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教案6篇_第1页
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教案6篇_第2页
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教案6篇_第3页
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教案6篇_第4页
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教案6篇

学校四班级的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究的爱好,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经受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测过程。

教学重、难点

经受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测过程。

教学预备

猫、鸽、龟、青蛙、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同学预备各小组的观测记录。

教、学法观测、争论、沟通

教学过程:

1、引入

(1)回顾已往观测过的动物。

(2)请同学说说平常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班级沟通,适时展示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事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学校四班级的科学教案2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特别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说明,使同学感知到生活中到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说明。

学情分析:

四班级同学喜爱观测试验现象,喜爱亲自动手试验并思索问题,这是利于本课开展之处。但他们还不会去探究事物进展的因果联系,特别是运用规律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设的技能还有待培育,这本节设计力图解决的重点。老师要援助同学对科学试验的条件掌握提供援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情愿合作与沟通,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爱好的问题

教学预备:

玻璃砖、塑料水盆、硬币、筷子,鱼和透亮鱼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测现象:将筷子贴近玻璃砖,平行移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同学谈论。

提出问题: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么在玻璃砖后面“折断”了?

二、探究活动

1、观测光的折射现象

①硬币上升

预备一只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币,移动盆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动。往盆子里渐渐倒水。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依据你想象,画一画试验中钱币发出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了哪些物质?

②鱼儿变大

猜一猜,我们把这条金鱼拿出水来,它会显得大些还是显得小些?

提问:为什么出水的鱼会变小变瘦了哪?

依据你的想象,鱼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哪些物质?

③大树折了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树,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树吗?

依据你的想象,大树的光怎么进入你的眼里,经过几种物质?

④列举实例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从光的传播角度,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引导同学发觉光线折射的规律。

2、提出问题:

以上几个观测活动中,咱们看到了许多异样现象。分析几种现象,光传播的路径是什么样的?它在传播时经过了几种不同的物质?

3、学习小组争论、汇报。

4、小结:光从一种透亮物质进入另一种透亮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动

同学尝试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说明各种与折射有关的现象。

四、拓展活动

刘谦的魔术表演引起观众的新奇。其实,魔术师有时也会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诈我们的眼睛。到网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学一档魔术节目?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同学知道了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学校四班级的科学教案3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同学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共享了学校四班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立场、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改变的讨论爱好,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预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语,引入讨论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老师提示运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留意的安全问题。

2、同学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同学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争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预备,留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沟通。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实时记录。

6汇报沟通,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日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争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当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老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当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争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精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老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涌现在〔7〕月,最低气温涌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六、课后反思。

学校四班级的科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测、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测事实中对缘由进行假设性说明;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测不简单观测到的现象。

情感、立场、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觉;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测的习惯和立场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同学从试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预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能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式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讨论。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方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试验器材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轻轻击打、拨动我们小组发觉

钢尺

皮筋

2.记录并沟通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测发声物体

1.分组试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测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测: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改变?水面的改变是怎么产生的?

沟通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试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测: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假如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沟通反馈:

3.小组沟通: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来回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的缘由,但是对于学校四班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并不理解振动会产生声音。我在教学完这一课后,是很牵强地让同学知道振动会产生声音,而同学对于敲击会使物体振动,并产生声音。同学是很难理解。分析自己在教学中让同学不能完全明白振动会产生声音的'缘由是我没有充分利用反证法来证明振动产生声音的缘由。自己对于教材的这一个认识还不够,所以在课堂中也没有让同学来证明,只是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无意之间有了一个手握正在振动的音叉而使得声音停止的一个发觉,同学也正好利用这一个发觉证明了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逝。

思索一:同学在这一节课里的活动有多少,〔由于材料有限,没有让每组同学都有试验的机会。〕同学在老师的演示试验中思索了什么?发觉了什么?

思索二:老师的演示试验是否达到了肯定的效果?

发现

反馈沟通:沟通本小组的猜测和试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约的分析。

4.分组试验2:观测橡皮筋音高的改变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改变?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改变呢?

沟通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改变,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改变吗?

学校四班级的科学教案5

1.《溶解》单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匀称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别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技能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肯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改变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别出来。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匀称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别出来。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匀称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那么不能。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技能》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技能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肯定量的水只能溶解肯定量的食盐。

1.7《分别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改变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声音》单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转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转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断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断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遇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1《听听声音》

我们四周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改变》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断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断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4《探究尺子的音高改变》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改变: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了。

2.7《爱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损害,爱护听力就是要避开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掌握噪声。

3.《天气》单元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讨论、观测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怀天气》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2《天气日历》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改变。

3.3《温度与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3.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改变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6《云的观测》

依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改变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3.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测》

天气是不断改变的,对长时间观测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援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改变的一些规律。

4.《我们的身体》单元

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非常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亲密协作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我们的身体依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依据功能的不同,我们的身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我们的身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非常重要。

我们的身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汲取,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汲取。

4.1《身体的结构》

身体的结构依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假如依据功能的不同身体的结构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结构的外部特点可以径直观测,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测。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汲取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常常熬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熬炼身体可以加强心脏的能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汲取。

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内会按顺次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汲取。

4.6《口腔里的改变》

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汲取。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受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加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爱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身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亲密协作协同工作的。

学校四班级的科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四周充斥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依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立场、价值观:在观测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测习惯和立场,并乐于与同伴沟通。

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四周的声音。

教学难点:

能依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预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讨论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爱好?你想讨论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四周的声音

1、打开教室门,认真听听,你四周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争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沟通: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常常思索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讨论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老师演示试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能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老师演示试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沟通争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老师演示试验3:依据预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