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理专题复习_第1页
江苏地理专题复习_第2页
江苏地理专题复习_第3页
江苏地理专题复习_第4页
江苏地理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地理专题复习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TROY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页。重点区域:江苏地理案例二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页。江苏概况⑴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⑵面积与人口:⑶行政区划:116°22′E---121°55′E30°45′N-----35°07′N中国东部,东临黄海长江、淮河下游北:山东;西:安徽南:上海和浙江面积:10、26万㎞人口:7600万,密度大,人口低速增长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3页。江苏的地形与河流、湖泊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4页。江苏气候要素季节分布状况图(1)该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其原因。(2)比较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0℃等温线向西经过的主要地形有那些?(4)分析该省夏季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降水少的原因。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5页。大致与纬线走向一致;由南向北递减。纬度是影响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7月等温线比1月等温线倾斜度大;1月比7月南北温差大。夏季该省东部气温受海洋影响比同纬度地区温度低;冬季该省北部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秦岭---淮河一线。受伏旱影响。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6页。项目以南以北1月均温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水文特征自然带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江苏淮河两侧地理现象差异比较表0℃以上0℃以下亚热带 暖温带湿润地区 半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冰湖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冰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水田 旱地一年两熟至三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稻、油菜、棉花 小麦、玉米、杂粮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7页。

自然灾害主要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发生频繁:春雨、春末夏初的梅雨和夏秋之交的台风雨是江苏降水的主要来源。全省的旱涝灾害与梅雨期的迟早与长短、台风雨的多少密切相关。(2)春季低温阴雨:苏南和江淮地区。(3)春旱和干热风:徐淮地区。(4)龙卷风:沿海地区。(5)寒潮、霜冻、冰雹、台风:全省各地。防治措施:加强水利建设,完善蓄洪、排灌工程,对于保证江苏农业高产、稳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8页。区域农业的开发江苏农业的地位:农业大省,种植业和淡水渔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国商品性农业基地:(1)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江淮平原(江苏省境内部分)(2)商品棉基地: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3)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9页。

有利:(1)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耕地比重大,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土、水热配合好;(2)生产历史悠久,有精耕细作的传统;(3)劳动力充足,技术经验丰富;(4)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不利:(1)人均耕地面积小,河网密布,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商品率低;(2)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0页。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1)稻米和油菜籽生产基地:太湖平原、宁镇扬、里下河平原

(2)小麦、玉米和杂粮:徐淮平原

(3)棉花:沿江、沿海林业:是我省农业的薄弱环节,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岗地

(1)蚕桑:太湖平原;(2)茶树;(3)果树渔业:稠密的水网和阔广的沿海滩涂促进渔业的发展。

(1)淡水渔业;(2)海洋渔业.

(3)沿海滩涂的海水养殖牧业:以饲养猪、牛、羊和家禽为主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1页。

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1.煤炭:徐州2.铁矿:南京、徐州3.铅锌:南京东郊栖霞山 4.水晶:东海县5.陶土:宜兴6.磷矿:连云港7.石油:江淮间的广大平原和南黄海大陆架(金湖、江都、姜堰)8.海盐:淮北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2页。发达的工业江苏工业在全国的地位:苏南工业化的区位优势: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工业区。其中苏州的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无锡、南京的工业也很发达,“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加速推动了江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1)接近上海,利于接受上海的辐射和产业转移;(2)农业基础和社会协作条件好;(3)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高;(4)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5)交通便利;(6)市场广阔。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3页。各具特色的城市城市结构:①三个特大城市:②大中城市:③小城市:④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南京、苏州、无锡镇江、扬州、常州、南通等(第二梯队)众多县级市(第三梯队)总体评价:等级体系完善,结构较为合理、成熟。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4页。城市的分布大城市:中等城市:分布规律:多分布在平原上;沿交通干线分布;沿河设城。主要分布在京沪铁路沿线长江沿岸最为集中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5页。城市地域形态布局形式:布局的优点:城市布局的新趋向:城市道路布局类型:集中紧凑式便于集中设置生活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1、发展生态城市,尽可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2、城市功能分区日趋完善;2、大中城市均发展新兴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方格----环行----放射状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6页。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7页。1.公路:公路密度全国第一。沪宁、京沪、宁通、宁连、宁徐、连徐高速公路等密集成网2.铁路:京沪、陇海、新长(新沂——长兴)宁西(南京——西安)、宁启(南京——启东)等3.水运:江苏得天独厚的优势,以长江、京杭运河为骨干,江河湖海相连,利于河海联运(1)连云港和南通港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2)南京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沿江的南通、镇江、扬州港口发展迅速。(3)众多跨江大桥是苏北、苏中融入长三角的重要连接点和便捷通道。4.航空港:南京禄口等9个机场5.管道运输:西气东输、鲁宁输油管道等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分布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8页。令人瞩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资源、环境-----突出的存在问题:

①人口压力过大: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压力大,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地矛盾尖锐:有限的耕地资源正在急剧减少,能源资源紧缺。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其中城市环境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最为严重。应对举措:实行计划生育;调整产业结构;跨区域调配资源;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防止污染;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19页。产业结构调整:(1)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压缩资源和能耗型的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形成新的产业格局(2)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及科技水平高等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旅游、物流、信息技术培训等第三产业。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0页。材料一:2006年11月18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江苏代表在发言中说:江苏省近年来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各种新能源,2006年已经形成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三大绿色能源产业链,并初具规模。其中风能产业方面,江苏省规划的“十一五”期间建设风电项目100万千瓦,现在建设和已确定的项目有如东一期10万千瓦、如东二期10万千瓦,东台一期20万千瓦,大丰风电20万千瓦。材料二:江苏部分城市四季有效风能情况比较表:淮安南京镇江扬州盐城南通连云港风能密度瓦/平方米6736585810250294风能时数小时4527250043084670587144626579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1页。苏北、苏中、苏南的协调发展实现江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地区经济的不平衡性,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南北共同富裕。而积广大的苏北是江苏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苏南(苏、锡、常三市)要与国际经济相接轨,苏中(宁、镇、扬、泰、通五市)要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共同富裕。苏北地区平原广阔,河湖众多,水利设施配套发达,滩涂面积宽广,农业基础好,农、林、牧、副、渔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和劳力资源都很丰富,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苏北长期以来经济落后于苏南,主要原因是工业不发达。因此,发展工业是苏北彻底摆脱贫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2页。具体举措:⑴沿江开发:区位优势:积极意义:⑵沿海开发:区位优势:①产业基础好(南:制造业群体,北:农业基础好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多);②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③发展机遇好;④南北资源优势互补。沟通大江南北,加快苏北脱贫,共同崛起,成为江苏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呼应上海经济的发展。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滩涂、旅游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大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3页。全国万里海疆多为经济“高地”,而江苏千里海岸线却是经济“洼地”。专家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基础设施脆弱。深水港建设滞后,铁路、公路不成网络,内河航道与海运沟通能力差,空港没有对外开放——五大运输体系集成度差,难以形成完备的物流网络,无法承载重大项目、支撑临港产业迅速集聚。江苏沿海开发需要从战略层面考虑,不仅要统筹规划沿海地区,对各个城市的产业基础设施作出精确定位,而且要从全省乃至更大区域的高度,规划沿海板块与长三角的交通对接。只有区域战略规划科学到位,才能串联沿海各市,实现设施共享、资源互补、产业配套,辐射苏北,并为苏南提供强大的物流通道。按照“依港兴工、以工兴市、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方针,有选择、分阶段地组织重点突破,统筹实现港口、产业、城市的共同发展。突出向“东”开放,注重向“南”开放,全面对内开放,引进投资、企业、技术、人才机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开放中提高开发的市场化程度只有这样,沿海乃至整个苏中、苏北才能真正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广袤的空间优势才能释放出来。江苏沿海开发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4页。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定位:江苏未来经济发展格局:①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②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③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④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成为国际性制造业基地(“三带一群”):①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②沿江基础产业带;③沿东陇海线的加工产业带;④加快培养沿江、沿海产业集群。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5页。读我国某省区主要物产分布图(图10),完成23~24题23.立足本地资源,该地应发展的工业有A.化学工业B.纺织工业C.石油工业D.钢铁工业24.关于该省各地国土开发整治重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南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B.沿海地区开垦滩涂湿地,开发风能资源C.中部地区改善交通条件,发展高新产业D.北部地区大搞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6页。(城乡规划)根据下列资料和图同答问题:(10分)资料l: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l20个。资料2: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如图19所示。“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图”逐渐形成。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区划调整目的是加大大城市的

。村镇的迁移与合并,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村镇分布现状、

和群众的意愿等,本着

的原则。(4分)(2)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

,五条城镇聚合是沿

分布的。(2分)(3)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将积极地推动区域

的进一步改善。(3分)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7页。政府工作报告基本思路和任务1.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3.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进体制改革,调整外贸结构,落实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创新型国家4.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江苏地理专题复习全文共31页,当前为第28页。(1)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例2(2005年高考地理上海卷)51.(六)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3分)51.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