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认识射线和直线,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及其联络。理解从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并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道两点间的间隔。2.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会用符号表示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及相应的读法。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应用所学知识描绘生活现象。教学过程一、感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老师翻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提问: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再问:假如把激光灯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根据学生答复,板书:线段。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复后,让学生根据线段的特点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评析:用学生熟悉、喜欢的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及时将详细的生活实例上升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机孕伏与复习了线段的特点,为射线的学习打下了根底。]提问:假如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尽头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出示教材第16页的情景图。提问:这幅美丽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局部,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反响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拟,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评析:提醒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二、认识直线在操作中体会谈话:想象一下,假如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讨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提问: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评析: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根底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根底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详细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络与区别。]三、形成概念在比拟中整理谈话: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根底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答复老师整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一样点和不同点,并板书。〕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评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络和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放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展系统整理,使学生在归纳中有效区分三者的不同点和一样点,加深了对射线和直线的认识,形成了合理的知识构造。]四、知识延伸在理论中提炼1.画一画。提问:假如老师要你画一条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学生按要求画图〕再问:假如老师要你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为什么?谈话:假如老师要你以一个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你会画吗?试一试从这个端点能画几条这样的射线?〔学生尝试画图〕小结:从一点起能画出无数条射线。谈话:假如老师要你经过一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先想一想,再试一试。小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提问:假如老师要你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小结: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2.说一说。谈话:其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评析:让学生在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交流与理论过程中,既巧妙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络,又适时归纳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同时,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及时拓展到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3.想一想。出示以下图,谈话:小明从学校回家有A、B、C三条道路可以走,你认为小明选择哪条路回家最近?谈话:这只是我们凭生活经历得出的结论,假如量一量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学生反响测量结果。谈话: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间隔。让学生在纸上画两个点,量出它们之间的间隔。[评析:创设详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测量、交流,明确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间隔,从而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上升为数学知识。]五、角的概念在自学中获取谈话: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指学生画的从一点引出多条线段的图形〕,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图,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吗?谈话: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请大家想一想,关于角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再翻开课本第17页,自学例题,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对于角,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自学后,组织反响,并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角?角由哪几局部组成?角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提问:你能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局部的名称吗?自己试一试。学生活动后,师生共同评价。[评析:由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巧妙地引入角,形象地突出了角的两条边是射线这一关键,使学生对角的认识在原有的根底上得到了提升。]六、练习拓展在辨析中提升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考虑,明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七、回忆反思在生活中延伸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很多数学知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找一找,看一看,并将你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那么,可以比拟纯熟地笔算小数加、减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复习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那么。2.笔算。4.67十2.5=6.03十8.47=8.41—0.75=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二、新课1.教学例l。(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老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引导学生比拟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老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引导学生通过比拟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老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老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一样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老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一样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老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3.引导学生比拟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那么。老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一样数位对齐:4.教学例2。(1)引导学生通过比拟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老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一样的。(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让学生联络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然后老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老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5.比拟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那么。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6.小结。老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那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老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完好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那么,齐读一遍。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做题之前,老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三、稳固练习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1.做第l题,老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老师巡视,进展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5——p7内容。教学目的:1、经历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拟数的大小。3、在学习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学习级中、级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教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大数。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中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请大家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大数的信息与同伴互相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必要性。〕二:尝试学习,探究多位数的读法。1、“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大数,结合数位顺序〔出示数据,如下〕同学们会读这些大数吗?a、某公司年消费额达:6780000元。b、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c、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生:〔胸有成竹,跃跃欲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信息的根底上,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究新知上。〕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学习:①、请你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单独将这些大数读出来。②、把你的读法读给同伴听。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设计意图:①、使学生有时机运用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历“非正式定义”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学才能。②、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明确“亿以内数的读法,只要按照个级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使学生有时机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和别人的想法。汇报学习结果: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老师适时给予补充与总结。2、知识迁移:“亿以上的数”的读法。老师出示数据:a、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b、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c、某市企业纳税额约10990069000元。因学生已有“亿以内的数”的读法的经历,所以此时学生完全有才能自学。三、探究多位数的写法。1、“亿以内数的写法”。可以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学习方法同“亿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数据参考:a、____约有六百七十八万人。b、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c、火箭每分钟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2、知识迁移:“亿以上数的写法”。〔略〕四:比拟数的大小。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根底,所以这局部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比拟数的大小的方法。五:练习p6的“试一试”、p7的“练一练”。〔注:“比拟数的大小”、“试一试”、“说一说”的第①小题及“练一练”的内容可另外安排一节课。〕六: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准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灵敏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绘得更准确?为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进展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准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2.初步感知。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络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假如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学生独立考虑后,老师组织交流。3.加深理解。〔1〕考虑: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老师在学生考虑、交流的根底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准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拟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2〕让学生结合详细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老师出示一条直线:38万39万〔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展描数。老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38万384204____68539万〔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____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学生独立考虑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考虑方法: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____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____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老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1〕老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存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假如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假如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384204≈380000____685≈390000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1〕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考虑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归纳。三、反响完善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教材分析^p:“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局部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根底。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准确数,或是用大数描绘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历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局部学生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局部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详细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非常清楚。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合作学习的才能。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与分析^p,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准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3、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p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准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准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理解近似数的作用。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绘,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拟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考虑。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拟和区分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准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1、师:巨幅国画《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p“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间隔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展比照,让学生观察,分析^p归纳。师:请同学们比照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老师巡视指导理解情况。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限,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老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p“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明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参加国庆阅兵的准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以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明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老师巡视,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3、老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4、假如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开展学生的思维。】三、稳固练习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p,找出准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以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老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3、按要求填表。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设计意图:稳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开展智力培养才能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近似数0、1、2、3、4舍18000≈20000四舍五入法5、6、7、8、9入233482≈200000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1。课标要求: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教材分析^p:《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和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课时包括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运算,这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p: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这对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的算理及算法已有认识,并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学生的起点,可能有一局部学生已经会算本课所学的内容,但却对算理和算法的详细含义及表述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教学目的: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展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探究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才能及应用才能。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展口算和估算。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设想:1.力求每一个活动都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性。本节课,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考虑、去感悟,发现知识的真谛。用丰富的活动去激发他们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2.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在教学中,老师既给学生独立考虑,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时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复习数的组成导入:我们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看看这些老朋友,你知道它的组成吗?80里面有〔〕个十。80里面有〔〕个二十。120里面有〔〕个三十。200里面有〔〕个十。2.创设情境,复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小明存了40元硬币,想去买东西,但带着不方便,于是跟妈妈换纸币,可以换成哪些面值的纸币?预设:2元、5元、10元、20元假如都换成5元的纸币,可以换多少张?假如都换成2元、10元、20元的纸币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兑换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为学习新知打下根底。】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除法1.出示:书包40元笔8元文具盒20元格尺4元老师一共有80元。2.提数学问题,并列示。80÷8=80÷20=80÷4=80÷40=3.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4.板书课题。5.小组合作探究算法。预设:〔1〕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2〕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所以80÷20=4.〔3〕因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生活情境,以此展开教学,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目光观察问题。】6.小反响80÷40=60÷30=90÷30=40÷20=活动二: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情境:老师如今有160元钱,可以买几个书包?方式:独立解决,汇报方法。【设计意图: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根底,对于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学生会很轻松的掌握,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进展解决。】活动三:估算60÷20=120÷40=420÷60=62÷20≈123÷40≈421÷60≈60÷18≈120÷38≈420÷63≈方式:独立解决,总结估算方法。三、多层训练,稳固练习1.请你当小老师300÷50=60〔为什么错?〕600÷20=3〔为什么错?〕349÷50=7〔怎样改正?〕2.口算挑战赛:每组派1人点将〔在其他组里指名1人〕,各出题考对方,答对又难倒对方者得红旗2面。〔可多进展几轮〕3.拓展练习:在横线上添0使算式成立8_÷4_=23_÷5_=6【设计意图:稳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进步计算的正确性。】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针对性,与本节课主题亲密相关。】板书设计:口算除法80÷20=4〔1〕20×4=80〔2〕8÷2=4所以80÷20=4所以80÷20=483÷20≈483≈8080÷20=4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教材分析^p: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根底上进展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p: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拟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拟强。教学目的: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学重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难点: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设计思路: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根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敏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老师巡视,发现问题。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稳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二、新课学习1、师:刚刚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方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2、老师再次强调要求: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一样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局部同学方法错误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拟快,统一采用此方法3、画角方法(1)以50度为例:生1:错误画法生2:展示正确画法!纠正画角中的问题:A.点顶点。B.画其中一条边。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5、稳固练习:(1)画出以下度数的角:40度140度(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三、在老师要求下画角: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说一说,哪种更方便。2、画75度角(你想怎么画?)(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说一说,哪种更方便。画150度角3、画15度角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4、画100度角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目的: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拟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教学过程:一、理解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随学生答复板书:毫升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二、认识1毫升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如今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4、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如今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三、完成想想做做1、2: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假如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回家练习:用刚刚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四、升和毫升的进率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学生答复,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5.练习:20xx毫升=〔〕升4000毫升=〔〕升9升=〔〕毫升10升=〔〕毫升五、完成想想做做3、4、5: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请学生完好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2、倒出100ml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3.完成想想做做4〔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六.你知道吗?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确实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授后小记: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搜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实在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的:1.理解数的产生。2.初步认识自然数。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难点: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字打交道,想一想我们在做什么事情可以用到数字。〔打、人民币的面值等〕师:生活中每一天我们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大家想不想理解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翻开,自己先来学习一下。〔学生自学书16-17页〕师:都读完了吗?我想请同学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样来计数的?〔学生介绍〕你总结的真好!师:谁能对古代人的计数法做一个评价呢?〔学生发言〕太棒了!师:因为这些方法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不便,所以后来人们又创造了用计数符号计数(出示PPT)师:这些计数符号我们就叫做数字。谁来讲一讲,都有哪些数字?〔生:说三种数字〕师:和以前的计数方法比起来,感觉怎么样?〔方便了很多〕师:有一个罗马人,他来到中国想买茶叶,于是他走进了一家店铺,掌柜的问他,你想买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张写着罗马数字茶叶斤数的纸条拿给中国的掌柜看,你们说中国的掌柜看到这张纸条会有什么样的反响?〔不知道买多少斤〕师:不知道他要买多少斤茶叶对吧?因为在罗马数字当中这个数字表示的是306,而在我们中国不是这样表示的〔出示算筹表示形式〕这样交流起来不方便,这单生意能做成吗?这些商人最渴望什么呢?〔生:创造一种在世界各地都能用的数字〕你太理解他们的心声了,于是后来就出现了什么?〔阿拉伯数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阿拉伯数字的来吗?师:每天和我们打交道的这些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带着这些阿拉伯数字我们再回到古代,他们分别可以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分别表示4、5、7〕是不是非常方便?师:我们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出示PPT〕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等等我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生答:自然数〕对吗?刚刚他读的时候你发现,这里面没有发现谁的身影呢?〔生:没有0〕师:为什么没有0呢?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以中国数为例,看不见的物体人们是不数的,就用空位表示,后来用方框来表示,大约在700年以前就用圆圈来表示,渐渐的才演变到如今的数字0师:请问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用〕师:同意吗?那0是不是自然数?是!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所有的自然数都称为整数。这些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呢?出示几个问题PPT,以同桌为单位讨论一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举例说明〕太棒了!你真会学习!有最大的自然数吗?无论我们说出哪个自然数我们都能找到比他大一的自然数对吧?师:在生活中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比亿以内的数还要大的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PPT,在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当中一共这么多人,这个数字怎么读呢?〔生读〕师:你能这么块就把这个数字读出来了啊!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生: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一级,分三级读出来〕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数字都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生答复〕师:我听这位同学说到十亿,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计数单位对吧?那么十亿和一亿有者怎样的关系呢?〔生:十个一亿是十亿〕是这样的吗?生:是这样的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先在亿位上播一颗珠子,表示1个亿,一起接着数,播到第10颗珠子了,该怎么办呢?〔亿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亿上播一颗珠子〕师:亿和十亿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生:10个一亿是十亿师板书再请同学说一说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呢?生:百亿和千亿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请仿照刚刚的方法来说一说,补充板书师:再请一为同学来读一读。师:如今再来读这个数字就容易了对吧!再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师: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这两个3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吗?师:今天我们又学习到了几个新的计数单位,如今请同学们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好,写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计数单位有,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呢?我们把这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数级叫做什么呢?亿级包括哪几个计数单位?还有没有比亿级更大的数位吗?我们用……表示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这个数位顺序表补充的更完好了,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我们到目前为止都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吗?咱们一起仿照这种形式开火车说一说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师:像这样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师:找一找这句话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生:相邻。为什么?师:介绍关于十进制的资料师:生活中不光只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其他进位制的计数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介绍资料师:学习了这些知识,咱们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了练习题这个数的最高数位在什么位上?这个数大吗?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第八单元确定位置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详细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2、通过练习,纯熟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亲密联络,进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4、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浸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纯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二、根本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1、第2题。这道题在稳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展观察和分析^p。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一样;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一样。2、第3题。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3、第5题。〔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一样吗?〔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4、第6题。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道路。画道路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小乐从家到学校的道路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道路,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三、综合练习1、第7题。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2、第10题。〔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3〕观察考虑“c6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2、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究和努力。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来进展计算。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教学准备: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二、新授〔一〕、出示学习目的学生齐读学习目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自主探究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开展的过程。1、远古计数: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开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2、算筹:〔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场想一些新的方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板书:算筹〕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课件出示:算筹表示多位数。〔2〕你知道这些用算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吗?课件出示题目。3、算盘:〔1〕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盘实物。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如今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____、朝鲜等国。进展了改良。〔2〕出示新式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3〕课件出示由老式算盘衍生出的形态各异的算盘。4、计算器:如今,算盘因为笨重、不方便携带,逐渐被更轻便的计算工具所取代。我们如今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一样?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一样。5、电子计算机:〔1〕.随着时间的开展,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创造了什么?出示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师:随着科技的开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2〕如今人们人手一部的手机,也具备了微电脑的功能。6.简单认识计算器比拟重要的按键的名称和作用。、〔三〕、计算器的应用1、学生自学教材26页的例题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四〕、稳固练习1、早在14世纪,中国就创造了〔〕。2、老式算盘上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每颗珠子表示。4、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和〔〕。5、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三、本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作业设计:练习册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1.远古计数: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2.筹算3.算盘4.计算器:5.计算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的】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培养学生的操作才能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才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学生答复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老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学生测量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老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学生讨论后答复: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老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老师:为什么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方30+45=75,30+90=120,45+90=135,60+90=150。老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学生讨论后答复: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老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30°。学生画后进展检验。老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答复时,老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老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老师:怎样画75°的角呢?引导学生讨论后答复: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老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明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结实地掌握画角的根本方法。]二教学用量角器画角。老师: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拟简便。但是假如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老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历,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学生讨论后答复: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老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学生讨论后答复: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老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老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老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老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进步学生的操作程度。]三、练习课堂活动第1~3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9~12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2.进步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导入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老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拟接近的角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2.老师谈话:假如我们可以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终究相差多少呢?〔提醒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度量1.出示图片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2.〔1〕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老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3.量角的方法〔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3〕播放视频量角方法〔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理解学生掌握情况.〔5〕老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