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1页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2页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3页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4页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孟子高三语文组

赵斌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的内涵。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对比、举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检查预习:字音孺子怵惕恻隐铄荑稗强

rúchùtìcèshuòtíbàiqiǎng

诵读,感受语言美重要实词乍:忽然

内:通“纳”,收入,结交要:通“邀”,求取

旷:空,使空闲

悟读,感受思想的力量第一章【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原文】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文】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思考:刚才我们提到,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内涵恻隐:就是怜恤、同情。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辞让:就是推让、谦让。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端:就是发端。

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第二章

【原文】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译文】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第三章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译文】

孟子说:“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只是一点点,一般老百姓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大舜明白事物的道理,又懂得人际关系的实质;他是从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出发做事情,而不是只做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样子。”第四章【原文】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译文】

孟子说:“万物之理我在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反省而自求诚意,那快乐是很大的。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第五章【原文】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注释]①荑(tí):即稊,稗类植物。

【译文】

孟子说:“五谷是庄稼中的好品种,但如果不成熟,那还不如稗子之类野草。仁,也在于使它成熟罢了。”

第六章【原文】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译文】

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讨论

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

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

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

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

⑥、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我,泛指我们每个人。固,本来。)(怜恤同情之心)(第一个所以,的原因。第二个所以,用来的方式)

(要,通“邀”,求取。乡党,家乡,乡里。)(莫,没有。焉,兼词“于之”,于,比。之,代词。)(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了就会扩充它们。扩而充之,发扬,努力去做)如何使“发端”成熟思考: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思考孟子认为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上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②要“存之”。“四端”人皆有之,只要用心追求,加以扩充就能得到仁义礼智。③要“求”之。讲究仁义礼智,追求美好人性,就可以成为宽大为怀的仁者、遵礼作乐的长者,明辨是非的智者!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反躬自问,诚实无欺,宽容大度,推己及人。⑤要“熟之”。仁的价值就在于使它成熟。⑥要不“自暴自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怎能舍弃?小结

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是人与“非人”的分水岭。众生平等,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向上成为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是衣冠禽兽的路。这两条路在起点处交汇,就看你选择哪一条路并且努力走下去了。孟子认为人人都可成为尧舜,关键是要有“不忍人之心”,要有仁义礼智。孟子的观点无疑为人的人生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