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主角及故事简介_第1页
凿壁偷光的主角及故事简介_第2页
凿壁偷光的主角及故事简介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凿壁偷光的主角及故事简介凿壁偷光的主角及故事简介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谈村)人。是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凿壁偷光的主角及故事简介,盼望对你有关心!

匡衡

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高校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文学典故: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仆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仆人书遍读之。”仆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高校。

译文

西汉时期,有个农夫的孩子,叫匡衡。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高校问家。

启示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一件事。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即苦读书的好榜样。

出处

该成语故事出自由汉代人刘歆的东晋葛洪辑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卷二。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仆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仆人书遍读之仆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高校。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乐。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酬劳。仆人感到很惊奇,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盼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仆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

解释

(1)匡衡:西汉经学家。

(2)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4)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5)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关心。

(8)佣作:被雇佣劳作。

(9)偿:值,指酬劳(回报)。

(10)怪:惊奇的。

(11)遍:尽。

(12)遂:最终。

(13)高校:有学识的人。

(14)愿:盼望。

(15)资给:资助,供应。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