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1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2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3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4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15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15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根底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纯熟地应用口诀进展乘法计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开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根底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纯熟地应用口诀进展乘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呈现情境。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2.提出问题。〔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再让6人到前面来。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究1.自己尝试。2.出示表格:先让学生独立考虑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3.交流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讨论:〔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互相检查。4.编口诀。〔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2〕整理口诀。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3〕记口诀。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互相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师生对口令记口诀。5.用口诀。口算:6×26×56×36×1。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1.开碰碰车。2.练射击。3.打。小动物们听说儿童乐园这么好玩,于是它们各自打约朋友去玩。你能找出它们和谁在打吗?〔友谊提示:得数相等,接通〕让小组内6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轮流打。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展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展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展分类。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展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4、提醒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老师根据答复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络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外表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展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稳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教学反思:一、关注学生在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国家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机。”在本节课中我由光明小学校园场景图引入,即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重兴趣和亲切感。在学习“四边形”之前,在学生原有认知构造中已有四边形的概念,假如由我直接交代四边形的特点,学生显然兴趣不大,正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四边形是怎么样的?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又能满足学生表现意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通过“围一围,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来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脑筋,;然后让学生“找出四边形,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四边形涂上颜色”,让他们感觉数学学习也是很轻松很有趣的。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根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开展。在教学四边形分类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又安排学生动手量、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开展。在整堂课中,使学生一直处于兴趣高涨的阶段。通过说一说、围一围、涂一涂、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已一步步自己总结出四边形的特点,使课堂充满着探究的气息,让学生很轻松地在“玩”中学习。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很多缺乏之处,如在处理个别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时不够机智,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还有在课堂设计方面,还有待今后加强。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答复后,老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答复后老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老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稳固平行四边形。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教学反思: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长方形框架拿出来拉动后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新课,激起探究的兴趣。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框架,比拟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p、考虑的时机,提供应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究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数学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数平行四边形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进展观察,主动探究规律,浸透有序思维的方法。整节课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打破了教学的难点。以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讨论问题的才能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合作、交流的成功,从而大大进步了教学效果。缺乏:课中的练习量还是不够,可以多做些练习突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第三课时周长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才能。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⑴通过刚刚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⑵学生说一说⑶翻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稳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方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方法吗?三、联络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1.要计算下列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考虑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教学反思: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展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场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才能。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做周长?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二、新授1.出示两张卡片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3.学生探究⑴学生独立考虑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⑵四人小组交流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⑷考虑: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4.算法概括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5.稳固⑴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3分米8厘米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四、机动开展题⑴要计算下列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⑵计算下列图的周长呢?〔出示图〕教学反思:教学要提供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老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练习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纯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敏运用。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练习过程:一、根底练习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⑵集体订正。二、综合练习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⑴独立完成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⑴独立考虑: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⑶全班汇报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三、活动练习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头围厘米胸围厘米腰围厘米四、作业找一件外表是长方形的物品,想方法算出它的周长。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理论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正确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络。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时机,提供尝试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乐于、擅长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展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剧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第六课时估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教学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才能。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二、新授1.教学例5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⑵你有方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方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2.稳固练习。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教学反思: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目的让学生在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并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从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入手,让学生回忆了这些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更明晰地建立长度概念,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历,为比拟准确地进展估计做好准备。然后用四条长短不一的带子,请学生从中选择适宜的带子来包装礼盒,使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历得出太长的绳子和太短的绳子都不合适。在此根底上很自然地出示了有关礼盒的一些信息——长10厘米,高5厘米,蝴蝶结需要40厘米,从而带着复习了有关周长的内容。紧接着,便对判断剩下的两条带子哪一条是70厘米展开了第一次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起了自己的经历,寻求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展估计,并能加以总结。之后在学生兴趣最高涨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提出最想估计的物品,并在此根底上加以选择,让学生进展了第二次活动。这次活动稳固了学生对估计方法的掌握。在第三次活动时,我将详细的物品抽象为详细的长度,请学生再一次估计。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完善了估计的方法,再一次进步了估计的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估计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和才能的培养。整节课在教学时,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历,获得了相应的长度的线段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明晰,估算的结果从很不准确到不很准确,甚至准确。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并行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理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才能。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理论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绘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绘正方形的相对位置。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游戏一。〔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师发指令,生活动。〔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那么: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2.游戏二。〔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答复,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那么: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三〕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难点: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教具:情境图。学具:小棒,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二〕根本练习:1.P16第1、2题。〔1〕独立做。〔2〕订正。2.P17第3题。〔1〕独立做。〔2〕独立搭。3.P17第4题。〔1〕独立画。〔2〕订正。〔三〕拓广练习:1、同步练习P162、自主天地P10〔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4教学目的:1.在详细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2.引导学生独立考虑、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来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纯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为下面学习乘法做背景。二、探究新知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提出问题:坐碰碰车20元,3人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呢?预设:20×3=提出问题:要怎样计算呢?预设1:可以用加法计算,20+20+20=60预设2:2个十乘3是6个十,也就是60。提出问题:那200×3=多少呢?预设:2个百乘3是6个百,也就是600。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提出问题: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呢?预设1:12+12+12=36。预设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预设3:用3乘2等于6写在个位,1乘3等于3写在十位,就是36。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3写到十位上呢?预设:因为1表示1个十,1个十乘3就是3个十。提出问题:想一想,12×4=应该怎样计算呢?预设:2乘4等于8写到个位上,1乘4等于4写到十位上。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式,进步学生的自主性。三、稳固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0×7=200×7=700×2=21×4=23×2=32×3=2.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多少钱?3.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稳固学生对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预设2: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乘一位数后把乘得的积相加。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理清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5设计说明本节课围绕“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等数的运算知识进展整理和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场,要让学生实在掌握。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对以下几个方面比拟关注: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数的运算这局部内容的知识点比拟多,在复习时必须进展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好的、明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化地理解算法,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2、在复习稳固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练习中出现过的错误进展回忆和整理,反思自己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组织学生考虑如何防止这些错误的再次出现。3、重视学生理论才能的提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广泛搜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考虑、分析^p、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敏性和创造性,大大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回忆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复习“数的运算”局部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本学期你都学过哪些运算?预设生: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师:小数的加减法我们上节课已经复习过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整数的相关运算。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数的运算”的相关知识。(1)复习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课件出示教材92页3题。师:请同学们圈一圈,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个体汇报。师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点子图和小棒图重点说清每步计算的实际意义,稳固算理。(2)复习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习题:327+46-135(126-62)×61000-582-10472÷8+75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运算顺序。让全做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3)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习题:80×3=70×9=40×6=500×9=100×5=6×300=420÷7=630÷7=900÷3=2×20xx=7×60=400÷8=学生开火车计算。指名说算法后,一起回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回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92页7题。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独立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考虑问题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展个体辅导。指名汇报考虑问题的方法。预设生1:我从问题入手,要求应找回多少元,要用付的钱数减去买篮球花的钱数。生2:我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先求出4个篮球一共花的钱数,再用200减去买篮球一共花的钱数,所得的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我认为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弄清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设计意图:通过按部就班地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完好的知识体系,有利于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教学目的】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减法的计算法那么。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旧知回忆温故知新1.直接讲出得数。〔课件出示〕:80—735—842—532—963—443—626—765—92.竖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笔算时应当注意什么?〔回忆减法的计算方法。〕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例11.谈话:同学们,喜欢去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云南旅游去,好吗?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课件播放飞机飞到昆明机场动画〕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片〕:①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已经走了348千米,〔1〕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大理到丽江有多少千米?从昆明到丽江有多少千米?从昆明到丽江比从大理到丽江多多少千米?问我们还要走多远?师:〔指导学生看线段图〕旅游图弯弯的,不大好看,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如今老师把它用线段来表示这三个城市之间的里程〔2〕指导学生列式计算。问:要求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怎么列式?学生答复,老师板书:517—348=3.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减法〔板书:减法〕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例1让生先估估看大约是几千米?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不同的估算方法与结果。方法一:把517看作是50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结果是150。方法二:把517看做是500,348看做300,估算的结果是200。方法三:把517看作是52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结果是170。〔1〕哪个同学估得准呢,下面请同学们用笔算算一下,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先自己算算,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2〕老师组织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并根据学生答复进展板演。517—348=169〔千米〕517—348169〔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4〕提出问题〔出示竖式〕:聪聪也算了517—348=179〔千米〕谁对?为什么?517—348179学生指导错误原因:十位上的“1”退了“1”给个位,还剩“0”,“0—4”不够减,从百位上的“5”退“1”,十位上是“10—4=6”。〔5〕老师小结: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生: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再进展计算。〔6〕引导学生与估算比拟,哪个估算最接近准确答案?为什么?把每个数看得越接近准确数,估算的结果也越接近准确值。〔7〕比拟准备题与例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一样点与不同点?说说一样点:都是退位减法不同点:例题是连续退位根据学生发现补充课题:连续退位减法例2师:如今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被减数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而十位是0,无1可退,需再从百位退1.〕学生自由发言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假设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其它意见的学生发言〕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那么还用遵守吗?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那么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老师小结:1.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必须把握计算法那么,够减直接减,不够减的退位减,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2.当被减数中间某一位是0时,退位后,直接用9减。四、稳固应用,拓展思维出示歌诀:计算遇到退位减,本位不够向前点。前位退1变成10,再和本位加后减,哪位上有退位点,先退1后再来减。例3师:接下来我们看这样一道题:500—185=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算法。汇报方法一: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方法二:185看成200—15500—200=300300+15=315方法三:500看成485+15485—185=300300+15=315方法四:笔算师:谁能口述竖式计算的过程〔生口述,师板书〕集体交流:整百数减三位数时应注意什么?笔算整百数减三位数时: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百位连续退位,然后再减。〔课件出示技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7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展测量。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二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根底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才能。详细安排如下页表。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详细内容及要求:主题图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四边形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络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周长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估计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三重难点1区分认识四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3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四教学建议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的,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络,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确实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机地交融,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展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才能。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历是开展空间观念的珍贵资。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2.注重数学理论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历、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绘等都是培养和开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拟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老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考虑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究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开展空间观念。3.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进步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才能,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构造,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平衡地安排在不同的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的。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接。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可以从详细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绘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好的语言提醒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绘式是用一些生动、详细的语言对概念进展描绘〕,但低年级采用描绘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在整个小学阶段,大局部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详细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考虑、不断感悟和比拟的过程,防止死套公式的现象。因此,详细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准》,仔细分析^p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____记硬背概念、公式等。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8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二、新课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展平均分?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32÷6学生独立算出结果。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三、做一做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理解到什么信息?〔1〕师:如今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考虑: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展平均分?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2〕假如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小组讨论、汇报〕四、练习练习的第3题出示四月份的日历。从日历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提出问题:四月份有几个星期?要求有几个星期,必须知道什么信息?四月份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学生得出解决的方法。30÷7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假如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2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9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教学目的:1.引领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测等数学思维才能的培养。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备课重点: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p都说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说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化。重点考虑: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提醒,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生活的联络,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考虑?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进步数学考虑的含金量?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提醒长方形特征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理解到底有多少?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一样,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0第一课时教学与理论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教学与理论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理解到什么?二、讲授新课他们从图中理解到什么?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出示:1/2读作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4、教学书写:先写“—”,再写“2”,最后写“1”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成人呢?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1/41/88、学习书写: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三、小结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读作二分之一读作四分之一1/8读作八分之一教学反思: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拟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局部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场读,导致错误。第二课时教学与理论活动内容: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局部的名称、比拟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学与理论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图片〕涂色局部是多少?出示分数,学生涂色二、讲授新课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4、教学分数各局部的名称3分子——分数线8分母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比拟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三、练习1、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2、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3、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局部所表示的分数,再比拟大小。〔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4、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5、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3分子——分数线8分母教学反思:分数的比拟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稳固与理解。第三课时教学与理论活动内容:比拟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稳固练习教学与理论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分数,学生认读出示分数,学生比拟大小二、讲授新课1、你会比拟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1/41/92、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4、总结方法:当分子一样,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5、你会比拟下面的分数吗?1/2和1/41/5和1/4三、练习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2、自主练习9:填空进展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估一估,“小小创造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6、知识长廊:读一读,理解分数的由来与开展。教学反思:异分母分数的比拟对学生来说比拟难理解,开场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渐渐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拟大小。第四课时教学与理论活动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的: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才能。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与理论活动的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分数,认读2、2/7是什么意思?3、举例说一个分数。二、新授: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局部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你能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汇报:3/8+4/8=7/8全班交流算法:〔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汇报自己的算法三、稳固练习1、自主练习1:算一算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2、自主练习2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检查。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3、自主练习3指名说说图意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四、小结板书设计:简单分数的加、减法3/8+4/8=7/85/8–3/8=2/8教学反思: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拟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第五课时教学与理论活动的内容:完成练习教学与理论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二、稳固练习1、自主练习4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2、自主练习5指名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3、自主练习6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小组交流,完成填空4、自主练习7出示挂图,指名读题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这张纸用完了吗?5、自主练习8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6、聪明小屋:老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说说你的推理过程。7、你知道吗?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理解到了什么?三、小结教学反思: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局部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与进步。第六课时教学与理论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教学目的: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2、指导学生进展自我评价。教具、学具准备:准备一些拼图教学与理论活动的过程:一、导入: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出示图画二、我学会了吗?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丰收园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稳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拟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稳固知识。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3、浸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假设是学生说的不够完好,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进展复习〕生:……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老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二、导入新课1、提醒课题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2、说说是几秒,老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看了你们刚刚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三、联络稳固1、填单位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如今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适宜的时间单位。人每天睡觉大约9〔〕系红领巾大约20〔〕煮饭大约30〔〕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五、课外作业。〔略〕板书设计:秒的认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1分=60秒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2教学目的:4、可以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假如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汇报、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2、练习P107做一做3、小结三、稳固练习P1096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理论、记录、统计[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3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拟的才能及操作、表达才能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展了平均分板书。〕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探究:1.认识。T:刚刚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老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意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局部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老师选取局部,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三〕应用迁移,稳固进步:1.一口气来说一说:2.用手势来判一判: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拟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4一、教材分析^p《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纯熟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稳固和纯熟,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根底。二、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展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才能。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