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说明
1.1灌区基本情况
XX灌区位于XX县西南部的XX镇,灌区分布在十五都港一级支流的十五都港下
游左岸,呈带状分布,长约4.5Km,最宽处约1.5km。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95.6ha,
地理坐标为东径118°14'19"—118°15'35",北纬28°20'15"—28°18'
20”,灌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是xx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目
前灌区内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品种有:蔬菜、花生、
西瓜、大豆、油菜等。
xx灌区隶属于xx县xx镇管辖。灌区所在的沙田镇全乡总面积45.7Km2,有8
个村委会。截止2005年底全乡总人口29862人,7528户;全乡现有耕地778.7ha,
其中水田690ha;乡财政收入16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50元;粮食总产量
7630吨,果园面积20ha。
xx灌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动工兴建,1974年春开始发挥效益,后经过逐年
续建,于1980年达到现有规模,该工程主要由当地政府组织受益区内的农民投工投
劳建成。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95.6ha,支渠总长9.55km,其中xx水库东支渠1.446km,
西支渠3.135km,胜利渠潭头支渠4.97km,斗渠共12条长6.535km。现实际支渠只
5127m,无斗渠,且现有的渠道大部分断面为梯形断面且仅作小部分衬护。为满足田
间灌排要求,沿途兴建了隧洞、渡漕、倒虹管、泄洪口、泄洪拱涵、渡砂槽等建筑
物共15座。
灌溉渠道大部分为土渠、未衬护,由于年久失修,支渠存在问题较多,漏水严
重,灌区水利用系数低。目前xx灌区灌溉面积只有124ha,只占设计灌溉面积的
63.4%,
1.2水文气象
XX灌区位于十五都港的下游流域,主河流的左岸,十五都港位于XX县的南部,
是丰溪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全长59.44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8°13'-118°
26',北纬28°00z-28°25”,总集雨面积376平方米,十五都港流域上的中型
蓄水工程主要有七星、军潭、两座中型水库。xx水库位于十五都港的支流岩岭水的
上游,位于xx县沙田镇十六都村,全长4.5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8°14"—118°
15'3.4"-118°14'—118°15'3.4",北纬28°19'32"—28°18'20",总集
雨面积4.6平方米,该流域只xx水库一个蓄水工程,属于小(二)水库,水库坝址以上
控制流域面积0.34km2,水库于2004年进行了除险加固处理,安全达标,水库蓄水
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本灌区属亚热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为:春夏多雨,盛夏炎热,伏秋干旱,冬
季温和,四季分明邛日光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各种作物。多年雨平均气温17.73℃,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5%,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189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65天,
年平均蒸发量为1498mm,年平均风速1.91m3/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92.0mm,主
要发生要春夏季,其中3—6月份降雨量为985.6mm,占全年降雨量的55%。7—10
月降雨为393.8mm,仅占全年的22%,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4—7月份常有暴
雨,其中以6月份发生暴雨机率最大;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暴雨量为106.6mm。
xx灌区水源工程为团结坝和xx水库。团结坝是拦截军潭水库发电尾水的拦河
坝,通过胜利总干、潭头支渠向XX灌区供水。上饶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992年
编写的《XX县关胜灌区加固续建配套工程初步设计书》中,将潭头支渠列为胜利总
干渠的首条支渠,胜利总干流量为7.0m3/s,潭头支渠流量为(Um%,设计灌溉保证
率为90%,故潭头支渠的水源有保证,本渠灌区的径流计算,只计算xx的径流。
xx水库所处的岩岭水流域无径流测站,按灌区80%保证率的要求,本次设计选
用邻近流域项源水文站作xx水库径流计算的参证站,项源水文站1962-1963年径
流系列采用铁路坪降雨资料插补,按面积比一次方的方法加降雨修正值将项源水文
站径流系列援引至xx水库,作为xx水库的径流系列,求得灌区设计代表年(1985
年)的径流成果(P=80%),年平均流量0.012m3/s,最小月份流量为O.z)3m3/s,最
大月份流量为0.027m3/So
本工程所在区域内的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暴雨主要成因是受季风影响。
本灌区工程位于十五都港流域,属中高山区,山溪纵坡陡峻,洪水具有历时特
点,汇流快,洪峰尖高的特点,从暴雨到洪水发生只有几个小时,一次洪水过程则
数个小时,长则1—3天,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时间密切相关,大多发生在7月份,
尤以6月份最高,部分年份8—9月份也会产生洪水。
xx灌区位于十五都港的左岸十六都村。根据《XX县信江防洪治理规划报告》对
十五都港军潭坝址以下至溪东出口河道进行洪水推算,xx灌区地面高程大部分与五
年一遇水面线持平,局部可满足十年一遇洪水水面线,即使河道洪水超过十年一遇
标准,由于洪水历时短,加上上游有军潭水库调度,可造成漫入灌区的流通量过程
一般仅为几个小时,而几个小时的淹没对农作物产理通常影响不大。由此可见,十
五都港对xx灌区危害是不大的。
XX水库入库洪水计算方法采用推理公式,计算得10%、5%频率设计出库洪峰
1.26m3/s>1.8m3/Soxx灌区的内涝按24小时暴雨在24小时内排至作物耐淹深度的
原则治理。
XX灌区内无降雨测站,在十五都港中游的岭底设有岭底雨量站,本次设计采用
岭底雨量站作为XX灌区暴雨的设计代表站。岭底站有1966年迄今的实测暴雨资料,
将其作为一个实测原则进行排频排序并采用P—III型曲线定线,最终采用P—III型
曲线参数为x=106.6mm,Cv=0.4,Cs=3.5Cv,由此确定十年一遇的设计24小时暴雨
值为163.1mm,相应灌区内每平方公里十年一遇设计内洪总量为16.31xl04m3,平排
量为1.89m3/so
灌区周边山地丘陵的洪水采用推理公式计算。xx灌区的山洪分片导排,本次设
计考虑采取典型片计算并分折其与集雨面积一次方的模数,再利用此模数推求各分
片分区的洪峰。计算得,本区域的十年一遇洪峰模数为6.5m3/s.km2。
1.3工程地质
XX灌区沿十五都港,呈条带状展布,支渠位于十六都左岸的一级阶地和丘陵上,
斗渠从山坡和田间开挖通过。
XX灌区地貌由十五都港一级阶地和丘陵组成,地形平坦开阔,一级阶地地面高
程138m-147.5m,丘陵区山顶高程173-288m,山头分布零乱,多为缓坡园顶状,地
势由渠首向灌区下游逐渐降低,xx支渠以西属丘陵岗埠地貌,山体雄厚,呈浑圆状,
山顶高程一般150m,冲沟发育,山间平地分布较广泛,山坡较缓,山坡角一般25〜
35°
组成支渠岸坡及底板的地层岩性地层岩性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群(Kznn)浅灰紫
色、约褐色、浅灰色细中粒砂岩,含砾精砂岩,砂砾岩及砾岩,夹紫红色、灰紫色、
灰绿色粉砂质纸岩,细粉砂岩及粗粉砂岩。第四系冲积(Q4")砂卵(砾)石,砂壤
±,含少量砾的壤土及粘土。上体防渗性能较好,不存在基础渗漏及渗透变形等。
渠系建筑物均座落在弱风化紫红色砂砾岩上,其允许承载力能满足渡槽墩台的
要求。
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有砂砾石料,块石料及土料。其储量质量能满足工程
需求。
1.4工程任务与规模
XX灌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动工兴建,1974年春开始发挥效益,后经过逐年
续建,于1980年达到现有规模,该工程主要由当地政府组织受益区内的农民投工投
劳建成。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95.6ha,支渠总长9.55km,其中xx水库东支渠1.446km,
西支渠3.135km,胜利渠潭头支渠4.97km,斗渠共12条长6.535km。xx灌区渠系及
渠系建筑物经过近三十年的运行,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现状存在的主
要问题有:
1、渠系不完善,按设计xx灌区有东、西和潭头三条支渠和十二条斗渠,现只
东支渠997m,潭头支渠4220m,其下游出现断流。西支渠无渠道,只利用山弄的排
洪沟自由流灌,水量浪费大,整个xx灌区有71.6ha农田无水灌溉。
2、渠道渗漏严重。大部分渠道为土渠、部分干砌石衬护,有部分虽然采用了研
防渗,但不连续,只衬护了外侧,且高度不够,渠道底部及两侧边坡下部分布有砂
砾(碎)石层,其透水性强,是渠道产生漏水的主要原因。渠道上共有9个排洪口,没
有闸门,均临时用土堆挡,部分水量从泄洪渠白白流失,减少了下游的可用水量。
3、边坡稳定性差。渠道边坡主要为土质。渠道开挖边坡较陡,局部甚至为倒立。
局部坍塌时有发生。
4、渠道淤积严重。xx灌区渠道淤积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⑴由于渠道两侧
开挖边坡陡,边坡稳定条件较差,局部渠段已出现边坡失稳,造成渠道淤积;(2)渠
道沿线冲沟发育,山洪季节坡面水及溪水挟带泥沙进入渠道;(3)渠道内杂草丛生,
现场调查时沿线只见杂草不见渠道,另外现场调查时还发现支渠上有多处人工堆石
体,其用途是村民为了引水灌溉以提高渠道水深;(4)渠道穿越多个居民点,村民的
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倒入渠中,造成渠道严重淤积。
5、渠道进水口没有安设闸门,整个灌区均没有设置量水设施。
6、分支渠与斗渠以下渠道灌排不分,既用于灌水,又作为排水,多数农田直接
从支、分支渠上开口取水,采用串、漫灌方式进行灌溉,造成灌溉用水不均,且水
量浪费严重。
因此,对现状渠道进行加固、防渗、清淤;对现状渠系建筑物进行加固、维修;
配套田间灌排系统,完善灌区排水设施,减少灌溉用水浪费,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
积是非常必要的。
xx灌区从关胜灌区胜利总干渠和xx水库取水灌溉。胜利渠总干流量7m3/s,潭
头支渠流量0.2n?/s(设计灌溉保证率为90%);xx水库代表年水量平衡计算成果上看,
由于受xx水库来水量的限制,xx水库承担最大灌溉面积为28ha,其余65。65.6ha
耕地可以从灌区内山塘、区间小流域引水灌溉。因此,灌区的灌溉用水量是有保障
的。设计期间我们曾多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与农民代表座谈,农民代表们大多表示:
加固、维修渠道,改善灌溉设施,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
加农民收入,即使合理提高了水价,农民仍然是欢迎的。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1.5灌区水利计算
根据XX县有关部门进行的现场调查和灌区内农民反馈的意见,项目区内主要作
物品种为水稻、大豆、花生、绿肥、油菜及蔬菜等,根据灌区设计水平年的作物组
成计算得灌区复种指数为2.5o
本灌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灌区的用水大户,水稻灌溉制度选用间歇灌
溉制度。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以典型调查资料为主,并结合其它部分省份妁旱作物灌
溉试验资料同时参照水利电力出版社《灌溉管理手册》有关资料以及项目区内农民
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综合确定。
根据xx灌区的灌溉定额分析成果,按满足灌区最大用水量的要求的原则推求灌
溉设计流量。根据设计代表年逐月用水量情况,确定按用水量最大的9月份计算灌
区设计净流量。考虑到灌区用水量在月内分配也是不均匀的,参考部分邻近工程的
经验及农民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确定本灌区的用水量不均匀系数为1.2。由此计
算得xx灌区总设计净流量为0.25m3/s,单位公顷设计净流量为0.0013m3/so
1.6水利工程设计
XX灌区灌溉面积195.6ha(即2934亩),灌溉支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设计流量
为0.31301%,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的规定,该工程主
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灌区主要建筑物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根据灌区地形、地质条件及耕地分布情况,xx灌区由三条支渠和12条斗渠组
成。支渠总长9.55Km,斗渠总长6.535Km。
xx灌区为自流灌区,渠系主要是为灌区补充水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规范》(GB50288—99)有关规定,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取0.86,支渠或支斗渠渠道
水利用系数取0.90,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取0.95,水稻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5,渠
系水利用系数为0.735,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渠道加大流量取设计流量的1.3
倍,最小流量取设计流量的60%。
堤顶超高按Fb=h/4+0.2公式进行复核计算,式中Fb为堤岸超高(m),h为渠
道加大水深(m)。渠道的衬砌超高为0.3m〜0.6m,堤岸宽度因无交通要求取0.5m〜
1.0m。
根据灌区耕地分布,XX灌区共布置了XX东、西支渠和潭头支渠,支渠总长
9.55km,xx东西支渠直接从xx水库上取水,潭头支渠从胜利总干渠上吸水。斗渠
从支渠上取水,其中团结坝底斗渠也从胜利总干渠上取水。斗渠底高程高出田面
0.05m,共设计斗渠12条,总长6535m,全部新建。
(l)xx东支渠。xx支渠长1.446km,在xx水库平涵出口取水,设计灌溉面积
51.55ha,设计灌溉流量0.083m3/s,取水口底板高程192.8m。现状渠道在0+000~0+058
段为土渠,际底城隧洞淤积严重,岩石风化,0+127-0+407段为排洪沟,0+407~0+997
段采用了干砌石衬护,0+997桩号以后的渠道全部淤积。现渠道底宽0.6~0.8m,高
0.6-1.0m,为梯形断面,内边坡根据地质资料,本次设计拟对0+000~0+058、
0+407~0+560和0+560~0+997段渠道设计的底宽0.6m,渠里侧边坡1:0.5,渠外侧边
坡1:0.3,纵坡0.002,设计走水深分别为0.18m、0.18m、0.16m,设计渠堤高0.8m,
设计堤顶宽0.5m,两侧边坡采用0.4m厚的干砌石护坡,两侧边坡、底板采用10cm
厚C15碎防渗,部分渠堤外坡采用0.4m厚干砌石护坡,墙外边坡1:1;0+997-1+189
段渠道设计底宽0.5m,设计走水深0.14m,设计渠堤高0.7m,渠里侧边坡1:0.3,其
它同上。0+同上1+446段设计渠道底宽0.2m,两侧边坡1:0.2,纵坡0.002,设计走
水深0.08m,设计渠堤高0.7m,设计堤顶宽0.5m,两侧边坡采用0.4m厚的干砌石
护坡,两侧边坡、底板采用10cm厚C15碎防渗,部分渠堤外坡采用0.4m厚干砌石
护坡,外边坡1:1。际底城隧洞设计洞宽度1.2m,高1.7m,城门型,纵坡0.002,设
计走水深0.14m,两侧边坡、底板采用10cm厚C15碎防渗;0+127~0+407段(为灌
排两用渠)维修加固排洪沟的挡墙,断面尺寸、形状保持原状不变,设计走水深0.13m。
(2)xx西支渠。xx西支渠长3.135km,在xx水库上引水,设计灌溉面积42.05ha,
设计灌溉流量0.06701%,取水口底板高程192.8m,属新开渠道。根据地质资料,本
次设计拟对0+000~0+040、0+240~2+415渠段设计底宽0.6m,两侧边坡1:0.3,纵坡
0.0005,设计走水深0.26m,设计渠堤高0.8m,设计堤顶宽0.5m,两侧边坡采用0.4m
厚的干砌石护坡,两侧边坡、底板采用10cm厚C15碎防渗,部分渠堤外坡采用0.4m
厚干砌石护坡,外边坡1:1;2+265~3+135渠段设计底宽0.5m,两侧边坡1:0.3,纵
坡0.0005,设计走水深0.12m,设计渠高0.8m,设计堤顶宽0.5m,两侧边坡采用0.4m
厚的干砌石护坡,两侧边坡、底板采用10cm厚C15碎防渗,部分渠堤外坡采用0.4m
厚干砌石护坡,外边坡1:1;江家隧洞设计洞宽度1.2m,高1.7m,城门型,纵坡0.002,
设计走水深0.14m,两侧边坡、底板采用10cm厚C15碎防渗;0+040"+240段(为
灌排两用渠)维修加固排洪沟的挡墙,断面尺寸、形状保持原状不变,设计走水深
0.07m。
(3)潭头支渠。潭头支渠长4.97km,在胜利干渠0+407上取水,设计灌溉面积
102ha,设计灌溉流量0163m3/s,取水口底板高程145.8m。现状渠道只有部分用了
干砌石或浆砌体衬护以及碎防渗,碎防渗质量差且老化漏水严重,大多数为土渠,
1+100-1+48渠段为砖砌体边墙渠道,采用了水泥砂浆粉刷防渗,由于施工质量差,
砂浆的标号低,经二年运行已剥落,漏水严重。渠道底宽0.8~1.2m,高0.6~1.0m,
为梯形断面,边坡1:0~1:0.5。根据地质资料,本次设计拟对渠道全部采用10cm厚
的C15碎对渠道进行防渗衬护处理,纵坡0.0005,设计渠堤高0.8m,设计堤顶宽1.0m,
0+260-0+400段渠堤外坡采用0.5m厚桨砌石衬护,外边坡1:1;0+0007+100渠段
设计底宽0.8m,两侧边坡1:0.3,设计走水深0.38m;1+100-1+480渠段设计底宽
0.8m,矩形断面,设计走水深0.34m;1+480~2+230渠段设计底宽0.8m,两侧边坡
1:0.3,设计走水深0.3m;2+230~4+220渠段设计底宽0.8m,两侧边坡1:0.3,设
计走水深0.29m;4+220~4+470渠段为隧洞,设计洞宽1.2m,高1.7m,城门洞型,设
计走水深0.16m;4+470~4+970渠段设计底宽0.6m,两侧边坡1:0.3,设计走水深
0.25m。
XX灌区共设计斗渠12条,总长6535m,全部新建,斗渠均采用梯形断面,底
宽0.2〜0.4m,边坡1:0.2~0.3,采用6cm厚水泥土衬护。
本次设计拟布置6条排洪渠,中其十六都和潭头为新建,其余均利用现有排洪
沟渠,xx灌区现状排洪沟都为天然冲沟,基本上能满足排洪要求。但由于现状排水
沟渠形状不太规则,且无实测纵横断面,故无法作准确的断面复核,仅将部分断面
较小的排水沟渠适当拓宽,并进行浆砌石衬护。新开翁家排洪支渠采用0.06m厚水
泥土衬护,边坡系数1:0.5,底坡0.001~0.002,排洪渠长7km。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之规定,田间排水的设置与灌
溉渠道的设置要相对应,田间排水先由农沟排入斗沟,再由斗沟排入支沟或直接排
入泄洪渠和河道。从勘探过程中发现该灌区地下水埋藏较深,田间排水只排季节性
的雨水,设计排水位与田面齐平或略低。田间排水渠排水流量根据排水面积计算确
定,排水渠底坡根据田块的高差综合拟定,排水渠断面则根据排水流量和拟定的底
坡经分析比较确定。经比较,排水渠采用土渠,土渠底宽0.4〜1.0m,边坡系数为0.75,
底坡0.001〜0.002,排水斗渠10条,总长3260mo
xx灌区渠系建筑物大都座落在支渠上,主要有分水涵闸3座、斗门12座、泄
洪闸10座、渡槽5座、跌水2处、倒虹管2处,人行便桥等。
为方便用水管理,支渠上分水口均采用闸阀进行分水,支渠布置闸阀12个,都
安装了分流计量水设施。支渠上共布置量分水设施12套。
灌区有田间交通道路9.6Km,路面宽4.0m〜7.0m,其中6.5Km道路为水泥路
面,其他3.1Km的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农忙季节、雨雪天气交通甚是不便,
本次设计将此3.1km的道路进行培高、平整并铺设砂砾石路面。道路平均培高0.3m,
路面宽采用3.0mo
XX灌区选择的典型田块在十六都皈,典型块灌溉面积14.82hao典型田块内未设
斗、农渠,农田均采用串漫灌方式进行灌溉。为达到灌排分离的目的,本次设计需
新开斗渠2条,长990m;农渠2条,长1360m;毛渠11条,长1060m。新开一条
排水支渠和新建11条排水农渠进行田间排水,排水农沟总长2630m。改造典型田块
内现有田间道路1条,长600m。,路面宽度取为3m,比田面高0.3〜0.5m,采用砂
砾石路面。
1.7施工
本工程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湿,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7.3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489.3mm(200mm蒸发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90h;多年平均无霜期265d;多年
平均降雨量1792.0mm,其中3〜6月份降雨985.6mm,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5%。为
避免雨季施工,减少对正常农业生产的干扰,选择施工期为2006年11月中旬至2007
年4月中旬。
XX灌区有xx至岭底公路穿过,工程对外交通方便,灌区内有机耕道连通,交通
条件较好。
本灌区工程由现有支渠、斗渠等田间灌排系统、渠系建筑物和田间道路等五大
项目组成,工程施工具有工作战线长,建筑物分散,施工场地分散,相互干扰小的
特点;另外本工程主要是土石方工程、砌石工程和碎工程,施工场地分散,可以全
面铺开,且施工工艺简单,难度小。本工程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开挖工程200470?、
土方填筑工程100330?、干砌块石4124m3、浆砌石工程1180m3、碎工程2424m3。
主要材料用量:水泥11503钢材11.5K砂1870m3、卵石1987m3、块石6258m3。
施工总工日6.25万工日。
1.8环境评价与环境保护
项目区内目前还未对流域和灌区内的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进行监测,但从
现场和调查中得知,灌区内及流域内无水质、空气污染源和大的噪声源,环境现状
较好。
XX灌区内现状植被较好,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本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一些
废水、废气、废油及机械噪声,会对灌区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施工时会破坏现
有植被,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时对项目区的交通状况也会有所影响。
本项目实施后,支渠内的渗漏量大幅减少,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率,可使灌区实
际灌溉面积由现状124ha提高到195.6ha,极大地改善灌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有利于灌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将有积极影响。
1.9工程管理和维护
按照“建立经济自立灌排区(SIDD)”的要求,xx灌区组建农田灌溉供水组织
(WSO)和农民用水者协会(WUAS)两个机构。其中供水组织(WSO)是灌区水量的供应
者,主要职责是对支渠以上的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实行统一管理,对灌溉水源实行统
一调配;农民用水者协会(WUAS)是根据灌区灌溉用水者的意愿,由项目受益人参与
而建立的,用水者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支渠以下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对灌溉用水实
行统一调配,也就是用水者直接参与配水管理。
供水组织的管理保护范围为倒虹管坝、支渠及其渠系建筑物、排洪渠及排水支
渠沿线范围,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保护范围为支渠以下的斗渠、斗渠以及田间灌
排系统和机耕道等配套设施。
供水组织负责干支渠水量调配以及放水量的统计。xx灌区用水调度原则是:按
照用水者协会用水要求供水,在用水高峰期采用续灌方式,一般灌溉期则采用轮灌
的方式。用水者协会委派下属的用水小组放水员负责向本小组农户的田间配水并记
录配水时间。
xx灌区项目实施后维护的主要项目有支渠、斗渠、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机
耕道和田间道路等。各设施的维护,必须实行日检查制、报告制(包括用水者),本
着预防为主,防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来进行。当建筑设施发生缺损时,应及时
进行修理,防止缺陷扩大。特别是汛期和旱期严重时期,应加强巡查,合理调度,
以确保工程安全,一旦出现险情,应立即报告,尽快抢修。
1.10投资概算
根据江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办法》赣计基综字(1992)和江
西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赣水计字(1999)023号
文件精神,人工预算单价为20.83元/工日。主要材料价格采用上饶市建设工程造
价管理站公布的“上饶市2005年第三季度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其他材料价格,按
当地一般市场价格。建筑工程定额采用江西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1983),
部分采用水利部定额;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原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水利水电
工种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1]1272号,一类费用调整系数为1.35。
经预算工程部分投资255.85万元,建设工程投资216.66万元,工程概算静态总
投资272.23万元,工程总投资272.23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5%。
1.11工程经济评价
xx灌区工程经济评价是按水利部1994年发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进行的,社会折现率Is=10%,计算期为26年,其中建设期1年,正
常运行期25年。国民经济评价时,采用影子价格。
经计算,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2.8%,经济净现值为295.9万元。经济内部收
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10%,经济净现值大于零,可见投资者为该工程付出代价后,
除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10%的社会盈余外,还可以得到295.9万元现值的超额社会
盈余;另外,经敏感性分析得知,本灌区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所以,该工
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2水文气象
2.1流域概况
XX灌区位于十五都港的下游流域,主河流的右岸,由XX水库本身灌区和胜利渠
潭头支渠灌区组成,灌区取水源为XX水库和胜利渠,胜利渠的的水源为十五都港,
十五都港位于XX县的南部,是丰溪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十五都港发源于武夷山
脉的铜钱山尖,峰顶高程1450.6米,河流自源头起自南向北依次流经福建省浦城县的
古楼、江西省xx县岭底镇的界牌、大丰、七星、岭底、军潭于沙田乡溪东村注入
十五都港,全长59.44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8°13'—118°26',北纬28°00z
—28°25",总集雨面积376平方米,加权平均坡降j=6.72%。,十五都港流域上的
中型蓄水工程主要有七星、军潭、两座中型水库,此两座水库为上下梯级水库。1999
年上饶地区水利电力局和上饶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共同编制的《江西省上饶地
区重点水利工程概况》对这两座水库进行了调查,该“概况”认为这两座水库目前
运行状态良好,无病险。这两座水库自建成以来均未按水利部的有关规定进行大坝
安全鉴定,此外,十五都河流上还有条铺电站和岭底电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但不会
对xx灌区造成危害。
xx水库位于十五都港的支流岩岭水的上游,位于xx县沙田镇十六都村,岩岭水
发源于马鞍尖,自北向南经XX、社公门于岩岭转西向东流迳江家、竹棚底到瓦窑山
又转南北流向,于铁山底汇入十五都港台,全长4.5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8°14"
—118°15'3.4"-118°14'—118°15'3.4",北纬28°19'32"—28°18'20",
总集雨面积3.6平方米,加权平均坡降j=62.5%0,该流域只xx水库一个蓄水工程,属
于小(二)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34km2,水库于2004年进行了除险加
固处理,安全达标,水库蓄水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不会对灌区造成危害。
本灌区以上的十五都港流域及岩岭水主要蓄水工程情况详见表2-1
表2-1灌区以上流域主要水利工程情况表
最大是否进行
控制流域总库容兴利库容工程调节
名称大坝坝型加高安全鉴
面积(kn?)(万m3)(万m3)类别能力
(m)定情况
浆砌石重力拱
七星水库21999867519中型年调节未进行
坝
军潭水库35042793660中型年调节浆砌石重力坝未进行
小(二)多年调
XX水库0.3429.8924.4心墙坝已进行
型节
XX灌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18°14'19"—118°15z35",北纬28°20'15"
—28°18'20",该灌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是xx县主要产粮
区。目前灌区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蔬菜、花生、大豆、油菜、绿肥等作物。XX
灌区目前主要是从xx水库和胜利渠中引水。灌区现有斗渠及灌溉范围基本情况见表
2-2
表2—2渠灌区现状基本情况表
耕地面积(ha)设计灌溉实际灌溉
序号支渠名称可灌村庄备注
小计早•地水田面积(ha)面积(ha)
1XX东支渠十六都51.555.246.3551.5539.4
2XX西支渠十六都42.054.637.4542.0512.6
3潭头支渠十六都、潭头1027.294.816.872
合计195.617178.6195.6124.00
2.2气象
本灌区属亚热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为:春夏多雨,盛夏炎热,伏秋干旱,冬季
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各种作物。
XX县气象站1969-2000年共32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灌区内主要气象要素
为:
多雨平均气温17.73℃,七月平均气温29.06C为全年最高,一月平均气温5.89℃
为全年最低,实测极端最高气温40.5℃(1971年7月31)o实测极端最低气温-9.1°C
(1997年2月4日)。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5%.o
全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1890小时。
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65天。
全年平均蒸发量为1498mm(直经200mm蒸发皿)。
全年平均风速i.91m3/s
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792.0mm,主要发生要春夏季,其中3—6月份降雨量为
985.6mm,占全年降雨量的55%。7—10月降雨为393.8mm,仅占全年的22%,降
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4—7月份常有暴雨,其中以6月份发生暴雨机率最大;多
年平均最大24小时暴雨量为106.6mmo
2.3径流
XX灌区水源工程为团结坝和XX水库。团结坝是拦截军潭水库发电尾水的拦河
坝,通过胜利总干、潭头支渠向XX灌区供水。上饶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992年
编写的《XX县关胜灌区加固续建配套工程初步设计书》中,将潭头支渠列为胜利干
渠的首条支渠,胜利总干流量为7.0m3/s,潭头支渠流量为0.2m%,设计灌溉保证率
为90%,且关胜灌区加固配套工程现已完成,故本工程无需进行潭头支渠灌区的径
流计算,只计算XX的径流。
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的小(1)型水利工程。
xx水库所处的岩岭水流域无径流测站。邻近流域有铅山河杨村水铁路坪水文站
和项源水文站。气候成因:降雨,下垫面条件与本流域比较接近。铁路坪水文站控
制集雨面积311km2,有1959—1961年及1964—2000年共40年实测流量资料,精
度能满足设计要求。根据铁路坪年平均流量与xx气象站年降水量相关计算,相关系
数为r=0.85,显著性水平aV0.01,相关关系较好,但集雨面积相差过大,不宜作为
设计参证站。项源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41.9km2,有1969—1992年共24年实测流量
资料,资料精度可满足设计要求,根据项源站年平均流量与xx站年降水量相关分析
计,两站相关系数r=0.88,显著性水平aVOQI,相关关系较好,可作为设计参证站。
故本次设计选用邻近流域项源水文站作xx水库径流计算的参证站。项源水文站
1962—1963年径流系列采用铁路坪降雨资料插补。1959—1961年,1993—2002年
径流系列米用铁路坪站插补,相关方程为:。年:(项)=0.134。年(铁)+0.02。
按面积比一次方的方法加降雨修正值0.86将项源水文站径流系列援引至xx水
库,作为xx水库的径流系列,成果见表2-3。
表2-3xx坝址径流系列表单位:(nP/s)
年份195919601961196219631964
平均径流量0.0150.0100.0190.0150.0110.013
年份196519661967196819691970
平均径流量0.0140.0150.0150.0160.0200.022
年份197119721973197419751976
平均径流量0.0090.0150.0220.0100.0210.015
年份197919801981198219831984
平均径流量0.0090.0150.0120.0140.0170.014
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
平均径流量0.0110.0090.0140.0200.0190.012
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平均径流量0.0100.0210.0190.0140.0190.010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平均径流量0.0180.0260.0190.0150.0160.019
备注2=0.015Cv=0.3;Cs=2Cv;
对用上法计算得到的径流系列排序、排频并用p—m型曲线适线定线见表2-4,
推求到各频率的年径流量,再选取典型年进行缩放可得各频率的设计代表年逐月径
流过程。按XX灌区80%灌溉保证率的要求,选定典型年并进行缩放计算,得设计代
表年径流过程,成果见表2—4。
表2-4xx水库年平均流■频率计算成果表
序号年份年平均流量(nP/s)年份年平均流量(m3/s)频率(%)
119590.01519980.0262.22
219600.01019700.0224.44
319610.01919730.0216.67
419620.01519750.0218.89
519630.01119920.02111.11
619640.01219690.02013.33
719650.01319880.02015.56
819660.01419610.01917.78
919670.01519890.01920.00
1019680.01519930.01922.22
1119690.02019950.01924.44
1219700.02219990.01926.67
1319710.00920020.01928.89
1419720.01519970.01831.11
1519730.02119830.01733.33
1619740.01019590.01535.56
1719750.02119620.01537.78
1819760.01419670.01540.00
1919770.01519680.01542.22
2019780.00919720.01544.44
2119790.01019770.01546.67
2219800.01519800.01548.89
2319810.01220000.01551.11
2419820.01320010.01553.33
2519830.01719660.01455.56
2619840.01319760.01457.78
2719850.00119650.01360.00
2819860.00919820.01362.22
2919870.01319840.01364.44
3019880.02019870.01366.67
3119890.01919940.01368.89
3219900.01219640.01271.11
3319910.01019810.01273.33
3419920.02119900.01275.56
3519930.01919630.01177.78
3619940.01319850.01180.00
3719950.01919600.01082.22
3819960.01019740.01084.44
3919970.01819790.01086.67
4019980.02619910.01088.89
4119990.01919960.01091.11
4220000.01519710.00993.33
4320010.01519780.00995.56
4420020.01919860.00997.78
表2-5xx水库设计代表年逐月平均流■表
月份345678910111212年平均备注
流量0.0230.0160.0140.030.0120.0050.0050.0030.0040.0040.0050.010.011典型年1985
(m3/s)0.0250.0170.0150.0330.0130.0050.0050.0030.0040.0040.0050.0110.012设计代表年
2.4洪水
本工程所在区域内的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暴雨主要成因是受季风影响。由于该
区域地处中低纬度区,大气环流形成乌拉尔山阻高远东鄂霍茨克海阻系统后,多小
槽小脊的平直环流使本区域形成降雨天气。另外,阻高西南方和东南方常有冰涡切
断下来,这些冷涡常分裂成小股空气南下,不断加强和活跃长江流域的降水系统,
从而促使本流域降水持续和增大。
本灌区工程位于十五都港流域,属中高山区,山溪纵坡陡峻,洪水具有历时特
点,汇流快,洪峰尖高的特点,从暴雨到洪水发生只有几个小时,一次洪水过程则
数个小时,长则1一3天,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时间密切相关,大多发生在7月份,
尤以6月份最高,部分年份8—9月份也会产生洪水。
xx灌区位于沙田镇十六都村,离军潭电站坝址5km,在十五都港的左岸。1994
年xx县水电设计室对xx县信江防洪治理进行专门防洪规划,并于1994年8月编制
完成了《XX县信江防洪治理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经上级水利
部门审查,精度可靠,成果合理,可资参考。《报告》对十五都港军潭坝址以下至溪
东出口河道进行洪水推算,其洪水和水面线成果见表2-6
表2-6十五都港下游段水面线计算成果摘录表
不同频率洪水
集雨面积断面间距P=10%P=5%
断面编号断面位置面2)
(km)流量水位流量水位
(m7s)(m)(m7s)(m)
0+160军潭王家坝3501330171.61610171.9
0+560军潭桥下游351.50.41353169.41639169.8
3+840家潭桥上游362.83.281526155.61857156.05
6+820十六都坝3712.981652143.82016144.5
8+000王村底上游371.61.181667141.02027141.5
9+375潭头大桥下游372.71.3751678134.62049134.9
10+040付家淤373.26.651687131.92058132.2
11+225象鼻头3761.1851727126.182112126.53
XX灌区现有防洪堤,从现状地面高程和《报告》的水面线成果对比来看,XX灌
区地面高程大部分与五年一遇水面线持平,局部可满足十年一遇洪水水面线,即使
河道洪水超过十年一遇标准,由于洪水历时短,加上上游有军潭水库调度,可造成
漫入灌区的流通量过程一般仅为几个小时,而几个小时的淹没对农作物产理通常影
响不大。由此可见,十五都港对XX灌区危害是不大的。
XX水库入库洪水计算方法采用推理公式,由于本山区资料缺乏,按照有关规定,各
计算参数采用《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查取,计算得各频率设计入库洪水成果
见2-7oXX水库采用水量平衡法进行水库调洪演算确定,XX水库的洪道底高程为
206.5米,正常蓄水位206.5米,故本次设计调洪演算的起调水位按206.5米。xx水
库入出库洪峰流量见2-7表。
表2-7xx水库入、出库洪峰流量表
频率入库洪峰入库洪峰历出库洪峰最高库水位相应最大库
(m3/s)时(小时)(m3/S)(m)容104m3
10%2.72241.26206.720.91
2%3.6241.8206.923.26
xx灌区的内涝按24小时暴雨在24小时内排至作物耐淹深度的原则治理。
XX灌区内无降雨测站,在十五都港中游的岭底设有岭底雨量站,本次设计采用
岭底雨量站作为XX灌区暴雨的设计代表站。
岭底站有1966年迄今的实测暴雨资料,将其作为一个实测原则进行排频排序并
采用p—in型曲线定线,最终采用p—HI型曲线参数为106.6mm,Cv=0.4,Cs=3.5Cv,
由此确定十年一遇的设计24小时暴雨值为163.1mm,相应灌区内每平方公里十年一
遇设计内洪总量为16.31x10%?,平排量为1.89m3/So
灌区周边山地丘陵的洪水采用推理公式计算。xx灌区的山洪分片导排,各分片
分区流域面积不大,一般在0.2~1平方公里左右,数量多,考滤到各分片分区集雨面
积较小、坡度陡、汇流时间短,其洪峰值与1-3小时雨强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其洪峰
流量与集雨面积的一次方关系十分显著,故本次设计考虑采取典型片计算并分折其
与集雨面积一次方的模数,再利用此模数推求各分片分区的洪峰。计算得,本区域
的十年一遇洪峰模数为6.5m3/s.km2o
3工程地质
3.1概述
XX灌区位于XX县十五都团结坝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月度工作计划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与输送合同
- 上海2025年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招聘博士研究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HGS纸用阻燃剂项目建议书
- 展览馆装修终止合同
- 木材运输协议样本
- 疫情背景下社交媒体在公共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创意园区食堂装修合同
- 2025年中国金属壳体热泵木材干燥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艺术经纪代理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学校小卖部承包合同范文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 63- T993-2011 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
- 北京市东城区2025年公开招考539名社区工作者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护眼台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机械制图教学课件(全套)
-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液位测量
- 化学纤维精品课件
- 中式面点师初级(五级)教学计划、大纲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BIM技术应用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