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与病例分析_第1页
临床检验与病例分析_第2页
临床检验与病例分析_第3页
临床检验与病例分析_第4页
临床检验与病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病例分析及检验运用汇报人:稻壳主讲人:吴雪梅病例分析患者,女,34岁,本地区某镇上一菜农,2008年7月9日,因不明原因血尿持续4天,收入我院肾内科治疗。2008年7月10日晨空腹静脉采集血常规、凝血、肝功能至检验科检测,检测结果为:白细胞(WBC)7.0×109/L,血红蛋白(Hb)102g/L,血小板(PLT)225×109/L;凝血酶原时间(PT)32.9s(参考范围9~14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1.4s(参考范围26~44s),凝血酶时间(TT)13.2s(参考范围14~21s),纤维蛋白原(Fib)3.61g/L(参考范围2~4g/L),D二聚体(D-D)235μg/L(参考范围0~452μg/L);肝功、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无异常。PLT正常,肝功能正常,

自身的抗体谱检测正常,为什么会出现PT,APTT异常呢?检验科的处理流程1.检查凝血的量是否足够?血液与枸橼酸钠的比例应为(9:1),且枸橼酸钠的浓度应为108mmol/L.2.常见于DIC、使用了狼疮抗凝因子或其它类似抗凝药物(华法林,干扰素等)、有肝病病史(大部分的凝血因子均在肝脏中合成)、获得性或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血友病)等状态。于是电话询问管床医生,管床医生说已经详细询问过病史,这些可能性均可排除。

3.接下来检验科的处理办法: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重新抽血复查凝血结果。半小后重新采集的标本送至实验室,凝血结果为:PT31.4s,APTT62.1s,TT13.0s,Fib3.57g/L,D-D244μg/L。两次结果无明显差异,PT、APTT仍异常。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怎么处理呢?

再次与临床医生沟通

检验科工作人员建议主管医生再次询问患者毒物品接触史,患者回忆起来1个月前曾使用溴鼠隆灭鼠。检验科工作人员推测该患者凝血结果异常,可能与接触过溴鼠隆有关,了解到此情况后患者转入血液科。转至血液科后,对凝血因子进行检测,发现凝血因子严重缺乏。立即输注冰冻血浆200~400ml/d,同时给予维生素K1(20~60mg/d)静脉点滴至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血尿停止,血尿停止3天后,患者出院,出院后改为口服,用药2月以上,随访至今,患者未复发。此次病例得出的结论是:

溴鼠隆是市面上常见的第2代长效抗凝血剂,因其抗耐药性能好而广泛应用。其中毒机制是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而切断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使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蛋白的谷氨酸残基无法进行羧基化,从而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发挥其抗凝活性,它对已经合成的Ⅱ、Ⅶ、Ⅸ、Ⅹ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导致凝血时间延长。Ⅱ、Ⅶ、Ⅸ、Ⅹ因子血浆半衰期分别是:此次病例得出的结论是:

60~70h、3~6h、18~24h、30~40h,由于Ⅱ、Ⅶ、Ⅸ、Ⅹ均属外源性凝血因子,三者的止血作用占50%,故PT明显延长并发生在48h以内。由于获得性维生素K的缺乏同时导致Ⅸ因子的缺乏,故APTT也延长。这类杀鼠药代谢产物还能直接损伤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加重出血症状。出血症状往往出现于1~4周以后。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时维生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