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 第3章 作物布局_第1页
耕作学 第3章 作物布局_第2页
耕作学 第3章 作物布局_第3页
耕作学 第3章 作物布局_第4页
耕作学 第3章 作物布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作物布局第1节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第3节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第4节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第1节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一.作物布局的概念1.概念作物布局(cropcompositionanddistribution)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结构及其配置的总称。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的种类、品种类型、面积比例等。作物配制是指作物在地域和季节的分布等。第1节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一.作物布局的概念2.作物布局的意义和作用(1)合理的作物布局是体现种植业综合效益的方案(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农业生产布局(3)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与组成部分农业区划第1节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一.作物布局的概念3.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作物生态适应性;社会需求;经济和科技水平第1节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二.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1.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根据社会需求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确定相应的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面积。第1节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二.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2.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自然条件对这种要求的吻合程度。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是科学制定作物布局方案的最重要原则。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有强有弱。生态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与适宜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地区较好的作物布局。在制定作物布局方案时,首先要了解和研究作物及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第1节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二.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3.经济可行性原则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了作物布局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差的作物布局方案难以持久。就经济效益而言,确定作物结构和配制应注意的问题:1.比较利益原则与最低风险原则2.应用边际边际平衡原理或线性规划确定作物最佳配搭3.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4.自然和人工吻合度要保持一致第1节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二.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4.生产技术的可操作原则作物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在当地是否成熟?该技术是否已被农技人员和农民所掌握?当地是否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5.生态合理性原则用地与养地关系的协调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EcologicalAdaptability)一.作物对光的适应性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一.作物对光的适应性1.C4作物和C3作物的分布C3作物C4作物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一.作物对光的适应性2.耐荫作物与喜光作物耐荫作物的光饱和点和CO2补偿点较低,喜光作物则相反。大田作物绝大部分是喜光作物,但喜光程度有差别。作物间、套作时,需考虑作物对光强适应性的差异。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一.作物对光的适应性3.长日作物、中性作物和短日作物的分布在改变作物结构引入其它地方的作物或品种以及安排复种作物时,必须考虑作物的光周期特点。长日作物多分布在高纬地区或中纬度地区的长日季节。一些典型的长日作物在低纬地区不开花或生长发育不良。短日作物短日作物多分布在低纬地区(如赤道附近),或高纬地区的短日季节。中性作物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可在任何地区、任何季节种植。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1.热带亚热带作物(1)我国热带亚热带划分标准(2)亚热带作物(3)热带作物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2.喜凉作物(1)喜凉耐寒型(2)喜凉耐霜型3喜温作物

(1)温凉型作物(2)温暖型作物(3)耐热作物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1.喜水耐淹作物2.喜湿润作物3.中间水分型作物4.耐旱怕涝作物5.耐旱耐涝作物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1.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性(1)适沙土型作物(2)适壤土型作物(3)适粘土型作物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2.对土壤酸度的适应性(1)土壤酸度(酸性强度和酸性数量)酸性强度(活性酸度)酸性数量(潜在酸度)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2.对土壤酸度的适应性(2)作物对土壤酸度的适应性宜酸性作物宜中性作物宜碱性作物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3.对土壤盐碱度的适应性(1)盐碱化过程和盐碱土(2)盐碱土的划分指标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3.对土壤盐碱度的适应性(3)作物对盐土的适应性强耐盐作物:向日葵、蓖麻、高梁、田菁、苜蓿、苕子、稗、芦苇等。中耐盐作物:棉花、甜菜、油菜、黑麦、黑麦、黑豆、葡萄等。忌盐作物:糜、谷子、小麦、甘薯、燕麦、马铃薯、蚕豆等。部分作物的耐盐能力单位:单位干土重含盐量%水稻冬小麦春小麦玉米高粱棉花向日葵生长正常<0.3<0.3<0.3<0.3<0.5<0.35<0.4生长受抑制0.3~0.70.3~0.60.3~0.60.3~0.70.5~0.90.3~0.80.4~0.9严重危害或死亡>0.7>0.6>0.6>0.7>0.8>0.9>0.9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3.对土壤盐碱度的适应性(4)作物对碱土的适应性A.极敏感作物:柑桔(ESP2~18%受影响)B.敏感作物:豆类作物(ESP10~20%减产)C.中度耐碱作物:水稻(ESP20~40%减产)D.耐碱作物:小麦、大麦、棉花,土壤ESP高达40%仍可生长。第2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4.对土壤养分的适应性(1)耐瘠作物(2)喜肥作物(3)中间型作物第3节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一.确定生产目标经济目标产品目标市场目标其他目标二.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农产品市场调查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三.资源环境调查分析自然资源调查分析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第3节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四.划分作物生态经济适宜区(1)生态最适区(2)生态适宜区(3)生态次适宜区(4)生态不适宜区第3节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五.作物布局方案制定(1)确定作物组成根据生产的历史状况和生态适宜区,确定作物种类、比例及主体作物。(2)确定作物种植区划(配置)在作物组成确定后,进一步确定作物的季节安排(熟制)和空间安排,拟订种植区划。第3节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六.作物布局方案综合评估

1.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2.环境生态效益评估3.技术可行性评估4.风险性评估5.方案的实践检验和总结第4节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一.作物生态适应性适宜度比较法(一)原理将某一作物对环境资源(光、温、水等)与所处地区的环境资源相比较,求出作物生态适宜度(P)。P即生态因素对作物的实际满足程度与最适指标的比值。(二)P值的计算单因子生态适宜度:式中,P是作物对某生态因子的适宜度;Ci是生态因子在作物i生育阶段的实际值;Ti是第i生育阶段作物对该生态因子所要求的最佳值。多因子生态适宜度:Cij是i生态因子的实际值;Tij是第j生育阶段作物对i生态因子所要求的最佳值;i指生态因子的个数(i=1,2,3,……n),j指作物的生育阶段(j=1,2,3……m)。第4节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二.地区间生态适应性相似分析法(一)原理通过不同地区某作物生态适应性相似程度比较或地区生态条件的相似程度比较,判断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方法1.选择甲地(作物产量高或经济收益好的地区)作为较佳生态适应性(或经济收益好)的标准。2.其他地区与甲地进行比较,分析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对作物的满足程度。3.找出与甲地相似的较佳地区,并找出其长处或限制因素。第4节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三.地区间产量比较法(一)原理通过地区(或生产单位)间平均产量及产量的变异系数的比较,判断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方法1.计算各地区(或单位)的多年平均产量,进行比较。2.计算产量变异系数,并比较。3.多年平均产量高、变异系数小的地区为该作物生态适应性较高的地区。第4节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四.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生产潜力法1.计算不同作物光、温、水生产潜力。2.对同一地区不同作物生产潜力进行比较,判别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强弱。3.不同地区间进行同一作物生产潜力的比较,可确定作物的生态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第4节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五.相关分析法1.找出一些关键因子,利用相关分析判断作物产量(或经济效益)与生态因素(或经济因素)的关系。2.用相关系数评价作物对生态条件或经济条件的适应性。3.当研究产量(或经济效益)与几个因素共同关系时,进行偏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