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3页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4页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9-111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位置的变迁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04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选择题乌拉尔山脉两侧自然景观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9-111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选择题勘察加火山群林线和雪线的变化2020年江苏卷13-14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选择题山地垂直带谱的解读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题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2019年天津卷•节选-13(3)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图们江流域的森林的变化2019年海南卷-212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题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页。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18年江苏卷2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题物种入侵2018年海南卷18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黄河流域治沙2018年北京卷•节选36(2)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题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2018年海南卷•节选21(1)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小老头树”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312自然带分布的整体性选择题我国东部地区绿化隔离带的景观2017年北京卷8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选择题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站点气温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7-91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的分布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页。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岩石水植物(生物)动物(生物)土壤大气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页。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组合方式: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页。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页。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大气CO2、光热土壤岩石水圈水分、无机盐植物叶绿素有机物提供提供提供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页。环境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8页。干旱大陆性气候植被水文地貌土壤深居内陆戈壁、沙漠为主贫瘠河流欠发育稀疏我国西北地区从气候角度分析,气候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系统内的统一】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9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伴随着地貌、植被、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统一演化,各要素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存在、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生演化的,各个要素同时在起作用。3.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系统内的统一】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0页。从生物角度分析,东北森林减少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森林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降水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冲刷加剧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无降水时,地表径流减少甚至断流干旱发生3.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受外界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系统外的干扰】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1页。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2页。从水文角度分析,修建三峡大坝对库区及下游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举例说明水文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水位变浅水生生物增多降水增多温差变小减少减少地理环境中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区域的变化,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效应。3.3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系统外的干扰】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3页。青藏高原使亚欧大陆东部大气环流发生重大改变:干冷的冬季风受阻大量集聚于西北内陆。夏季暖湿气流难以到达,从新疆到内蒙、从甘肃到宁夏整个中国西北都变得更加干旱,沙漠遍布、戈壁纵横。无边无际的沙土又被强大的西北风卷起,降落在甘肃东部、陕西、山西境内,千万年的堆积之后平均厚度达50-80米的黄土高原诞生。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4页。南部的印度洋夏季风携带着巨大水汽汹涌北上,碰到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也不得不停滞于山脉以南。相比之下,中国东部地区则受益多多。青藏高原抬升后,东南季风得到加强。每年夏季它裹挟着大量水汽,挥师西进、北上,深入中国腹地。东部地区尤其是江南降水增加,变得更加温暖、湿润,所谓烟雨江南就此形成。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5页。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寒区高原表面吸收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抽吸”外围气流进行补给源于太平洋的东亚季风,势力增强东部季风区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从整体性看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原隆起奠定中国自然环境的总体格局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6页。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7页。【2018北京卷】40.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1)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中部略高、南北低;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自北向南有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流过。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应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方面分析。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8页。自然地理环境: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土、地、生、气、水)简述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多,径流量大;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以紫色土壤和红壤为主。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19页。【2012年上海卷】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系统内的统一】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0页。简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气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温大陆性气候;河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流水作用微弱;地貌:由于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沙漠;植被:由于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土壤:气候干旱,植被少,土壤欠发育,缺乏有机质。【系统内的统一】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1页。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板块挤压 B.砍伐植被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独特性 B.区域性C.差异性 D.整体性AD【系统外的干扰】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2页。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一因多果【系统外的干扰】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3页。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城市和工农业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4页。【2011年福建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气候: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水文:R河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文、土壤:海水倒灌,水质变差,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壤: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下游水资源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地貌: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5页。【2018-4浙江卷】右图为黄河三角洲略图。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解析】黄河三角洲不断改道,主要是由于河流含沙量较大,泥沙不断在河口堆积,从而形成地上河,洪水泛滥导致。由于我国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治理,使得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从而黄河三角洲河道也未发生摆动。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6页。4.1土壤的概念与组成4.1.1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4.1.2土壤肥力:土壤能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的肥力则由其构成所决定。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要。肥力:黑土>红壤>砖红壤土地是指陆地表层一定范围内全部自然要素(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地上层地表层地下层立体空间土壤即土地?4.土壤与地理环境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7页。4.1.3土壤的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中物质组成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矿物质经过风化分解后,可以释放植物所需的钾、磷、钙、镁等养分。有机质:集中在表层,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以及经过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水分:输送养分和合成有机物需要空气:植物呼吸和生长需要理想成分的体积分数土壤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此消彼长: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水分过多,空气受到排挤,土壤温度下降,造成土壤缺氧,土壤肥力下降。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8页。4.2.1土壤的形成过程:4.2土壤的形成土壤的“骨架”——矿物质形成于母质岩石及其风化壳,而有机质来源于生物体,同时土壤的形成还受地下水、河流、降水、气温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如下:土壤形成过程:有机质的积累、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29页。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0页。4.2.2一般土壤剖面分层①土层厚、层次多,分层明显,土壤发育程度高;②土层薄、层次少,分层不明显,土壤发育程度低。①枯枝落叶层,又叫覆盖层(只有森林土壤有这一层)。②腐殖质层,呈棕黑色。③淋滤层,色泽较淡。④淀积层,由上层淋滤下来的物质,淀积在这里,通常比较紧实、粘重,不透水,矿物质养分比较丰富。⑤母质层,多为粗糙砂粒或粘重的胶泥,不具备土壤结构。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1页。4.2.2一般土壤剖面分层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2页。4.2.2一般土壤剖面分层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3页。①母质→土壤: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称为成土母质。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花岗岩→含砂较多;石灰岩→黏土较多

成土母质土壤区别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联系①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氮外)的最初来源。②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③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重要的影响4.2.3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母质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4页。②气候→土壤: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直接影响:水热状况;影响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有机质含量,形成和发育岩石矿物的风化强度气候降水量越多,温度越高,岩石矿物风化作用越强,土壤黏粒含量增加;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潮湿积水、寒冷、长期冰冻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通气、微生物活跃地区有机质矿化速度快,积累少4.2.3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气候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5页。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再循环旺盛,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肥力差。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中纬度地区:过去森林面积大,生物对土壤的改造作用明显;枯枝落叶掉到土壤中,分解后使有机质丰富;高温季节短,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弱,土壤发育差;有机质的分解慢,土壤肥力低。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6页。③地形→土壤:地形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地形海拔高度:水热垂直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和植被,影响土壤的发育。地形坡度:坡度陡的山区地表疏松物质侵蚀速度较快,土壤厚度薄;坡度缓的平地地表疏松物质侵蚀速度较慢,土壤厚度厚。地形坡向: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水分状况差;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温度状况差,蒸发量较小,水分状况好。4.2.3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地形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7页。④生物→土壤: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森林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荒漠植被少。有机质含量:草原>森林>荒漠4.2.3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生物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8页。《生物与土壤有机质》①植物有机残体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本植物:草甸植物>草甸草原植物>草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荒漠植物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39页。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0页。4.2.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1页。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①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②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4.3土壤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2页。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①轮作换茬;②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③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④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⑤科学施肥;⑥作物:种植绿肥作物、种植耐盐碱作物。土壤保护的措施主要有:①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②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③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④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4.3土壤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3页。【2020-1浙江卷】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不会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形特征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B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4页。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D.矿物养分流失快热带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较低,因此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响陡坡、缓坡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正确。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C错误。陡坡矿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错误。B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5页。【2018-4浙江卷】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征。3.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解析]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表层,枯枝落叶多,而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B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6页。【2016-4浙江卷】4.下列自然带中,成土过程微弱的是A.热带雨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解析】热带荒漠带由于植被多为荒漠,土壤贫瘠,成土过程微弱;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植被复杂,成土过程较强。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7页。(2016-10浙江卷)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8页。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及时深耕土壤AD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49页。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3.该大棚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黄淮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C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0页。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士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4分)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5分)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被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1页。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士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2分);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2分)。(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3分)减少大气中的扬尘(1分);改善水质(1分);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1分)。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2页。【2020-1浙江卷】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完成问题。17.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A.保滩护岸 B.消除海滩污染 C.增加鱼饵 D.防止航道阻塞A【解析】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对沿海滩地保护具有积极作用,A正确。据材料分析,互花米草不能消除污染,B错误。互花米草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繁殖快,会侵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鱼类饵料减少,C错误。互花米草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会导致航道阻塞,D错误。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3页。【2020-1浙江卷】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完成问题。18.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滩涂大量减少③海水质量下降④滩涂养殖条件改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解析】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成为优势植物,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会导致植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互花米草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滩涂会大量增加,②错误。互花米草会影响到海水的交换能力,让周边的海水质量下降并引发赤潮,③正确。互花米草在沿海滩涂的蔓延扩张,侵占了贝类等水产的养殖地,为当地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④错误。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4页。复习回顾:1.简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科罗拉多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3.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4.土壤有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体积关系及作用?5.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6.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有哪些?7.改良土壤和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8.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5页。黄河水变清了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从16亿吨骤降到不足3亿吨专家认为、目前的“黄河清”现象主要与水土保持工作、大量水库投入应用、含沙量减少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黄河变清,是利是弊?应该辩证看待。黄河清总体上是生态环境变好的一个标志,是黄河治理的一个重要成果,但黄河泥沙是和大自然平衡,不是和人平衡。经过数以万年计的时间,黄河沿途的地貌环境、植被、动物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和泥沙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泥沙与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黄河泥沙减少对这种生态平衡难免造成破坏。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6页。(2015年上海卷)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7页。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塬①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2分)②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2分);③耕种条件越来越差;(2分)④土壤逐渐贫瘠化;(2分)⑤水土流失加剧。(2分)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8页。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打坝建库等;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59页。打坝淤地1.拦蓄泥沙,使泥沙就地沉积,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2.泥不出沟,水不下坡。修建淤地坝如何“保水”“保土”?如果植被恢复,对当地有农田有什么影响?植被恢复后,该地水土流失现象减轻,冲刷到沟谷中的泥沙物质减少,长此以往,使沟谷中土壤厚度降低,肥力下降。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0页。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貌,集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改造、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为一体的一种沟道治理新模式,通过闸沟造地、打坝修渠、垫沟覆土等主要措施,实现小流域坝系工程提前利用受益,是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的系统工程。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1页。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2020课标1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B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AC可直接排除。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是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结合图示“沟道覆土造地”信息可知,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为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对。提高耕地肥力没体现,D错。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2页。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2020课标1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3页。【2018海南卷】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①降水量少(<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②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③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4页。①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②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③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2018海南卷】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5页。(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①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②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6页。我的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7页。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B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8页。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BD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69页。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植被的根系一般扎根比较浅,在持续强降水条件下,水土保持能力有限。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0页。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答题思路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1页。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2页。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3页。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4页。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5页。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影响气候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6页。气候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①高寒地带: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租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7页。2.对水文的影响(1)对河流的影响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b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②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8页。2.对水文的影响(2)对湖泊的影响①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②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3)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79页。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

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3.对土壤的影响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80页。4.对生物的影响气候影响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不同的生物适用不同的栖息环境、形成不同的种群大小。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81页。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①改变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影响种群大小;②动物物候期提前,例如开花日期、羽化时间、繁殖产卵时间、迁徙日期等。③影响繁殖能力和欲望、影响冬眠行为。④生境改变,栖息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群动态变化、甚至生物灭绝。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82页。气

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貌(地形)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83页。地貌(地形)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的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文共97页,当前为第84页。地貌(地形)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④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