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_第1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_第2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_第3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_第4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郑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11)之徒不称官阀⑫。”劭有惭色。选自《后汉书•郑玄传》)(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②总兵:总领兵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⑤斛(hd):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⑧太山:泰山。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⑪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⑫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文化常识]“尺”及其他。“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弓|。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上文说郑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相同,那么郑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要②会③竞④归[.翻译:①乃延升上坐②未以通人许之③咸出问表④莫不嗟服3.理解:为什么郑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参考译文】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郑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郑玄身高八尺,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高大。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且很有口才。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郑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乎问者的意料之外,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全都惊叹佩服。当时汝南应劭也归顺袁绍,自我夸赞说:“从前的太山太守应中远,做您的学生怎麽样?”郑玄笑着说:“仲尼之门考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回、赐等人不自称官职。”应劭脸上带有惭愧之色。【参考答案】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郑武公伐胡昔者郑武公①欲伐胡②,故先以其女妻③胡君,以娱④其意。因问于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⑤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选自《韩非子•说难》)【注】①郑武公:春秋时郑国的国君。②胡:北方少数民族国家。③妻:嫁。④娱:使高兴。⑤戮杀,这里指责骂。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以郑为亲己( )■(2)以郑为亲己(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吾欲用兵,谁可伐者?.请概括一下郑武公的性格特点。译文从前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地,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地的君主,以此来使他心里高兴。于是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讨伐谁?”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以讨伐胡地。”郑武公大怒并且责骂了关思其,说:“胡说,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讨伐它,什么意思?”胡地君主知道了这件事,把郑国君主当作自己的亲人,就不再防备郑国,郑国攻打胡地,占领了它。.(1)讨伐或攻打(2)当作.我要用兵,可以讨伐谁?.(阴险)狡诈,善谋(工于心计),无情。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9沅]汲UU,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3.不若无闻也(不如)••.及其家穿井(等到))3.不若无闻也(不如)••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得到、获得)( 找到 )( 能够 )(得到、获得)( 找到 )( 能够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以讹传讹的危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诸葛亮传略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⑤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⑦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②扰乱:动乱。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④刘琮:刘表之子。⑤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⑥吴会:吴国。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文化常识]“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 _无青州、梁州。上文所说的荆州与益州(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思考与练习].解释:①少②逸 ③殊量 ④纳⑤既⑥拜 .翻译:①时人异焉;②众寡而无立锥之地 :③权既宿服仰备 .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之战。【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是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参考答案】1.①年轻时②超出③特殊的才能④交⑤已⑥任命2.①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②人数少而且没一块地盘;③孙权早就敬佩刘备。3.赤壁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i](1)画地,教以书(2)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3),而家无书读,就闾[间里土人家借而读之,或(4)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摘自《欧阳公事迹》)【注释】(1)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箔。(2)书:书写。(3)及其稍长:等到他年龄大些了。(4)或:有时。(5)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读书。从小写的诗、赋等文字,下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D)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照着进行抄写。③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答: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匡衡凿壁借光匡衡①字稚圭色应),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⑥。”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⑦。"邑人日:“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⑥解人颐(yi):让人欢笑。⑦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文言知识]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思考与练习].解释:①邑②怪③资.翻译: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②时人畏服之如是③衡从之与语质疑.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译文】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参考答案】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3.临走时的狼狈相。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7: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①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②林间窥③之。稍出近之,愁愁④然,莫相知⑤。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⑥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⑦,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嘲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节选自《柳宗元集》)【注】①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②蔽:躲避,躲藏。③窥:偷看。④愁愁(yinyi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⑤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⑥且:将要。噬(shi):咬。⑦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⑧嘲(hWn):虎叫声。.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稍近,益狎( ) (2)尽其肉,乃去(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翻译下面的句子。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谈谈你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神,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惊骇,远远地逃走,以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便,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1)更加(2)才.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面对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会取得胜利。(也可从其他角度去回答)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8: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①释:放下。②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州府的主簿。⑤群下:部下,属员。⑥实:事实,真相。【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⑴藉背(垫、衬) ⑵顾州纪风(回头看)・ ・⑶咸无答者(都) ⑷得其实矣( 结果、事实)••2、翻译下列的句子。⑴同释重担息树阴。一同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阴下面休息。⑵以杖击之,见少盐屑。用手杖(棍子)击打羊皮,看见有少量的盐屑。3、评价一下李惠。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多。4、你还读过像李惠这样智者的故事吗?试讲述一例。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9:陨石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②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③一声,移著④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节选自《梦溪笔谈》)【注】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1064-1067)。②日禺(y百):日落。③震:指雷响。④著(zhu6):附着,着落。1.解释下列加点词。(1)有一窍如杯大( ) (2)游人到则发视(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本文选自北宋时期科学家的《梦溪笔谈》,主要写了陨石坠地时哪些方面的特征?译文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天上发出如同雷声一般的巨响,原来是一颗大星,几学像月亮,出现在东南方向。不久又雷鸣般地响了一声、移到面南。又响一声坠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见了,火光照亮了天空,许家的篱笆都被烧着了,这时火已熄灭,看见地上有像杯子一样大的一个洞,很深。向下看,星星在洞中发出微弱的光亮,很久才渐渐暗下去,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开始挖这个洞,挖到三尺多深,就挖出一块圆石头,还是热的,像拳头那么大,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州长官郑伸得到了它,就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这块石头到今天仍用匣子珍藏着,游人至U了就打开看看王无咎为这事作的传非常详细。.(1)洞,孔(2)打开.它像拳头一样大小,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沈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0:李西涯与程篁墩阁老①李西涯、学土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日:“凤凰遍体文章。”李对日:“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注释]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②学士:指翰林学士。③成化:明宪宗年号。④直隶:京城地区。[文言知识]说“举”。一、指“推荐”。上文“举于京”,意为推荐到京城。二、指“举起”。《赤壁之战》:“中江举帆。”三、指“攻占”。《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四、指“全”。《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成语有“举国上下”。它还作“发动”、“聚合”、“行动”等解释。[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方②适③对④胄⑤名.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译文】阁老李西涯、学土程篁墩,都是成化年间闻名京城的神童。他们上朝面见皇上的时候,正好直隶省上贡的螃蟹到了,英宗就出了上联考考他们二位:“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西涯对道:“蜘蛛满腹经纶”。后来李西涯官至承相掌管天下大事,程篁墩则终身作学士,以文章天下闻名。偶然的一个对联,就能看出他们的终身事业。【参考答案】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3.美丽的花纹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1:杨维桢执教蒋氏,姑苏巨家①也。有子甫八龄,欲为求师,慕郑明德先生,具礼延之。先生不屑往。蒋亦跌宕②者,遂厚延铁崖杨先生③,县道郑不就之意。时先生居吴淞④,放情山水,日携宾客妓女⑤,以文酒为乐,谓蒋日:“能从三事则可,币⑥不足计也。一无拘日课,二资行乐费,三须卜别墅以贮家人。”蒋欣然从之。铁崖竟留三年,后其子亦有名于时。(选自明.刘绩《霏雪录》)[注释]①姑苏巨家:苏州大户人家。②跌宕:潇洒不拘。③铁崖杨先生:即杨维桢,他号铁崖,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④吴淞:今上海市郊区。⑤妓女:歌女。⑥币:聘金。文言知识]说‘‘竟”。"竟”属“音部”,下面的“儿”似人的脚,意为音乐到底了,引申为“终”、“结束”。上文“铁崖竟留三年”,意为杨维桢最终在蒋家留了三年。“竟年”、“竟月”、“竞日”分别指“终年”、“终月”、“终日”。谚语有“有志者事竟成”,意为有志气的人最终能获得成功。它在文言中不指“竟然”(出乎意外),这点要特别注意。思考与练习]I.解释:①甫②厚③资④卜⑤贮.翻译:①具礼延之②具道郑不就之意③能从三事则可.理解:上文“欲为求师”中省略了介词宾语【参考译文】蒋氏,是姑苏城的大户。有一个儿子8岁了,想给他找一位老师,仰慕郑德明先生,备了礼物去请他,先生不愿意去。蒋氏是一个不想放弃的人,于是又送厚礼给铁崖的杨维帧先生,仔细的说郑先生不同意的事。当时杨先生住在吴淞,放情山水,每天带着宾客和妓女,以作诗喝酒为乐,和蒋氏说:“能顺从我三件事就行,钱就不用计数了。一是不能拘泥于每天的课上,二是资助我的游玩费,三是给我一处别墅送给我的家人。”蒋氏高兴的答应了他。杨先生竟在蒋家留了三年,后来他的儿子也在当时出了名。【参考答案】1.①才、刚②重(礼)③供给④买⑤安顿2.①准备了重礼邀请他;②一一地说明郑明德不肯前往(为师)的经过③能够听众我三件事便可以。3.之;欲为[之]求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2: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人有亡斧(丢失) (2)俄而(不久)・ ・2、翻译下列句子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再过几天再看见他邻居家的儿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3: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日“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日“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M]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日:“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舍近墓(靠近) (2)遂迁居市旁(于是)•・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孟母三迁》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4、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孟母教子有方,懂得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4:严君平不仕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①。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日:“君何以不仕?”君平日:“无以自发。”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日:“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日:“吾有万金,子无担石②,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日:“不然。吾前宿子家,人定③而役未息,昼夜汲汲④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注释]“①卜卜卦算命。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③人定:半夜时分。④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文言知识「无以”及其他。“无以”在文言中是个固定结构,相当于“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上文“无以自发”,意为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又,《鸿门宴》:“项王无以应。”意为项羽没什么用来回答的。“无以”的反面是“有以”,即“有办法可用来……”。如"有以活人”,意为有办法使人活下去。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讫③肆④具⑤乃⑥谬⑦然[.翻译:①奈何以不足奉有余?②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吾病耳,非不足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我有病,并非感到不满足;②我给人治病,不是不想做官;③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④我有弱点,不是不想做官。【参考译文】严遵,字君平,是四川人。隐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给人算卦,每天可也获得百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算卦结束,关了店铺放下帘子,做写书这件事。蜀有一个叫罗冲的富人,问君平说:“你为什么不去做官?”君平说:“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冲为君平准备好车字马匹衣服粮食,君平说:“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我富余,而子贫乏,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冲说:“我有万两黄金,你没有一石,还说有余,不是荒谬吗?”君平说:“不是这样。我从前夜里住在你家,半夜还没休息,夜以继日的忙碌而不曾有过满足。现在我靠算卦为生,不下床而钱自至,还剩下百余个,尘土有几寸厚,不知到干什么用,这不是我富裕你贫乏吗?”冲很惭愧。君平叹日:“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不做官。”【参考答案】1.①做官②结束③店铺④备办⑤却⑥荒唐⑦这样2.①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②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3.③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5:高阳应造屋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日:“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日:“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一一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11)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11)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d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⑪任:担负。果一一果然,果真。【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一一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阅读训练】.解释: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6: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9m]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zhul],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qu即⑤,美人和之。项王泣[qi]数行[hdng]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和)(几)2.项王则夜起(就)・ ・ ・3.自为诗曰(自己、亲自) 4.莫能仰视(不敢)•・二、翻译..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歌数阕,美人和之。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项王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对项王的惋惜—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7:郑人买履[间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地)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⑪)。”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i)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ing)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字。先自度其足(度量) 吾忘持度(量好的尺寸)♦ ♦2、翻译。(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回来的时候,市集已经结束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3、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答: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8: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日:“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日:“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日:“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戊化常识]“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无以②对③为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②禁之奈何?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译文】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噌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 ”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参考答案】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4.非名之则利之也。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9: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用)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④,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⑤,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注释]①魏收:北齐人。②荥(xi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调:嘲笑。(④夏月:夏季。⑤讽诵:背诵。[文化常识]“戟”及其他。上文郑伯口i笑魏收说:“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所有兵器。“戟”本是青铜制成的兵器,它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既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横劈的作用。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其中说到的“戟”就是这种兵器。除矛、戈、戟外,古代进攻的武器还有刀、斧、箭、炮等。[思考与练习].解释:①及②辍.翻译:①颇已属文;②欲以武艺自达;③积年,板床为之锐减;@以文华显 .“遂折节读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②因此跟随别人读书;③于是埋头读书;④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译文】魏收十五岁,已经很能写文章。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爱好练习骑马射箭,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荥阳郑伯和他开玩笑说:“魏郎你用的戟多少重啊?”魏收很惭愧,于是回过头来读书。夏季,坐在木板床上,跟随着被树遮蔽的影子移动背诵书。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精力充沛不懈怠,(后来)他凭借凭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参考答案】1.①等到②停,此指懈怠2.①很能写文章:②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③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④凭文章华丽而著名。3.①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0: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2)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d%](3),辄[zh6]以水沃面(4);食不给鬼],啖[d五n](5)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chWn]受贬(6),由参知政事谪[zh6]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7)。”【译文】(1)孤:幼年丧父;(2)每:常常;(3)或夜昏怠:有时晚上昏睡懈怠;或:有时;(4)辄以水沃面: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沃:洗。(6)乃至被谗受贬: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谗:说别人坏话;(7)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夜晚疲惫困倦,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点。①啖粥而读。(吃) ②辄以水沃面。(往往,总是)・ ・③食不给。(供应) ④乃至被谗受贬。(说别人坏话)•・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④常自诵日:“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经常朗诵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的什么文章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这句话在本文中起了什么的作用。答:《岳阳楼记》;点明中心,揭示主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1: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③之日:“与若芋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日:“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庄子•齐物论》)【注】①狙(jc)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猴子。②□:口粮。③诳(kuWng):欺骗。④芋(x立):橡树的果实。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其家口损:减少*B.充狙之欲充:满足*C.俄而匮焉匮:缺乏*D.与若芋若:好像*.狙公是怎样使“众狙皆伏而喜”的?(用自己的话回答).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从中得到了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至少两个角度)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懂得他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需要。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猕猴们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像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了。.D.原来早晨三颗芋晚上四颗芋,后来早晨四颗芋,晚上三颗茅。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换了一下早晚的量。.狙公:做事情要善于利用心理,要懂得变通。赫猴:告诫我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或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实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2:随何难汉高祖项籍①死,天下定,上②置酒。上折③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④,楚王⑤未去齐⑥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何谓腐儒,为天下安用腐懦,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⑦。(《史记•黥布列传》)[注释]①项籍:即项羽。②上:指汉高祖刘邦。③折:屈辱。④彭城:古地名,在今江苏北部。⑤楚王:指项羽。⑥齐:古地名,今山东省。⑦护军中尉:武官职称。文言知识]说“与”。“与”的大多数义项古今相同,如它们均可指“跟”、“和”。但有两个义项要特别加以注意:一、指“带领”。上文“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中的“与”,便应作“带领”解,句意为你派我带领二十人出使淮南郡。又,《鸿门宴》:“沛公与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其中“与”也指“带领”。二、指“赞誉”、“称赞”。如“仁陷于愚,君之所不与也”,“不与”即不赞成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引②去③以④方⑤图[.翻译:①为天下安用腐儒②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2.理解:从上下文看随何有什么功劳?【参考译文】项籍死后,天下安定,皇上设置了酒宴(评定功劳)。皇上贬低随何的功劳,说随何是个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用迂腐的读书人呢。随何跪下说:“您带兵攻打彭城的时候,楚王还没有离开齐地,您发动步兵五万人,骑兵五千人,能够攻下淮南吗?”皇上说:“不能。”随何说:“您派我和二十个人出使淮南,我们到了以后,实现了您的愿望,因此我的功劳比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还大。但是您说我是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用这种人,是为什么呢?”皇上说:“我正想评定你的功劳。”于是任命随何为护军中尉(“护军中尉”,秦称护军都尉,汉初改为护军中尉,后仍称护军【参考答案】1.①带领②离开③凭(此)④正在⑤考虑2.①治理天下哪需要迂腐的儒生;②这是我随何的功劳胜过五万骑兵。3.用语言说服淮南郡守归降刘邦。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3:张之万之马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③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节选自《庸闲斋笔记》)【注】尚书:职官名称。②固:坚持。③比:等到。.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畜一红马( )(2)询其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D.要善于发现人才。译文尚书张之万蓄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地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喜欢它,派人前来买,张之万不答应。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把马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为此感到很奇怪,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翻掉了下来,这是匹性子暴躁的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马上退钱收回了这匹马。等到他骑上马去,马仍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大概这马只是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主人吧。(1)养(2)问2.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翻掉了下来。3.B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4:杨万里忧国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杳(s3n)。④韩侂(tu。)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02口):超越本分。⑦邸(di):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文言知识]说“见”。“见”是个多义词。一、指“看见”。这是古今相同的。二、指“召见”、“拜见”。如“秦王见韩非”、“韩非见秦王”。三、指“被”。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五、同“现”。《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思考与练习].解释:①善②用事③属④恚⑤怏怏⑥遽⑦亟⑧社稷⑨言.翻译: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②皆其柄国之日也③专权无上【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参考答案】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5: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嵇,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文言知识]“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思考与练习].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③何尔鲁钝之甚也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⑤躬身稼嵇.“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②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译文】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敬》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沈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著。【参考答案】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3.③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6: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刖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l6ng]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e](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自](4)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h6](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tiWn](10)若不知。(《宋学土文集》)【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训练】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私下的意思) ②辄默记(总是(常常)、就)• •③儿痴如此(入迷)④恬若不见(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翻译下列句子。①听已,辄默记。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答:其根本原因是: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7:薛奎识范镇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绢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④,当以文学名世。”(选自《宋史•范镇传》)[注释]①范镇:宋朝人。②绾(wdn):留。③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④伟人:不平常的人。[文言知识]“阳”与“阴”。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上文“华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而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江苏省的“江阴”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思考与练习].解释:①俾②益③退 ④趋 ⑤逾 .翻译:①薛奎守蜀 ;②及还朝,载以俱 ;③当以文学名世【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做蜀地的太守,一见面就很赏识他,留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学问。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的宾客。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用车带他一起进京。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参考答案】1.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8:七步诗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跻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日:煮豆持作Ifeeng],漉阿菽时可以为汁。萁[qi]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不成者行大法(死刑) 2.萁在釜下然( 同“燃”字 )•• •3.漉菽以为汁(过滤)(豆类)••二、“箕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锅,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破釜沉舟三、《七步诗》一般写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相煎何急)(七步成章)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9:强弱之辩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③其弱也。(选自唐.罗隐《两同书》)[注释】①奉:尊重。此指陪衬。②御:支配,此指显出。③辍(chud):停。此指消除。[文言知识]“然则”及其他。“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思考与练习].解释:①夫②宗③金 ④至.翻译:岂怯懦之谓耶?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译文】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水是天下最柔软的。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参考答案】1.①句首发语词,无义②推崇③金属④极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3.强与弱是相对的。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0: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想。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注释】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俄而雪骤(大,猛)*.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撤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形容)•・二、翻译。柳絮因风起。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柳絮因风)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1: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④中朝:朝廷中。[文言知识]说“就"。“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意为“走进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走上职务岗位”等。成语“就地取材”,意为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事不就”,即事不成。[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长者②然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4. 翻译: 其自废惰欤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译文】天才不是天生的,但才子是需要仔细思考,潜心钻研,以成就相对较晚的大器不能成材的,不能去怨恨上天.现实世界需要人才,但是人才未必被任用,可君子不曾因为不被任用就荒废学问;那些自己荒废的人,就不能归咎于现实世界了.凡是能够被你称道的人,都是那些在中朝的时候有机会听到了那些年长的有学识与德行的官员的言论的人,你如果也觉得是这样的话,应该借这次机会把他们调到你的身边去帮助你。【参考答案】1.①德高望重的人②对的2.求学好问与钻研磨炼3.大器晚成4.那些自暴自弃与懒惰(的人)。5.④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2:康德涵救李梦阳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理。”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救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注释]①康海:字德涵。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常识]太监。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青”,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至唐朝,统称为宦官。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亲②脱③致2.翻译:①海不与通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译文】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日:“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日:“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日:“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康海和太监刘瑾同乡,刘因为他的文才,想和他亲近,康海不与之来往。刘瑾把梦阳拘禁,想置死他。有宾客跟梦阳说,非康海不能救他。梦阳说:“我死不足惜,怎么能连累德涵?"宾客强迫梦阳给康寄去两句话:“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高兴地说:“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于是上门求刘瑾,第二天就放了梦阳。【参考答案】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3: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予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言宣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言宣矣。(节选自《韩诗外传》【注】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音宣(xuan)遗忘。④戒:警告。.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其母引刀裂其织()((2)其母引刀裂其织()..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失: (2)此:.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能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来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正,刚好(2)割断(1)谊(2)是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孟母三迁。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4:对牛弹琴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踝躞[diexi即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踝躞(diexi。):小步走。【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阅读训练】.解释: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写出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5:鸲鹆效言鸽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②而调其舌。久之,能效③人言,但能效声而已。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日:“子④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何若⑤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注】①鸲鹆(qSyD):俗名八哥,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②罗:张网捕捉。③效:模仿。④子:你。⑤何若:哪里比得上。.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甚善( ) (2)鸟俯首而惭(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终日所唱,惟数声也。(2)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想一想“鸟”笑蝉什么,发挥想象,把它要对蝉说的话写下来。.从本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译文有一种叫鸲鹆的鸟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它并教它说话。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说话,然而只能模仿几句。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几句而已。有一只蝉在院子的树上叫,鸲鹆听了便讥笑它。蝉对鸲鹆说:“你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意的话,哪里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达自己心意的声音!”鸲鹆低下头很惭愧,终身不再模仿人说话了。.(1)很(2)惭愧.(1)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几句而已。(2)鸲鹆低下头很惭愧,终身不再模仿人说话了。.示例:你真笨,整天只会发出一种声音。你看我,能说不同的话。.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应该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6:对牛弹琴昔①公明仪②为牛弹《清角》③之操④,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⑤之声,孤犊之鸣⑤,即掉尾奋耳,珠躞⑦而听。(节选自《理惑论》)【注】①昔:曾经,②公明仪;春秋时代鲁国的音乐家,善弹琴。③《清角》:古雅曲调的名称。④操:琴曲。⑤虻(m6ng):吸血的苍蝇。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蹀躞(diexi3):迈小步来回走动。【阅读指津】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伏食如故( ) (2)非牛不闻(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2)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译文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琴曲《清角》,可牛却还是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并非牛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蝇的声音,还有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听得入神。(1)原来(2)听到(1)并非牛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2)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听得人神。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7:芮伯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rui)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②晓:争吵。[文言知识]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为“伯”。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上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以此类推。[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帅②捐③厌④卒⑤逐 2.理解:①“将以献于王”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②“荣夷公果使求焉”中省略了宾语 ;③当以文学名世3 .翻译:①子无以应之 ;②是贾祸也 ;③遂谮诸王;@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译文】周厉王派芮作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 ”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参考答案】1.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①以[之]献于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