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精】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应用已有知识经历,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展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进步观察才能、分析^p才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亲密联络。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疑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二、课始集疑1、揭题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展认真的预习,如今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过渡:刚刚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三、课中释疑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认识等式1、演示课件写出式子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0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30>100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100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正确纯熟地计算。学情分析^p学生在掌握整数加法的根底上,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那么。重点难点1、分数加法的意义。2、能正确进展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1、〔录音内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请哥哥、姐姐帮我一个忙。我妈妈烙了一张饼,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张饼,妈妈吃了八分之一张饼,我想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呢?谁要是能帮我,就奖给大家一个赞,我先谢谢哥哥、姐姐了。2、师:同学们,能帮助小妹妹吗?那怎么列式〔板书式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活动2【讲授】学习目的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那么。2、能正确进展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活动3【活动】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一〕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二〕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三〕学生讨论,师个别指导〔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提示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来解题。〕2、汇报交流生1:同学们,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组跟大家分享我们组的做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当成妈妈烙的饼,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妈妈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还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生:老师,我想对赵红俐的讲解做下点评,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来解决问题,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生2:大家请看,我们组是用折纸法,我把这张圆看作是妈妈烙的饼,我把它对折三次,平均分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这1块是妈妈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生3:我来为大家讲讲解意义的方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三,妈妈吃了1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一,两个人共吃了4块,也就是这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生4:我们组是用画线段的方法来解答的,我是把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看成是妈妈烙的饼,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3份是爸爸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三,这1份是妈妈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请大家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生5:我们组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我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是妈妈烙的那张饼,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的3块,我是用蓝色表示的,妈妈吃的1块,我是用红色表示的,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生6:我们组是用切割法来解决的,请八位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手拉手严密的围成一个圆,我把这个圆平均切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这1块是妈妈吃的,一共是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生:我想对陶梦如的做法做一下点评,你的想法很新颖,但在日常的应用中不实用,我建议你可以用小棒来代替人。生:我觉得小棒易丢,也不实用,可以用手指来代替小棒,因为手指不会分开我们的身体。生:我觉得手指算小数可以,假设就没法算了,我觉得还是画图比拟好。生7:大家请看表示3个,表示1个,它们两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生:刚刚大家用这么多方法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那到底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呢?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师:同桌互记计算法那么。活动4【练习】才能提升师:在阿拉伯流传这样一句话:“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设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谁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活动情况,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操索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在理论与操索过程中,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教学重点操索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量杯、石块老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况,引入新知1、出示石块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极书课题。2、以小组为单位,先制高测量方案,再实实实际测量,能直接用公式吗?不能怎么办?三、进展实验1、将石块取入盛有一高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测量出容器的底面长、宽和小面高分别是多少/2、放入石块前水高约18cm,放入石块后水面高30cm。石块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观察石块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学生动手测量水面高、底面长、宽分别是多少?(老师测量的让学生量出来)学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生:底面积乘高是石块的体积。并且列式计算学生可以做实验,也可以由老师做,学生观察,并说如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的第二种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引志学生操索与体会测量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高测量方案,并进展实验测量。老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师板书:20×10×12=2400(cm3)=2.4(dm3)3、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三、试一试1、在一个长方体容嚣里,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2、测量一粒黄正折体体积学生根据题中的二倍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放入石块前,容嚣里的水是满的,放入石堠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西湖里,有多少这亳升,就是石块的体积。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那么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让学生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小实验:测量石块的体积:小面高:30cm底面长:20cm、宽10cm、高18cm30-18=12cm底面积×高=体积200×12=2400(cm3)20×10×18=3600(cm3)=2.4(dm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第10页例6及后做一做、练习二1—3题。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教学重点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0.8×40.32×40.8×12.57.8×0.013.2×0.20.08×0.089.3×0.014.8-0.482、把下面各数准确到百分位。0.256≈12.889≈40.00001≈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0页例题6.(1)出例如题6:(2)分析^p: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4)抽生板演:0.049×45≈2.2(亿个)0.049×452451962.205(5)分析^p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②结果2.205保存一位小数约是2.2是怎么来的?(根据四舍五入法:看小数局部的第二位小于五,就从第二位开场省略掉。)(6)小结:当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拟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存一定的小数位数。三、练习1、完成第10页“做一做”。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1、2、3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5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展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那么,进步计算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浸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络,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根底上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展笔算。教学方法:观察、分析^p、比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0.7×59×0.81.2×60.23×314×31.4×3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2.列竖式计算。26×71.36×1230.8×2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如今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0.8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4。0.56×0.04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老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3.根据上面的分析^p,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答复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三、稳固练习1.不计算,说一说以下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2.3×0.40.08×0.97.3×0.069.1×0.030.25×0.2345.9×3.5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师:分别比拟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四、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答复以下问题,老师予以点评。)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2.4×0.8=1.920.56×0.04=0.02241看、2算、3数、4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教材分析^p: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外表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探究几个一样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外表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理论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严密联络的理论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在这一系列理论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局部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理论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消费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外表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表达了数学的优化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历。学情分析^p:1、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纯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外表积、体积,能把几个一样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初步接触了由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外表积发生的变化。在第二单元探究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观察才能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面积的才能。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能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局部就是求物体的外表积。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一样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案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4个一样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案,但思维可能会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也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途径,让同伴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书第54——55页,有趣的测量及试一试第1、2题。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详细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究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理论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中,开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究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准备:不规那么石头、长方体或正方体透明容器、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如今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东西,你能帮我测量出它的体积吗?老师出示准备好的不规那么石快。师:这个石块是什么形状的?(不规那么)什么是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困难?二、教学新知1.测量石块的体积(1)小组讨论方案师:我们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可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2)小组制定方案(3)实际测量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师:为什么升高的那局部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师: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那么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1.实际应用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1)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p:你是怎么想的?(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4)集体反应,订正。让学生运用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土豆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2×1.5×0.2=0.6(立方分米)三、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进步?作业设计:1.书第55页第2题。此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活动。一粒黄豆比拟,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2.学生再找一些实物,测量出体积。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方案一:方案二:“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2×1.5×0.2=0.6(立方分米)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8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展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那么,进步计算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浸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络,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根底上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展笔算。教学方法:观察、分析^p、比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59××60.23×____×3×3口算后提问:从14×3和×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2.列竖式计算。26×7×123×2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米、宽米的宣传栏。如今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生:算式是×,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所以一共需要千克油漆。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4。×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老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3.根据上面的分析^p,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答复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三、稳固练习1.不计算,说一说以下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0.03××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师:分别比拟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四、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答复以下问题,老师予以点评。)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板书小数乘小数×=×=1看、2算、3数、4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9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方程的意义”。二、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2.在观察、比拟、描绘、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开展抽象思维。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擅长考虑的学习习惯,浸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2.教学难点: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今天的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带了一种利用平衡创造的工具,你们看是什么?〔出示天平〕关于天平你们都有哪些理解的?〔简单介绍天平的工作原理〕〔二〕探究新知1.如今我们对天平有了初步的理解,那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天平:左盘2个50g的物品,右盘100g砝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50+50=100或50×2=100〕。2.我们再来看这幅图又告诉了你什么信息?〔课件出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边一个100g砝码的天平。〕〔杯子重100g〕3.师:如今我给杯子倒满水,天平还平衡吗?天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师:我们不知道参加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个未知数x来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边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样表示呢?〔100+x〕师:天平向左倾斜,说明左边这杯水的重量比右边100g砝码的重量要重。得到数学式子:100+x>1004.如今我给右盘再加一个100g的砝码,仔细观察,如今天平平衡了吗?得到数学式子:100+x>200师:我给右盘再增加一个100g的砝码,你又发现了什么?得到数学式子:100+x7215÷b=35x+32=4728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0《折线统计图》知识背景和目的定位:《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根底上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新的统计图。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的定位于以下几点: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可以根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展合理的推测。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p,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相山公园图片师: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预设生:人多、人山人海………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师:是的,阅读的人真得很多,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理解和分析^p这几年阅读相山公园的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人数?预设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学生答复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年到〔〕年阅读人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质疑:我们能不能不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每年阅读的人数?这也不能很直观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师:我在公园里还看到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每一年的阅读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每年的阅读人数的?〔点〕师板书:点2、深化探究带着三个问题来研究折线统计图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的才能。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老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老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展分类。(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老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假如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判断以下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22、29、35、37、87、93、96老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7、29、37合数:22、35、87、93、96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②用挑选法排除。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2设计意图: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老师的全部劳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老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老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别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教学要求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根底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纯熟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考虑并答复: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答复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7和218和15二、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三、探究研究1.教学例3〔1〕求出以下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8和1542和1417和19〔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4〕尝试练习。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四、课堂理论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观察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六、课堂作业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2、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和考虑题。课后反思:有的数学问题比拟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络?〔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络?〔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不仅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机;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翻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才能也在这里得到进步;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假如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内容:2,5倍数的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究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搜集有用的信息,进展归纳、类比与猜想,开展初步的合情推理才能。在观察、猜想和讨论过程中,进步探究问题的才能。3、有克制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等学习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考虑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对有关信息如何进展搜集、分析^p、归纳发现数的特征一、提示课题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全体同学进展探究活动,探究的知识是“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1、2,5的倍数的特征⑴、给出几个式子,找找谁是谁的倍数,观察发现是2或者5的倍数,引出今天的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8÷4=26÷3=210÷5=215÷3=520÷4=58,6,10都是2的倍数。10,15,20都是5的倍数那我们今天来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⑵、游戏班上20位同学,老师按照每组5位同学,按顺序排列了序号为1-20号。1.请序号为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2.请序号为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手3.请序号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你们的双手1.2,4,6,8,10,12,14,16,18,202.5,10,15,203.10,20学生总结归纳出2,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完成后,展示结果: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的根底上,师说明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并板书: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⑵、理论检验①出示1~100的数字表格②在表中找出2的倍数,并做上记号。③在表格中找出5的倍数,师做记号。④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做记号。⑶尝试判断出示数字:70、90、85、105、120、92、88、104、106①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②学生运用乘法或除法计算,来验证判断结果。〔4〕归纳总结,并板书。三、稳固练习1、找出2、5的倍数。12130353924012156018728590〔1〕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2〕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2、火眼金睛辨对错:〔1〕偶数都是2的倍数。〔〕〔2〕21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3〕两个奇数的和不一定是偶数。〔〕3、猜数。从左边起:第一个数字最大的一位偶数第二个数字5的倍数第三个数字最小的奇数第四个数字不告诉你不过这个四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任选两个数字组成符合要求的数:6、0、9、5〔1〕奇数〔2〕2的倍数〔3〕5的倍数〔4〕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里能填几?〔1〕2的倍数:8□〔2〕5的倍数:7□□□四、课堂小结: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我们已经研究过了,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下节课研究。五、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温故引新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提醒课题:分数的意义二,联络实际,探究新知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1)互相交流:①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请把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①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②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③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局部.[课件1](2)填空.[课件2]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②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③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4)抢答.[课件3]①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②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③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为什么是1/2假设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④假如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如今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⑤假如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假如是100;1000枝呢(5)说说以下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5/73/83/()()/9()/()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方: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一个物体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水供货合同范例
- 二零二四年度货物买卖合同:汽车交易及相关服务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废物处理服务外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加工合同文本
- 材料合同模板百度
- 小学安全防火制度(3篇)
- 疫苗免责协议合同范例
- 2024试用期劳动合同范本汇编
- 汽车入职合同模板
- 二零二四年研发团队股权激励合同
- 智慧学校(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汇报-强管理、重应用、促提升
- 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 泥浆材料及处理剂大全
-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操作规范
- PS+6000+综合自动化系统教学
-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
- 标准化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PPT幻灯片课件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简单的周期》课件(公开课)
- 生活垃圾分类(课件)小学生垃圾分类主题班会
- 临床药师工作考核制度
- 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