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3篇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3篇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教材分析^p:这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举例——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创造了雷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学情分析^p:本班学生地处乡镇,见识少,没见过蝙蝠和雷达,所以需要课前布置他们去搜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敏锐、揭开、障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创造了雷达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络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创造了雷达。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老师准备蝙蝠和雷达的视频。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1、播放蝙蝠和雷达的视频。问:蝙蝠是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是雷达?生就自己掌握的资料答复。问: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络?生自由发言。如今,我们就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蝙蝠和雷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在文中圈出生字词。2、通过等方法自学生字词,不懂的向同桌请教。3、老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学生齐读屏幕上的生字词。学生就不理解的词语提问,老师请同学解答。学生不懂,老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难写的生字,如:蝇,荧等。5、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指导朗读。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1、出示问题:科学家为了弄明白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区分方向进展了几次试验?每次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最后综合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朗读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3、学生和同桌交流对问题的见解。4、出示表格,集体交流,填表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四、小结并拓展1、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十四个生字词,明白了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区分方向。2、联络生活,说说我们科学家对哪些动物进展研究弄明白了什么事情。五、作业1、复习生字词。2、课后考虑科学家是怎样创造出雷达的?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黄河近20xx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那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具准备: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2、检查预习情况。(1)看看有哪些同学搜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读一读)(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答复。(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展评价。3、学生质疑提问,老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老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4、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考虑以下问题:(1)详细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2)这两个原因有联络吗?(3)假如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络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局部板书)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6、拓展延伸:(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7、作业。(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板书设计: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以前——“摇篮”如今——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治理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3学习目的: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仁慈、纯真,进步理解才能。教学重难点:联络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体会小姑娘的仁慈、纯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释题导入。老师板书课题:阳光洒下来。师:你看到这个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晴朗的天空阳光普照大地……〕二、检查预习。1、圈:〔1〕说说预习课文时,你觉得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什么?2、查:你联络上下文或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塞〕3、问:读完课文,你提出了什么问题?三、整体感知,交流合作。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一读。2、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四、学习第一局部,初识人物。1、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1〕学生自渎,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交流。〔3〕全班反应,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的句子:“我是长得小小而不怎么会表达的女孩。脑子里总有想不完的事。”〔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考虑的女孩。2、假如你是小姑娘,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考虑,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困难。五、指导书写。1、老师范写。、2、学生独立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二、学习第二局部,走进人物心灵。①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②找找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写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不同的句号。③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想了些什么?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老师巡视指导、点拨〕④全班交流。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假如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3、分角色朗读这个局部。三、学习第三局部,升华情感。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一位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用课文中相应的语言作为根据。3、回扣主题:全班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4、小结:妈妈是在夸小姑娘关爱别人、用心体察别人的疾苦,很仁慈,也是对小姑娘主动承当自己过失,有责任心的一种肯定。四、联络实际,指导行为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4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山里人”热情、淳朴的性格,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3、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山里吗?感受过山里人的热情、淳朴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山里人的文章:《炊烟》。师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学生说一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眼、句句入心,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解决。2、检查朗读情况。指明分段读,纠正错误的字音。3、理解词语。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词语小组成员通过联络上下文或差字典、词典解决,再有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交流解决。4、再读课文,考虑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深化理解。1、出示问题: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人物有关的语言、动作谈一谈。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体会着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3、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小组里读,并谈自己的感受。小组评价。4、全班交流。由小组代表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感受。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进展交流。老师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理解人物性格,让学生体会如何透过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二、角色朗读,积累语言。三、通读全文,深化理解。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看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块儿解决。四、自拟题目,感悟中心。文章写“我”在山里感受的温暖,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假如是你来写,你会以什么为题目?和原题比拟一下,哪个更好?板书设计炊烟我又累又饿感受温暖感动留恋木屋主人热情好客豪爽勤快淳朴仁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5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局部的词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教学难点: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出示:花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齐读课题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学习:“颇”、“耐”理解“颇”。“很”的意思。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学习生字:“簇、汇、暇”“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展比拟。〕联络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2。朗读课文第2。3小节。3。老师小结:试想:假如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假设人间仙境的感觉?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妙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4。读第4节。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风光。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复习生字、词〕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6教学目的: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络。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进步信息搜集与处理才能。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机密是怎样探究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拟抽象,宜用电教手段,施行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络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4、生反应,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局部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三、生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3、生交流自读情况。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机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机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到达底有什么联络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合作学习,打破重点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到达底有什么联络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2、小组代表反应交流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二、拓展延伸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创造都来自动物的启发?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创造。三、写生字词1、认读生字2、提出难写的字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4、给生字组词5、抄写生字词。四、总结板书设计:超声波嘴巴障碍物反射耳朵蝙蝠和雷达无线电波天线障碍物反射荧光屏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7设计理念:读赏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西湖“绿”的丰富多彩,通过读读﹑划划﹑想想﹑画画﹑说说等活动研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写法,领略西湖的美丽。设计特色:以“导游写讲解词”为手段,通过准备和表述导游讲解词等语文理论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理解西湖“绿”的特点,感受西湖的魅力。教学目的: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研读全文,理解课文顺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详细描写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化的句子,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美丽。教学重点:第一课时学字词,理层次,读通课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学以致用。第一课时课时目的: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启发学生学会本课大局部生字,学习局部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大意,理清层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对西湖的理解又有多少呢?(学生互相交流有关西湖的资料信息)2、愿意作为一名导游带着大家去西湖玩耍一番吗?那就让我们为导游准备一份讲解词,让我们去看看这人间天堂——美丽的西湖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课件展示,整体感知。过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你愿意更胜一筹吗?1、师生共赏西湖美景。(课件展示初夏西湖录像片段)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绿”。(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时在课题中“绿”的下面板书▲)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过渡:为了能把导游的讲解词写得更完美,只凭感觉不行,我们要认真研究手中的课文资料。1、老师范读,考虑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西湖的“绿”)2、明确学习任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络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反复读读记记3、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检查预习情况。4、交流字词学习情况。(1)请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课件出示生字新词)(2)强调形声字的识记方法。(重点教学“隐”“径”“缝”“旷”“职”“港”等字)(3)强调“幽”字的笔顺。幽: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4)“参”是多音字。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ci}不齐)(5)重点词解析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延伸。苍翠: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乖僻:跟一般情况很不一样,使人觉得惊讶的。鲜嫩:新颖,娇嫩。心旷神怡:旷:空旷,开朗。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幽静:沉静而安闲。布局:做出安排。蓬勃:茂盛,旺盛。漫步:随意的,漫不经心的漫步。很悠闲。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课件出示要求:读通全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断不破句)2、交流检查通读情况。(指名读喜欢的段落,师生穿插评议)3、快速读文,理清层次。(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西湖的“绿”?(观景顺序)(2)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雨中灵隐的“绿”第二自然段:苏堤的“绿”第三自然段:花港观鱼的“绿”第四自然段:整体印象五、抓重点,延伸下文。过渡:几遍读文,让我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确实确是“绿意扑眼而来”,因此一个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点?(“绿”)令人叫绝的是,作者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提醒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下节课让我们继续研读﹑准备,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讲解词。第二课时课时目的: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讲解词为契机,深化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美丽。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回忆全文。1、齐读课题2、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在课题“绿”字下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顺序”)二、抓住“绿”,整体感知。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打破口,先走进“绿”的世界吧!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1)老舍《草原》(2)刘国林《得意的草塘》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三、打破“绿”,研读全文。过渡:那么“绿”终究表如今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一定要打破呦!1、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灵隐——苏堤——花港观鱼)2、移情入文,激趣质疑。(1)仔细读文,看你能发现多少含有“绿”或表示“绿”的词语。(2)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谈感受。(点拨:“心旷神怡”﹑“莽莽苍苍”等词语的意思)3、充分朗读,在读中品味文字与景物的双重美。(1)请同学们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2)在自读自悟的根底上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4、集体研读,交流成果。(1)由选择方法;①读一读,想一想。(认为最能表达“绿”的局部)②圈一圈,划一划。(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③画一画,说一说。(想象画面,大胆表述)学生交流可能不按课文顺序,老师相机调控策略。(2)预设学案及策略①雨中灵隐的“绿”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多彩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②苏堤的“绿”乖僻,莽莽苍苍多姿鲜嫩得意,如-如-如-如-坚忍不拔③花港观鱼的“绿”初春的杨柳那样鲜,那样亮。多情有生命力初夏的荷叶更成熟,活力勃勃。(可能学生说的与预设的不一样,但不管说什么,只要是读中所悟,都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强调语速宜缓,表达一边读一边想象和回味。四、品味“绿”,积累运用。过渡:作为一名导游,请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绘,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风情的“绿”,夸耀一下西湖的美丽。1、学生准备讲解词。(可以配动作,加表情)2、讲解时,师生作为游客可提出问题,在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西湖“绿”的与众不同,感悟“绿”的美丽。五、创造“绿”,升华延伸。1、想想作者是怎样抓“绿”的,学习写法。2、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绿”,模拟《西湖的绿》写一篇《--的绿》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8【教学目的】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4、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学重难点】通过边读边想,将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的方式复原成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激趣导入1、做游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但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同学们一猜就知道。2、说说你理解的松鼠。3、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读字词,正音。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边读边考虑,课文写了什么?(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2、找出描写“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考虑: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2、你喜欢看松鼠的哪种表演?从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些什么?3、小组内交流。(句式:我喜欢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4、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5、生自由读这一段。6、指名读,指导朗读。7、齐读。8、作者是怎样将他观察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写得生动详细的呢?指名读。谁来扮演这只得意的松鼠?指导朗读9、朗读第二自然段。五、学法指导1、作者看到了松鼠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吗?看来观察小动物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写小动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写下来,连成一篇美文。2、课文没有单独描写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写小松鼠时,写出了它的特点:大尾巴,弹跳力好,擅长爬树等。小松鼠的动作描写出神入化。作者太聪明了。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写写片段。3、片段练习:我喜欢看表演。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4、总结。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9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书橱、酷刑、拓宽”等词。2、才能目的培养爱读书的习惯。3、情感目的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欢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欢之情。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自由读书,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1、自读诗歌。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欢读书?作者为什么说“是书,让我理解了中外灿烂的文化;是书,为我拓宽了走向世界的道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读书的乐趣。读课文时,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四、朗读课文,放飞想想谈感受。1、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2、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时的名言警句。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0学习目的:1、借助拼音认识“忆、异、逢、佳、倍、插”6个二类字和“忆、异、逢、佳、倍、插、遍、遥”8个一类字,能通过比照分辨出“异”上半局部“巳”与“已”的区别,知道“插”的正确笔顺,正确书写“遥、插”。2、简单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注释、联络上下文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结合王维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并体会诗句表达的诗人思乡思亲之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随着夏天的脚步逐渐远去,我们又迎来了美丽的秋天。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风响起,落叶归根,会引发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思乡佳作,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理解作者,阐释题意。1、说说对王维的理解,补充王维的资料。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指导书写。“忆”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忆”字,你从题目中还知道了什么?请大家轻轻翻开书36页,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来说。〔1〕在这里“山东”不是指如今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板书:家乡〕。王维不到17岁就与弟弟王缙分开家乡到当时全国最热闹的城市——首都长安游学,也就是如今的陕西西安市。出示示意图,介绍两地之间的大概间隔。〔两地间高速公路路程为536千米,驾驶汽车需6小时45分钟。假如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到达。〕〔2〕重阳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3〕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逐步将诗题板书完好〕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消沉缓慢。题目平实朴素,内容也看似平常,但是为什么这首诗会流传千古,被人们广为传颂呢?三、创设情境,读中悟情。1、学习诗歌,“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有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读古诗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读得正确流利——读懂意思——读出感情。〔一〕读正确流利:〔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2〕指名读,纠正读音;〔3〕去音后男读女读,读出节奏;〔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左右构造:忆佳倍插上下构造:异半包围构造:逢遥遍板书:“异”。师示范“插”的笔顺,生练习书写。〔二〕读懂意思:1、诗句读通了,我们还要读懂诗句的意思。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学法小结:查资料、看注释、联络上下文或生活经历、反复诵读。2、先轻声或默读古诗,根据下面的注解与插图,想想全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同桌交流想法,指名汇报。〔三〕读出感情:同学们对诗句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师错误范读。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哪些诗句或者字词最能表达诗人孤独、苦闷、伤心的心情?在书上圈画出来。1、〔板书:独〕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透过它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出示句式,想象说话:远在异乡,当时,王维单独一人。〔生病时、空闲时、遇到困难时、写出一首好诗时……〕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请体会王维此时的心情,带着王维的感受再读第一句。2、即使生活在繁华都市中,即使满腹才华被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为刻骨。诗人把满腔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句中?〔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聚了诗人的情感和心血。你们认为哪个字诗人用得?为什么不说“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偏偏要说“倍思亲”呢?同桌讨论。〔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说明王维平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思亲〕诗中提到的“佳节”还会是哪些中国传统节日?生答复时,师补充相关风俗。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那么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出示句式,同桌交流,想象说话,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情:节到了,王维看到,想起家乡的亲人。〔师:春节——看到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地一起包饺子、放鞭炮——泪流满面〕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令王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配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呀,我们可以想象:a、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们,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b、中秋降临,远在外地打工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c、每到国庆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深情地说:——3、虽然心中倍思亲,但重阳节这天,王维还是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任思绪飞越千里,他会在脑海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明晰地浮如今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吟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又会想些什么呢?确实,家乡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啊!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对西方,大声喊出——〔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4、胸怀大志的王维年少早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甘心忍受离别的痛苦,只能把自己的绵绵思乡之情融入到诗句之中,正因为对亲人的眷恋,对故土的依恋,是人类永久不变的美妙情感,所以这首诗直到今天还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如今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配乐背诵〕5、总结学法。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眼含热泪,神情忧郁的诗人王维。这节课,我们通过逐次逐句地品,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希望今后在学习古诗时,同学们能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四、延伸课外,拓展阅读。古时候交通、通讯极为不便,人们长时间外出时只能靠诗歌来抒发自己思乡思亲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思乡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一些名篇更成为千古绝唱。出示:〔1〕学过的思乡诗歌题目:《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2〕朗读补充的诗歌。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qiè〕,不敢问来人。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q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搜集王维的诗歌或者思乡诗歌进一步阅读、品味。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一、情景导入1、出示诗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2、指名配图配乐朗读。3、师:这首诗歌的作者是余光中,你们知道他是为谁写下的这首诗歌吗?〔母亲〕是呀,母亲就像一首耐人寻味的诗歌,黎巴嫩的一位文学家卡里。纪伯伦就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母亲,他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妙的呼唤,就是妈妈。”4、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从一份免费的账单里找到了无声、无私、无价的母爱,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找一找母爱。〔板书:账单母爱〕二、品味故事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由读文。认真默读三个小故事,画出能触动你内心的句子或段落,并考虑:你从这些词语、句子、段落中读懂了关于母亲或母爱的什么?2、小组交流,组长汇报,随机朗读句子,板书【关键词】:^p。3、全班交流,自由汇报,随机朗读句子,板书【关键词】:^p。三、追忆往昔1、师:有时,凡老师在想啊,我要是一直处在小时候该多好啊!因为我在渐渐长大的同时,母亲却在渐渐老去。2、播放配乐图片,感染学生心灵。3、师:母爱,就像一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我东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4、老师讲述往事,引发学生共鸣。5、过渡:看完我们的成长经历,读完老师写的关于母亲的两件小事,你对母亲和母爱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请你回想一下你跟你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找一找母爱还藏在哪里?6、联络生活,练习说话:母爱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1、母爱藏在一张免费的账单里,无声,无私,无价;母爱藏在一桌子的饭菜里,香醇无比;母爱藏在一块小手表里,提醒着我要珍惜珍贵的时间;母爱藏在一堆五彩缤纷的糖果里,让我尝到了甜蜜的味道;母爱藏在一双朴素的绣花鞋里,让我一辈子铭刻在心;母爱还藏在2、母爱,是用多少文字也表达不完的,那么,就让我们把满怀的感动、感恩融进这首小诗里吧。4、有感情地齐读《今生今世》。五、布置作业回家对母亲说一句感恩的话,帮母亲做一件家务事。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2学习目的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学习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课前准备:师: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作者,扣问课题1、引出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生:季羡林2、介绍一下季羡林:季羡林(1911--20xx),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分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3、揭题导题: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分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羡林答复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后考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1)(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2)我还是采用刚刚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3)生读句子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方法。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1)停顿教学,“如”是好似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如今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3)齐读。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1)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3)生自由读,做批注。(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老师发现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学生交流:预设:花非常的多那可能会有哪些花?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姹紫嫣红什么是姹紫嫣红?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6)朗读训练,引读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花团锦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姹紫嫣红。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就是——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7)老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8)交流想象的画面(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假如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适吗?如今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10)感悟花美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11)背诵句子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1、老师引导:是啊,德国确实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如今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学生交流(敬仰、赞美)齐读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1)什么是莞尔一笑。(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9、引导感受行为美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看见花的背影,可是倘假设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引读: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大数据挖掘
- 2024年度出国定居保险规划咨询合同
- 基于深度时序分析的恶意软件检测研究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期中听说训练课件
- 教师教学实施报告
- 皮箱包数字化生产研究
- 2024年度建筑工程爆破作业技术服务合同
- 米制品食品安全监管
- 鸡舍设计与效益分析
- 网络化妆品消费行为与洞察
- 余姚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需求说明
- 司法涉案目的评估指南
- 光伏电站消纳利用率计算导则
- 焓熵图(膨胀线)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ppt
- 前后鼻音生字表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五年级数学质量分析经验交流发言稿(共3页)
- 工程的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概念鞠鲁粤编
- (精选)国培结业典礼领导讲话稿范文(3篇)
- 江西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