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来自:鑫工作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基础C.提供了普遍使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3.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1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1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D)。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BCD)。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C)。·莫尔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斯密B.大卫··傅立叶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8.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9.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1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E)。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E.科学性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4.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6.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D)。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7.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C)。8.我国的古人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表达了(D)。9.区别同质事物的依据是(B)。1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C)。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2、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C)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15、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D)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主观反映16、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这是(A)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二元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17、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割裂了(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19、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往往是一种突变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事物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突破事物度的界限的变化D、量变是连续性的,质变是非连续性的20、辨证的否定是(A)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21、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D)A、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C、事物发展的状态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2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C)A.包括一切哲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一切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D.不包括旧哲学2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B)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24.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D)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25.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D)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现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7.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C)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2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29.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D)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把实践及解为对象性活动30.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31.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B)A.自身存在着的世界B.“绝对精神”的产物32.“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B)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33.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B)A.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学说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哲学学说D.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哲学学说35.实践是(B)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性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36.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D)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37.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D)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38、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A)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3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A)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0.“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D)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现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41.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D)A.唯心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4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倒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44.“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D)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4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4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4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48、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的观点49、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D)A、是联系的B、是变化发展的C、具有整体性D、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内因50、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D)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教条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51、黑格尔说的“割下来的手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的观点,这是(D)A、客观唯心主义B、绝对主义C、诡辩论D、辩证法52、“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方针的哲学依据是(B)A、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原理B、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5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D)A、辨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5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B)A、对立面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B、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趋势C、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不可分离的趋势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55、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C)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56、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D)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57、规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是(D)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C、矛盾的主要方面D、事物的内部矛盾58、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59、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B)A、由偶然向必然转化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由简单向复杂转化D、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60、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A、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6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B)A、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原理B、质量互变的辨证关系原理C、内外因的的辨证关系原理D、可能与现实的辨证关系原理。6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63、“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C)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64、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B)A、事物的度决定的B、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C、事物外部矛盾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决定的65、事物的质变是指(D)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6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指(C)A、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B、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C、质变依赖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67、事物的任何一点量变都会引起事物的质变,这是(C)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绝对化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8、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指(B)A、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B、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C、事物的非根本属性发生了变化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增减69、质和量的关系是(D)A、内在根据和外部表现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7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71、辨证的否定是(A)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72、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在于(D)A、事物的普遍联系B、“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矛盾所固有的同一性D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73、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74“是就是是,否就是否,除此之外全是鬼话”的说法属于(B)A、相对主义否定观B、形而上学否定观C、折衷主义否定观D、形式主义否定观7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D)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76、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D)A、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C事物发展的状态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77、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78、下列说法属于可能性的是(A)A、大海捞针B、水中捞月C、石头变小鸡D、制造永动机7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A)A、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B、事物自身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C、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D事物内部所包含的肯定方面80、判断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主要依据它们之间是否是(C)A、同时发生的B、前后相继的C、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D、根本和非根本的关系8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D)A.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B.整个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C.认识的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D.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科学。82、唯物辩证法所解决的问题是(B)A.世界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83、所谓联系是指(A)A.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B.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对立面双方的相互联结、相互贯通D.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84、条件是指(D)A.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为各种要素或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B.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c.事物保持自身不变的一种界限、范围D.同某一事物相联系,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85、将普遍联系歪曲成“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B)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辩证法D.庸俗唯物主义8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寓言故事体现了(A)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D事物都是对立面统—的观点87.“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这是(C)A.古代的朴素辩证法B.符合事物普通联系的原理c.主观臆造的联系D.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88.所谓过程是指(B)A.宇宙中的一切运动和变化B.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c.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D.事物的波浪式前进89.唯物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A)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c.事物的绝对运动D、条件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90.所谓新事物是指(D)A.新出现的事物B.正在运动变化的事物c.在矛盾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事物D.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进步的、有生命力的、不断发展壮大的东西91.所谓旧事物是指(B)A.过去了的事办物B.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c.静止不动的事物D.正在发生变异的事物9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C)A.出现时间的早晚B.是否正在发生变化C.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是否存在矛盾9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D)A.联系和发展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9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命(C)题A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c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是形而上学的观点95.任何事物都是(A)A.质和量的统一B.主体和客体的统一c.客观与主观的统—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96.事物质的规定性是指(D)A.事物中的基本成分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c.事物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规定性D.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它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97.所谓属性就是指(A)A.一事物和它事物相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B.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事物得以保持自身不变的一种界限D.同某一事物相联系,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98.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C)A.人们主观确定的B.可以脱离事物而存在的C事物本身固有的D只有在人们认识到时才具有的99.事物发展的状态是(C)A.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质和量的统一100.庸俗进化论在哲学上是(A)A.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形而上学观点B.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形而上学观点c.坚持了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101.19世纪生物学上的“激变论”观点在哲学上是(B)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形而上学观点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D.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02.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这是事物之间(B)A.量的差别的表现B.质的差别的表现c,由量变而引起的表现D.条件差别的表现103.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是(B)104.所谓矛盾是指(A)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的关系B.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D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0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A.绝对性和相对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前进性和曲折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106.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C)A.相同性B.对立性c.相互吸引的性质D.相互排斥的性质107.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D)A.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斗争性可以脱离同一性而存在C、斗争性是普遍存在的D.斗争性是无条件的10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C)A.事物是绝对不变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D.外因对事物的变化不起作用109.“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体现了(D)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D.矛盾—方以另一方为存在的前提11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发展是(B)A.事物的相互制约B.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的结果c.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对旧事物的不断否定111.我党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及“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D)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酌辩证关系原理D.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11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A)A、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D.矛盾的同—性是有条件的113.普遍矛盾是指(A)A.同类事物所共有的矛盾B.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c.处处有矛盾D.时时有矛盾114.特殊矛盾是指(C)A,内部矛盾B.不规定事物和过程基本性质的矛盾c,各个具体事物所特有的矛盾D.外部矛盾115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矛盾的主要方面B.对抗性矛盾c.主要矛盾D.内部矛盾116.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B)A.贯穿于事物和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的本质的方面B.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c.事物的本质方面D.矛盾双方中的否定方面1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姓的相互联结表现在(B)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B.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体现着普遍性c.特殊性是普遍性的部分D.普遍性决定特殊性11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B)A、折衷主义B.辩证法观点c.矛盾调和论D.机械唯物论119.“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是典型的(C)A、重点论B.两点论c.一点论D.均衡论120、“麻雀虽小五脏皆全”、“窥一斑而知全豹”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B.个别中包含着一般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D.坚持两点论,反对均衡论1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C)A.源泉和动力B.基本形式和状态C.方向和道路D.不同趋势或趋向122.把肯定和否定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是(A)A.形而上学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123.所谓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A)A.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B.促使事物发展的方面c.事物中积极的方面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124.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肯定方面是(B)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知识分子D.封建残余势力125.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处于(A)A.量变状态B.质变状态c、绝对静止状态D.非爆发式飞跃状态126.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做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这种观点符合(C)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质量互变规律c.辩证的否定原理D.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127.把一切运动变化看成是简单的周而复始.否认事物的前进性、上升性趋势的观点是(A)A、循环论B、直线论c.教条主义D.相对主义128.辩证的否定即扬弃的含义是(C)A.肯定中包含着否定B.全盘抛弃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D.旧事物永无止境地被新事物否定12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B)A.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B.前进的上升运动c.向过去的复归D.量变引起质变130.在植物界中,“种子—植株—种子”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47.事物的本质是(A)A,相对稳定的B、易逝多变的c.丰富生动的D.不可捉摸的148.假象是指(C)A.同事物的本质相一致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和事物的本质相反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联系的现象131.现象是事物的(A)A.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B.外部结构和表现方式c.内部各要素的总和D.发展中的不确定趋势132.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揭示了(C)A.“在此之后”就是“因此之故”B.事物前后相继的时间顺序性c.普遍联系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D.事物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关系133、事物发展中具有必然性趋势的原因在于(A)A.事物的根本矛盾B.事物的非根本矛盾c.事物的外部矛盾D.事物内部的对立和差异134.现实性这个范畴是指(D)A.个别事实和个别现象的存在B.包含在事物之中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综合D.客观实在的事物及其种种联系的综合135.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人们常看到的现象,似乎太阳是绕着地球旋转的,而实际上,地球和其他行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这一事例说明(B)A.现象和本质是没有联系的B.本质蕴藏于事物的内部,是我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要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C.现象不表现本质D.现象总是歪曲地、颠倒地表现本质136.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的意思是(C)A.事物的表现形式和本质只有对立,没有统一B.现象和本质是完全一致的c.科学研究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科学研究总是从现象的反面去看本质137.恩格斯说:“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这句话的含义是(C)A.原因和结果是没有什么区别的B.在因果联系的一个环节中,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既可以前因后果.也可以前果后因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本文来源:考试大网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本文来源:考试大网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采集者退散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来源:考试大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A、运动的绝对性B、本质的可知性考试大论坛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本文来源:考试大网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B)。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考试大论坛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D)。A、客观性C、可知性D、相对性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本文来源:考试大网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本文来源:考试大网C、否定之否定规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A)。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本文来源:考试大网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D、实践观点25、真理是(C)。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D)。A、客观物质性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B、社会历史性C、自觉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B)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D)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A)。A、物质生产发展史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C、理性思维发展史D、思想关系发展史本文来源:考试大网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A、社会的上层建筑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33、社会形态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采集者退散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C)。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C、科学技术D、精神文明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A、复杂劳动决定的B、具体劳动决定的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抽象劳动决定的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B)。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来源:考试大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D、两种不同的劳动来源:考试大-自学考试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B)。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D)。A、等价交换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来源:考试大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D)。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D)。A、资本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B、社会劳动C、货币D、剩余价值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B)。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来源:考试大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48、垄断的形成是(B)。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49、垄断利润是(C)。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来源:考试大-自学考试50、垄断价格是指(D)。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来源:考试大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51、金融资本是(D)。A、垄断的银行资本B、垄断的工业资本;C、垄断的产业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D)。A、人事参与B、人事进入C、进入制D、参与制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C)。A、经济与合作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采集者退散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采集者退散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C)。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本文来源:考试大网D、消灭利益差别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来源:考试大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二、多项选择题1.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AB)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B.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零碎的观点C.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D.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E.前者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后者是人生的意义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包括的两个方面(BC)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是怎样的问E.世界的统一性问题3.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坚持(ABCDE)A.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D.世界可知性的问题E.哲学的党性原则问题4.哲学的民族性是指(ABCD)A.不同民族的哲学有不同的哲学中心B.不同民族的哲学有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C.不同民族的哲学有不同的哲学价值目标D.不同民族的哲学使用的哲学范畴、表述方式不同E.不同民族的哲学之间没有任何共性5.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CD)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E.物是感觉的复合6.在下列合法中,属于唯心主义现.点的有(AB)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认识是以抽象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与社会D.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7.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BCE)A.片面地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辩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AD)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D唯物辩证的自然现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E.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因为(BCDE)“科学之科学”C.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D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现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E.它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10.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是由于他们(BCE)C.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D.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天才E.承认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11.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BD)A.可以直接感知的实物B.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C.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的实物粒子D.对许多不同的、可以感知的事物从其共同属性来把握E.具体的事物和现象12.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BDE)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物质的存在方式C.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E.物质的根本属性1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BCE)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认为物质的一般C.不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E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1“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ACE)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B.阶级斗争形式相联系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D.地理环境优劣根联系E.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15.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在于主张(BCD)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E.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还是没有同一性16.“风定花此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C)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E.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17.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AC)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E.时间和空间是离开物质而存在的形式18.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ABCDE)A.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B.实践客体是客观的C.实践手段、途径是客观的D.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E.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1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具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CD)A.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B.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C.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D.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E.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20.人类世界在内容上是指(ABDE)A.人化自然B.人类社会C.劳动D.人的对象世界E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的统一体21.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为(ABDE)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D.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E.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性2(BCDE)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E.社会形态的发展自然历史过程23.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对有人的痕迹。”(CDE)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2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CD)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平同的2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CD)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平同的26.下列哪些见解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CE)A.按图索骥B.人为自然立法C.对症下药,量体裁衣D.意见支配世界E.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7,下列各项对无限的含义正确理解的是(ABDE)A.无限大B.无限小C.在有限之外D.在有限之中E.对有限的超越28.下列说法属于规律的是(CD)A、交通规则B、政治制度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E、太阳东升西落。29.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事物的(ABC)A、本质联系B、必然联系C、内在联系D、一般联系E、现象与本质的联系。30.只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具备,人们就能够(AE)A、认识规律B、改造规律C、创造规律D消灭规律E、利用规律。31.在联系观点问题上,下列那些说法是正确的(BC)A、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B、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D、只有辨证唯物主义者才有联系的观点E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事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界限3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ABCD)A、事物本身固有的本性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一种必然的联系D、具有稳定性的联系E、具有直接性的联系33、要真正做到用联系的观点观测分析问题,就应该把握(ABCDE)A、联系的普遍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的条件性E、联系的具体性34、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AE)A、对立面的统一是暂时的B、质变中没有同一性C、矛盾转化过程中没有同一性D、同一性是游移不定的E、对立面的同一是有条件的35.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是(CDE)A、矛盾无处不有、无时不在B、每一矛盾都有斗争性和同一性C、每个不同的事物及其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特殊的矛盾D、每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包含着特殊的矛盾E、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36.对抗与矛盾的关系是(BC)A、等同B、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C、矛盾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之分D、对抗消失矛盾也就消失E、矛盾消失了对抗依然存在37.根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中(AE)A、必须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C、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B、必须反对割裂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形而上学观D、只须坚持重点论E、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8.对立统一规律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系在于(AC)A、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B、对立统一规律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补充C、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D、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论的实质和核心E、对立统一规律包含辩证法其他规律39.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ABCD)A、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B、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C、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D、任何共性都是个性的一部分E、共性与个性没有明显的界限。40.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DE)A、保守与革命的关系B、形式与内容的关系C、落后与先进的关系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E、相互联系的关系。41.割裂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可能导致(AB)A、一点论B、均衡论C、宿命论D、诡辩论E、循环论4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BCE)A、多数和少数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E、相互联结的关系43.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可以表现为(BDE)A、量变不是纯粹的量变,渗透着质变B、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C、质变不是纯粹的质变,渗透着量变D、质变过程中新质因素有量的扩张E、质变过程中旧质因素有量的消亡44.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AE)A、多样性的B、都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C、固定不变的D、由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造成的E、客观的45.质变的基本形式有(CD)A、阶段性部分质变B、局部性部分质变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E、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46.下列现象中属于质变的是(CDE)A、植物茎叶的增长B、人的体重增加C、由手工工具生产到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D、浪子回头E、果树开花后结果。47.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说明(CDE)A、量变中包含着质变B、量变和质变没有区别C、量变的复杂性D、部分质变不同于单纯的量变E、部分质变不同于根本质变48、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BDE)A、甲被乙否定,乙被丙否定,丙被丁否定,如此等等的无限运动过程B、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实现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C、在原有基础上周而复始、往返循环的运动D、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E、在新的基础上和更高阶段上的前进运动49.辨证的否定观认为(AB)A、在肯定中包含着否定B、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C、在肯定中不包含否定D、在否定中不含肯定E、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50.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刻地揭示了(ABDE)A、事物的自我发展B、事物的自我完善C、事物的自我循环D、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E、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51.否定之否定规律要求我们(CDE)A、对旧事物要进行彻底的否定B、不间断的实行对社会形态的变革C、反对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和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D在对待外国的文化既不要排外主义,也不要盲目照搬E、对待任何事物坚持批判和继承的统一52.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CE)A、周期是封闭的B、周期是开放的C、周期的终点和始点具有某些共同性D、周期的终点和始点完全相同E每一周期的终点,同时也就是下一个周期的始点53.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在于(ABCD)A、现象是外露的,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B、现象易逝多变,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C、本质比现象深刻,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D、现象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E、现象是由事物的内部联系引起的,本质是由事物的外部联系引起54.作为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现象是指(BCD)A、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的总和B、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C、事物的外在表现D、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联系E、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联系55.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BCE)A、确定发生的趋势B、并非确定发生趋势C、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趋势D、只能出现,或只能不出现的趋势E、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趋势56.在工作中对待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上,错误的做法有(ABCDE)A、把不可能性误认为可能性B、把可能性当作现实性C、把抽象可能性当作现实可能性D、不承认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E、认为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是没有条件的57.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CDE)A、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B、同一内容只能有同一种形式C、离开内容就无法把握形式D、只有具备充实的内容,才会有完善的形式E、内容的变化迟早会引起形式的变化5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BDE)。5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6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E)。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61.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BCD)。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B.物质范畴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E.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三、判断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X)2、否定之否定会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种特征。(√)3、存在就是被感知。(X)4、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随人的意志而变化的。(X)5、“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X)。8.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哲学是二元论(X)。9.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0、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X)11、实践的本质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活动(√)1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社会领域中的阶级斗争(X)13、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14、假象是指和本质没有联系的现象(X)15、“扬弃”是指全盘抛弃(X)16、实现共产主义最高阶段,这是非现实的可能性(√)17.所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18.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X)。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X)。三、简答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1)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2)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3)第一方面是主要的,决定第二方面;第二方面反应第一方面.2、矛盾在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