料。详见表2-1。水文站基本情况表表2-1序号站名河名测站位置控制面积(km2)设站日期(年.月)资料年限(年.月)1柳林沮水耀州区柳林镇房家沟6741971.11971.1-2阿姑社沮水耀州区阿姑社8621953.31953.5-1955.123苏家店沮水耀州区苏家店8401952.91956.1-1959.121966.6-1970.124耀城沮水耀州区西关9021960.11960.1-1966.55耀县漆水河耀州区东关7971959.51959.5-6刘家河三水河彬县龙高乡刘家河村13101959.41959.4-1989.47芦村河三水河彬县香庙乡芦村河村12941989.41989.4-8黄陵沮水黄陵县城关镇22661966.61966.69埝里三水河旬邑县后掌乡埝里村7241980.11980.1-1989.122.3.2计算原则及方法2.3.2.1计算系列计算采用1956~1995年共40年的同步系列资料,对实测年径流系列不足40年的进行插补延长。柳林站是根据沮水的阿姑社、苏家店和耀城站年径流量,采用面积。2.3.2.2径流还原计算为满足资料的一致性,根据《地表水资源调查和统计分析技术细则》的规定,对耀州区站、黄陵站断面以上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径流资料进行了还原计算。还原计算是根据水量平衡的原理,采用分项调查分析法。农业灌溉耗水量计算中的农灌面积是采用《陕西省水利统计》中的实灌面积统计值;灌溉定额:丰水年(保证率p<35%)为169m3/亩,平水年(36%<p<62.5%)为229m3/亩,枯水年(p>62.5%)为249m3/亩;灌溉回归系数采用0.3。工业用水耗水量计算是由年产值和万元产值耗水量求得。生活用水耗水量根据人口、用水2.3.2.3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对于有控制站的河流直接根据水文站的40年天然年径流量资料系列,采用面积比推求,如漆水河;没有控制站的河流,如北洛河水系的山岔河、五里镇河、青河、雷原河、白水河,用黄陵站作参证站,采用面积比法,用降水量修正推求。石川河水系的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沮水河用柳林站和耀州区站作参证站推求。各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及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见表2-2。铜川市主要河流年径流特征值表表2-2流域河流集水面积(km2)径流量(104多年平均20%50%75%95%北洛河山岔河114.60676946656365250五里镇河391.861803248815151046721青河329.001908269015261011706雷原河353.38169623401425983678白水河329.86131018071100759524石川河清峪河206.0148320911290860489浊峪河75.2319447278188108赵氏河224.1137119191193808466沮水河878.565899290514032952372漆水河773.536235000304330201413备注:沮水河878.5km2的集水面积为铜川境内面积2.3.3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经分析计算,铜川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量2.288亿m3,折合年径流深58.9mm,其中北洛河水系地表径流量0.886亿m3,年径流深60.0mm,石川河水系地表径流量1.402亿m3,年径流深58.3mm,全市50%、75%、95%三个代表年年径流量分别为1.840亿m3、1.224亿m3、0.852亿m3。铜川市各水资源利用分区多年平均及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见表2-3。区内年径流深的地域分布变化较大,一般在25~75mm之间,与降水一样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在子午岭南部山脊以东地区,大于75mm。年径流系数变化在0.08~0.11之间,与年径流深的分布趋势一致。详见图2-3铜川市径流深等值线图。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差异也比较显著,7~10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最大年径流量为6.197亿m3(1983年),年最小径流量为0.726(1957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8.5倍。铜川市水资源利用分区地表水资源统计表表2-3水资源分区面积(km2)年径流量CVCV/Cs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亿m3)(mm)(亿m3)20%50%75%95%北洛河区164660.00.8860.603.01.2270.7360.5010.344石川河区223658.31.4020.803.02.0041.0080.6390.483铜川市388258.92.2880.653.03.2061.8401.2240.8522.4地下水资源2.4.1地质构造铜川市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及新华夏系一级沉降带~陕甘宁盆地的南缘。既有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移和“秦岭地轴”南北向侧压,又有渭河地堑张力影响,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行迹方向纷纭。其基本构造格架是以东西向280°~300°和南北向10°~30°构造带为主体,将铜川分为大小不等的棋盘格式镶嵌而成的断块式构造。由于各块区深层的构造差异和物质组成及边界条件的不同,在演变的地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多方向性的构造带,其规模不一,序次不同,构成现今复杂而又有规律的应变图象。2.4.2主要含水质按含水介质区内地下水分为以下几种:a)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沿漆水河、沮河一、二级阶地呈带状分布,第四系厚度各地不一,上游段仅几米至十几米,往下游逐渐变厚,在黄堡镇漆水河谷厚度达30~50m,在耀州城区沮河河谷厚达150m左右。漆水河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厚度2~5m,当降深0.73~3.4m时,单井出水量50~130m3/d。耀州区地段沮河冲积层孔隙水可分上部潜水和下部承压水,含水层为砂卵石。潜水含水层北薄南厚,8~50m间,潜水位埋深6~30m,降深5~25m时,单井出水量为1000~2000m3/d。承压水含水层厚度约80~100m,水位与潜水位接近,在降深11~30m时,单井出水量700~潜水层与承压水层富水性均较强。河谷冲积层孔隙水与下伏基岩裂隙水均有联系,多接受两侧基岩裂隙水补给,一般由上游河谷两侧向下游河床运动,水位随季节变化,年变幅在1m左右。矿化度小于1g/L,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水,水质较好,符合人饮和工业用水。具有供水意义的黄土台塬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下高埝、楼村、小丘乡等中南部地区,黄土层厚度50~100m。地面海拔650~820m,以3°~5°坡度微向东南倾斜。潜水埋深20~40m,含水层主要是黄土、粉细砂及底砥石,一般井深50~100m,单井出水量200~600m3b)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广泛分布于西部山区和东北部、中部山区及黄土残塬、梁峁覆盖下的碎屑地区。广大黄土残塬梁峁区孔隙水甚微,无开采利用意义,实际供水应以碎屑岩裂隙水为主。主要含水层为中厚层的砂岩。较厚的页岩泥岩常构成相对隔水层。不同裂隙含水层之间一般无水力联系,各层有不同的水位、水量和水质。控制碎屑岩裂隙水贮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考虑这些因互特征对寻找碎屑岩类裂隙水是十分关键的。勘探证实,富水地段均在河谷型蓄水构造中,单井出水量一般在200~300m3岩性对裂隙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刚柔性及岩层的厚薄。一般说,刚性强的岩石易形成裂隙,而且张性好。而同一种刚性岩层(主要指砂岩),单层厚度大的裂隙虽稀少,但延伸较长,张开性和连通性好。从区域构造上看,不同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或不同方向构造线的相交部位,由于多次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应力集中,岩石裂隙发育。裂隙含水层补给资源的多少取决于该含水层补给区所处的地貌部位及其集水范围的大小,也与降水量和过境径流量密切相关。在褶皱的不同部位构造应力不同,裂隙发育程度也不一样。而以背斜翼部岩层倾角由陡变缓处发育较好,这样的部位常可汇集较丰富的地下水。柳湾一些钻孔就位于柳湾背斜北翼三叠系中统纸坊群中。在其倾角由45°左右向10°左右转折端的下方,有较厚的砂岩层,这些孔的出水量均超过500m3/d,其中有3孔超过1200m3/d,最大达到1928m3/d。此外,由斜轴部附近常具有良好的汇水条件,也可成为富水地段,如铜川北关向斜如何家坊向斜轴部的钻孔,其出水量也较大。一些逆断层多属压性,往往贫水,如柳湾逆断层附近的钻孔出水量仅19m3/d。而北一处北东向正断层附近的钻孔,孔深106~135m处揭穿延长群砂岩中的高压自流水,水头高出地面c)灰岩裂隙深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按奥灰岩出露条件可划分为裸露岩溶区、覆盖岩溶区和埋藏岩溶区。裸露区分布范围较小,仅在铜川城区南部、沿漆水河川口至黄堡镇一带及沿沮水河桃曲坡水库区出露,降水可直接补给岩溶水。覆盖区主要在裸露区周边黄土覆盖地区,其上缺失粘土隔水层,降水通过上覆第四系黄土层或砂砾石层入渗补给岩溶水。埋藏区指岩溶水埋藏于不同时代碎屑岩之下的地区。一般说埋藏区岩溶水上面有稳定的黏土岩相隔,很难有当地降水和地表水的直接补给。岩溶水的赋存和富集与岩溶发育程度关系密切,并受岩性、断裂构造和区域水文网的控制,在700~200m高程之间均有发育。集中发育于400~500m高程之间。岩溶水位高程380~388m。水位埋深250~500m,且自上而下从东到西富水性逐渐变差。马家沟组和峰峰组灰岩碳酸盐成分较纯、厚度大、岩溶裂隙发育,岩溶水富水性好。据了解,近年在黄堡镇下高埝一带北打成岩溶水井,井深600~700m,穿入灰岩层200~400m,单井出水量都在3000~5000m32.4.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2.4.3.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在河谷地区的潜水还接受河水和谷坡泉水的补给,少数地段还接受谷底两侧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流向与区域地形倾向相一致,在黄土原梁区由中心向两边沟谷以泉的形式排泄,在河谷区自上游向下游流动。2.4.3.2碎屑岩类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可分直接补给和间接补给。直接补给是大气降水通过基岩露头渗入地下,间接补给是大气降水通过松散堆积物汇集后,再流经基岩隙发育地带渗入补给地下基岩裂隙水。在黄土覆盖的宽阔平坦塬梁地区,很少产生地表径流,加之黄土层下基岩面起伏,在基岩面低洼处潜流易于汇集并补给基岩裂隙水,形成一些富水地段。基岩裂隙水从高处向低处运移,在切割含水层的河谷内以泉水形式排泄,或顶托补给第四系潜水。2.4.3.3灰岩岩溶水岩溶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的渗漏补给,其次为上覆第四系孔隙补给、碎屑岩裂隙水补给及煤矿坑道排水复渗补给、库水渗漏补给等。大气降水对岩溶水的补给也分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在岩溶裸露区为直接补给区。覆盖岩溶区指裸露区周边缺失第三系粘土隔水层的黄土原区和河谷地区,大气降水通过黄土层或砂砾石层,然后再入渗补给岩溶水,此外,还有上覆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通过断裂和煤层采空区等多种途径补给岩溶水。2.4.4地下水资源计算2.4.4.1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总排泄量法计算。按“工作大纲”和有关“技术细则”规定,总排泄量包括河川基流量、地下水开采量、潜水蒸发量、泉水流出量、山前侧向排泄量等。由于泉水与河川基流切割时已重复,山前侧向排泄量与平原区山前侧向补给相抵消,所以只需计算河川基流量。潜水蒸发量因缺乏资料,且所占比例很小,本次评价忽略不计。全市山丘区面积3794km2,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550万m3;其中北洛河区1646km2,地下水资源量3446万m3;石川河区2148km2,地下水资源量5104万m3。详见表2-4。2.4.4.2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即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储存变化量,计算求得总补给量,并用总排泄量和动态观测资料验证。总补给量的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河道渗漏补给、水库渗漏补给、渠灌田间入渗补给、渠系渗漏补给、井灌回归补给等。铜川市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56mm,降水入渗系数在黄土台原区为0.060~0.105,在河川区为0.214~0.296;渠系渗漏系数0.050~0.117;渠灌田间入渗系数0.077~0.154;井灌回归系数0.060~0.147。全市平原区面积88km2,全部在石川河区,其中黄土台原区65km2,河川区23km2。地下水总补给量为980万m3,扣除井灌回归重复量40万m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940万m3。详见表2-4。铜川市浅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计算表表2-4单位:万m32.4.4.3岩溶水资源量铜川市南部的深层岩溶水是整个渭北岩溶水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属该岩溶水系统上游的重要补给区之一。深层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非常复杂,且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尽管专业部门对渭北岩溶水系统已作过几十年的勘探和研究,但钻探和试验多集中于洛河、黄河谷地,而面上的勘探、研究程度还很低。对铜川市深层岩溶水的勘探、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对大气降水渗入、河水漏失、水库漏水的观测试验也是零星的、短时间的、相互孤立的,缺乏系统的、长期的、深入的有机联系,因此,对铜川深层岩溶水的认识尚处于定性阶段,还不具备对全市计算岩溶水资源的条件,其开发利用量可结合已成水源井的出水情况综合分析确定。2.4.4.4地下水可开采量在计算铜川市地下水可开采量时,耀州区采用平均布井法和统计法计算,宜君县采用开采系数法计算,王益、印台两区采用已探明的各富水段的可开采量加上泉点流量来作为其地下水的可开采量。浅层可开采量为3511万m3,深层基岩裂隙水根据现有勘察资料其可开采量约2389万m3。全市地下水可开采量合计结果为5900万m3,其中耀县漆、沮河谷及黄土塬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含水层厚度大、埋藏浅,利于开发利用,其开采量为2553万m3,可开采模数22.8万m3/km·a,是铜川市农业生产及城乡生活的主要水源地。详见表2-5。分区计算成果表见表2-6。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成果表表2-52.5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是将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量。重复量的计算因水资源分区内所包括的地下水评价类型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同。对于山丘区,其重复量为河川基流量;对于平原区,其重复量包括河道渗漏补给量、水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和人工回灌补给量等。计算的铜川市水资源总量。详见表2-6。铜川市水资源量计算表表2-62.6水质2.6.1地表水水质2.6.1.1天然水质本市地表水大部分属重碳酸盐型水,平均硬度8.4~16.8德国度。石川河水系离子总量500~700mg/L,洛河水系离子总量700~1000mg/L。2.6.1.2水质污染现状沮水流域内主要污染源为煤矿,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石油类、COD和BOD5。桃曲坡水库上游安里桥附近的地表水水质良好,达到GB3838-88《地面水质量环境标准》中的Ⅱ类水标准,基本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漆水河上游只有十余家小企业,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区域内工业污染源较少。中、下游分布着大量的工矿企事业单位,居住着大量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据1998年调查资料:直接排入漆水河的排污口101处,排入王家河的31处,年排入污水1050.6万t。对漆水河1996~2000年连续五年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柳湾断面(纸坊村)丰枯水期水质均达到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水质标准;川口断面各水期均超过Ⅴ类标准;雷家沟断面(雷家沟入漆水河处)枯水期水质均达到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水质标准,丰水期达到Ⅲ类标准;川口断面各水期均超过Ⅴ类标准;漆水河入石川河断面(耀州区南关),丰、枯水期,均超过Ⅴ类标准。据《铜川市“九五”环境质量报告书》及“九五”报告书:1996~2000年漆水河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8.78、1.78、2.07、1.70、2.05,五年平均值为3.29。由此可见:1996年水质最差,1999年水质较好,1997、1998、2000年的水质相当。漆水河属有机污染,其中石油污染分担率最高为50.3%,其次为氨氮、BOD5、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和溶解氧,它们的污染分别为31.1%、8.0%、5.4%、2.0%、1.3%。赵氏河在铜川境内无工业污染源,地表水水质良好,系Ⅱ类水质,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6.2地下水水质铜川浅层地下水绝大部分为重碳酸盐型低矿化度水,无色、无臭、水质良好,宜于饮用和工农业用水。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300mg/L。总硬度124.93~214.16mg/L之间,PH值7.7,水温16°左右,可视为岩溶水循环径短、交替快的本底水化学类型分布带。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3.1水资源开发利用回顾3.1.1历史概述铜川历史源远流长,秦历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初为频阳县,是我国最古建县之一;后魏太平贞君七年(446年)设铜关县,又更名同关县;1946年因“同关”与“潼关”同音,遂改为“铜川县”;1956年改为市,将富平、耀县并入;1961年又将两县划出,复改为县级市;1966年再改为省辖市;1980年将耀县划入,市下设耀县、城区、郊区,并将蒲城县的高楼河、广阳、阿庄、肖家堡四个乡划入;1983年又将宜君县划入,市下辖两区两县;1993年,在耀县下高埝建立新区。2000年城区、郊区更名为王益区、印台区。2002年耀县改为耀州区。铜川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已建成强工渠,此后各代先后修建了烟雾渠、通城渠、同关护城渠、利济渠、农化渠、民主渠、公益渠、自治渠、民道渠、中同渠、汉井渠等数十条,使近水的川道地得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并组织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采取统一规划、国家投资、集体投劳的方式,先后兴建、改建了铜耀渠、烟雾渠、柳顺渠、干校渠等一批自流引水工程。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毛主席“水利是农业命脉”号召下,全市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运动,1960年10月,建成了铜川市第一座蓄水工程-马杓沟水库(原名五一水库),总库容298万m3,设施面积4000亩,有效面积仅700亩;同期开工修建的还有福地水库(1958年)、高尔原水库(1959年)、铜耀渠渠道枢纽工程(1960年)以及耀州区北街的机抽大口井(1961年)等,1958年,三原县和耀县在赵氏河上动工修建了玉皇阁水库。进入六十年代初,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大跃进时开工建设的许多工程停建,水利建设处于滑坡阶段。六十年代后期经过调整与巩固,水利建设恢复正常,1965年十月福地水库竣工,总库容1050万m3,均质土坝,设施灌溉面积6000亩,有效灌溉面积700亩;1969年高尔原水库建成,总库容437万m3,均质土坝,原设计设施灌溉面积5.3万亩,因水量不足,削减为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1970年马杓沟水库大坝加高10m。同时,随着电力与排灌事业的发展,电力抽水设施迅速发展起来。七十年代,在北方农业会议和农业学大寨精神的鼓舞下,全市又再次掀起治山治水、大兴水利、建设基本农田的高潮,这一阶段是铜川市水利建设的辉煌时期,铜川市骨干水利工程-桃曲坡水库(省属)开始兴建,1974年主体工程竣工,1979年投入使用,总库容5720万m3,设施灌溉面积31.83万亩,其中富平县19.93万亩,耀州区11.9万亩。同期还建成了西河水库(1973~1975年)、李家河水库(1975~1980年)、党家河水库(1973年)等3座小(一)型水库,库容分别为785万m3、268万m3、125万m3,以及瓦窑沟、楼子沟、支架沟、枣园、任家湾、韩家原、红星、松塔岭、小河沟和杨庄子等10座小(二)型水库。进入八十年代,铜川市的水利建设步伐一度减缓,后期加快。八十年代初桃曲坡水库正式通过验收;1982年全市第一个乡镇驻地人饮站-郊区陈炉镇人饮站建成,解决了陈炉镇7000多人的饮水困难;1988年桃曲坡灌溉工程组成部分-尤家咀抽水站竣工,灌溉面积9000亩。进入九十年代,铜川市连逢枯水年,干旱非常严重,城乡供水困难,水资源供需矛盾变的更加突出。同时,国家也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人畜饮水工作得到促进,“九五”期间解决和改善人饮困难19.03万人;为解决铜川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修建了马栏河跨流域调水工程,经桃曲坡水库调节年供铜川市区1200m33.1.2经验与教训a)必须把水利建设放在振兴铜川经济的重要位置。干旱和水土流失是制约铜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水利事业的发展。b)水利必须面向社会经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服务。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同时是工业的命脉、城市生活的命脉,更重要的是国家经济的命脉。c)要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建立对水资源的科学认识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因此,必须把水资源的规划放在重要位置。d)要坚持科学治水。针对铜川的自然和水资源特点,应将水源建设,特别是蓄水工程建设放在首位,增加水的调蓄能力,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同时还要继续加大从境外调水量。e)要依法治水。坚持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加大水资源的统管力度,实现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铜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2供水现状3.2.1水源工程设施现状截止2000年底,铜川市境内已建成蓄水工程88处,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26座,池塘50座,其它蓄水工程8处,引水工程66处,抽水站314处,农用机井243眼,城镇供水及工矿企业自备水源井231眼,各类人饮供水工程2.19万处(其中:水窖2.13万眼)。水库工程中,玉皇阁水库及小(一)型前咀子水库(总库容500万m3)均为咸阳市三原县管辖向三原县供水。林皋水库坝址在印台区、白水县的交界处,水库集水面积在市境内,由渭南市白水县管辖,白水县受益。铜川市境内已成水库统计表表3-1项目水库名称集水面积(km2)设计总库容(万m3)设计有效库容(万m3)中型水库桃曲坡83057204280福地1201050487玉皇阁1781590795林皋33033001950小计1458116607512小(一)型水库(6座)449.22377.21351.3小(二)型水库(20座)139.45612.3333.8合计14649.59197.13.2.22000年实际供水现状对各类工程2000年实际向铜川市的供水量这次又进行了一次典型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调查,发现以往调查中遗漏了一部分自备水源工程的供水量,本次统计经合理性检查后确认:各类供水工程向全市总供水量为7670万m3。按水源类型分:地表水供水量3880万m3,占总供水量的50.6%;地下水供水量3790万m3,占总供水量的49.4%。按水资源利用分区分:石川河水系供水量6861万m3,占总供水量的89.5%;北洛河水系供水量809万m3,占总供水量的10.5%。详见表3-2。3.2.32000年实际用水现状全市用水总量为7670万m3,分部门用水情况是,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4640万m3,占总用水量的60.5%;农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3030万m3,占总用水量的39.5%。详见表3-3。由实际用水量推算实际用水定额。详见表3-4。铜川市2000年实际供水量统计表表3-2单位:万m3水资源分区地表水工程地下水总计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其它小计浅井深井小计石川河区22142119071093441255186934206861北洛河区7812811811543932338370809总计2292339102522438802583120737907670铜川市2000年各部门用水现状统计表表3-3单位:万m33.2.4200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3.2.4.1各部门需水量工业需水定额按万元产值用水确定,现状用水定额城市工业高达86.3m3/万元,乡镇工业也高达41.3m3/万元,存在浪费,故需水定额参照全省用水水平适当降低到70m3/万元和35m2000年各部门实际用水情况表表3-4分区名称石川河区北洛河区合计工业一般工业产值(亿元)29.042.2531.29定额(m3/万元)88.36086.27用水量(万m3)2564.231352699.23乡镇企业产值(亿元)12.320.9513.27定额(m3/万元)41.73641.29用水量(万m3)513.7434.2547.94合计用水量(万m3)3077.98169.23247.18城镇生活居民生活人口(万人)32.066.1238.18定额(L/人.d)837181.08用水量(万m3)971.26158.61129.86公共用水定额(L/人.d)201318.88用水量(万m3)234.0429.04263.08商品菜田面积(万亩)0.20.070.27定额(m3/亩)500200422.22用水量(万m3)10014114合计用水量(万m3)1305.3201.641506.93农村生活农村人口人口(万人)35.069.9845.04定额(L/人.d)302528.89用水量(万m3)383.9191.07474.97大牲畜数量(万头)7.893.8811.77定额(L/头.d)30.21826.18用水量(万m3)86.9725.49112.46小牲畜数量(万只)11.576.9118.48定额(L/只.d)20.51016.57用水量(万m3)86.5725.22111.79合计用水量(万m3)557.45141.78699.23农林牧渔水地面积(万亩)8.31.69.9定额(m3/亩)18585168.84用水量(万m3)1535.51361671.5稻田面积(万亩)0.140.14定额(m3/亩)815815用水量(万m3)0.00110.03110.03果林面积(万亩)2.600.102.7定额(m3/亩)11060108.15用水量(万m3)2866292渔业面积(万亩)0.090.040.13定额(m3/亩)110011001100用水量(万m3)9944143合计用水量(万m3)1920.5296.032216.53总计用水量(万m3)6861.22808.6476702000年各部门需水预测表表3-5分区名称石川河区北洛河区合计设计代表年50%75%50%75%50%75%工业一般工业产值(亿元)29.042.2531.29定额(m3/万元)706069.3需水量(万m3)20331352168乡镇企业产值(亿元)12.320.9513.27定额(m3/万元)353034.64需水量(万m3)431.228.5459.7合计需水量(万m3)2464.2163.52627.7城镇生活居民生活人口(万人)32.066.1238.18定额(L/人.d)907086.79需水量(万m3)1053.17156.371209.54公共用水定额(L/人.d)201519.2需水量(万m3)234.0433.51267.55商品菜田面积(万亩)0.20.070.27定额(m3/亩)710765455510643.89698.89需水量(万m3)14215331.8535.7173.85188.7合计需水量(万m3)1429.211440.21221.72225.571650.931665.78农村生活农村人口人口(万人)35.069.9845.04定额(L/人.d)412838.12需水量(万m3)524.67102626.67大牲畜数量(万头)7.893.8811.77定额(L/头.d)30.21826.18需水量(万m3)86.9725.49112.46小牲畜数量(万只)11.576.9118.48定额(L/只.d)211619.13需水量(万m3)88.6840.35129.04合计需水量(万m3)700.33167.84868.17农林牧渔水地面积(万亩)11.351.612.95定额(m3/亩)270360270360270360需水量(万m3)3064408643257634964662稻田面积(万亩)0.140.14定额(m3/亩)800850800850需水量(万m3)0.00108114.75108114.75果林面积(万亩)2.600.102.7定额(m3/亩)100150100150100150需水量(万m3)2603901015270405渔业面积(万亩)0.090.040.13定额(m3/亩)110011001100需水量(万m3)9944143合计需水量(万m3)3423457659475040175324.75总计需水量(万m3)80179181114713079164104883.2.4.2可供水量铜川市2000年可供水量表表3-6单位:万m33.2.4.3供需平衡分析根据全市可供水量与需水量对比分析,2000年75%保证率全市余水97万m3,缺水230万m3。其中石川河水系余水97万m3,北洛河缺水230万m3。北洛河缺铜川市2000年75%供需平衡表表3-7单位:万m3对现状年供需平衡作如下分析:(1)现状水平年在75%代表年份石川河流域供需平衡后尚有余水97万m3。由于工程设施的分布,西部北部的山、塬地区尚有供水不足。但骨干供水工程桃曲坡水库尚有一定余水,主要是原负担向老城区工业及城市生活供水任务,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改变、调整等影响,近几年来,供大于用,出现大量余水,原定桃曲坡水库向铜川市老区供水1200~1500万m3,2000年仅供620万m3。尚有近1000万m3供水能力,尚未落实工业用户。(2)北洛河区现状年缺水230万m3,主要是供水工程设施不足属工程性缺水。缺水地区为玉华、东坡等矿区及部分农田供水不足。3.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a)水资源的分布与全市社会经济的布局不尽协调。全市水资源总量2.295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6m3,亩均耕地占有量218.3m3。北洛河区系典型的农业区,水资源量为0.886亿m3,占铜川市水资源总量的38.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b)用水工艺和节水技术落后。就农业灌溉用水而言,大水漫灌现象仍较普遍,实施的节水工程以渠道衬砌为主,由于渠道衬砌率低,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55,漏失率高。工业用水工艺落后,重复利用水量仅300万m3,重复利用率为9.24%;年工业及污水排放量为2181万m3,但污水处理回用率为零。c)骨干水源工程少,调蓄能力低。在渭北,铜川市是降水量及径流深高值的地区。但由于铜川自管的骨干水源工程较少,调蓄能力低,使得铜川境内的省桃曲坡水库及三原县管理使用的玉皇阁水库、前咀子水库、白水县管理使用的林皋水库等,将铜川境内的水资源调出区外,导致铜川境内自产水量难以更好的开发利用。d)骨干水源工程桃曲坡水库的供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桃曲坡水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骨干水源工程,原设计其主要任务是为农田灌溉供水,设施面积31万亩。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之农业结构调整,灌溉节水措施地加强,以及经济建设占地等等社会因素,致使有效灌溉面积长期停滞在23.5万亩左右,难以发展上去。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桃曲坡水库逐步转向为社会经济全面服务,开始为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计划为老城市供水1200~1500万m3,目前仅供出600万m3左右,随着今后农业结构不断调整,节水灌溉措施的不断强化,其承担的农业供水可能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马栏河引水又增大了3000多万m3供水能力,其向城市、工业供水的潜力很大,目前缺少供水对象。必须加快铜川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加快新区和工业带的发展,使桃曲坡水库转化为新区及工业带的供水骨干水源,才能充分发挥桃曲坡水库供水效益。4规划原则及规划水平年4.1总体思路铜川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是: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和支撑为最根本出发点。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方针。贯彻资源统管、城乡统配、全面规划、分期开发、保护生态、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障全市城乡生活用水,积极满足工业用水,重视生态环境用水,稳定农业用水。以桃曲坡水库工程为核心、远期积极策划从境外调水工程建设,合理配置市内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建成以桃曲坡水库为骨干的新区及工业带的区域供水系统,建立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逐步实现节水型社会。4.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铜川市经济发展三步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合理协调社会、经济、环境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不断增加水的有效供给。4.3开发利用目标铜川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调度和高效利用的管理体系;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水资源保护体系,逐步改善和提高水的生态环境。4.3.1近期目标(2010年)优化配置市内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桃曲坡水库供水效益,建成龙潭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保障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证华能电厂、铜川铝电、众城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以及新区和工业带的用水需求;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稳定农田灌溉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用水量;主要供水水源水质基本达到规划功能目标;保证全市近期(2010年)用水供需平衡。4.3.2远期目标(2020年)强化节水措施,积极扩大区外调水规模或由东雷二期等其他水源替代桃曲坡水库富平灌区,其置换水量可满足全市城市及工业用水的需求,支持全市社会经济可4.4规划原则a)规划要为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保障。水源工程要紧紧围绕全市的重大项目的供水进行规划,水资源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配合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保障生活、工业用水,满足农业用水,兼顾环境用水。同时要树立超前发展意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b)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采用新思路,新技术,新设备,新措施,优化配置水资源,不断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c)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强化科学用水与节约用水工作,建立节水型的社会。近期在节水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水资源利用潜力;远期应未雨稠缪,极早做好从区外调水前期工作,力争早日从区外调水。d)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全面保护,科学防治水污染。e)贯彻全局观点,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铜川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全省、关中、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一定要与全省、关中、渭河流域规划相协调。4.5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2000年;近期水平年:2010年;远期水平年:2020年。4.6规划依据a)《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b)《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c)《铜川市经济结构调整计划》d)《铜川市水利建设“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及2015年展望》e)《铜川市新区总体规划》f)《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铜川大电厂项目需水量情况的函》g)《铜川市农业区划报告》h)《渭南地区暨铜川市实用水文手册》i)《2000年陕西省水利统计资料》j)《铜川市龙潭水库可行性研究修编报告》k)《陕西省铜川市新市区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报告》l)《陕西省铜川市耀县河谷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m)《铜川老城区总体规划纲要》n)《铜川统计年鉴》o)《旬邑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p)《桃曲坡水库溢流加闸工程初步设计报告》5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5.1节水规划与节水潜力分析5.1.1节水规划实施节约用水战略的必要性:a)节约用水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水利部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要求,现代水利的基本内容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b)节约用水政策符合铜川市市情。铜川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300m3c)建立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全市境内的水资源有限,从区外调水的成本很高,建立节水型社会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使每个公民养成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习惯,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d)节约用水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果全市20万灌溉面积每亩每年节水50m3,则年可节约用1000万m3,而要取得这些水量需要投资0.6~1.2亿元,修建水源工程才能得到。工业用水万元产值用水量如果从现在的70m3下降到5.1.2节约用水的总体目标推行节约用水的总体目标是通过10年到20年的努力,把全市建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主要标志是:a)严格落实了各级政府的节水行政责任制,落实了节水工程建设投入,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切实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投资节水的积极性,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b)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强烈的水资源优患意识,在行动上自觉地节约水、爱护水、保护水。c)建立和健全了节约用水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权威、高效、协调的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监督管理队伍。d)农业节水有序推进。节水面积占灌溉面积的比例,“十五”末期达到65%,2010年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95%以上。节水标准符合水利部颁《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要求。e)工业节水有突破性进展。不同工业门类平均水的重复利用率,2005年达到55%以上,2010年达到70%左右,2020年达到85%左右。工业综合万元产值平均用水量,由现状88m3,2005年降至70m3,2010年降至35m3f)城镇生活节水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十五”末期新建城市住宅全部采用节水器具,全市城镇自来水管网漏失率从现状的15%左右降低到10%以下。5.1.3农业节水规划按照水利部及省水利厅1998年颁布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要求,节水灌溉应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在正常水文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比节水前节省水量20%以上;二是节水灌溉后粮棉产量要比原来增加15%以上。规划2010年及2020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分别为20和21万亩,节约水量分别为720万m3及840万m3。本次规划提出近期及远期的农业灌溉用水基本保持在现状年需水量的水平上,而节灌面积保持在20万亩。农业灌溉节水和工程措施有渠系工程改造节水,田间工程改造节水,大畦改小畦,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以及方田化建设。同时做好灌区水资源统一调配,用水管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等非工程措施的节水。5.1.4工业节水规划工业节水是城市节水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一般占城市总用水量的60%左右,所以工业节水是城市节水的重点。铜川市现状年工业用水万元产值为86m3,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足10%,低于全省40%以及全国45%,更低于东部沿海省区60%左右的水平,所以节水潜力巨大。参照《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结合铜川市实际情况,规划2010年全市一般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低于40m3,2020年低于a)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是减少取水量,减少排污水量的重要措施。从技术角度考虑,主要有两点:一是尽是扩大循环用水量,特别是生产上直流排放的冷却水和空调水应尽可能循环使用。工艺水和其他用水也应尽量处理回用。b)改革工业生产工艺,减少生产中的用水环节。现在有的工厂已实行用汽化冷却代替水冷却,大大减少了水的使用量。c)采取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促进工业节水。一是引导工业布局向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把高耗水项目安排到水资源较富裕的地区。二是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新、扩、改项目必须进行水源论证,并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节水设施,没有节水设施的不予办理取水许可手续。三是合理调整水价标准,推行计划用水,超计划加价收费办法。四是逐步把企业纳入用水有指标,耗水有定额,节水有奖励的规范化管理的轨道。5.1.5城市节水城镇节水不是简单地消减供水人口,降低人均供水量,而是适应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尽量满足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水平。主要节水措施有:a)降低管网输水损失。铜川市城市生活供水管网普遍存在设备老化失修问题,水的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城镇输水损耗系数都在15%以上,应从设计、施工、管材选用和管理等方面保证新建管网的工程质量,并且要有计划地安排资金改造旧管网,使全市城镇供水管网损失在“十五”计划末普遍降至10%以下。b)全面加强计划供水,杜绝浪费,提倡一水多用。把节约用水和用户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彻底取消“包费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