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流派总结_第1页
美术流派总结_第2页
美术流派总结_第3页
美术流派总结_第4页
美术流派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流派流行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特征历史贡献与影响佛罗伦萨画派14世纪至15世纪意大利中部以佛罗伦萨为中心乔托(Giotto,约1266/1276~1337)博蒂切利(SandroBotticelli,1445~1510)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画宗教题材1)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中心佛罗伦萨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影响最大的美术流派之一。

2)它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ﻫ3)佛罗伦萨画派注重素描和用线造型,注重理性,追求严谨、崇高的风格,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罗马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美术)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以罗马为中心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1.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2.人文主义者开始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将圣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因此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矫饰主义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之后意大利丁托葛雷,柯列多一群模仿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绘画风格的画家,由于他们的作品有媚于时尚、因袭传统乃至矫揉造作的气息,便以「矫饰」来形容这些画家只知模仿表象,而无法得大师精髓的作品风格文艺复兴惯见的正确人体比例,常因前述的表现需要被拉长或扭曲威尼斯画派15世纪至16世纪意大利北方城市威尼斯乔尔乔纳(GiorgionedaCastefranco,1478-1510)提香(Titian,1488/90-1576)丁托列托(JacopoRobustiTintoretto,约1518-1594)委罗内塞(PaoloVeronese,1528-1588)画家在绘画时注重色彩,色彩丰富且富于变化,他们重视对自然风光景色的描绘;画女性多于男性,也画天使、基督和圣母,但作品中没有显露出受难的惨状和悲伤的面容,画面中人物体态丰润,衣着华贵,皮肤细腻而洁白,被视为理想化的人物;威尼斯画派的另一特点是装饰性强.威尼斯画派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充分显示现世生活的一切美好享受。人文主义的审美观是一种人性解放的审美观,它是在普遍的群众渴求中孕育出来的。该派作品对欧洲绘画的影响很大。尼德兰画派15世纪尼德兰R.康平和J.凡·爱克在宗教画中,对描写人的生活和环境的兴趣浓厚增长,对传统的宗教主题给予人文主义的表现,是尼德兰绘画的主导趋势。这时画家们在木板画上使用了经过改进的油画方法,取得丰富、厚重、明亮、透明的色彩效果,受到欢迎在勃艮第宫廷的赞助下,在教会和富有的市民的支持下,尼德兰画派成为具有特色的,在国际上与意大利画派分庭抗礼的有影响的画派之一样式主义(风格主义)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意大利柯罗乔(AntonioAllegriCorreggio,约1489~1534)、帕尔米贾尼诺(FrancescoMazzolaParmigianino,1503~1504)对技法和美的强调16世纪中后遍布意大利,只有威尼斯画派受其影响较少。样式主义的流行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结束.学院派美术17世纪意大利卡拉奇兄弟即鲁多维柯·卡拉奇(LudovicoCarracci,1555~1619),阿格斯提诺·卡拉奇(AgostinoCarracci,1557~1602),阿尼巴·卡拉奇(AnnibaleCarracci,1560~1609)格·列尼(GuidoReni,1575~1642)格维尔奇诺(Guercino,1591~1666)折衷主义的特色,过分强调法则,作品题材大多是描绘宗教或神话,在技法上偏重素描而轻视色彩为古典主义艺术奠定了基础,古典主义艺术最终在法国扎下了根,并在那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实主义美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并推开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大门。写实的方法。与样式主义和学院派美术相对立,表现真实生活,影响现实生活巴洛克美术17世纪意大利G。L.贝尼尼和F。博罗米尼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将华丽的壁画、雕塑与建筑结为一体.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佛兰德斯画派17世纪今比利时当时属于西属尼德兰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1640)雅各布·约尔丹斯(JacobJordaens,1593~1678)受外来文化影响.充满激情,生活情趣和乐观主义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和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艺术风格。在尼德兰影响深远荷兰画派17世纪前期荷兰哈尔斯

维米尔

霍贝玛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有追求进取的一面,也有满足现状、追求安乐的一面,荷兰小画派的某些作品过多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各类体裁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等古典主义17世纪意大利法国尼克拉·普桑(NicolasPoussin,1594~1665)克劳德·洛克(ClaudeLorrain,1600~1682)主张理性至上,推崇古代希腊罗马的美的样式,在形式上要求概括、简练、明确等17世纪法国美术的主要组成,在欧洲美术史上意义重大,是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罗可可美术1715-1774法国华铎

布雪

法兰哥那具有微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运用C形、S形或漩涡形的曲线

和轻淡柔和的色彩.影响及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各国,为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服务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初西欧大卫(JacquesLouisDavid)

安格尔

普桑

布格霍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与衰落的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相对,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开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样式。新古典主义被19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但同时又由于它对远古和异国的热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倾向,也构成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俄罗斯绘画第一个阶段是古俄罗斯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期,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俄罗斯列宾、谢洛夫、列维坦、希斯金、库茵芝、克拉姆斯可依、苏里柯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针对俄国的封建农奴制,也涉及俄国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它表现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多方面地展示了俄国的社会状况,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俄国的许多文艺家出身平民阶层,他们较易于接触到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他们对俄国劳动人民的描写,具有独特的视角.随着俄国人民反对农奴制的运动和革命思想的传播,在30至40年代,作家、政论家别林斯基、赫尔岑等,提出了文艺的民族性和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口号,进步的理论导向,使19世纪中期的文艺展现了新的面貌。这个时期果戈理、屠格涅夫的文学创作和菲多托夫的绘画,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流派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俄国文学、音乐创作中批判现实主义的活跃,如一阵疾风,卷起了造型艺术的骚动。“巡回展览画派"如母胎中成熟的婴儿,顺理成章的诞生了。浪漫主义美术十九世纪初叶法国籍里柯

德拉克罗瓦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作为一种美术运动,浪漫主义迈出了近代美术的最初脚步,给后人提供着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法国约瑟夫·伊斯拉埃尔斯在同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产和斗争。强调艺术的真实与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和粉饰太平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是欧洲美术史上的高峰,其功绩是不可抹杀的,它无论在艺术技法还是思想上都有很大发展印象主义19世纪60一70年代法国莫奈马奈毕沙罗凡高德加雷东塞尚高更雷诺阿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新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西涅克(PaulSignac,1863~1935)把感性变为理性,主张以光学的调色代替颜料的调色利用光学科学的实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义的诞生。后印象主义1890-1900法国塞尚,高更,梵谷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拉斐尔前派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伯恩。琼斯主张绘画应起宗教道德教育作用

,题材应以圣经故事及富于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为主,忠实地反映主题,描绘对象。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反对

院派的陈规。有的作品呈现忧郁的情调。拉斐尔前派的概念影响了许多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利用中世纪的风格做建筑设计,以及其他装饰品的设计。这也直接引导了莫里斯所发动的工艺美术运动,霍尔曼·亨特也参与了这项运动。拉斐尔前派持续影响许多英国画家直至20世纪。罗塞蒂后来成为了欧洲象征主义的先驱。巡回展览画派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罗斯别洛夫(1834~1882)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列宾(1844~1930)以朴实的语言描绘宏伟壮丽的大自然,追求诗意和美的表达该画派大量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宝库,也为世界艺术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美国绘画以美国南北战争为界线美国庚斯博罗卡萨特康斯坦布尔罗塞逖惠斯勒沃特豪斯透纳萨金特霍默阿尔玛无论是在风景画、肖像画还是在风俗画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掌握了纯熟绘画技巧,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并且能深刻反映美国人民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家。标志着美国美术开始摆脱欧洲的影响,逐步显露出自己的品格了纳比派19世纪法国高更,塞尚接受了高更的艺术影响而从事新的探索发展:即高更的综合理论导致了象征主义的庄严、简化和变形的装饰风格,也就是说,把自然移植到了智慧与想像的领域之中。所谓变形有两种类型:依据一种纯美学和装饰味的设想以及一些着色与构图技术原则进行的客观变形;使画家本人的感受进入绘画表现之中的主观变形.把自然移植到了智慧与想像的领域之中至上主义1878~1935俄罗斯马列维奇(KasimirMalevich,1878~1935)主张摒弃描绘具体客观物象和反映视觉经验的艺术思潮,只有透过最简单和最原始的视觉形式,才能传达心中超越事物、超越自然混沌的至高无上之上主义是俄罗斯的艺术家们对现代艺术的一大贡献.奠定了几何抽象理论的基础法国吉温尼画派19世纪后期法国克劳德·莫奈吉温尼画派所表现的题材主要是当地的自然风光——静静的塞纳河,绿色的树林,美丽的花园,以及画家自己、亲属、友人和一些当地人的悠闲生活.他们的作品几乎都多少采用了印象派的画法——不用中间色,采用高调的色彩系列,注重光和气氛,选择适于绘画的表面材料,以及轻松的画面制作。从学院派的自然主义催化到现代主义维也纳分离派19世纪末维也纳克林姆(Cuatay

Klimt,1862-1918)、

ﻫ可可西卡(O。

Kokoschka,1886-19??)、

席勒(Schiele

Egon,1890—1918)等在形式上虽好使用直线而其根本精神却在于反对传统规范艺术,主张与现代的文化接触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这个派的画家们在反对学院派旧艺术形式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在艺术倾向和风格上,始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说它并没有明确统一的纲领它对德国的影响很大.象征主义19世纪末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摩罗、夏凡纳与雷东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象征派的思想,逐渐对整个欧洲的作家和艺术家产生了影响,并随着一些完全不同的艺术家的加入,增加了活力.野兽派1905法国马蒂斯,鲁奥,布拉曼克,杜菲,特朗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野兽主义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文森特·梵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立体派(立体主义)1908~1914法国毕加索(PabloPicaasso,1881~1973)

勒泽

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ﻫ格莱士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它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又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作用.表现主义20世纪初德国挪威画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1944)康定斯基(VassilyKandinsky,1866~1944)在作品中强调表现和宣泄情感的重要性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在欧洲各国均有反映,关心起当代人的心理状态。未来主义20世纪意大利巴拉(Giacomo

Balla,1871—1958)、

ﻫ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ﻫ塞佛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等末来派画家表现的是「速度」和「进行」,现代生活的「动荡」的感觉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否定国家机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它集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之大成。既对工业和科学技术的新成就高唱赞歌,又发出一片反理性主义、盲动主义的鼓噪。歌颂一切创造性的形式,对20世纪反叛精神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原始派艺术20世纪初法国巴黎卢梭在画面处理﹑造型特征﹑描绘方法上显得笨拙稚气从20世纪初开始,原始派艺术愈来愈受到现代主义美术家们的重视,直到40年代仍余音不绝。塔希主义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阿特兰,布仁﹑马蒂厄,阿勒。福特里埃和迪比费塔希主义所用的色点﹑色块并不构成任何具体的物象,仅靠自身的组合与变化形成抽象的画面它在欧洲成为一个等同于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ISM]的普通术语。形而上画派1910年前后意大利奇里珂,卡尔拉这个画派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唯心主义的影响,但其中带有更多的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事实上他们比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画派更早的体现了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直觉、幻觉和潜意识的应用,作品中充满了神秘怪异的气氛,描绘的多为物体的稳固、无时间性和不朽性。形而上画派是由契里柯(又译基里柯)和C•卡拉(意大利未来派)一起开创的,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达达主义20世纪初瑞士、欧洲、美国弗朗西斯、维隆.杜尚、马塞尔.袭乡、琼。米罗等达达主义绘画否定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念,主张“废除绘画和所有的审美要求”,要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用一些怪诞抽象甚至是枯燥的符号组成画面。达达主义绘画除了否定一切外,没有对绘画艺术提出任何建设性的主张,作品也没有美学价值。几年之后这一流派便告解体。一些重要画家如弗朗西斯。皮卡比亚等力图从否定一切中挖掘一些积极的东西予以挽救,从而转向了另一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流派—-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20世纪巴黎米罗,马松,埃伦斯特,保罗.德尔沃,马格里特,达利,米罗,恩斯特此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泉源,否定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观念。表现在艺术上则是把潜意识中的矛盾: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真实和幻觉等在所谓“绝对的现实”的探索中统一起来,完全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超现实主义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利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对时装界影响深远巴黎画派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黎莫迪利阿尼(AmedeoModigliani,1884~1920)亨利·卢梭(HenriRousseau,1844~1910)不参与任何群体,保持自己已有的艺术特点和个人风格,注重意境创造和抒情性保持自己已有艺术特点,在前辈和同时代的艺术中吸取营养,表现自己在贫困、忧愁、思乡等遭遇中的各种内心感受新写实主义1950年代魏斯等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观念进行创作可以说他们是现代艺术的另一种艺术形式的继续低限主义1940-1950年代美国墨里斯,賈德低限主义可以说是艺术家将艺术去除了任何视觉的形象,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没有个人主观的诠释,将艺术的境界达到几何抽象骨架般本质的极限。低限主义只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并不具个人情绪的特性,被视为是对抽象表现主义高度表达情感的反动。低限主义排除具象的图像与虚幻的画面空间,偏好着单一统合的图像,经常包含着以格子形状安排的小单位元素。低限主义是倾向于数学性规律构图的,但其风格依然广泛,从几近单色的画面到简稀严谨的几何构图。在美国,与抽象表现主义不同的是,低限主义是第一个完全由美国艺术家发展出来,并具有国际性意含的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下半叶美国波洛克(JacksonPollock,1912~1956)德库宁(Willemdekooning,1904~1997)斯蒂尔(ClyffordStill,1904~1980)纽曼(BarnettNewman,1905~1970)强调艺术家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抽象表现主义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思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民族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表现了美国战后高昂的精神状态。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美国知识界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的某些狂躁、忧虑和不安的情绪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沃霍尔霍克奈艺术家应该自由的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他甚至把城市的废弃物作为了作品材料,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离原来的属性在形式上开了“结合”艺术的先河。随着后现代艺术的推进,它同我们生活的界限也显得愈来愈近,可能我们无法意识到,但它作为我们生活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已无法替代。极少主义艺术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美国法兰克`斯泰拉(FrankStella,1936~)卡尔`安德烈(CarlAndre,1932~)罗伯特`莫里斯(RobertMorris,1931~)完全的洁净和整齐,将艺术简化到该媒介本身最固有、最本质的元素,而除去其他非本质的部分.将艺术的手法减到最少限度,是希望某种单一的活动会产生,同时给观众有一种单一的经验最具美国自觉。欧普艺术20世纪60年代欧洲及美国马列维基

ﻫ瓦萨莱利ﻫ凯利ﻫ诺拉德

雷黎

斯特拉这种艺术是建立在对抽象派和波普艺术反叛的基础之上的.它认为抽象派艺术太依赖画面偶然性的效果和任凭感情的冲动,而波普艺术又过于鄙俗和缺乏艺术的感染力。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觉效果。变幻无穷的视觉印象,他们是打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超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查克·克洛斯(ChuckClose,1940~)、埃斯蒂期、莫利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