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_第1页
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_第2页
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_第3页
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_第4页
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NUMPAGES58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笔记第一章婚姻家庭法概述3、我国婚姻法的概念:规定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几层含义:①婚姻法是一种法律规范②婚姻法以婚姻家庭关系为调整对象③婚姻法对婚姻家庭关系具有规定和调整作用④婚姻法是规定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婚姻指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的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结合含义:1、婚姻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2、婚姻是男女双方以终身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两性结合3、婚姻须为一男一女的结合4、男女的结合必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才具有夫妻身份并受到相应保护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一)调整范围主体:夫、妻、父、母、子、女、祖、孙、兄弟姐妹等(特定情况下,包括女婿、岳父母、儿媳、公婆及兄弟姐妹以外的其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第三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一、婚姻自由原则(一)婚姻自由的产生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婚姻自由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三)禁止干涉婚姻自由和借婚姻索取财物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2、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二、一夫一妻原则(一)一夫一妻制的含义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亦成为个体婚制(二)禁止重婚和姘居1、禁止重婚重婚: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违法行为2、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姘居行为)指:男女一方或双方已有配偶,而过着相对稳定的婚外同居生活的非法行为姘居、重婚的联系和区别三、男女平等原则(一)概念:指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处于平等地位,即享有平等的权利,负担平等的义务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五、计划生育原则六、夫妻应当互相忠诚、尊重的原则七、家庭成员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的原则(二)旧中国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征1、包办、买卖婚姻,男女毫无婚姻自由2、公开的一夫一妻多妾制3、男尊女卑,夫权统治4、实行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建国后婚姻家庭立法(一)1950年婚姻法的公布和贯彻(二)1980年《婚姻法》(三)《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的重大立法突破与发展第三章亲属制度第一节亲属的概念和特征一、亲属的概念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特定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二、亲属的特征(一)亲属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二)亲属关系只能基于血缘、婚姻或法律拟定制而产生(三)法律确定的亲属之间具有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二)现代亲属的分类1、血亲:凡有血缘联系的亲属为血亲①自然血亲②拟制血亲:2、姻亲: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①血亲的配偶②配偶的血亲③配偶的血亲的配偶3、配偶:即夫妻,为男女两性间因结婚而发生的亲属关系第四章结婚制度第一节概述一、结婚的概念、特征(一)概念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重要民事法律行为(二)特征1、结婚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男女两性(异性)2、结婚的行为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条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3、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夫妻关系二、结婚的要件(一)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1、实质要件:(结婚条件)2、形式要件:(结婚程序)(二)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1、必备条件(积极要件)2、禁止条件(消极要件)第二节?结婚条件一、结婚的必备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又称结婚的积极要件,是当事人结婚时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一)男女双方须有结婚的合意(二)须达到法定婚龄(三)符合一夫一妻制二、结婚的禁止条件结婚的禁止条件,又称结婚的消极要件或婚姻障碍,是指当事人结婚时不得具有法律规定的禁止结婚的婚姻障碍。(一)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二)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第三节结婚程序一、结婚程序的概念及其类型(一)概念结婚程序即结婚的形式要件,是法律规定的缔结婚姻所必须履行的法定手续二、我国结婚登记的机关和程序(一)办理结婚登记的机关(二)结婚登记程序1、申请2、审查3、登记或不予登记三、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问题《婚姻法》第8条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结婚登记”第四节?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一、婚姻无效和婚姻撤销的概念都是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二、我国关于确认婚姻无效、可撤销的规定(一)宣告婚姻无效、可撤销的事由1、宣告婚姻无效的事由①重婚的②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③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④未到法定婚龄的2、宣告婚姻撤销的事由——因胁迫结婚(三)行使撤销请求权的除斥期间(四)宣告婚姻无效或撤销的法律后果1.当事人之间不产生配偶身份,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2.子女的抚养问题3.财产处理问题4.同居生活期间一方死亡的,另一方无继承权5.其他法律后果亲权(一)亲权的概念和特征亲权是指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人身方面的照顾、教育、管束、保护和财产方面的保护、管理的权利义务2、特征:(1)亲权是基于父母子女身份,依法规定而产生。(2)亲权是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一种权利义务。(3)亲权是以保护教养未成年子女为目的,是对未成年子女人身和财产的照护。(4)亲权既是父母的权利又是父母的义务。(5)亲权须依法行使,不得滥用。第七章收养关系第一节概述一、收养的概念及特征(一)收养的概念公民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从而使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建立拟制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二)特征1、收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收养是变更亲属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3、收养只能发生在非直系血亲关系的长辈对晚辈之间4、收养形成一种拟制血亲关系,可依法设立或解除5、收养的条件和程序由法律加以规定第二节收养制度的基本原则及意义一、收养制度的基本原则(一)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的原则(二)平等自愿原则(三)不得违背社会公德原则(四)不得违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原则第九章离婚制度第一节离婚制度概述一、婚姻终止的概念和原因(一)婚姻终止的概念婚姻终止,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归于消灭。(二)婚姻终止的原因1、婚姻因配偶死亡而终止2、婚姻因离婚而终止二、离婚的概念和种类(一)离婚的概念离婚是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二)离婚的种类1、双方自愿离婚和一方要求离婚2、行政程序离婚和诉讼程序离婚3、协议离婚和判决离婚第二节登记离婚一、登记离婚的概念和特征登记离婚又称为双方自愿(两愿)离婚、协议离婚,是就离婚的法律后果达成协议,经过婚姻登记机关认可即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二、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一)离婚登记的条件1、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须有离婚的合意。3、须对离婚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书面协议。(二)离婚登记程序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双方必须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1.申请男女双方应当持有双方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和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2.审查婚姻登记机关主要查明双方是否真正自愿,是否对子女抚养教育和财产问题作了妥善处理。3.登记婚姻登记机关经过审查,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三)离婚登记中的具体问题1、离婚登记后,一方反悔要求人民法院给予重新处理的问题。离婚登记后,一方反悔人民法院不应受理,告知当事人向原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解决。但对财产、子女问题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应受理。2、关于假离婚问题第三节诉讼离婚一、诉讼离婚概述(一)诉讼离婚的概念诉讼离婚,又称裁判离婚,是指夫妻一方当事人基于法定离婚原因,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依法通过调解或判决而解除当事人间的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裁判离婚的立法原则有责主义无责主义破裂主义(二)判决离婚理由的表达方式列举式——由法律逐一罗列准予离婚的各项理由,非有其中之一者当事人不得提起离婚之诉。概括式——法律不具体列举离婚的理由,只作抽象概括性规定,作出准予离婚的法定依据。例示式——法律除具体列举一定的法定离婚理由之外,又以一个抽象的、概括性的条款加以规定,以弥补列举理由之不足。二、我国现行裁判离婚制度(一)裁判离婚的程序1、关于诉讼外调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前置程序)2、裁判离婚程序管辖——原则上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调解——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包括调解和好、调解离婚。判决与上诉——当事人对判决不服,有权上诉。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不得重新起诉。3、离婚诉权限制(1)对现役军人配偶离婚诉权的限制(2)在特定条件下对男方离婚诉权的限制(二)判决离婚的条件: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离婚的条件。1、以夫妻感情确以破裂作为判决离婚法定条件的理由2、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与调解无效的关系3、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认定看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的真正原因、有无和好的条件4、关于裁判离婚理由的例示性规定a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b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c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d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e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第十章离婚的效力一、离婚时的财产清算(一)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1、分割范围:分清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其中个人财产包括婚前个人财产,及婚后法定或约定属于个人的财产。2、协议与判决:有约定的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可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3、判决的原则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4、分割的具体方法(1)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均等分割。(2)夫妻两地分居,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方,相差悬殊的,给予补偿。(3)已登记结婚,未共同生活,受赠与的礼物、礼金,根据具体情况处理。(4)一方以共同财产入伙经营,入伙财产归一方所有,给另一方面一半补偿。(5)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生产资料,可分给有经营条件和能力的一方,另一方一半补偿。(6)共同经营当年无收入的,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7)婚后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产权中增值的部分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8)对不宜分割的房屋,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给另一方面补偿。(9)离婚时一方所有的知识产权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面以适当照顾。(10)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自然毁损、灭失,离婚是另一方面不得主张抵偿。(11)借婚姻索取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可酌情返还。性质难以认定的按赠与处理。(12)离婚时,对一时难以查清的财产可告知当事人另案处理;或中止诉讼。(13)《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二)》第15-18条的四种情况*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一、夫妻共同居住的公房,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双方均可承租(一)婚前一方承租,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二)婚前一方承租本单位的房屋,离婚时,双方均为本单位职工。(三)一方婚前借款建房取得公房承租权,婚后共同还款的。(四)婚后一方或双方申请取得承租权。(五)婚前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拆迁取得房屋承租权。(六)夫妻双方单位联建或购置的房屋。(七)一方将其承租的房屋交回,另一方给调换房屋的。(八)婚前双方均有,婚后合并调换的。九)应当依法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同等条件下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错方。(十)由一方承租的,给另一方适当的补偿。(十一)如公房较大的,可隔开或调房,分别承租。(十二)一方对另一方承租的公房无权承租而住房有困难的,可判决或调解暂住一到两年期限。或给另一方一次性经济帮助。(十三)法院调整或变更承租权的,应征求房管部门的意见,并依照有关部门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十四)对夫妻共同出资而取得“部分产权”的房屋,分得方给予对方一半价值的补偿。如双方条件相当,可采取竞价方法解决。(二)关于付出家庭义务较多一方的补偿请求权1、补偿请求权的根据它是对夫妻所从事的家务劳动应该予以的正确评价的必然要求。2、补偿请求权的要件(1)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各自所有。(2)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了较多义务。3、补偿请求权的行使(1)行使时间——离婚时(2)向对方请求(如符合条件,法院应有告知义务)(3)补偿的数额——双方协商,法院调解或判决(三)债务的清偿1、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和夫妻共同生活、经营所负的债务。首先用共同财产清偿,其次,用法定或约定的个人财产清偿,不足的可以承诺日后清偿。2、夫妻个人债务的清偿夫妻个人债务指夫妻以个人名义所负的与夫妻共同生活无关的债务。个人债务一般包括:婚前所负的债务;婚后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扶养义务的亲友所负的债务;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虽发生于夫妻共同生活中但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不得规避法律个人债务应以个人财产清偿,对方不负连带清偿责任。(四)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1、经济帮助的性质它是解除婚姻关系时的一种善后措施。2、经济帮助的条件(1)离婚时,已经存在困难(2)受帮助一方生活确有困难(3)提供帮助的一方应有负担能力3、经济帮助的具体办法多采用一次性支付费用的办法,对失去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可作长期妥善安置。受助方再婚的,帮助方可停止帮助。二、离婚后的子女抚养(一)离婚不消除父母子女关系(二)离婚后子女由父母何方抚养1、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是贯穿于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2、2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3、2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哪一方生活,应以维护子女利益为前提,综合考虑父母双方的思想品质、生活作风、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优先照顾:(1)已做绝育手术或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环境对子女不利。(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有利。(5)双方条件基本相同,看子女单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他们有能力照顾。(6)10岁以上,应尊重子女的意见。4、对继子女、养子女的抚养问题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经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仍应由生父母抚养。养子女,离婚后应由双方负担子女的抚养费。(三)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分担和变更1、父母双方离婚后仍负有平等地负担子女抚养费的义务.抚育费是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的总称。2、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期限、和交付办法。(1)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2)给付办法,原则上定期给付。(月、季、年)特殊情况,可一次性给付。(3)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虽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养费。(4)给付期限,一般到子女18周岁,子女18周但不能独立生活,如父母有给付能力,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该子女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3、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和抚养费可依法变更。变更形式有:双方协议、一方请求。如共同生活一方患病、伤残、虐待子女、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及10周岁以上子女愿随另一方面生活。变更抚养费,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考虑。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养费。对拒不履行的,法院可采取强制措施。三、关于探视权利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2、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3、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法院可依法中止探望权;中止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1)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患有重病,不适合行使探望权。(3)行使探望权的一方当事人对子女有侵权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严重损害未成年子女利益。第一章继承法概述第一节继承的概念和特征一、继承的概念继承:指将死者生前所有于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现象或法律制度。概念的含义:(一)继承是因公民(自然人)死亡而发生的法律现象。(二)继承是处理死者财产的法律制度。(三)继承是继承人承接被继承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一、继承法的概念指调整因人的死亡而发生的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继承法的性质(一)继承法为身份法(二)继承法为财产法(三)继承法为亲属关系上的财产法第五节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一、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二、继承权平等原则三、互谅互让、团结和睦的原则四、养老育幼,特别保护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的利益的原则五、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第二节继承人一、继承人的概念指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在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中有权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公民。(一)继承人是在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中对被继承人遗产享有继承权的人(二)继承人是有权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公民(三)继承人所承受的是死者的财产权利和义务2、我国法定丧失继承权的原因①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②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③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④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四)继承权丧失的确认我国的规定是一旦发生《继承法》第7条规定的丧失继承权的法定事由时,继承人的继承权当然就丧失,无需用任何方式表示。但在当事人就某人是否丧失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当由人民法院确认继承人是否丧失继承权,其他任何机关或者个人均无权确认公民继承权的丧失。第四节遗产被继承人的遗产与保险金、抚恤金的区别:《保险法》第64条:被保险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一)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三)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对于抚恤金,如果是职工、军人因工死亡、生病或其他意外事故死亡后,由有关单位按规定给予死者家属而产生的,因具有对死者家属的经济补偿性,而不能列为遗产。有关部门发给因工伤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军人的生活补助,归个人所有,这类抚恤金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第三章法定继承法定继承的概念指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继承的先后顺序、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来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定继承的特征(一)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二)法定继承能够限制遗嘱继承(三)法定继承以一定的身份关系为基础(四)法定继承中的若干规定具有强行性(三)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1、配偶2、子女3、父母4、兄弟姐妹5、祖父母、外祖父母6、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晚辈直系血亲7、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三)我国的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一节遗嘱继承概述一、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指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二)特征1、发生遗嘱继承的法律事实不是单一的。2、遗嘱继承直接体现着被继承人的意愿。3、遗嘱继承是对法定继承的一种排斥。三、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一)没有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继承不能对抗遗赠扶养协议中约定的条件(二)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三)指定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和放弃继承权第二节遗嘱一、遗嘱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指公民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此有关的事务并于死亡后发生效力的单方的民事行为。(二)特征1、遗嘱是一种单方的民事行为2、遗嘱是不得代理的民事行为3、遗嘱是于遗嘱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4、遗嘱是一种要式民事行为5、遗嘱是须依法律规定作出的民事行为六、遗嘱的内容(一)指定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二)指定后位继承人或补充继承人(三)指明遗产的分配方法和具体份额(四)对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设置附加义务(五)指定遗嘱执行人七、遗嘱的有效与无效(一)遗嘱的有效(二)遗嘱的无效1、无、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2、受胁迫、欺骗所立遗嘱无效3、伪造的遗嘱无效4、被篡改的遗嘱内容无效5、遗嘱没有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的,对应当保留的必要份额的处分无效第三节遗赠一、遗赠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而于其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二)特征1、遗赠是一种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2、遗赠是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以财产利益的无偿行为3、遗赠是一种于遗赠人死亡后发生效力的死后行为4、遗赠是只能由受遗嘱人亲自接受的行为第五章遗产的处理一、遗产债务的范围(一)遗产债务:指被继承人所欠债务。指被继承人生前个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完全用于个人生活需要所欠下的债务。(二)种类1、税款2、合同债务3、因侵权行为而承担的损害赔偿的债务4、因不当得利而承担的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5、因无因管理而承担的补偿管理人必要费用的债务6、其他个人债务我国《继承法》没有明确规定清偿方法,司法实践中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先清偿债务后分割遗产(二)先分割遗产后清偿债务第五节遗产的分割一、遗产的确定(一)要把遗产同夫妻共同财产加以区分(二)要把遗产同家庭共同财产加以区分(三)要把遗产同其他共有财产加以区分(四)查清被继承人的债权和债务二、遗产分割的原则(一)遗产分割自由原则(二)保留胎儿继承份额原则(三)互谅互让、协商分割原则(四)物尽其用原则三、遗产分割的限制(一)被继承人以遗嘱禁止分割(二)共同继承人以协议禁止分割(三)裁判禁止分割(四)其他限制四、遗产分割的方法(一)依被继承人遗嘱的指示分割(二)依共同继承人的协议分割(三)裁判分割五、遗产分割的效力(一)遗产归属效力(二)共同继承人相互之间的担保责任案例部分宋自立有两个儿子,长子宋红军在外地工作,宋自立与次子宋红建及儿媳黄朝菊、孙子宋兆辉一起生活。宋红建病故后,宋自立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黄朝菊为了能使老人安度晚年,承担了照顾其生活的全部责任,尽了主要赡养义务。1998年宋自立死亡,在办理后事时,发现宋自立留有存款6万元和一份遗嘱,遗嘱中声明:宋自立的好友姚一平曾对他有过极大的帮助,决定在其死后从遗产中拿出2万元赠送给姚一平,以示报答。长子宋红军认为自己是唯一的继承人、姚一平已经于1996年死亡,遂将存款全部提走。为分割宋自立的存款,宋红军、黄朝菊、姚一平的儿子姚胜明等发生争执。1、黄朝菊有无继承权?为什么?2、宋兆辉有无继承权?为什么?3、如果黄朝菊参加继承,对宋兆辉有无影响?4、姚胜明有无继承权?为什么?1、《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加继承,所以黄朝菊有继承权,并且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加继承。2、《继承法》第1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所以宋兆辉可以参加继承。3、高法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加继承,不影响其子女代位继承。4、无继承权,因为代位继承不适用于遗嘱继承和遗赠。张女士单身一人,1984年收养养子张胜,张胜与王某结婚后,于2000年生育一女张青,2004年张胜不幸病逝。2009年张女士因意外事故身亡,现张女士留有房屋一栋,现金13万元。张女士的弟弟张平认为张胜不是张女士亲生的,张青也和张女士无血缘关系,所以不能继承张女士的遗产,应由自己继承姐姐的遗产。王某作为张青的法定监护人主张张青虽与张女士无血缘关系,但她是张胜的亲生女,可以代位继承其养祖母的遗产。养孙女可否代位继承养祖母的遗产?????第一种观点认为,张青与张女士无血缘关系,不能继承张女士的遗产。张平作为张女士的弟弟应该以第二顺序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其姐姐的的遗产。????第二种观点认为,张青作为张女士的养孙女,其父亲张胜与张女士有拟制的血亲关系,因此可以代位继承张女士的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23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根据这个法条可以看出作为养孙女的张青与形成收养关系的祖母张女士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与自然血亲的权利义务一样。????本案中被继承人是张女士,被代位继承人是张胜,代位继承人是张青,符合代位继承人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1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被继承人的养子女、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亲生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养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与被继承人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也可以代位继承。因此张青作为张胜的亲生女儿理应以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身份代位继承其养祖母张女士的遗产,而不是张女士的弟弟张平继承其姐姐的遗产。李某八十年代中期贷款成立了一家页岩砖厂,经过二十年的精心运作现已发展成为资产达五千万元的建材有限公司。李某与妻子共生有二子一女,妻子已于十年前因病去世,长子李某才在集公司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次子李某福因车祸在十三年前死亡,女儿李某菊在公司人力资源部任主管。2005年四月,李某因心肌梗塞突然死亡。长子李某才继任公司董事长,并掌管李某留下的所有家庭财产。次子死亡时留下一子一女,儿子李某军在公司任职,女儿李某婷在大学攻读硕士。李某军和李某婷在爷爷李某死后多次向自己的伯父李某才和姑姑李某菊提出要继承爷爷的遗产与公司股份,均遭到二人严厉拒绝,其理由一是作为长子,其接手公司董事长是老人李某的遗愿,公司是正在运转的企业,不能当作遗产分割;二是作为孙辈的李某军、李某婷无权继承爷爷的遗产。于是李某军和李某婷共同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自己的伯父和姑姑,要求继承爷爷的遗产和公司股份。一、什么是代位继承?二、要产生代位继承必须具备几个构成要件?三、老人遗愿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有限公司股份能够继承吗?一、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如果没有遗嘱,由被继承人已死亡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其参加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一种继承制度,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称为被代位继承人,其晚辈直系血亲称为代位继承人,他们的继承权是代位继承权,在代位继承的情况下,代位继承人代替被代位继承人所固有的继承地位、顺序和应继份额。关于代位继承的理论仍然属于法定继承范围中的一种特殊继承制度,是为弥补第一顺序继承人中子女的缺额而设定的,在正常情况下,被继承人死亡时其子女便依法同其他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一起直接行使继承权,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则第一顺序继承中就产生了空缺,原应由先亡子女继承的那一部分遗产份额就可能成为无人继承的财产。所以,法律确认先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实质就是赋予他们代表先亡长辈直系血亲取得本应由其继承的遗产。如果被继承人的先亡子女生前就丧失了继承权,则其晚辈直系血亲也就没有代位继承权。二、(1)被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被继承人任何别的继承人都不能成为被代位继承人,他们的晚辈直系血亲也不能取得代位继承权;因此,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均不发生代位继承问题;被继承人的子女既包括婚生子女,也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2)被代位继承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即使被继承人的子女是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的,也不能适用代位继承,而是适用转继承;而且被代位继承人死亡时没有被剥夺继承权,否则也不能发生代位继承。(3)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被代位继承人的旁系血亲或者长辈均没有代位继承权,晚辈直系血亲包括生子女、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养子女、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生子女、亲生子女的养子女、养子女的养子女、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不受辈分限制。(4)代位继承只能发生在法定继承方式中。代位继承属于法定继承的范畴,从代位继承人范围到代位继承时的遗产分配原则,都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他人无权任意变更。而在遗嘱继承中,因为遗嘱在继承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所有遗嘱继承人死亡时并不享有继承权,因而其晚辈直系血亲就没有代位继承的权利,故遗嘱继承中不适用代位继承。本案中的李某军、李某婷依照继承法,符合代位继承的法律特征,有权成为代位继承人,代表其早亡的父亲李某福,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其祖父李某(包括祖母)留下的遗产中的法定份额,他们的诉讼主张得到法院的支持是正确的。三、本案中老人李某的遗愿只是生前的一种愿望,公司董事长一职由长子接任,其目的是便于家族掌握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但是它并不是李某的遗嘱,因为李某没有在生前留下书面的遗嘱公司股份由长子继承、也没有其他形式的遗嘱存在,因此他的遗愿不是法律意义上遗嘱,没有法律效力。关于有限公司是正在运转的企业,不能当作遗产分割的提法也是某些人的片面理解,公司法规定只要公司章程没有对这方面有特殊的规定,那么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同理,代位继承人也享有这个权利。本案中李某军、李某婷作为代位继承人依据公司法当然可以继承祖父李某(包括祖母)在公司中的股份并成为股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五条被继承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都可以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不受辈数的限制。第二十六条被继承人的养子女、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亲生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养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与被继承人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也可以代位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六条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老教授郑某有三子一女,均已成年。2001年冬,郑某的大儿子因患癌症,医治无效死亡,留有两个儿子(即郑某的两个孙子)。2003年春,郑某去世,遗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当时因故遗产没有分割。2005年,郑某的两个儿子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死亡,各自遗有一个女儿(即郑某的两个孙女)。2006年准备处理郑某的财产,郑某的女儿、两个孙子、两个孙女为继承遗产发生纠纷。1.郑某的两个孙子有无继承权?2.郑某的两个孙女有无继承权?3.郑某的女儿如果有子女,他们有无继承权?案例中,郑某的两个孙子根据代位继承法律制度享有继承权。案情显示两个孙子满足代位继承的所有法律要件:1.被代位继承人郑某的大儿子于2001年冬死亡,早于2003年春死亡的被继承人郑某。2.被代位继承人郑某的大儿子是被继承人郑某的子女。3.被代位继承人郑某的大儿子没有丧失继承权。4.代位继承人郑某的两个孙子是被代位继承人郑某大儿子的晚辈直系血亲。综上,郑某的两个孙子是代位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我国有关转继承的法律规定我国《继承法》中未明确规定转继承,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2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第53条规定:继承开始后,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移给他的继承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转继承发生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1、被转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以后,遗产分割以前死亡。2、被转继承人没有丧失继承权或放弃继承权。3、转继承人是被转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案例中,郑某的两个孙女根据转继承法律制度享有继承权。案例中的案情显示两个孙女满足转继承的所有法律要件:1.被转继承人郑某的两个儿子于2005年在车祸中死亡,而郑某已于2003年死亡,继承已经开始,但是因故没有分割遗产。满足被转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以后,遗产分割以前死亡的要件。2.被转继承人郑某的两个儿子没有丧失继承权或放弃继承权。3.转继承人郑某的两个孙女分别是两个被转继承人郑某两个儿子的合法继承人。综上,郑某的两个孙女是转继承人,具有继承权。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代位继承和转继承都是因继承人死亡无权行使继承权而发生的、由继承人的继承人行使被继承人的财产继承,但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1.发生时间和条件不同。转继承是被转继承人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处理之前死亡,转继承只能发生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代位继承是被代位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代位继承只能发生在被代位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前死亡。2.主体不同。在转继承中,享有转继承权的人是被转继承人死亡时生存的所有法定继承人,因此,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子女、配偶、父母都有转继承权。而代位继承中的代位继承人只能是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或拟制血亲的子女范围内,如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且不受辈分限制,但不能是其他法定继承人。3.适用的范围不同。转继承可以发生在法定继承中,也可以发生在遗嘱继承中。(根据“意见”第53条)而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而不适用于遗嘱继承。2006年3月2日,王桐向胡安借款10000元,同年4月5日,王桐又向其借款20000元。2007年1月,王桐发生交通肇事死亡,其遗产被其妻子刘云、父亲王成功、母亲高玉丰继承。2007年5月,胡安向法院起诉,要求三继承人承担还款责任。经查明,王桐与刘云的夫妻共同财产为12万元。王桐死后,三继承人已经提起继承诉讼,王桐的遗产已被分割,三继承人各分得20000元。关于本案的处理,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三被告应当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对原告的债权承担责任,由于该债务系死者的夫妻共同债务,三被告作为继承人,应当共同承担清偿责任。因此,各被告均应清偿10000元。?????第二种意见认为,该债务是死者的夫妻共同债务,而三被告继承的是死者的个人财产,故只清偿死者的个人债务,即该笔债务的一半15000元,其余15000元债务属于被告刘云的个人债务,应由该被告承担,其他二被告无清偿责任。若财产在继承前未分割,应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债务,剩余财产再行割。则剩余财产为9万元,该9万元的一半属于死者的遗产,由三被告分割,每个被告可分得1.5万元。该1.5万元属于三被告的可得财产。如果三被告清偿该夫妻共同债务,三被告虽以清偿债务为限承担责任,但每人应当承担10000元,三被告的可得财产为5000元。可以看出,若清偿死者夫妻共同债务则对除刘云外的继承人的权益造成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二条。法院认为,法律、司法解释所指“应当清偿的债务”,包括死者的个人债务、夫妻共同债务的一半、死者家庭共同债务中应由死者清偿的部分三部分内容。李某于2004年10月15日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生前留下7万元的遗产。同时,也留下一份遗嘱,将其个人财产2万元给其大儿子李甲,另外的2万元给他的侄子李乙。由于遗嘱中只涉及其中的4万元个人财产,遗漏了李某个人财产的3万元。另查明,李某的妻子先于李某去世,李某尚有一个女孩李丙已出嫁。李丙得知后与李甲、李乙共同协商,李某遗漏的遗产3万元由李丙、李甲共同分割,每人分得1.5万元。2005年8月,债权人陈某持李某生前欠其债务4.5万元的凭据向法院起诉,要求李甲、李乙、李丙共同偿还。陈某的诉求应得到法院的支持,即李某生前所欠债务,应当由李甲、李乙和李丙共同偿还。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财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同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2条的规定: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本案中,李某的儿子李甲与女儿李丙是法定继承人,而李甲又系李某生前指定的遗嘱继承人。李某的侄子李乙是李某生前指定的受遗赠人。根据前述理由,笔者认为,李某生前所欠陈某的债务4.5万元应当按下列顺序清偿:李甲与李丙各偿还陈某1.5万元,余下的1.5万元债务,由李甲与李乙各偿还7500元。案例:老夫妇俩分别于2008年7月1日、2008年9月23日各签了一份“遗嘱”(名称),内容大致相同,原文为:我和老伴共同商量,决定把我们的房产留给孙子吕宁继承,今北新家园x-x-x的房产权一切归孙子所有,任何人不得干涉,这是我和老伴的心愿。希望孙子把我们养老送终。一切全靠孙子了。两个证明人是邻居,爷爷、奶奶分别签字。奶奶于2008年9月23日又立了一份口述遗嘱,代笔人,两位邻居作为证明人分别签字。爷爷08年9月23日去世,奶奶10年1月20日去世。尽管当事人将这份写有处置个人遗产的文字内容称为“遗嘱”,让我们来看一下是否符合遗嘱的各种成立要件。根据《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有人提出:孙子是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也是法定继承人。因此,是一份纯粹的遗嘱。首先我们来看法条原文,孙子是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二章法定继承第十条的第二顺序,是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没有孙子女和外孙子女。这与监护人不同。孙子女,外孙子女不能通过继承取得爷爷奶奶的遗产,法律规定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以继承方式取得隔代人遗产的只有代位继承和转继承两种。由此说明,该“遗嘱”确非遗嘱只不过是被继承人认为是遗嘱而已。再来看是不是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遗赠抚养协议。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被继承人希望孙子养老送终,从形式上看除了没有孙子的签字外,基本符合遗赠抚养协议的要件。而且,这个缺失还可以通过孙子事实上的扶养来弥补,从而以实际履行取得这个双务合同中的财产权利,这些事实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证明。如提供为老人住院支付的医疗费,死亡时交付丧葬费等的收费发票。至多再提交几个证人证言。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该“遗嘱”中的主要内容就会发现:“遗嘱”中的房子留给孙子是确定无疑的。养老送终不过是“希望”,而不是获得房子的必要条件。养老送终好,不养老送终也罢,房屋赠与都是心愿,何况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还得知,爷爷奶奶去世前一直和住在儿子家,孙子的养老送终毕竟隔着儿子,起到的只不过是一个辅助的作用。孙子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房子送给孙子从感情上讲,是符合情理的。因此,从该“遗嘱”的内容上讲,当不属于遗赠扶养协议。既然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父亲、叔叔、姑姑是法定继承人,孙子也不能作为法定继承人通过“遗嘱”取得继承,那是不是能作为继承人以外的人接受遗赠呢?我们再来分析如果将该“遗嘱”作为一个标准的遗赠来看是否合适。根据《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首先我们看,书面遗嘱的赠与形式本身没有瑕疵,内容符合赠与的意思表示。再看行为主体,立遗嘱人的死亡证明中没有妨碍其正确表达意志的疾病,无法推定行为人主体不合格。而且也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如没有必须留出份额的人等,说明遗赠是合格的。但《继承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遗赠的取得限定了条件: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法律要求遗赠成立的条件是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明示接受,那么说明需要证明的事实至少有两个:知道和知道起两个月内曾向利害关系人,即叔叔和姑姑主张过权利。从被继承人死亡到现在已经超过两个月了。显然,要对知道的时间进行举证,以说明不超过两个月,或者,对在法定两个月的期限内曾向叔叔和姑姑主张过权利,如要求其帮助办理过户手续进行举证。而在本案中,对后者的举证更客观,更有说服力。在对方当事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立即通过电话录音等方式进行补充证据也还是有可能的。如果有旁证,最好再提供一些旁证,如向房产部门主张过权利,不予过户的回复,其他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等。在对方当事人提供不出更多的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胜诉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当然也可以对知道的具体时间举证,但如果主观性太强的话,不符合证据的三性要求,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某甲的父亲某乙(已故)生前用别人的车辆挂靠XX市XX出租车公司,某乙去世时欠下该出租车公司交通规费、管理费15000多元未付。某乙去世后,该出租车公司将某甲诉至法院,要求某甲偿还某乙生前所欠的交通规费、管理费1500多元。

某乙之妻与其离异多年,某乙去世时年仅35岁。在某乙29岁时患上严重的肾病,在六年内进行了两次肾移植手术,经医院证明共支出医疗费36万多元。某乙生前变卖了家中所有财产用于治病,还四处借钱治病,去世时已一无所有,出租车公司也没有证明某乙留下遗产。某乙从工作之日至其出世之日没有从事过任何收入丰厚的职业,某乙一生都不可能积累36万元的财产,因此他去世时只留下大量的债务,而无任何遗产供某甲继承,该出租车公司也没有举证证明某甲继承了某乙的遗产。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也就是说,如果某甲继承了某乙的遗产,就要在遗产实际价值的范围内为某乙清偿债务。而本案中某乙没有留下遗产,某甲也没有继承遗产,因此,对于某乙所欠该出租车公司的债务,某甲不用偿还。法院判决结果:

驳回出租车公司的诉讼请求。即法院采纳了本律师的观点,判决出租车公司败诉,某乙的债务某甲不用偿还。点评:

本案重在证明某甲没有继承某乙的遗产,论证某乙在事实上不可能给某甲留下遗产。张某、曾某与孙某(女)三人同村,从小一起长大,感情要好。2003年2月曾某与孙某结婚要盖新房,由于还要置办家具和酒席,曾某向张某借款1万元,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只说等以后有钱了就还。由于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相当信任,当时张某也未计较太多,只是让曾某打了张收条(不是借据亦非欠条)。????曾某与孙某结婚后即一同前往城里打工。2006年8月,曾某在工地因意外事故死亡,死亡时,未留下任何遗产。经劳动部门认定,曾某为因工死亡。此时张某找到曾某的妻子孙某,称除了那张打了收条的1万元外,曾某另外还欠自己1万元,没有打条子。孙某出于对张某的信任,便在曾某打给张某的收条上写上了证明曾某“总共收人民币2万元”的字样,并签了名。不久,曾某的妻子孙某与曾某打工所在的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一次性赔偿孙某12万元(含死亡赔偿金8万元)。张某知晓后立即找到孙某,要求孙某用得到的12万元赔偿金偿还曾某生前的欠款2万元。孙某认为,该12万元赔偿金是曾某打工的公司对自己的精神抚慰金,应该属于自己,曾某死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自己没有替曾某偿还债务的义务,因此拒绝偿还。本案争议的问题是:死亡赔偿金是否属于遗产?????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可见,我国继承法采用的是“限定继承原则”,结合本案来看就是说,如果曾某死亡时留下的遗产超过了2万元,孙某作为曾某的法定继承人,就应当对张某主张的2万元债务全部承担清偿责任,而如果曾某留下的遗产不足2万元,假设只有1万元,那么孙某就只需要对其继承的这一万元负清偿责任,剩下的一万元债务,孙某可以不偿还。在本案中,曾某死亡时没有留下遗产,现在的问题就是,公司赔偿给孙某的12万元赔偿金能否视为曾某的遗产,如果肯定回答的话,那么孙某就应当偿还张某2万元欠款,反之,孙某可以不偿还。死亡赔偿金是指公民因工伤、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死亡的,由国家或有关单位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给死者家属一定金额的慰问金及生活补助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可见,死亡赔偿金并不是死者身前取得的财产,而是有关单位给予死者家属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慰问,发给谁的就属于谁,从发给之日就应当属于死者家属的个人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之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时”、“个人”、“合法财产”等我们可以看出,遗产具有特定的时间性、财产性和专属性,也就是说只有死者个人的财产才有可能属于遗产的范围。那么,上文提到的死亡赔偿金,由于是有关单位发给死者家属的财产补偿和具有精神抚慰性质的补偿,属于死者家属的财产,显而易见应当排除在死者的遗产之外。因此,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上述案例中曾某没有遗产由孙某继承,因此,孙某对曾某生前的2万元欠款没有偿还的义务,可以不偿还。甲某因有第三者,要求与其妻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于是其下毒杀妻。经抢救妻子未死,甲被判刑。但是甲妻未与其离婚,并且还督促甲悔改。甲刑满释放后又与其妻共同生活了十几年,后妻死留下了不少遗产。法院判决,甲某无权继承其妻子的遗产。你认为法院的判决正确吗?某甲对某乙享有债权,对某丙负有债务。由于某乙没有履行还款义务,某甲即起诉至某乙所在地的A县人民法院。该法院判决某乙还款。判决生效后,某乙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某甲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在法院采取执行措施之前,某甲意外死亡。某丙对某甲的债权已经到期。由于某丙担心其债权得不到保护,得知某甲死亡且某甲对某乙有债权后,即在某甲死亡后的第八天,以某甲的继承人为被告在B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某甲的继承人偿还某甲欠其的债务。在一审诉讼过程中,某甲的继承人不愿卷入原某甲的债权债务纠纷,均明确表示放弃继承。因某甲的继承人放弃继承,某乙所在地的县人民法院即裁定终结执行。某丙不知某甲是否还有其他的遗产。B县人民法院的这件民事诉讼该如何裁判?债权人某丙的利益该如何保护?问题一:就本案的情况,某甲的继承人能否放弃继承?某丙能否向某甲的继承人主张权利?问题二:某丙可否向某乙主张权利?法律规定继承人可以放弃继承,这仅是实体上的规定,指的只是继承人可以从实体上放弃接受被继承人的遗产,并无须对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承担责任。但继承人不能放弃对被继承人的遗产进行清算、并以遗产偿还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程序性责任。因为被继承人的遗产状况往往只有继承人方清楚,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而又不承担清算责任,必然会侵犯被继承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尽管本案继承人宣布放弃继承,某丙仍可以向其主张权利,但某甲的继承人只负有对被继承人的遗产进行清算、并以遗产偿还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程序性责任。在我国,继承人只在继承的遗产价值范围内对被继承人的债务承担偿还责任。倘若前述争议中认为放弃继承仅指实体权利的观点成立,则继承人放弃继承与不放弃继承的法律后果并没有什么不同,现行法律规定的继承人可以放弃继承就显得没有任何意义。可见,现行继承法的上述规定表明,放弃继承是继承人的一种权利,但继承人行使这项权利不能导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否则放弃行为无效。认为放弃继承仅指实体权利,不包括程序上的清算义务的观点,是对现行继承法规定的放弃继承行为性质的理解错误。《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我们认为,被继承人的死亡并不是《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的情形。因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是一种主观的心态所致,是能够行使债权而不行使债权的情形。被继承人的死亡不是“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因此,本案中,某丙能否通过代位权向某乙主张权利,取决于某甲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行为是否属于《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的情形。从法律的视角观察继承的过程,可以确定,遗产继承始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继承开始意味着被继承人的遗产属于继承人全体共有;对遗产的处理意味着对共有财产进行分割;继承人放弃继承意味着放弃原本属于继承人的财产权利。从遗产继承过程的这些法律意义可以明确,继承人放弃继承,实际上就包含了放弃行使被继承人到期债权(继承开始后即属于继承人所有的债权)的情形。因此,我们认为,全体继承人放弃继承遗产,这是对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债权的一种危害,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有权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对被继承人的债务人行使代位求偿权。2000年10月高某在某银行申领了信用卡一张。2005年6月,高某因病死亡。自2006年11月起,上述信用卡发生了多起透支消费,累计金额达人民币5900余元。银行多次向高某催讨未果,在催讨过程中得知持卡人高某已经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