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项目(二期)公租房、限价房及公建配套工程(标段二)东区基坑设计设计总说明_第1页
保障性住房项目(二期)公租房、限价房及公建配套工程(标段二)东区基坑设计设计总说明_第2页
保障性住房项目(二期)公租房、限价房及公建配套工程(标段二)东区基坑设计设计总说明_第3页
保障性住房项目(二期)公租房、限价房及公建配套工程(标段二)东区基坑设计设计总说明_第4页
保障性住房项目(二期)公租房、限价房及公建配套工程(标段二)东区基坑设计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障性住房项目(二期)公租房、限价房及公建配套工程(标段二)东区基坑设计-PAGE1-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及执行、参考规范1、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萝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四标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2013.05)《萝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四标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充勘察)》(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2017.12)《萝岗中心城区保障房项目(第三标段)详细勘察报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工程有限公司,二O一四年三月。《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二期工程(大学城南~水西北)初步设计》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18.08《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二期工程(大学城南~水西北)施工图设计第五篇区间水西站~水西北站区间》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19.12《萝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东西向箱涵工程施工图设计》,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2018.03《萝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四标段基坑设计施工图》,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13.06.20《基坑支护设计专家评审表》2020.1.2《广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单》,广东省建院施工图审查中心,2020.2.242、执行规范、规程、标准、规定:《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2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本工程地下室各层结构平面图、基础图:本设计依据广州市建工院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提供的地库轮廓线图、地下室平面图、剖面图、基础图、相关建筑结构图。4、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关于红线外坡顶空地的利用要求:不超出用地红线,西侧中间部位(本图纸A31A32A1)作为施工临时板房。二、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广州市萝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地块位于萝岗中心城区西侧、广惠高速南地段(即水西村燕山附近),是广州市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而兴建的保障性住宅小区,属国家重点项目。主体建筑概况:小区包括新建住宅及公建配套项目等,拟用地面积为70.0397万平方米,初步估算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本项目划分为四个标段,其中第四标段(即二期标段二)为保障性住房居住用地,建筑用地面积约15657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52000平方米。四标段为多层和高层建筑,分为东西两区组团,主要结构体系为框剪结构。其中高层建筑(住宅部分):地面以上31~34层,地面以上高度约110米,设2层地下室。包括E-5、E-6、E-7、E-8、E-9、E-10、F-1、F-2、F-3、F-4、F-5。本次设计范围为二期标段二东区基坑支护工程。地下室(基坑)尺寸:标段二东区基坑支护工程基坑开挖面积为29610.7m2,周长为991.6m,基坑设计深度为10.1~12.9m。4、周边环境情况:(1)基坑内及基坑边有一些低矮建筑物或临时建筑物,均在红线内,须拆除。(2)本项目东侧为已建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一条暗涌(钢筋混凝土箱涵),靠中部位置已施工完毕,宽度4米,深度约1.5米,东北角与北侧暗涌未施工;按照进度计划,暗涌先行施工。西侧为项目空地,临时板房等使用场地;靠北为市政道路,路对面是建筑物(派出所),道路有污水管、电缆管沟。(3)场地西南侧为7号线地铁二期工程水西站~水西北站区段,相邻区间站已在动工;按照地保办的批复,限制本基坑锚索设计,对于地铁保护范围内(50米)仅能考虑内支撑体系。(4)场地标高变化较大,从35.0~38.5m,高差近4米;东、西区地下室均为两层,基坑开挖深度约10.1~12.9m。(5)原有四标基坑已施工部分支护桩(D1000@1200)与止水桩(D800@600);局部区段有交差部位,可利用原有支护桩。三、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场地地貌单元为残丘地貌及丘间谷地地貌,场地大部分地段为种植地,西北面为丘陵地貌,北面为村庄果树种植用地,南面为菜地,东南区域零星分布有洼地及水塘。场地总的地势是西北面及北面高,自西北向东南地势渐趋平缓。各孔孔口标高25.44~57.83m,相对高差32.39m。经综合整理,可将拟建场地基坑开挖范围内岩土层按岩土分类自上而下划分为素填土(Qml),冲洪积成因(Qal+pl)的粉细砂、淤泥、粉质粘土、中粗砂,坡积层(Qdl),残积层(Qel)。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γ),按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各岩土层主要设计参数一览表表1成因类型岩土层名称状态层号承载力特征值ƒa(kPa)岩石抗压强度ƒr(MPa)重度γkN/m3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度)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0(MPa)土(岩)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kPa)Qml素填土松散190*/17.0*5*8*//20Qal淤泥质土流~软塑2-165/16.89.64.052.45/20粉质粘土可塑2-2150/18.825.210.94.81/50中砂松散~稍密2-3120/18.5*/28*/8.040粗砂稍密~中密2-4200/19.0*/34*/14.760淤泥质土流~软塑2-565/16.89.64.052.45/20粉质粘土可塑2-6180/18.824.310.54.81/70中砂中密2-7220/19.0*/35*/11.2565Qdl粉质粘土可塑320019.028.212.85.13/70Qel砂质粘性土可塑4-1200/18.923.818.64.6830.3670硬塑4-2220/19.023.519.44.9652.6780r花岗岩全风化5-1400/19.5*40*25*8.0*99.75100强风化5-2650/20.0*80*28*10*180.0180中等风化5-3300028.1/////350微风化5-41000078.1/////450注:上述土层参数主要来自四标勘察报告,局部钻孔与土层参数参考三标勘察报告。带*为经验值。第四标段勘察地下水情况:场区内各钻孔所遇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人工填土层为上层滞水,含水贫乏。<2-1>粉细砂、<2-5><2-7>中粗砂、<2-8>碎石为主要含水层,在场地部分地段呈层状分布,有一定厚度,故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在其分布范围内有一定涌水量,建议<2-1>粉细砂渗透系数k=5.0m/d,<2-5><2-7>中粗砂渗透系数k=8.0m/d,<2-8>碎石渗透系数k=15.0m/d,属中等~强透水性。下伏基岩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在裂隙发育部位,有一定水量,但水量一般不大。基岩裂隙水由第四系孔隙水越流渗入补给和地下径流的侧向补给为主。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雨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1.00~2.00m。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10~14.80m,标高22.34~59.02m。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裂隙中,其赋存条件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充填情况等因素影响,富水性和渗透性及涌水量变化较大,很不均匀。由第四系砂层垂向入渗补给或地表水的补给,排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或人工抽汲地下水。四、基坑支护设计方案1、设计原则(1)基坑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岩土工程特征及周围环境(道路、管线、建筑物)是基坑设计需要详细了解和分析的首要内容。(2)设计方案必须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保证基坑周围道路及已施工和使用的地下管线、市政道路的安全。同时保证对地铁线路施工无影响或影响较小,并须通过地保办的审批。(3)支护方案在安全的前提下,经济、合理,满足国家建设工程的有关法规和规范要求。(4)支护结构能保证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的顺利施工。(5)设计必须考虑施工期间度过雨季和台风季节,其对基坑稳定性的不利影响。(6)设计方案在现有的施工场地的施工必须具有可行性。2、基坑设计深度及荷载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38.80m,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面相对标高-12.20m(绝对标高26.60m),底板+垫层厚度700,基坑设计深度的绝对标高为25.90m;E-5\E-6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38.50m,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面相对标高-11.50m,承台高度+垫层厚度为1600mm,即基坑设计深度考虑到承台开挖深度,基坑底绝对标高为38.5-11.5-1.6=25.40m;E-7\E-8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38.70m,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面相对标高-11.50m,承台高度+垫层厚度为1600mm,即基坑设计深度考虑到承台开挖深度,基坑底绝对标高为38.7-11.5-1.6=25.60m;E-9\E-10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39.50m,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面相对标高-12.90m,承台高度+垫层厚度为1500mm,即基坑设计深度考虑到承台开挖深度,基坑底绝对标高为39.5-12.9-1.6=25.10m;F-1\F-2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38.70m,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面相对标高-12.10m,承台高度+垫层厚度为1500mm,即基坑设计深度考虑到承台开挖深度,基坑底绝对标高为38.7-12.1-1.5=25.10m;F-3\F-4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38.50m,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面相对标高-11.90m,承台高度+垫层厚度为1500mm,即基坑设计深度考虑到承台开挖深度,基坑底绝对标高为38.5-11.9-1.5=25.10m;F-5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39.00m,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面相对标高-12.10m,承台高度+垫层厚度为1500mm,即基坑设计深度考虑到承台开挖深度,基坑底绝对标高为39.0-12.4-1.5=25.10m。其他纯地下室部位基坑设计深度为底板面-0.7m,即25.9m(底板厚度为500mm,垫层与防水层200mm)。基坑开挖设计深度为10.1~12.9m。坡顶荷载:一般道路荷载按20kPa考虑,材料堆场、施工临时道路、出土坡道顶行走路线按40kPa考虑;其余位置按10或15kPa考虑。3、支护设计方案二期标段二东区(A区)基坑周长为991.6m,基坑设计深度为10.1~12.9m;基坑安全等级设计为一、二级,靠近地铁线路与已施工的箱涵区段即7-7、8-8、9-9剖面为一级,采用咬合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型式,地铁控制保护区50米范围内采用袖阀管分层注浆加固支护桩外侧土体;其余为二级,采用支护桩+锚索的支护型式,其中6-6剖面利用原来旧支护桩(1000@1200),底部预留土台,重新设置止水搅拌桩与锚索。支护桩桩径1000、1200mm。止水方案采用咬合桩,与桩后侧单排大直径水泥搅拌桩D800@550止水帷幕,局部因淤泥层、砂层较厚,增加桩间大直径水泥搅拌桩D800@1300止水;分为10个剖面。基坑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4、基坑截水、排水、降水(1)坑内土体中地下水的排除。从经济、土方开挖的便利性考虑,本基坑设计采用坑内集水井抽水和排水沟明排方式排出坑内地下水,沿基坑边每30m左右挖1m×1m×1m降水坑1个。在开挖的同时放入污水泵抽水。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加深降水坑深度。(2)基坑开挖时,坑顶设排水明沟对地面水进行外排,尺寸为400mm×400mm(净空),汇集水排入市政管网前需经过三级沉淀池沉淀。基坑施工完毕,在坑底设排水明沟,尺寸为300mm×300mm(净空),并在基坑每个拐角处设集水井,尺寸为0.8m×0.8m×0.8m(净空)。五、主要设计参数1、支护桩施工要求(1)支护桩成孔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或冲孔灌注桩工艺,桩径1.0m、1.2m,桩间距1.2m、1.3m;但地铁控制保护区(50米)范围内围护桩及立柱桩应采用旋挖施工,严禁采用冲击成孔工艺。(2)桩顶设1.0m×0.8m、1.2m×1.0m冠梁,混凝土采用C30商品砼浇筑;(3)桩身采用C30(水下)砼;(4)桩位允许偏差3c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3%,主筋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箍筋间距偏差不大于20mm,钢筋笼长度偏差不大于100mm,钢筋笼直径偏差不大于10mm,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0mm。施工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滚扎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和《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规范》(98-02)的规定。(5)钢筋保护层70mm,桩身主筋连接应采用机械套筒连接。(6)在松散填土层和淤泥质土层施工时,需设置套筒或泥浆护壁,防止塌孔。遇孤石时,旋挖钻孔可结合筒钻工艺,或选择冲孔桩工艺处理孤石施工。(7)施工桩顶冠梁前,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出露钢筋应平直,浇注桩顶冠梁前,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和积水,应保证排桩与冠梁连接牢固,不得造成连接处产生薄弱面。2、咬合桩全套管咬合桩采用机械冲抓施工,桩与桩之间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施工主要采用“套管钻机+超缓凝混凝土”方案。全套管咬合桩的排列方式采用:第一序桩素混凝土桩(B桩)和第二序钢筋混凝土桩(A桩)间隔;先施工B桩,后施工A桩,B桩混凝土采用超缓凝混凝土,要求必须在B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A桩的施工,A桩施工时,利用套管钻机的切割能力切割掉相邻B桩的部分混凝土,则实现了咬合。1)若地铁盾构未施工,咬合桩也可采用选择旋挖硬咬合桩施工工艺时,超缓凝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水下C15混凝土代替。地铁控制保护区(50米)范围内围护桩及立柱桩应采用旋挖施工,严禁采用冲击成孔工艺。2)支护桩直径为1200mm,咬合宽度300mmmm,桩间距900mm。3)桩的排列方式为钢筋混凝土桩(A桩)和素桩(B桩)间隔布置;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将桩分为A、B两种桩,先施工不配筋的B桩,A桩需配筋,A桩成桩时切割掉相邻B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从而实现咬合。要求B桩强度达到85%以上,方可施工A桩。4)桩身混凝土:A桩混凝土强度为C30,坍落度180-220mm;B桩采用超缓凝混凝土,B桩混凝土强度为C15,在初凝后进行开挖成孔;或硬咬合工艺时B桩采用普通水下C15混凝土。a.容重:γ≥20~22KN/m3;b.弹性模量E=8000~10000MPa;c.28天抗压强度γ≥8.0MPa;d.抗拉强度γ≥0.3MPa;e.初凝时间≥72h;5)均采用水下灌注工艺施工,桩的配筋详见大样图,钢筋保护层厚度70mm。6)灌注桩垂直度偏差小于0.3%,桩位偏差小于50mm。7)混凝土灌注高度应比设计高度高出50cm,待冠梁浇筑时凿除。8)桩顶设1200×1000mm的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浇筑前设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每边宽出冠梁100mm,冠梁配筋详见大样图,混凝土强度C30。3、支撑立柱桩施工要求(1)支撑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为基础,基坑段采用角钢格构柱与支撑梁连接,立柱桩采用直径1200mm旋挖钻孔灌注桩,立柱桩桩底需进入全风化层不小于5m、或进入强风化不少于3m、或进入中风化层不小于0.5m。(2)支撑立柱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3)立柱桩成孔后,放入钢筋笼,混凝土灌注设计标高为基坑底标高,然后考虑超灌80cm,上部立柱格构段采用回填砂性土,离地面须回填1.5m以上砖渣进行保护。(4)立柱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3%。(5)避免立柱桩与工程桩位、地下室柱位、剪力墙、外墙重合。(6)采用均匀布筋,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钢筋笼主筋为Ⅲ级螺纹钢,采用双面搭接焊或机械连接,双面焊接时搭接长度不少于5d,在同一断面的焊接接头面积不应大于50%。螺旋箍筋为Ⅰ级圆钢,采用绑扎连接,搭接长度30cm,与纵向筋交接部位采用点焊。(7)混凝土灌注高度应比设计高度高出80cm,待开挖到底时,凿除基坑底以上部分。(8)支撑立柱:基坑底以下为1200mm直径的混凝土灌注桩,基坑底以上(嵌入坑底以下不少6.0m,进去全风化不少于5.0m,或入中风化、微风化0.5m)采用钢架立柱,立柱采用4根L180x14的角钢拼接而成,具体见大样图。4、内支撑、冠梁、腰梁混凝土构件施工要求(1)冠梁:尺寸1000(宽)×800(高),1200(宽)×1000(高),混凝土强度C30(以下同)。(2)内支撑:支撑梁ZC:1000(宽)×1000(高),八字撑BZC:800(宽)×1000(高)联系梁LXL:600(宽)×800(高),背拉板BLB-300(厚)尺寸5000×5000支撑板ZCB-300(厚)(3)支撑梁、连系梁、冠梁及腰梁均为商品砼C30,钢筋保护层50mm;(4)支撑水平定位中心误差不大于5cm,垂直定位误差不大于0.1%L(L为支撑长度);(5)支撑模板制安及起拱的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6)支撑截面尺寸误差不大于2cm,混凝土浇捣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模板;(7)支撑完成,开挖下一层土方时,应将支撑底模完全拆除,避免底板掉落伤人或损坏机械;(8)地下室楼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方可将相应的水平支撑拆除;(9)冠梁、腰梁、支撑梁的主筋采用搭接方式时,接头百分率应不大于50%或可用机械套筒连接,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和《滚扎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的规定;(11)内支撑体系的安装与拆除顺序与设计施工步骤一致,必须严格遵守先撑后挖的原则。5、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要求(1)土钉墙支护段,在施工土钉后进行土钉头部水平加强筋2根16通长连接和纵向锚头短钢筋加强件(2根120mm20);采用挂φ6.5@200*200钢筋网,喷射C20混凝土厚100mm进行护面,喷射砼原材料宜采用P.O.42.5R水泥,喷料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按P.O.42.5R水泥:中砂:5~20细石=1:2:2.0~2.5、水灰比=0.45:1的重量配合比施工喷射砼面层,面层砼强度C20,厚度100mm,上部坡面面层要求坡顶反包不小于0.5m。(2)桩锚支护段采用D10mm膨胀螺钉固定于桩身,上下间距为1800mm,然后采用挂φ6.5@200*200钢筋网,喷射C20混凝土厚100mm进行护面。(3)宜采用干净的中、粗砂、砾石,最大砾径不宜大于20mm;(4)混合料应交办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5)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初喷30~50mm后挂网,然后再喷射第二层;(6)喷射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3~7天,视气温环境而定;(7)钢筋使用前应调直除锈,坡面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6、预应力锚索施工要求(1)锚索施工前,先进行基本试验。(2)3、4φ5预应力锚索材料为1860MPa高强钢绞线。(3)孔位允许偏差:水平方向100mm,垂直方向50mm,预应力锚索钻孔倾角20~35°,孔径150mm,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孔深应超过设计长度0.5m,终孔后应认真清孔,直至孔口流出清水为止。因同排锚索水平间距为1300mm,较密,左右锚索可根据现场错开2~5°,防止群锚效应。(4)锚索若在砂层内成孔时必须采用全程跟管钻进。(5)预应力锚索下料长度允许误差为50mm,安装前应认真清除锚索表面的油污和铁锈。(6)水泥浆采用新鲜的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水灰比为0.45~0.55;注浆为两次注浆,第一次为常压注浆,第二次为高压注浆,注浆压力不小于2.5MPa。(7)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张拉锁定。每根锚索均应按设计拉力的1.1倍进行预张拉,然后卸荷至锁定荷载进行锁定。(8)基坑锚索施工前,应对周围管线进行现场定位(水平及竖向)量测复核,若锚索与周围管线位置相冲突,应及时通知设计方,待设计方调整好设计方案后方可施工。(9)预应力锚索的外露张拉段始终保留,不可截断。当预应力锚索出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或基坑位移过大时,进行二次补张拉。7、大直径水泥搅拌桩大直径水泥搅拌桩桩径800mm,间距550mm(搭接250mm)。搅拌桩水泥掺入比15%~18%,水泥土搅拌桩水泥用量不小于150kg/m、搅拌桩空桩水泥损耗量为15kg/m;水泥采用P.042.5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8~1.0。桩位允许偏差为50mm,垂直度偏差为1%,桩径允许偏差为4%,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不超过2h。采用“四喷四搅”,搅拌桩施工工艺按喷浆法施工。8、土钉(1)土钉采用φ48δ3.5钢管或HRB400螺纹钢25,采用冲击锤或预成孔施工。土钉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水灰比为0.5~0.6,水泥浆应随拌随用。锚孔注浆必须密实饱满,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300mm处。孔口浆体回缩量不得超过300mm,注浆水泥用量要求不少于25kg/m,否则应补浆,钢管土钉在填土与淤泥中的设计抗拔力不少于4kN/m,其余地层为不少于8kN/m。水泥净浆强度为M25。土钉施工前须准确测放邻近重要管线位置,保证其避开这些管线,防止对其产生损坏。9、袖阀管分层注浆采用袖阀管分层注浆,引孔直径90-110mm。按1200*1200布置注浆孔,深度15m;注浆量为150kg/m,注浆加固前,应了解周边环境,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影响周边管线与构筑物。注浆技术要求如下:(1)采用硅酸盐水泥袖阀管注浆工艺,水泥采用P•O42.5R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取0.5~0.6。(2)注浆管采用塑胶管,管外径52毫米,内径40mm,承受最大压力大于3.0MPa;在注浆深度范围内注浆孔按竖向间距0.33米排列分布,出浆孔为D5对称4个,注浆孔外侧套橡胶袖阀。(3)每层注浆高度为1~2m,每次注浆完毕后,必须用清水及时冲洗塑料袖阀管中的残留浆液,以利于下次重复注浆。(4)袖阀管埋置高度应露出现有场地地面200mm以上,袖阀管底部应用专用堵头进行封堵;施工完毕后,切割管头,孔口采用C30混凝土封闭,恢复地面。(5)布置孔位遇地下障碍物可适当调整位置,但须以不碰到地下管道为原则。(6)袖阀管分层注浆在支护桩施工后,基坑土方开挖之前。10、换撑及拆撑施工要求(1)换撑采用素砼回填或地下室结构梁板外挑等组合方式。若采用回填,则应在拆除支撑前将地下室外侧回填,在楼板处用厚度不小于500mm的C30素砼填筑。(2)内支撑系统应分区对称拆除,应采用静力或预裂爆破拆除,或采用切割支撑梁,吊出场地外面进行拆除。(3)支撑拆除时应随时观察围护结构的变形及周边道路的沉降开裂情况。(4)拆撑施工顺序如下:地下室施工至支撑处时,墙外回填至支撑下楼板标高,且楼板处用厚度不小于400mm的C30素砼填筑,强度达到80%以上时拆除支撑梁。基坑支撑体系的拆撑换撑施工需有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报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等认可,并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11、支护结构遇孤石的处理措施(1)当支护桩、立柱桩施工遇孤石时,可采用冲孔工艺进行施工;当采用旋挖钻孔灌注工艺时,应采取筒钻钻头进行施工。但地铁控制保护区(50米)范围内围护桩及立柱桩应采用旋挖施工,严禁采用冲击成孔工艺。(2)基坑锚索施工遇孤石时,应采用双套管工艺,带潜孔锤施工。(3)当孤石处于浅层时,应先开挖清除,再回填素土,支护桩施工时,下深护筒施工。(4)基坑开挖时,在侧壁的孤石,可采用风炮机进行拆除,其他情况下,可采用炮机拆除。(5)当止水搅拌桩遇孤石时,无法形成封闭止水帷幕,应采用单排双管旋喷桩D600@400变更调整;或采取桩间单根双管旋喷桩D600,若存在砂层区段,设置桩间双根双管旋喷桩D600;旋喷桩采用预引孔工艺。六、土方开挖方案1、根据《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规范》(98-02)的相关规定,本基坑开挖时必须分层、分段挖土,每层挖土厚度不宜超过3m,每段长度不超过30m。2、每层开挖底面位于各层锚索下方300mm,严禁超挖。土方开挖后须及时支护,不许长时间暴露。在锚索未达到正常使用要求前,不得开挖下层土方。3、基坑开挖过程中,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支护桩、腰梁、锚索、喷锚面层等),开挖到位严禁超挖。4、原有已施工的支护桩须采用炮机进行破除;交接处的支护桩可以新支护桩通过冠梁与腰梁连接成整体。5、出土坡道根据现场灵活布置,坡道坡率为1:6设置。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基坑开挖前必须严格保证支护结构各构件的养护时间,保证其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2)开挖时,离基坑底预留300mm的土体由人工开挖,以免机械破坏和扰动坑底土。(3)当存在超过基坑底以下的超深开挖时,一定要先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必要时提出专门的支护方案。对基坑底以下为软土的情况,这些超深开挖一般均要求按控制变形的有支护开挖方式进行。七、现场试验(1)喷射砼强度试验:应按要求留置试块,每次混凝土浇注至少取一组,喷射混凝土每500m2检测一组。(2)大直径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桩,其数量不少于3根并以此确定其适用性及参数。(3)锚索试验:根据规范及本设计要求,本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不少于3根的预应力锚索基本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以确定岩(土)层与锚索注浆体间的摩阻力,以此复核设计,必要时进行设计修改,指导施工。八、质量检验按照深基坑规范,施工质量检验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支护桩尺寸、深度、配筋数量、直径、配筋方向性、保护层厚度等。2、原材料(包括水泥、钢筋、钢绞线、砂石、水和外加剂等)的质量检验。3、钢筋笼和其它钢筋焊接或搭接长度的质量检验。4、支护桩应通过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当根据低应变法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利用原旧支护桩应通过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0%。5、咬合荤桩(素桩不做检测)应采用超声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超声法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5根,声测管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布置,每根桩布置3根声测管;当根据检测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6、喷射砼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为每500m2取一组,每组试块不得少于6个;对于小于500m2的独立工程,取样不少于一组。7、预应力锚索抗拔验收试验取总数的5%。预应力锚索注浆体强度检验每30根锚索为一组,每组试块数量砂浆为3块,水泥净浆为6块。8、其他有关检测项目应参考相关规范及规程进行。九、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1、监测点布置在支护结构后缘设基坑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锚索应力监测点、支撑轴力监测点和立柱桩沉降监测点、桩测斜、桩身应力、水位观测等。各监测点布点位置详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观测点及基准点在坑顶开挖整平后设置,并在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2、观测频率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数土方开挖前,须测得初读数(三次观测取平均值)。土方开挖深度小于5米时,1次/3d;土方开挖深度大于5米时(至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后7日内)1次/d。地下室施工期间,底板浇筑15日内按1次/3d;底板浇筑30日按1次/5d;底板浇筑28日后1次/7d。阴雨天或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如坑顶超载显著增加,超过设计允许值)应加密观测次数;基坑开挖完毕和桩基础施工完且变形已趋稳定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不少于每个月一次;当基坑回填至一半以上时,可结束观测。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当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基坑安全性状。3、根据规范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各监测项目的控制值和警戒值的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项目名称控制值警戒值备注桩钢筋应力0.9fy0.7fyfy为钢筋设计强度桩顶位移、沉降30mm24mmH为基坑深度桩身深层水平位移30mm24mmH为基坑深度锚索预应力1.2P0.95PP为锚索拉力标准值地面沉降30mm24mm立柱桩沉降25mm20mm2mm/24小时支撑轴力标准值100%标准值80%水位变化3m2.5m人工巡查要求每天专人在基坑周边巡查2~3次,观察基坑周边和支护结构有异常裂缝。根据规范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各监测项目的控制值和警戒值的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项目名称控制值警戒值备注桩顶位移、沉降5%Hmm且不超过50mm控制值80%H为基坑深度桩身深层水平位移5%Hmm且不超过50mm控制值80%H为基坑深度锚索预应力1.2P0.95PP为锚索拉力标准值地面沉降5%Hmm且不超过50mm控制值80%5%Hmm立柱桩沉降25mm20mm2mm/24小时支撑轴力标准值100%标准值80%水位变化3m2.5m人工巡查要求每天专人在基坑周边巡查2~3次,观察基坑周边和支护结构有异常裂缝。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底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险结构的变形裂缝;(4)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大或出现裂缝、泄漏等;(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并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十、施工应急预案1、支护结构位移若插入坑底部分支护桩向内变形,支护桩下段位移较大,造成桩背土体沉陷,主要应设法控制支护支护桩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具体措施有:(1)回填好土、砂石或砂袋等,回填反压土高度至能保证基坑变形完全稳定为止。(2)对坑底进行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3)坡顶卸载:坡顶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挖除,减少坡顶荷载。(4)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挖到底后及时浇注垫层。2、支护结构漏水(1)如果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结构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0.5~1.0m,在支护结构背后用密实砼进行封堵。(2)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支护结构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注将封堵。注浆浆液中应掺入适量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采用压密注浆时,为防止施工对支护结构产生的压力生成支护结构较大的侧向位移,在施工前应对坑内局部反压回填土,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3、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裂缝基坑周边出现裂缝原因一般是由于基坑开挖后,周边土体发生位移或沉降而导致的裂缝。应急措施:迅速用水泥浆灌缝,同时用薄膜等防雨物质将裂缝修补处覆盖,避免雨水流入。十一、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本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包括基坑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起重吊装工程、施工用电工程等。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2018年6月1日)》,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有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程序符合规定,根据方案落实安全技术交底,配备专职安全员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并按设计要求进行第三方监测。(1)土方开挖工程:应编制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加强设备管理,挖掘机等机具距边坡距离应计算确定,司机持证上岗,铲斗回转半径内禁止人员作业。(2)模板工程:应编制搭、拆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搭拆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搭拆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搭拆期间设置警戒区域,有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搭设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确保合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