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6讲义: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的问题 第二节 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1.gif)
![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6讲义: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的问题 第二节 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2.gif)
![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6讲义: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的问题 第二节 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3.gif)
![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6讲义: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的问题 第二节 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4.gif)
![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6讲义: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的问题 第二节 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acf9035920250d778ccad34d9d57774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定位]1.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人类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4。全球环境变化: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思考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什么区别?答案(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思考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探究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探究活动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在工业社会,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可能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答案(1)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人口数量爆炸式增加;人均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而地球上能源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可能会带来因需求急剧膨胀而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反思归纳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表现成因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探究点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原因探究活动当代环境问题的分布有哪些特点?其原因是什么?填写下表:分布特点表现原因地域性地区差异城市表现为以环境污染为主,农村则以生态破坏为主城市污染集中,绿地面积小国家差异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发展对环境压力大,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全球性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一个地区的环境变化会影响到周围相关地区;人类排放的污染物,随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会扩散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反思归纳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与危害表现如下:(2)分析某些环境问题成因的方法①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环境问题形成原因不同,必须针对这种不同进行具体分析.就污染来说,成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对生态破坏来讲是人们获取资源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供应能力。②针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如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的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不同的污染方式具体成因各不相同;又如生态破坏包括土地沙化、盐碱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等不同方式,其成因又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些不同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原因.对点训练一环境问题的表现2013年首都环境建设任务将生态环境列为重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齐出手从空中到市民身边,立体防控PM2。5等污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据此完成1~2题.1.PM2.5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C.资源短缺 D。生物多样性减少2。根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M2.5就是空气中的浮尘,肉眼可见B.PM2。5对呼吸道健康的人没有危害C.PM2。5的浓度与人类活动有一定关系D。PM2。5在海洋上含量高,因为海洋上空水汽多答案1.A2.C解析第1题,PM2。5是对人体有危害的污染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第2题,根据材料,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知PM2.5对人类有危害,肉眼不可见,与人类活动有关,海洋上空含量小.对点训练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矛盾是()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答案C解析此句古训反映在环境问题上说明保护环境要从个人做起,要正确处理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之间的矛盾。对点训练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原因4.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人类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特点是()A。规模的全球性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C。危害的不可预见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环境问题的危害并非马上被人类发现,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表现出来,这反映了环境问题危害的不可预见性.5.读“2003~2013年中国污染重心的转移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描述中国污染重心转移路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答案特征:整体呈现向北、向东移动趋势:2003~2011年间,向北且东西向摆动:2011~2013年间,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原因:北方地区煤炭、钢铁、石化工业比重大,化石能源消耗多;人们环保意识差,环保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解析解题思路分析如下:综合提升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一个字母限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答案(1)从上到下,自左至右依次为:a、c、b、d。(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解析(1)人类排放氟利昂等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形成酸雨;人类滥砍乱伐导致森林锐减。(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从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三方面着手。(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课时作业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读表回答1~2题。地区甲乙丙丁广东++++++++四川+++++++新疆+++++++山西+++++++++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阻挡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2。C解析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乙在山西最严重、新疆次之,而广东、四川很少见,可判断应是寒潮,广东由于纬度低,以及南岭的阻拦,受寒潮影响微弱。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完成3~4题。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A.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4。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 D。②③⑥答案3。B4.D解析第3题,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第4题,不能盲目扩大耕地资源,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丘陵缓坡(小于18°,我国小于25°)可以修筑梯田。(2016·衢州模拟)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下图为“我国主要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部分呈现).读图完成5~6题.5.下列关于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B。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C。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D.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6。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B。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C.丙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D.全球气候变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答案5。D6.B解析第5题,分析关系图,东部经济地带的山东、江西、福建等省有贫困县的分布;四川、贵州这些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并不少;由图可知,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多是山地分布区,或地形过渡地带,经济基础差,但自然条件并不都恶劣;由图可以看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第6题,甲地位于东北平原,主要是土地利用不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乙地为低山丘陵,由于植被破坏,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地要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丙地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快内陆高山冰川的融化,使冰川减少,河流的补给水源减少,河流水量减少,加剧丁地水资源短缺问题.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A。自然原因引起的 B.人为原因引起的C.人口增长引起的 D。全球变暖引起的(2)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3)结合图中内容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答案(1)B(2)C(3)全球变暖、庞大的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管理与运营提升方案
- 信息安全技术与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 上海技术开发合同
- 环保科技研发中心合作协议
- 《常用保洁工具》课件
- 《D标注教材》课件
- 《脑筋急转弯》课件
- 《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 《赋税的代价》课件
- 《项目营销策略》课件
-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驼鸟养殖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方案模版(4篇)
-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中长期规划(防治煤尘爆炸、火灾事故)
- 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方案
- 厦门三固科技有限公司货币资金管理优化设计
- 北京卷2025届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下)开学语文试卷
- 贯彻《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一书专题课件
- (完整版)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