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优秀(与“黄土”有关的文档共33张)_第1页
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优秀(与“黄土”有关的文档共33张)_第2页
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优秀(与“黄土”有关的文档共33张)_第3页
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优秀(与“黄土”有关的文档共33张)_第4页
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优秀(与“黄土”有关的文档共33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第一页,共33页。第一章黄土高原概述第一节黄土高原的范围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祁连山以东。(1955年中国地形区划),面积50万平方公里。北接毛乌素沙漠,南抵秦岭,西达祁连山南段东侧,东到吕梁山(张宗古),面积40万平方公里。西界达乌鞘岭和日月山。日月山以东的湟水谷地见黄土沿河谷连续分布,地貌为梁状黄土丘陵,东止太行山(朱显谟),面积58万平方公里。南:秦岭—

熊耳山—

嵩山,西:乌鞘岭—

日月山—

拉脊山北:长城为界,内蒙清水河,大同盆地归之东:晋城—

浑源,基本沿太行山西麓(齐矗华)41。56万平方公里第二页,共33页。第三页,共33页。黄考队提出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额额尔多斯高原风沙区。以大青山为黄土高原的北界。黄河上中游的界线:以地貌分:上中游划在龙羊峡(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中下游划在孟津(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以地质分:上中游在青铜峡(华北断块与西域陆块交界),中下游在孟津。以水沙分:上中游在托克托(河口)泥沙(90%来自河口以下,55%的水量来自河口以上),中下游在孟津。第四页,共33页。第二节黄土高原的地质基础一.地层:前寒武系:分布不广,见于五台山、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嵩山、太华山、贺兰山、阴山等地。岩石为各种区域变质岩。古生界:华北区为地台型沉积,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建造为主。上奥陶统——下石炭统缺失,中上石炭统分布广,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底部为铝土岩或铁铝岩,假整合于中奥陶统之上。祁连区为地槽型沉积,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中生界:广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和陇西盆地以及六盘山。为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新生界:全区缺失古新统,第三系为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多伏于盆地之下数千米处,陕北在沟谷中可见到上新统三趾马红土。第五页,共33页。区内第四系发育有:冰积碎屑建造:更新世冰积层见于蓝田公王岭等地,为一套红色泥砾沉积。风积黄土建造:1.黄土:未充分胶结或半胶结的黄灰色黏土粉沙岩,(粉沙0.05-0.005 mm),按此可将晚更新世黄土分为沙黄土(大于0.05mm所占比例大于30%)粘黄土(小于0.05mm所占比例大于30%)和黄土。如神木,大于0.05mm所占比例46.5%,小于0.05mm占4%属沙黄土;洛川,大于0.05mm所占比例7.5%,小于0.05mm占22%,为黄土;渭南尤河,大于0.05mm所占比例2%,小于0.05mm占26%接近粘黄土。2.黄土地层划分为早更新世黄土(古黄土)、分布在黄土塬及部分黄土台塬;中更新世黄土(老黄土)遍及全区;晚更新世黄土(新黄土)在二级以上的阶地广覆;全新世黄土分布于西北部及中部。典型剖面见于洛川。第六页,共33页。3.黄土组成物质区域变化特征由北向南,粒度变细。由北向南,从西向东,石英、长石和方解石含量减少。黄土结构在南北方向是:陕北为接触型,汾渭盆地为孔隙充填型,南缘为基底型。东西变化为:陇西黄土,新黄土为接触型,老、古黄土为孔隙充填型,陇东为孔隙充填型,晋陕为接触型。4.黄土成因的探讨从黄土骨架矿物成分的含量分析:石英和长石达70%以上,说明黄土物质来源与这两种矿物含量高的岩石有关,黄土高原基岩为石英长石砂岩,外围有花岗岩。从古气候环境分析:黄土层仅含少量耐干旱的蒿属植物花粉,色灰黄或褐黄,说明黄土堆积时的环境是干寒型。第七页,共33页。从矿物微构造特征分析:有冻裂、压裂和檫痕说明受冷冻和冰川作用。从沙漠形成的时代分析:早、中更新世北部无沙漠,因此早、中更新世黄土是物质补给源应是基岩风化物为主,晚更新世后沙漠形成,因此接受了沙漠的微尘补给。从马兰黄土的粒度分带:愈南愈细,符合风的搬运特点。从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分析: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团北上,太平洋大气环流因秦岭的阻挡而北进减弱,使西伯利亚高压干冷气团控制西北地区。结论:黄土物质补给既有近源也有远源,黄土高原主体搬运介质以风为主,黄土高原边缘与山麓地带黄土有水成黄土。第八页,共33页。河湖碎屑建造:汾渭盆地第四系厚667-1396M,下更新统为三门组河湖相沉积,中更新统为河湖沼泽相,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为河流相。风积流沙建造:腾格里与毛乌素沙漠。第九页,共33页。二.区域地质构造1.古陆块的形成与演化以青铜峡为界,东为华北陆块,西为西域陆块。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吕梁运动形成地台,主要为山西台背斜和鄂尔多斯台向斜。早古生代浅海沉积,晚奥陶纪——早石炭纪上升剥蚀,石炭纪多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为内陆湖盆。中生代块断运动,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隆起与大陆裂谷。新生代进一步产生沉降裂谷和隆升断块。西域陆块为强烈活动的褶皱带。2.华北断快体系的基本特征有嵩山断块、太华断块、太行断块、吕梁断块、阴山断块、阿拉善断块、额尔多斯断块。第十页,共33页。

鄂尔多斯断块位于黄河中游流域腹部,呈南北向展布,四周以深断裂或大断裂为界,系长方形巨型中生代断陷盆地。以长城为界,北部为沙漠,南部为黄土高原。白于山与渭北之间,为大型复式向斜,盖层构造比较简单,除东胜隆起侏罗,白垩系直接不整合于下伏结晶基底之上外,其余地区则由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及中新生界组成,群系间多呈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触,岩层产状以水平为主,褶皱、断裂都不发育,只有一些平缓褶皱,或局部存在规模较小的短轴背、向斜。3.大陆裂谷系第十一页,共33页。3.汾渭裂谷系:裂谷证据:处于地壳急剧增厚而变为厚度稳定的转折点。说明有深断裂;大同及附近有新生代基性喷发;近千年来发生7级以上地震达8次;有第四纪断层分布。盆地下降速率不断加快,年均速率由始新世的0.03–0.06mm,中新世0.08-0.24mm,早更新世0.68-1.49mm;4.秦岭北麓深断裂:近代活动强烈,有断层三角面,V型谷,山前洪积扇,年隆起速率10mm,第十二页,共33页。第十三页,共33页。第十四页,共33页。第十五页,共33页。第十六页,共33页。第十七页,共33页。第十八页,共33页。第十九页,共33页。第二十页,共33页。第二十一页,共33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