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相互作用与分子识别第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生物分子间的识别不同生物大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专一结合现象,称分子识别。例如胰岛素和其受体,凝血酶与血纤维蛋白原之间。分子识别通过结合部位实现实现分子识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两者结合部位的微区构象互补结合部位的化学基团形成化学键第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分子或亚基的聚合不少蛋白质,其分子或亚基能够形成聚合体,例如,胰岛素单体,在溶液中能够发生聚合反应。第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胰岛素浓度越大,高聚体的数量越多。(二)形成聚合体的主要结合力⒈疏水作用在胰岛素单体的B链上,由Val12、Tyr16、Phe24、Phe25和Tyr26的疏水侧链形成一个疏水面,两个疏水面可结合成一个疏水核。⒉氢键研究表明,胰岛素B链C末端肽段是伸展构象第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两个C末端肽段之间,一方的Phe24的N—H和C=O基分别与另一方的Tyr26的C=O和N—H基形成二个氢键;一方的Tyr26的N—H和C=O基分别与另一方的Phe24的C=O和N—H基形成二个氢键。结果形成反平行β-折叠片。酶水解除去B链C端5肽,胰岛素仍保持生物学活性,却不能聚合。这说明,上述反平行β-折叠片是稳定二聚体的重要因素。第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蛋白质分子或亚基的聚合方式以不同方式聚合,形成聚合体。⒈线性聚合特点:聚合体呈线性,聚合度非常大。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线性聚合有关,例如杆状的血纤维蛋白质分子按末端对末端的方式直接聚合,生成细长的聚合体,同时也侧向聚集,以增加纤维蛋白的厚度,导致血液凝固。第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环状聚合
聚合形成环状,有环对称性第1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⒊螺旋聚合体聚合体呈螺旋状,例如烟草花叶病毒的壳体蛋白,每圈16.3个亚基,每个亚基分子量13.500,螺距2.5nm,长度300nm,由2130个亚基组成。第1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肌肉的F-肌动蛋白是双股螺旋,每圈含13个单体,螺距70nm,单体呈球状。第1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⒋球状聚合体由许多球状亚基相互聚合组成空心的球体蛋白质分子或亚基之间的聚合有一定基础,即聚合部位一定是互补的;在聚合时,为了达到一定程度的互补,还要发生单体之间的构象变化(类似与酶与底物相互作用)。许多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与其聚合或解离关系密切。第1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例如,鸡肝乙酰CoA羧化酶单体无催化活性,分子量410,000。加入柠檬酸或磷酸,可引起单体聚合,生成有催化活性的多聚体,分子量4~10×106若除去活化剂,加入丙二酰CoA或软酯酰CoA,则引起该酶解聚,丧失活力。第1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分子识别的物理基础⒈概述识别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扩散、接触并形成化学键。扩散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方向不定,扩散平均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根相关。对小分子,扩散是一种有效的运动方向;对于大分子,受共存的其它大分子的频繁碰撞而阻滞,扩散速率极小。第2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细胞内发生化学反应的速率极快,一个酶分子平均每秒可催化1000次反应,分子运动须十分迅速才能满足。分子的运动分为三类,即移动运动(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振动(共价连接的原子相对另一原子的快速往复运动);旋转。快速分光技术发现:球蛋白每秒绕其轴心作大约106次翻滚和旋转(实际是构象变化)。运动导致的扩散碰撞速率与扩散分子的浓度成正比。第2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分子识别的动力学通过扩散,分子间发生碰撞并形成复合物的过程是可逆的,即结合和解离同时存在,直至达到动态平衡。第2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结合速率=Kon[A][B],解离速率=Koff[AB]。达到平衡时,两者相等,所以Keq为平衡常数,又称亲和常数。亲和常数与结合力反相关,生物体系的亲和常数一般在103-1012mol/L之间,对应的结合能在17-71KJ/mol,大约有4-17个氢键。第2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⒊分子识别的特征专一性作用包括;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受体与配体蛋白质与糖链蛋白质与核酸(多肽链与碱基的直接接触;碱性氨基酸与戊糖骨架的电荷联系)。第2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通过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发现了多种结合特异DNA序列的蛋白质结构单元,最常见的是锌指结构,它存在于调节蛋白、DNA和RNA结合蛋白中。锌指结构指至少由三个以上不同结构的、由锌离子稳定的、超小结构域组成的蛋白质单元,该单元与DNA的大沟主要通过三个碱基对作用,而锌指结构的连接区则悬于大沟之上,不直接参与与DNA的结合。第2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分子识别过程中的高级结构变化诱导契合学说第2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分子识别过程的连续和协调性表现在协同完成一个系列代谢反应如图第3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上腺素调节糖代谢的过程
第3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分子识别的化学基础从本质上讲,分子识别是在特异的空间通过化学键实现的。一般将这种化学作用分成两大类,即强相互作用(共价键)和弱相互作用(分子间力)。第3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相互作用的化学键
键型相互作用能(KJ/mol)实例
共价键16.8-462R-CH3-OH非共价键加强离子键离子键离子-偶极偶极-偶极氢键电荷转移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约42约21约4.2-29.4约4.2-29.4约4.2-29.4约4.2约4.2约2.1-4.2第3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⒈共价键结合共价键是有机分子之间最强的作用力,许多底物与受体、药物与靶的作用是通过该化学键实现的。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3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离子键第4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⒊离子-偶极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药物和受体分子,由于碳和其它原子(如N,O等)间电负性的差异,导致电子不对称分布,产生电子偶极。例如带有部分正、负电荷的羰基、酯、醚、酰胺、腈和其它基团。第4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这些电荷分布不均匀的基团,可以与带相反电荷的基团形成相互作用,即偶极-离子相互作用;偶极-偶极间相互作用;前者比范德华力强,后者与范德华力相当。这种作用常在药物与受体之间出现。例如局部麻醉药狄布卡因,解痉药阿托品和乙酰胆碱与各自的受体相互作用(后图)第4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⒋氢键相互作用氢键在保持生物体系的完整性和药物与受体分子的相互契合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在给定的氢键中(X-H…Y),氢原子一方面与供体原子保持共价连接,另一方面,则与受体原子以离子化的方式结合,可以看成是偶极-偶极键的一种特例,H原子作为一个偶极的正极端。第4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物体系中最常见的氢键发生在羟基(-OH)和氨基(-NH2)之间,其稳定性递减次序是:OHN>OXO>NHN-NHO.氢键既可以发生在分子间,也可以发生在分子内。分类ΝOH/cm-3R(O…O)/nm实例弱氢键中强氢键强氢键>32002800-3100700-2700>0.270.26-0.270.24-0.27H2OR-OH(醇、酚、羧酸)MH(RCOO)2(酸盐)第4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单个氢键较弱,多重氢键可大大增强稳定性。氢键使DNA碱基配对,使蛋白质形成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暴露的质子供-受体基团,可与药物分子的质子受-供体基团相互作用。而药物上的-OH\-COOH\-CO-\-NH2和-SH基团,可通过氢键有效地与受体结合。第4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⒌芳香氢键(π平面氢键)芳环的电子云作为质子受体与一个质子供体所形成的氢键,通常是在酰胺和芳环形成氢键。这种氢键在序列特异的蛋白质-DNA相互作用中能代替普通氢键的功能。第5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⒍电荷转移在给电子分子和受电子分子间,由电荷转移产生的静电引力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常发生于药物和受体间。一般的情况是,药物的生物活性中心电子密度低,构成了和电子云密度高的受体成键的基础,酶的富电子区域则与抑制剂的缺电子区域形成相互作用。第5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⒎疏水相互作用是疏水基团聚集所产生的能量效应和熵效应。例如,体液中游离存在的药物和受体,其分子表面、包括非极性部位均处于水合状态,当两者〝邻近〞结合时,非极性部分的水分子被排斥,导致体系的混乱度增加,即熵增加。随着这种特异结合完成,该非极性分区域稳定化,熵变值减少。疏水相互作用对于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非常重要。蛋白质分子内也形成分子内疏水键、疏水腔或疏水缝隙,稳定其空间构象。第5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鸽肝二氢叶酸酶与碳氢化合物取代基杂环间的疏水作用第5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⒏范德华引力是原子核吸引另一原子核外电子产生的作用力,非特异性,强度低且与原子间距离密切相关(0.4-0.6nm)。包括色散力、静电力、诱导力。通过多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发挥一定作用。第5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⒐螯合作用供电子基团与金属离子结合并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供电子体为配位体(主要是N、O、S),最稳定的螯合环为五元或六元环,含硫的四元环也较稳定。体内的配位体有氨基酸、核酸、蛋白质及有机酸等,螯合的离子一般是Fe,Mg,Ca,Zn,Co等,作为蛋白质辅助因子。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可达到解毒作用,但有的也有毒性。第5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青霉胺与Cu的螯合物第5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羟基喹宁-Fe螯合物第6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6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分子识别中的立体化学因素⒈几何异构由于双键或脂环等刚性或半刚性结构导致的顺(Z)反(E)异构现象称为几何异构。第6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几何异构体中官能团分布与受体药效基团排列相差极大,相互作用受到影响,理化和生物活性也都有较大差别。例如,(Z)-和(E)-己烯雌酚的立体结构和生物活性相差甚远。第6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反式泰尔酚比其顺式结构异构体的活性强5-40倍。第6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桂皮酰胺类药物反式-抗惊;顺式-致惊,中枢兴奋。第6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光学异构
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排列方式不同形成的异构体,有镜像关系,除旋光外,理化性质极相似,生物活性的差异主要由受体的选择性表现。第6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S-(+)氟苯丙胺抑制食欲,R-(-)无第6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麻黄碱:血管收缩;伪麻黄碱:支气管扩张。第6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扑尔敏(+)-异构体比(-)-异构体活性强第6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上腺素与其受体形成三部分结合,分别是氨基;苯环及两个酚羟基;侧链醇羟基。D-(-)-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是L-(+)-异构体的20倍第7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手性碳原子的数量与光学异构体药物的活性密切相关,例如氯霉素有4个光学异构体,只有(-)(1R;2S)有显著抗菌活性第7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⒊构象异构分子内各原子及基团因单键旋转导致的空间结构称构象,实际上大分子的构象有限,即存在优势构象。能为受体识别并与受体结构互补的构象,能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药物的构象直接影响与受体的结合及生理活性。构象对药效的影响方式多种多种多样,有的只能以一种构象与受体结合发挥药效,如多巴胺;有的则可以多种构象发挥作用,如组胺,以反式作用于H1受体;以扭曲式作用于H2受体;甚至有的以不同的构象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第7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多巴胺和阿扑吗啡均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研究发现,对位交叉式是其优势构象,须多巴胺的N与O4的距离为0.78nm才能有最大活性。10-羟基阿扑吗啡也有此距离,所以有活性,而11,10,11二甲氧基衍生物等均无活性。第7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超分子化学与分子识别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通过非共价作用形成功能体系的科学。超分子体系的成员一般称为受体和作用物(或配体),通常,将小分子称为作用物,如阴、阳离子及中性小分子。经过精心设计的超分子体系具有分子识别、能量转换、选择性催化及物质运输等功能,其中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功能的基础。第7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分子识别环糊精(CD)分子由D-吡喃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成的环状结构,分别为α、β、γ-环糊精,环糊精的空腔内侧有两圈氢原子及一圈糖,此处糖的氧原子处于C-H键屏蔽下,具有疏水性;外侧边框由于羟基聚集呈亲水性。位于CD窄口端,指向环外面的伯羟基称为第一面羟基,位于宽口处的为仲羟基,称为第二面羟基,第二面羟基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指向,该结构可在手性手性化合物的识别起作用。第7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7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7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环糊精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环糊精的空腔与尺寸适宜的手性化合物形成包合物,两者间的分子识别即相互作用。作为环状主体分子,对客体的识别有内识别,作用力主要有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色散力等;外识别,作用力主要是氢键。环糊精的这种分子识别作用可应用于分析分离、医药、模拟酶等许多领域。第7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⒈分子识别第7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自组装第8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⒊模拟酶功能许多研究发现,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可包一些酶的底物;表面亲水性羟基具有孤电子对,也可传递质子。前者相当于酶与底物的结合中心,后者则相当于酶的催化中心。因此,成为模拟研究酶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修饰环糊精,改善其结构和理化性质,可构筑成不同类型的模拟酶。第8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用环糊精母体设计的水解酶使乙酰对硝基苯酯水解速度增加900倍,磷酸对硝基苯酯水解速度增加2900-3700倍第8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8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8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8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8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杯芳烃与分子识别杯芳烃是由苯酚与甲醛经缩合反应生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物,其命名习惯写成〝杯[n]芳烃〞。例如对位由叔丁基取代的环状四聚体可写为〝对叔丁基杯[4]芳烃(Ⅰ)〞第8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8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合成及修饰第8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杯芳烃的特征:⑴具有由亚甲基相连的苯环所构成的空腔;⑵有易于导入官能团或用于催化反应的酚羟基;⑶有可利用芳香族置换反应进行化学修饰的苯环;通过引入适当取代基,构象能够发生变化,可固定所需各种构型。第9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杯芳烃可作为酶模拟物发挥离子载体、分子识别和酶催化等功能,是继环糊精、冠醚之后的第三类新型主体化合物第9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分子识别作用在杯芳烃上引入酯基、酰胺基、羧基和冠醚等,构成人工受体,可识别各类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并显示出独特的性能。例如与Na+形成1:1配合物第9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五节化学物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许多分子能与核酸发生相互作用,或干扰其模板功能,或是使其断链,影响其调控和表达。小分子与核酸的作用,既可作为生物探针,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还可作为药物,探测细胞癌变或攻击癌的核酸靶。因此,小分子化合物与核酸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研究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第9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与核酸特异相互作用的小分子主要有诱变剂和化学致癌物,多为芳香族烃,入苯并芘等。化学治疗剂,例如特别是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入顺铂、多柔比星。可作为核酸检测探针,荧光探针、电化学探针,哑啶、噻吩嗪、喹啉类及金属卟啉类分子。第9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生命体系的遗传关系一般是:DNA的变化导致DNA、mRNA等变化,引起遗传形状改变。DNA的变化可能是碱基种类的变化、或是碱基顺序的变化,DNA顺序的变化产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的分子水平变化,包括碱基置换、移码、损伤等类型。第9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基因突变—指基因DNA序列改变导致的子代遗传信息变化。从化学角度讲涉及到少数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
碱基置换DNA中某一碱基被另一碱基所置换引起的遗传变异。包括转换:即DNA链中的嘌呤被嘌呤或是嘧啶被嘧啶所置换;颠换:嘌呤被嘧啶,或是嘧啶被嘌呤所置换。第10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⒈引起置换的诱变剂定义:可直接与核酸碱基发生化学反应的诱变剂,在体内和离体时均有作用。诱变剂种类多,例如亚硝酸、羟胺和各种烷化剂(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甲基-N-亚硝基脲,乙烯亚胺,环氧乙酸,氮芥)等。第10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作用:它们可与核苷酸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的转换,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使细胞发生变异。羟胺只引起G┇C→A:T,其余都是可使G┇C=A:T发生互变。能引起颠换的诱变剂很少,只是部分烷化剂才有此功能(参见下表)。第10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若干诱变剂的作用机制及诱变功能诱变因素 在DNA上的初级效应 遗传效应碱基类似物 掺入作用 T=GC双向转换羟胺 与胞嘧啶起反应 GC→AT的转换亚硝酸 A、G、C的氧化脱氨作用 AT=GC双向转换交联 缺失 烷化剂 烷化碱基(主要是G) AT=GC双向转换烷化磷酸基AT→TA的颠换丧失烷化的嘌呤 GC→CG的颠换 糖-磷酸骨架的断裂巨大损伤第10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根据化学诱变剂对DNA作用方式,
分为以下几大类⑴烷化剂类这是一类能与一个或几个核酸碱基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转换而发生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主要的有(见后)第10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0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诱变原理诱变剂的活性烷基,能够攻击DNA分子中电子云密度极高的位点,取代氢原子。DNA中最可能的烷化点是鸟嘌呤的N7、N3位,胞嘧啶的N3位等。取代导致的效果是分子量增大,与核糖的结合链容易水解而脱落,形成缺口。修复时易发生错配,引起遗传密码子改变-基因突变。第10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G在正常情况下是酮式,与胞嘧啶C配对,烷基化的G常以烯醇式存在,该形式的G不能再与C配对,而与T错误配对。第10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0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碱基类似物诱变剂类似天然碱基,渗入到DNA分子中引起变异。例如5-溴尿嘧啶(5-BU),5-氟尿嘧啶,5-氨基尿嘧啶,2-氨基嘌呤6-氯嘌呤,8-氮嘌呤。主要产生复制错误和渗入错误,造成碱基对的转换,可回复突变。5-溴尿嘧啶的酮式与鸟嘌呤配对,烯醇式则与胸腺嘧啶配对。第10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1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⑶移码诱变剂嵌入DNA单链的碱基之间或DNA双螺旋结构的相邻多核苷酸链之间,称嵌入剂。通常为多环平面结构,其长度为0.68nm,恰好是DNA单链相邻碱基距离的2倍。如果该物质嵌入到新合成的互补链上,就会减少1个碱基;如果嵌入到模板链的两碱基之间,就会时互补链插入一个多余的碱基。两者均造成移码。第11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1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1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移码诱变剂包括吖啶黄,吖啶橙等吖啶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插入到DNA双螺旋的邻近碱基之间,使DNA链拉长,距离由0.34增大到0.68nm,既可能造成DNA链上碱基的添加或缺失,导致突变。第11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⑷脱氨基诱变剂指脱除碱基环外氨基的化学试剂,最常用的是亚硝酸。亚硝酸使腺嘌呤(A)、鸟嘌呤(G)脱氨,分别变成次黄嘌呤(H)和黄嘌呤(X);胞嘧啶(C)脱氨,变成尿嘧啶。脱氨基的A不能与T配对,只能与C配对;脱氨基的C不能与U配对,只能与A配对;造成ATHCGC;GCUATA第11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1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化学致癌物及其作用机制人类癌症有80%-90%是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化学致癌物是主要的致癌因素。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化学物质称致癌物。直接致癌物:不经体内转化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物质引发癌症的物质(烷化剂,亚硝酸类)间接致癌物:经体内代谢活化引发癌症的物质(多环芳烃类、亚硝胺类、芳香胺等)促癌物:本身不致癌,但强化致癌物作用的物质,如巴豆油,丙酮,酚,氧化铁尘粉尘。第11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大部分化学致癌物属于间接致癌物,体内的活化主要发生于微粒体的多功能氧化酶。有机致癌物大致可分为多环芳烃类、芳香胺类、偶氮类、亚硝胺类及亚硝酰胺类、烷化剂类、内酯类、性激素、霉菌毒素等。其中多环芳烃、亚硝胺及霉菌毒素是环境中三类最普遍、最重要的致癌物。第11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⑴烷化剂类一类具有烷化作用的有机分子,其中某些功能基团有致癌作用,素有〝化学射线〞之称。工业原料中硫酸二甲酯、氯甲甲醚、二氯甲醚、氯乙烯、氯丁二烯、药物氮芥、环磷酰胺等都有致癌性,可诱发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的肿瘤。第11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0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多环芳烃类(PAH)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类环境污染物,主要存在于煤、石油、焦油和和沥青中,也可由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机动车废气、香烟烟雾、烧荒的烟中均含有多环芳烃致癌物。多环芳烃经微粒体代谢成环氧化芳烃致癌物,如苯并[α]芘,最终生成7,8-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第121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2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3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⑶芳香胺类包括芳香胺和芳香酰胺是合成染料和化学药的重要原料,需体内酶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性。这类化合物的代表有β-萘胺、4-氨基联苯、联苯胺,2-乙酰氨基芴(hu)。主要引起职业性膀胱癌(染发),美发师及使用者患白血病。它们与DNA形成加合物,从而导致突变。第124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5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6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含有偶氮基团(-N=N-),多数与芳香基团相连,属于衍生物致癌,通过与DNA或蛋白质结合,引起职业性肝脏肿瘤。常见的有奶油黄、偶氮萘、酸性猩红等。⑷偶氮染料第127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8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⑸亚硝基化合物(NOC)NOC具有R-N(NO)-R’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它们能溶于水和脂肪,具有使DNA烷化的作用,从而致癌。有亚硝胺、亚硝酰胺、亚硝基氨基酸等。间接致癌物,常引起食道癌或胃癌第129页,课件共143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⑹生物毒素来源于生物体、分子结构各异的天然性化学致癌物,须经代谢活化才能发挥致癌(消化系统肿瘤)作用。植物源性毒素包括吡咯啉碱(如千里光碱),黄酮类衍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