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席慕容赏析_第1页
《乡愁》席慕容赏析_第2页
《乡愁》席慕容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乡愁》席慕容赏析《乡愁》席慕容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课文打过交道吧,那么一篇好的课文应当有怎么样的赏析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乡愁》席慕容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作品简介

《乡愁》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家乡的歌谣,家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从浓浓并且熟识的乡音入手,再从熟识而又模糊的家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终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久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详细的表现了出来。

赏析

家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家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最初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稚嫩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考为何说“家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楚的熟悉,也进一步熟悉到“模糊”是由于别离时间太久,又由于种种缘由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的境况,对解读这样的诗句很有关心。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诗歌最终小节将“乡愁”凝聚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由于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久鲜活。

拓展阅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20世纪80年月早期,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能公开往来。但是许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却身在海外,心系大陆。而席慕蓉的家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诞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月才有机会踏上家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予无限乡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这首《乡愁》。

简介

席慕蓉,1943年9月诞生。四川重庆人。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女诗人。笔名肖瑞、漠蓉、穆论、千华、席连勃等。1949年迁至香港。1954年自香港赴台。14岁入台北师范高校艺术系,正式开头习画,同时开头写诗和散文。1956年向《自由青年》等刊物投稿。1959年入台湾师大艺术系。毕业后曾在台北市仁爱学校执教。1981年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出版一个月后就再版。另外一本诗集《无怨的青春》也成为畅销书。主要作品有:诗画集《画诗》,诗集《七里香》《成长的痕迹》《无怨的青春》《有一首歌》,美术论著《心灵的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