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需要帮助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需要帮助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需要帮助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需要帮助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需要帮助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需要帮助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2.行为与习惯: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能力所能及地、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3.知识与技能:知道残障等弱势群体在生活中会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困难和不便,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并具有初步的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4.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故事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到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苦与困难,需要大家的帮助。搜集关于残疾人的视频、图片活动过程: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到新教室上课非常高兴,同学们高兴吗?送给大家一份特殊的礼物。播放视频。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听到这优美的声音,心情怎样?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没有我们这样幸福,他们看不见蓝天白云,看不见绿树红花;听不见蛙鸣鸟唱,听不见风吟雨歌……他们是哪些人?这些人需要帮助吗?需要今天就让我们轻轻的走近他们。出示课题活动一、了解残疾人你见过什么样的残疾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知道残疾人是如何学习、生活的?你认为他们学习、生活起来怎么样?刚才我们只是说觉得他们的生活艰难,到底有多么艰难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亲身来体验一下。活动二、亲身来体验1.体验活动一:聋哑人。我想请一位同学扮演聋哑儿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其他同学认真看,看明白了就说。同学说得对,你就点点头,说得不对,就摇头,然后再表达一遍。一定要认真看。2.采访这位同学:当你一遍又一遍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而别人却不理解时,你心情如何?这时候,你最需要什么?(板书:帮助)聋哑人要和我们交流是如此的困难,他们特别需要帮助。盲人的生活又会怎样呢?3.体验活动二:盲人。请刚才和老师握手的同学再到台前来,老师现在给你戴上眼罩,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现在请你走到教室的后门去。此时心情怎样?如果这个过程有人帮你你会怎样?谁来帮助他?盲人行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困难重重。4、现在让我们都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拿出本子,写“帮助残疾人”这几个字,展示,谈感受。5.我们刚才体验的是肢体健全的残疾人的生活小事,那么肢残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体验活动三:肢残人。老师了解到平常同学们系红领巾需要的时间不到十秒,现在请同学们单手系红领巾,老师给大家二十秒的时间。然后谈感受。如果我们上肢都不健全呢?我们又怎能完成这些事情呢?残疾人的生活真的是步步维艰!6.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尝试着做了一小会残疾人,只是去做了他们生活中的一点点平常的小事,如果一天、一个月、一年、一生都是这样呢?他们还要面对吃饭、穿衣服、叠被子,甚至是出行这些更困难的事,他们的内心会是多么的痛苦,可是,面对这样的人群,有人这样做了:一天,小明来到公园,忽然看见一个断了一条腿的人正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走着,样子十分可笑。小明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还学着那人的样子走路……走着走着,他想:何不把那人的样子拍下来呢?同学们一定会觉得有趣的,于是他取出相机,“咔嚓”一声就拍了下来。小明这样做对吗?如果你是残疾人此时的你会怎样?此时此刻他们不但需要我们的帮助,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板书:理解、尊重)刚才我们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时,当同学扮演的时候,有的同学也在笑,他们对吗?不应该嘲笑他们,要尊重、理解他们,更要主动去帮助他们。活动三、自强不息的残疾人1.残疾人的命运是不幸的,生活是坎坷的,可有很多残疾人并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身的价值,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请同学们读60页故事园,谈谈你的感受。成洁乐观、向上、自尊、自立、自强不息,你还知道哪些人是这样的?2.出示张海迪、桑兰及国外霍金、海伦凯勒等图片,可让学生大体讲讲他们的事迹。他们对待生活的乐观、向上、敢于同不幸的命运作斗争的精神更值得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学习。活动四、帮助残疾人1.我国的残疾人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了8000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你见过这样的残疾人吗?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2.我们的国家、社会,没有忘记残疾人,出台了很多措施帮助他们,你们知道的有哪些?3.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为残疾人做些什么呢?小组之间说一说,然后我们全班来说。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读一读63页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是啊,物质上的帮助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对他们而言更重要。活动五、献出我们的爱心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他们虽然不是残疾人,但是也需要我们的帮助,你知道是哪些人吗?山区里的孩子、留守儿童、妇女儿童弱势群体同学们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就有可能给他们艰难的生活点亮希望。2.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卡,用一两句话将你最想说的或最想做的写在上面。(放《爱的奉献》,学生动手制作,边做可以边展示,边往黑板上贴。)3.感情升华小结:同学们,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件小礼物,一句温暖的问候:需要帮助吗?都会给人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业:收集有关“帮助”的小故事,下节课开故事会。板书:需要帮助吗尊重残疾人帮助弱势群体理解《需要帮助吗》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知道残疾朋友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你说知道吗,知道!我们都能想到他们比我们生活的要难,但是他们生活的到底有多难,有多么不方便,孩子们了解的是不全面的,不彻底的。包括我们老师如果不去悉心观察了解的话,我们了解的也是不全面的。不讲这节课时学生就没体会这么深.所以,看到一些残疾朋友时,特别是平时在看到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朋友时,很多同学都觉得好玩,觉得好笑,还有的感觉残疾很丑,很不好看,其实,那就是一种歧视,而缺少的是真诚的了解,用心的理解,真心的同情与帮助。于是,我在课堂上就安排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引领学生用心,真诚地去体验一下残疾朋友的生活究竟有多难哪。当然,课堂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目的是做一个引领,我想,通过这个引领,或许学生更进一步地走近残疾朋友的内心世界,那种对残疾朋友的同情和要帮助的愿望不是我们强加于他们的,而是孩子们通过交流和体验自发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我一定要去帮助他们,是孩子们自发的,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我非要你怎样。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需要帮助吗》效果分析活动一、了解残疾人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初步交流对残疾人的认识,初步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多数学生知道残疾人生活不容易,但是到底有多艰难他们是没有深刻体会的。活动二、亲身来体验1.体验活动一:聋哑人。刚开始这个活动学生很高兴,都觉得很好玩,可是当自己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别人却不了解时,内心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他们能够体会到聋哑人要和我们交流是那么的困难,他们特别需要帮助。2.体验活动二:盲人。当一个人来扮演盲人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觉得好笑,但是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当全班同学都扮演盲人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按正常时间、规则完成,学生们深深体会到盲人行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困难重重。3.体验活动三:肢残人平常同学们系红领巾需要的时间不到十秒,课堂上请同学们单手系红领巾,时间十秒然后谈感受。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动作也不是很规范。在一步一步体验中学生感到肢残人生活的不易,内心的痛苦。4.结合生活实例,评价、交流通过对生活实例中人们的做法进行评价,认识到歧视残疾人是不对的,结合课堂上学生“笑”这一错误行为,进行引导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比起帮助他们其实尊重、理解他们更重要。活动三、自强不息的残疾人这一活动学生认识到很多同不幸命运做斗争的、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学生被他们坚强的意志所鼓舞,对待生活的乐观、向上更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活动四、帮助残疾人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到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知道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措施保护、关心弱势群体。活动五、献出我们的爱心这一活动是将学生所说转化为即将付诸的行动,鼓励以后有能力的人更多的来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学生思想收到很大的震撼。效果很好。《需要帮助吗》教材分析本活动主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的家乡(社区)”的第九条“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的有关内容标准编写的。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肢体、精神的残疾,使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群体。除了要忍受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和困难外,他们还要忍受社会对他们的歧视。由于缺乏了解和沟通,学生中甚至存在着一些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他们体验不到残疾人的困难,不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对残疾人特殊的身体状况感到好奇,常常会有意无意地伤害残疾人。设立本活动主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换位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产生对弱势人群的尊重与同情,激发爱心,能自觉关注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需要帮助吗》评测练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倡导平等、公正,倡导诚信、友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这不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体现吗?本节课结束,布置了收集“帮助”故事的作业,不仅把这节课所学用到实际生活中,还把主题范围扩大了,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从中获得快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学生的人生体验丰富了,价值观念提升了,自身素质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课堂永远都是我学习的舞台一直以来都对《品德与社会》怎样上存在着疑惑,通过这次出课,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评课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下,我解除了疑惑;掌握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规律:一、动之以情;二、晓之以理;积累了经验。感触最深的就是课堂永远是我学习的舞台。上课之前在学校大集备组的讨论下,我认真研究教材,搜集各方面材料准备课件,精心设计教案,学生的状况我预设到了很多种,自己感觉良好,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可真正走上课堂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为了准备的更充分、积累更多的经验,我在我们级部除我们班级之外其他班级都上了一遍。每一个班级上完后总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永远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一样。第一次在一班试讲,我担心他们不会积极回答问题,可他们却比往常都活跃,甚至让我有点驾驭不了。因为座位的摆放考虑不周,导致学生活动受限,体验活动有点蜻蜓点水,还造成了拖堂。第二次在二班讲,课堂气氛明显的不如一班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引导学生按我的要求回答问题就困难了许多,体验活动后谈感受就浅尝辄止了。自己情绪反而被学生影响了。第三次在三班讲,爱心卡表达祝福方面因为自己表达不清,导致学生写的时间太长,影响了整个教学时间。还有就是感觉每个环节过渡衔接不好,像脱节了一样。分析原因是自己的语言不够生动,缺少每个环节的小结。虚心接受领导和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一切准备就绪,这次再试讲,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去最活跃的四班试讲,我注意了自己的语言,调动起了学生的情绪。可能是因为太过紧张,竟丢掉了一个环节。不愧是最活跃的班级,学生的思维和见识都出乎我的意料。我太关注学生的纪律,却错过了学生最精彩的发言,忽视了对他们的课堂评价,失去了课堂中最精彩的部分,也给自己课堂教学中教育问题的预设与处理留下了遗憾。今天用我们自己班的学生上,总觉得对他们很了解,可真正走上课堂却又不一样了。可能是因为听课老师很多,一向活跃的他们竟回答不积极了,都不敢举手了,别说他们我都紧张的语无伦次了。一时之间还真有点慌了。经过了这么多次的试讲,学生的回答应该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结果还是我错了!他们回答得很好,可能是因为太熟悉他们了,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评价他们了。幸好调整及时,整堂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展现教育机智的机会;每一个学生又是我们不断学习前进的动力。把握好自己的每一次课堂,它永远都是我学习的舞台!《需要帮助吗》课标分析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