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24篇)_第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24篇)_第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24篇)_第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24篇)_第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2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2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2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一、从教学环节反思读讲精练教学法是以言语训练为主线组织数学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变老师讲解为学生汇报讲解,然后在学生汇报讲解的粗浅之处,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进展研讨、争辩,促使学生间合作交流,使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个重点字、词都理解到位,剖析明白,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从开场时语言表述不清到表述完好、明晰,进步学生的言语表达才能,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展。本节课我深感此环节处理的不太好,教学法表达极不明显。1、指导学生读书环节:由于学生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看书习惯差,理解才能、语言表达才能还比拟低,加之选用的教学内容文字少,图较多,这就需要老师应及时给低年级学生以详细的读书提示,起到指导的作用,而不能范范的让他们想“从书中看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上课时我看到好多学生看书时茫目,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这也是造成后面学生汇报讲解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觉得读书提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提示必须粗浅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带着问题去看书,效果应该会好一些。2、学生汇报讲解环节:以言语训练为主线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环节正是突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所在之处,但是低年级学生小,从书中读不出自己理解出的知识,只能照书念出看到的一些词句。这时,老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点拨、疏通学生讲解的积极性,并且及时帮他们扫清思维障碍,讲解时的疑惑,这样使讲解的学生学的更明白,没学到此局部知识的学生也能学会,学的不对或不到位的学生重新学习,到达全体都理解、学会的目的。本节课我感觉学生讲解不到位,关键在于我引导、点拨不到位,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于书面上,没有深度去理解,去挖掘,始终由我牵着学生在看,在说,很牵强。主要表如今:〔1〕引导学生关注量角器为什么是比拟角大小的一种好方法时,本意想利用读讲精练教学法中的八个技巧之一“咬文嚼字”,使学生从中找到“方便”、“准确”二字加以理解,教学完用量角器量角后,再返回来理解“准确”、“方便”二词用在此的含义,但是,课上处理的却很匆忙,很粗浅。〔2〕学生讲解把握不够充分,一名学生讲解时,老师应关注到其他学生的反响,有不同意见或补充应及时给其时机,不应为了赶时间而视而不见,消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不再想发言的场面。这一点是我没有深化理解“讲解”环节的含义,应该让学生互相讲,互相交流,有了争论,老师再点拨、引导,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使课堂活而不乱,更有利于进步学生的思维程度。3、学惯用量角器测量角时角1与角2的测量方法一样,学生讲出了其中一个角的测量方法,另外一个角的测量方法一带而过,没让学生说一说或尝试操作一下,感觉处理欠扎实。如今想想,假如将另外一个角的测量放在初试验证环节,让学生用量角器仿照书上的样子,实际摆一摆,放一放,这样降低了摆放量角器的难度,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落实到操作体验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4、练习是本节课处理最失败的环节。时间再短也应保证练习的扎实与有效。练习是为了稳固新知,训练思维,培养才能,所以它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读讲精练教学法将练习定为分层精练,要求练习的数量不要多,但包含的思维程度要大,这样进步了练习的效率,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1〕本节课的第一个练习是为了检验是否到达了教学目的的要求,但是教学中我处理此题非常欠妥。对于第3个角“钝角”的测量,学生汇报出现了不同答案,我没有在课堂上处理、纠正,而是为了赶时间奖其放在课下进展。问题的出现就说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会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掌握还不太明白,草草处理只会使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模棱两可,本节课的教学也没有真正落实教学目的的要求。从教以来从来没有犯过的错,在这么重要的比赛中却因自己只顾一味的考虑时间而铸就了教学中不应该出现的严重错误。这是一个教训,类似的事情决不会再次在我执教的课堂上发生,再精彩的练习可以不要,不处理,但是既然练习了,就一定要进展的扎实、到位,为学生的学习负责。〔2〕拓展练习的处理也很欠妥当。学生猜测完后,都急于知识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应该及时给学生出示答案,消除发言学生对自己答案的疑心,然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和根据,这样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用量角器测量角这一教学重点,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起到训练言语、思维条理性的目的。从整节课上我看到了自己对读讲精练教学法研究实在不成熟,但是,从这些遗憾中,让我对读讲精练教学法的认识更深了一层,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有针对性的运用好读讲精练教学法,真正领悟到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精华所在,从而进步自己的教学程度。二、从教学才能上反思1、不能合理把握、分配教学时间。本节课看似简单,其实操作性很强,能上好这样一节课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课前虽然我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都做了精心的方案,但是,详细施行时却不很理想。2、教学环节衔接的过渡语鼓励性不强。过渡语的使用应该使学生愿意听,能听进去,并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指引着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过渡语的精心推敲,语言要简炼,实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学评价语落实不够恰到好处。教学中,我评价学生不够及时,评价语不够贴切,不够恰到好处,因此,就显得对学生的评价平淡,无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易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老师的评价语不能泛泛而言,这样就显得评价语苍白无力,而应该要有针对性,起到鼓励学生与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的作用。4、课堂教学语言欠严谨。数学教学要求语言简炼、准确,每一句话说出来要强调它的作用,要使学生有一定的考虑,没有用的话尽量不说或少说。在教学中,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还时常有口误现象,属于本人教学欠严谨,需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时刻注意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比赛来讲,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艺术。5、教学不够大方,拘束。在教学中,总感觉自己放不开,顾虑太多。有时抛不开教案,有爬教案的思想,再者欠缺创造性教学的魄力,尤其在比赛时,自己感觉很拘束,很规矩,怕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手段用不对,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内在的知识欠缺,也缺乏比赛经历,锻炼时机少。6、自身的讲课艺术有待进一步进步。听完别的老师的课,我更加感觉到自己讲课的艺术性不够好。课上,我应该合理利用自己的体态语,例如手势、眼神、表情等,这些都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有就是如何在数学课上充分利用自己的语气、声音的轻重、上下、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四非常钟内始终能紧跟老师的思路专心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2本次期中考试,应考48人,实考48人,均分是60.47,及格率是60.42%,各分数段都有,40-49的6人,50-59的7人,60-69的11人,70-79的9人,80-89的7人,90分以上的只有2人。总体来说,成绩不太理想。通过阅卷,我觉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审题不清,对题目的意思没有弄清楚。表现尤为突出的是第23题操作题。第⑴小题大局部学生绕到D点,然后到AD的边上,对“最近”其实就是走“垂线段”的路没有理解。此题只有2人做对。第⑵小题学生画出来的平行线没有经过B点,有的虽然经过B点,但并不平行。评卷的时候,老师简单的提示了一下,学生才恍然大悟。这两道小题全部做对的只有2人。另外还有第28题,没有弄清楚问题是“平均每月”,有31人是用总和除以4,假如学生再细心一下,想想一年12个月,5分的题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二是学生粗心的缺点太严重,没有养成验算〔检验〕的好习惯。如47-29有13、58、16等。90÷15有40……10、41……1、26、60、58、8……5等。540÷3有15、18、19、170、193等。可以说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把粗心表现得简直是淋漓尽致。三是对一些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掌握不够结实。如第9题,三个空全部填正确的只有4人。学生虽然知道平行和垂直,但放在详细的数字或汉字中,就不能举一反三了。再如第11题。要根据运算顺序填括号,学生加的括号真是让人无法想象,有加在两个数字中间的,有的学生加的括号根据看不清是先算哪一个,再算哪一个。假如学生稍加检验一下,回过头自己再加了括号的算式算一下,我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四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较差。如第27题,学生对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不清,同样一段路,就应利用同一段路的路程除以时间。另外,局部学生对“同样的速度”这一概念模糊不清,导致错误较多。再如第29题的探究规律,学生虽然能数出摆1-7个正方形所用的小棒数目,但不能准确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也不能用算式正确的表达出来。通过上面的分析^p,也充分的说明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思维才能的培养,没有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掌握训练不够。根据这些情况和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期改正学生粗心、不检验的不良习惯。1、强化口算意识,逐步进步学生的口算才能。平时老师对口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后要在每节课上浸透一些口算练习,并逐步进步口算的难度,为笔算和竖式计算打下良好的计算根底。2、重视检验〔验算〕习惯的培训,逐步减少粗心的出现几率。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强化学生的验算意识,要求每道题都必须进展验算或检验。3、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才能,要求学生多读题、多观察、多动脑,抓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p,让学生多说,不要怕浪费时间。4、注重题型的多样化练习。本次考试中也发现学生对题型的变换不太适应,老师要深化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资,通过多样化、开放性题型,增强学生的应变才能,不要太拘泥于教材。二、努力进步自己业务程度,重视教学才能的提升。1、多与其他老师讨论教学方面的问题,经常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取长补短,努力进步业务程度。尽管学校杂事比拟多,但也应抽出时间多与同学科老师进展交流。2、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分析^p问题的来,多做反思,及时改正自己教学中的缺乏,要做到让学生“多说、多做”。同时要注意改正自身一些不好的教学行为,如语速过快、表达不明等问题,让学生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做得准确。3、多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进展教学设计的优化选择,切合本班学生实际,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合理搭配,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利用自学完成认知系统的补充和重建,为终身学习打下最根本的保障。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3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表达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符合课程理念的根本要求的。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和成功之处。3、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调动和发挥,课堂上迸发的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当然这对老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能围绕关键问题进展适当的引导,有的问题要当机立断。不过老师的转变也是需要过程的,他将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而不断进步,和新课程共同成长。此外,在解简易方程时,学生面对出现的错误有三种反响:一是把错题扔在一边,重新再做;二是重新计算最后一步的计算结果;三是从头查起,找到错误原因再改,但所用的时间较长。三种反响代表了三种学习品质。第一种学生显然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问题采取回避的方式,怀着幸运的心理去碰运气,假如做对了,就过去了,做不对,重新再来。这种学生往往不停地重复着同一个错误,而不思悔过。这种学生用这样消极、被动的心态面对学习,因此学习成绩不佳,问题多多。第二种学生虽然比第一种学生有进步,可以查找自己的问题,但不求甚解,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说明学习态度存在偏向,因此导致学习效果差。第三种学生比拟擅长反思,可以从根本上注意解决问题,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但在方法上还需要老师给予指导。面对这三种学习状况,身为老师应把握住契机,纠正错误的学习态度,教给正确的“反思”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并将这种品质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4本周教学了《商不变的性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规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身内部的需要产生了问题〔至少使学生感到老师引发的问题是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历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考虑,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学生在互相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测。波伊亚认为老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甚至还向老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测吧”。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p,提出猜测,研究猜测的合理性。通过猜测——修正——再猜测——再修正……,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考虑,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小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的必要条件,而留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更是必要。〔对于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老师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挑战性。从现场看就有学生提出24÷5≠〔24×2〕÷〔5×2〕,这难能可贵的疑问折射出学生绞尽脑汁之后的欢乐,他终于与别人看法不一样。由此想到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探究考虑时间,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序,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但发现结论,还学会“猜测——验证”的探究方法,会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5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拟少,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承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进步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些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教学时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我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拟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局部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展,纯熟后再渐渐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展,感觉效果是比拟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拟好的。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去发现、去体会、理解这些知识。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6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展验算。根本可以灵敏运用。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那么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那么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如今只是可以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局部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p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根底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绘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综上所述,解决方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74月27日上午第一、二节在本班上了一节校内教研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是高效课堂形式下的两节课。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根底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一样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我在设计导学稿时,关于教学情境,教材上呈现的“2023年雅典奥运会跳水”的主题图,其意图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几轮成绩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然而我经过反复琢磨,决定放弃教材上的主题图,理由有二:1、对“2023年的雅典奥运会”没有什么印象,他们那时才三、四岁;2、学生跳水比赛规那么不熟悉,不知道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另外对于一些外国的国旗、选手名字很生疏,读起来甚至很拗口,这些都不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直接出示计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计算题目分为三个层次:一样数位的小数相加减,不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整数与小数的相加减。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区分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p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最后集体展示。课堂教学时我发现只有少局部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绝大局部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历,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缺乏之处:应设计改错题目,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我们不可能走进两个完全一样的课堂,正如“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教学如棋局,如何提升我们的课堂驾驭才能,我想只有:厚积薄发!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8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教学情况1、复习沟通,建立联络。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简单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目的在于回忆已学的知识,为迁移做好准备,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2、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出例题。3、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独立考虑问题的才能及合作交流的意识。4、稳固知识、深化练习。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分层次掌握所学的知识,先进展根本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再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稳固深化,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及灵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二、应用题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本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局部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才能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进步学生分析^p问题的才能,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三、增加理论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络比拟严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四、存在问题老师:1、在用教材上还需继续深化挖掘。2、在教学上,注重教学内容的平衡,使得优生在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还要让学困生在每堂课中有所学习。3、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进步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1、局部学生不懂得审理,审题才能较差,不理解题意。2、有的学生思维才能相比照拟差,分析^p判断才能薄弱。3、还有的学生因为懒惰而导致了学习根底差。五、改良措施1、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的培养,在实物操作中抽象到图形的认识。2、加强学生的思维才能以及分析^p判断才能的培养。3、关注学困生,采用多种方法的帮扶,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进步。4、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良教法,进步课堂的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汲取经历教训,根据这次反思情况,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经历,争取下学期可以有所进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9本节课充分表达了对学生进展素质教育,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讲变成学。教学中老师既能放心的退出去,又能适时地站出来,引导质疑,点拨难点,学生学习,让学生正正经经地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一、教法得当,优化了课堂教学。本节课,我们以“教学目的”为主线,按照目的导学的教学流程出示目的运用目的导学,使老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轻松。清楚较好地完成了我们课前预设的教学目的。纵观整个课堂教学,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运用目的导学,关注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才能。本节课,我们以“学习目的”为主线,按照目的导学的教学流程进展教学。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重难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教学目的转换成3个学习目的之后。老师制定了相应的学法指导,例如,在教学“初步理解平行线特征”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猜测、测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按照“提出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步骤去学习一些特征,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根底。二、本节课,注重设计数学活动,促使学生理性考虑,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例如,在“认识平行线”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移一移,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为正确掌握平行线概念提供了形象条件。促使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由模糊到明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有条理地考虑问题。三、本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体验的时机,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例如,在教学“画平行线”这一过程中,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们试画平行线,使学生第一次体验画平行线的方法,然后比照各种画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第二次体验,寻找画平行线的尺规方法,学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亲身体验中,掌握了方法,进步了他们的创造才能。当然,这节课同样也存在着需要反思的地方。比方说,老师在组织学生寻找,小鱼平移前后的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这一环节,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我认为,假如老师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互相平行的线段,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还会使不同学生的思维差异得以显现。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评意见,如今由请说课老师樊雪梅,做课老师。我们诚恳的希望各位评委,同行们留下珍贵意见,促进我们团队更好的开展。谢谢大家!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0本单元教材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会用字母表示数、常用的运算规律、公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会解简单的方程,会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探究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进步分析^p和解决问题的才能。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p思维才能。在单元前3个课时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并学习了用“加减、乘除等式性质”解类似“ax=b”和“x+a=b”的简单方程。通过猜数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找出等量关系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新的理解:设未知数。并自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而发现方程并非已学的简单方程。在老师引导下,先运用加减等式性质求出“ax=c”,再运用乘除等式性质求出未知数。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找到2种等式性质的综合运用方法。整堂课目的设定合理,根本完成了教学目的。学生能运用2种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能在老师的示范下简化解方程的步骤,根本建立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的概念。1、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应该由老师给予的知识性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简化解方程的过程,是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自己又对单元教材进展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2、同时,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的时间、空间。比方,在探究如何解教复杂的方程时,在“2X”的处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考虑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角的空间。这里提醒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3、在处理“2X”的问题时,通过学生观察课件,去感悟“2X”作为一个未知数,同时又是一个加数的双重身份,实现了学生运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的一个蜕变。这也是新根底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假如淡化角色的强调,学生更能承受。2、缺少对学生答复的一种判断、强化、比拟、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捕捉才能不够。3、老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如今老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生成也变得很少。其中也表现出我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老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展教学活动的,所以要进步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进步信息载体——语言的功率。进步数学老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1个人认为比例尺教学是第十二册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比拟贴近的一局部知识了。非常的有趣,且有意义。求比例尺的局部,算是比拟简单的。我个人是比拟喜欢线段比例尺的。直接用一厘米来表示实际间隔多少米或是千米,生活中用这样的表示方法是比拟多的。直接用比来表示,数字比拟大,实际用时还是需要单位名称的转化。不怎么方便。今天教学比例尺、实际间隔求图上间隔,或是比例尺、图上间隔务实际间隔时。教材上都要求学生列方程然后用解比列的方法来做,这样的方法虽然比拟好考虑。但是,我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他们很少有人用这样的方法。我分析^p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不愿意列方程,因为列方程要解设,费事。第二、用算术方法更简单、更好考虑。比方比例尺、图上间隔务实际间隔时,孩子们很多人都根据比例尺,来分析^p图上间隔和实际间隔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乘法算式来做,所得结果再进展单位的换算。还有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乘除法关系来求,用图上间隔除以比例尺。这种方法教材上没有,可是到为后面的正反比列量打下了根底。另外说一句,我始终没弄懂,为什么有的应用题非要用正反比例的关系来解呢!考虑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望高人给我指点指点呀。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2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开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于以上认识,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的线段入手,再到射线、直线,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承受。作为概念教学课,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概念,让学生深化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自己原先的猜测进展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化。并通过实例说明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反思: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说清楚,但对于联络,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根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可以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局部,对于这一点,我预设的不够。课后回想觉得,应该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同时再配以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局部。在画直线时,很多学生不用尺画,在这方面还需再三强调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3本节课是北师大第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教材的第一个问题:买包装只需要多少元?有了前三节课的根底,学生可以准确计算出结果。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计算后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如何互相转化,理解算理。第二问题:买彩带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后,强调如何用竖式计算。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在以前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中,我们采用的是小数点对齐。所以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学生还会出现小数点对齐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在教研时认为这也是对的,但并不是最优的方法。所以这个环节应该擅长抓住生成点,展示学生的“小数点对齐”和“末位对齐”这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比照,从而优化算法。第三问题:尝试算一算。这个环节就脱离了情境,给学生呈现了抽象的算式,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交流想法时,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尤其要强调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缺点。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学生通过问题串,可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一种是“标准”的末位对齐,另一种就是“错误”的小数点对齐。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计算,而是让学生考虑“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更适宜?”这就引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讨论出了“末位对齐”的计算。教学效果较好。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4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讨论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根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我利用米尺图和正方形图,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自行得出相应的数,然后全班交流这些数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没有再去做重复的工作,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向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局部: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展辨析:把小数点后的零去掉,不改变小数的大小。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后面的小数性质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根底。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拟明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有些语言还是过于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5《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教材对于这局部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在设计本教案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学生开展为本”的宗旨,试图寻找一种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与共同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不同的人的数学程度得到不同开展的教学方式。结合自己所教案例,对本节课教学策略进展以下几点简要分析^p:一、老师要深化理解各层次学生思维实际,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各层次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开展,老师假设不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的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局部学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珍贵的学习时间。以往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计算引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才能强开场。我想是不是可以抛开计算,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场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场学习新知。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拟容易承受。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出来的算式就比拟开放。学生能自由发挥,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气氛热烈。由学生计算总价列式,到通过计算发现两个形式不一样的算式,结果却是一样的。这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的根底上得到的结论,是来自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程度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6《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拟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根底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会写整万数。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1、教学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2、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3、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000。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根底。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纸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千,学生自然而然说成一万,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学生边添珠子,边数数,让学生有序的填出各个数位名称,初步感知新出现“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计数单位,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数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考虑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利用分级的方法来读写。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还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和发现,特别是在读数与写数的理论中也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方法,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加以改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7《人口普查》一课主要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学生之前已经会认读万以内的数,可以迁移到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上来,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出示这些数:10001,11000,10010,让学生读,立即一双双小手就举起来了,都争先恐后的想起来读。然后我就问学生万以上的数你会读吗?引入本节课要学的大数的读法,首先我出示了一那么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省市人口数,让学生在理解国情的根底上,引出读大数的兴趣,首先以安徽人口数为例在十进制数位顺序表中读,然后学习数中有零的数的读法,总结大数中零的读法,接着由全国人口数引出亿以上数的读法,然后引出假如没有数位顺序表怎么读?我引导将全国人口数从右向左四位一级分级读。结果同学们读出了,有了这次的成功非常兴奋,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读下面的数,同学们都能顺利的读出来。同学互说互读,这样学会读数也就水到渠成了。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读数方法的指导上,如:先用数位顺序表读,然后用分级法,先分级,四位一级;再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与个级的读法一样,但要在末尾加上这一数级的计数单位;且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的“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都由我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读数还是显得很不纯熟,个别学生尚没有掌握方法,影响读数的效率;读法的书写存在很大问题,如:12530000读作:1百2十5万3千。大小写混淆,需要再次强调读作时要全部写成大写,我想在练习中要加强训练读数及其写法。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8从教学内容来说,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绘,如今是在二年级的根底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从教学方法来说,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开展,但仍然形象详细思维为主,分析^p、综合、归纳、概括才能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究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理论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缺乏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讨论。假如能用多媒体渐渐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如今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如今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理论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通过微视频,既有老师的讲解性学习、也有针对学生的提问,增加学生考虑、操作的时间,真正实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9本周教学了《商不变的性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规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身内部的需要产生了问题〔至少使学生感到老师引发的问题是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历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考虑,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学生在互相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测。波伊亚认为老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甚至还向老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测吧”。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p,提出猜测,研究猜测的合理性。通过猜测——修正——再猜测——再修正……,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考虑,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小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的必要条件,而留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更是必要。〔对于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老师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挑战性。从现场看就有学生提出24÷5≠〔24×2〕÷〔5×2〕,这难能可贵的疑问折射出学生绞尽脑汁之后的欢乐,他终于与别人看法不一样。由此想到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探究考虑时间,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序,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但发现结论,还学会“猜测——验证”的探究方法,会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20《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内容,数学课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理论这样居多的内容,但是分析^p四年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理解的。备课时,我也参考了相关的教学设计,总觉得这些设计侧重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要表达出以学生为本,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面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行不通吗?通过课前调查,我理解到大局部学生对计算工具已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并且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希望他们通过网络能搜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毕竟网络的学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搜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理解才发现,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对于查取信息的才能和方法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局部家庭生活程度达不到有电脑配置。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知识。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预设。令人欣慰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生疏,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中介绍计算器的功能,然后,以抢答等形式来加以稳固,对于学生理解的内容,学生比拟感兴趣。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像这样类型的课,根据我们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如何上才能跟得上信息技术迅速开展的今天呢?老师的教学如何做好只要“引领”,而不是死板的传授学习呢?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21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忆几个常见的面积单位以及其含义,板书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1公顷=100米×100米。随后,我再问学生:“有没有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平方千米”,也知道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当学生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又继续引导学生进展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推导。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课堂中学生有点困惑,我提示学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公顷=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进展变形?这时学生受启发,变形计算如下:1公顷=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又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结论:1平方千米=100公顷,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经历推导的过程,体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络,再把他们的体验用语言描绘出来。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理论,这就是一种“体验”。但是,课堂中尽管体验过他们的推导过程,还相当一局部学生体会不到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究其原因学生的年龄小,另外像1000000这样的数学生还没有学到,根本不会读,再者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单位太大了,学生想象不到它们的大小。比方:我们的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多少个教室是1公顷?大约多少个教室是1平方千米?在练习中,学生对于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换算非常混淆,需要花力气去讲和练。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