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_第1页
第十八课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_第2页
第十八课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_第3页
第十八课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_第4页
第十八课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前一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目前二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目前三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一、关于陈寅恪1、生平简略目前四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长兄陈师曾(衡恪)。目前五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留学:1902-1905,日本;1910-1914,德国、瑞士、法国;1918-1921,哈佛;1921-1925德国(语言能力:英、日、德、法、蒙、藏、满、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任教:1925-1937,清华国学研究院;1937-1945,云南-香港-桂林-成都;1946-1948,清华;1948年底-1952,岭南大学;1952-1969,中山大学失明:1946;膑足(右腿骨折):1962目前六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2、学术成就陈寅恪首先是历史学家。从清华国学研究院起,所授课程主要有《佛经翻译文学》、《梵文文法》、《两晋南北朝史》、《唐史》、《唐代乐府》、《唐诗证史》等。其研究范围甚广,“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以研究中国中古史的著述影响最大”。目前七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其次,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目前八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著述:《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目前九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3、陈寅恪的人品与气节陈寅恪的意义不在具体的学问、学术,而在学统。所谓“学统”,也就是“一种把学术作为生命意义来追求的学人传统”。“竖看百年中国学术史,从晚清、民国到共和国,能真正自觉地用生命去践履”,并“使自身化为学统之链所以历代未绝的悲怆一环者”,舍陈寅恪而其谁(《九谒先哲书》)!也就是说,正是由于陈寅恪认准了这一条道儿走到黑,那个来之不易又命若游丝的“现代学统”,才总算没有断了香火。目前十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因而,史学界惊羡陈寅恪的通识;文化界看重陈寅恪的人格精神及其感召力;思想界则更注重陈寅恪学术背后的东西,具体来说,就是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这种精神在当代思想史上和在当下现实中的意义。目前十一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因此,我又提出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其意就在不要桎梏,不要先有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政治。不止我一人要如此,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因此,我又提出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给科学院的答复目前十二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二、关于王国维

1、生平简略目前十三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

(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目前十四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

18岁甲午战争爆发,乃知世有“新学”。

22岁(1898)至上海任《时务报》书记,并开始学习日文。结识罗振玉。次年开始学习英文。1900-1901赴日学习。稍后开始钻研西洋哲学。

28岁(1904),写作一系列哲学论文及《红楼梦评论》。2、发展经历目前十五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30岁(1906),随罗振玉进京。31岁,自言由哲学转向文学,并有志于戏曲之研究,这标志着他学术研究的一次转折。至34岁,陆续完成《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最后完成于1913年)。35岁(1911),随罗振玉举家避居日本,侨居5年,从此,其治学转而专攻经史小学。目前十六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40岁(1916)返国居沪。41岁,撰《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45岁(1921),5月,将数年间所写经史论文,删繁挹华,集成《观堂集林》二十卷。47岁(1923),至京,受命任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49岁(1925),清华委任吴宓筹办研究院,聘王国维为导师。移居清华园之西院。此后治学转入西北地理及元史。目前十七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51岁(1927),6月2日上午,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有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目前十八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死因诸说:1、“殉清”说2、为债所逼说3、“惊惧”说4、“谏阻”说5、殉文化说目前十九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3、影响与意义: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目前二十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王国维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三、关于碑铭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1、碑铭的特点碑铭为中国古老文体之一种,历代均有佳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在《文赋》中区别不同文体特征时认为:“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则质实、博约、温润是碑铭文字的根本特点。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2、碑文欣赏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神,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

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烽火硝烟,江山激昂。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登坛远望: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继往开来,浩浩荡荡。立民主,兴文明,求统一,图富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

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

—“中华世纪坛”碑文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1928年6月3日,王国维逝世一周年忌日,清华立纪念碑,由陈寅恪撰文,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梁思成设计。四、文本分析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1、背景清华大学第一教学楼北端后山之麓,有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正面端书“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这是为纪念我国清末民初大学者王国维先生而建。1927年夏,王国维感于“世变”,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便修好遗书怀之,于6月2日,乘人力车从容地去到颐和园自沉于昆明湖。遗书全文如下: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殓),即行索葬于清华莹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固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1929年夏,清华国学院停办,该院师生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学者,募款修造了这座纪念碑。碑文是陈寅恪教授所撰,语意深长,为一时之杰作。碑式为梁思成所拟。闽县林志钧(宰平)书丹,郭县马衡篆额。目前三十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2、王国维自杀原因探析首先,正如陈寅恪所说,王国维是痛感传统文化衰亡,自己无力回天,因而绝望而死。他的死是为殉行将毁灭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次,王国维所信奉的是“悲观主义人生论”。王国维研究哲学始于康德,他早年深受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例如《人间词话》就是他生命底蕴的流露,是他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晶。他认为,人间和地狱没有分别,人生是一场悲剧,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永远的愁烦和揪心。他说:“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人生苦局促,俯仰多悲悸”,“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这便是他出自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观而对人生的解读。王国维天生忧郁悲观,而这种悲观主义哲学观又加剧了其悲观忧郁的品性。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三十三页\编于八点再次,王国维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社会处于激荡变革之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