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雄 意志的胜利分析_第1页
林少雄 意志的胜利分析_第2页
林少雄 意志的胜利分析_第3页
林少雄 意志的胜利分析_第4页
林少雄 意志的胜利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意志的胜利》的文化解读在《意志的胜利》中,里芬斯塔尔通过真实的影像,不仅开了运用电影艺术对意识形态加以美化的先河,将她自己对当时政治的理解及对意识形态的赞美完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达到了对纳粹党的赞美及对希特勒神化的目的。其一,将纳粹的意志与思想艺术化。作为对既往人类文明史即社会成员个人理性的反动,纳粹思想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危害。作为纳粹党代会真实记录的《意志的胜利》,迥异于以往的宣传影片,既没有明确地表达出纳粹党的任何方针政策,一也没有将直接宣传意识形态作为影片的首要目标。它抛弃了一般政论性影片的知识、逻辑、理论,通过直观的形象画面,充分调动拍摄角度、构图、剪辑、音乐、置景、灯光等电影艺术的一切手段,以非理念的、高度艺术化的象征性影像,以视像本身充满丰富意蕴的象征性隐喻,以富有亲合力的情感投人,将纳粹的思想表现得隐晦而又明白、节制而又淋漓尽致。其二,将政治叙事诗意化。在人类纪实影片的历史上,一般的政治性影片,总是以意识形态的直接宣扬为其主要的叙事策略。与这种宏大的政治叙事不同,《意志的胜利》摒弃了传统政治影片宣言式的语言暴力、蛊惑性的情绪渲染与主观色彩强烈的背景烘托,将政治意识形态深深地隐藏在精美的图像与自然的场面之后,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视像语言及浓郁艺术氛围的诗意化叙事,为坚硬的意识形态内核精心地包裹上了一层柔软的艺术外壳,为整部影片笼罩上了一层浓郁的诗意化的面纱。“这部片子同时以极大的关注与敏锐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地拍下来,在高明的剪接中,将六天活动不失活力与多样化地浓缩成两个小时长度。当然,影片在叙事的连续上并不符合这个第六届纳粹党大会实际活动在时间上发生的顺序口此外,这部片子也并未巨细靡遗地包括了一切活动。因为,为了使影片具备戏剧性的节奏与过程,瑞芬斯坦(即里芬斯塔尔,下同—引者注)重新安排每件事的次序,她要把散文般的偶发事件转化成诗的电影。"(里查德·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第197页。)正是这些举措,极大地软化和消隐了意识形态的冲击力,而是代之以一种艺术的优美的形式感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片的观念与视像的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部影片起到了德国军队在战场。上用武力无法达到的效果。其三,将希特勒个人神灵化。前边我们说过,里芬斯塔尔对希特勒的迷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希特勒独特的气质与偏激的思想。而希特勒本人对电影的重视,也成为当时一个电影工作者对他发生好感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后来公开出版的关于《意志的胜利》一片拍摄准备报告书中,人们发现了里芬斯塔尔写的献给希特勒的颂辞:“元首认识到了电影的重要性。电影具有当代事件的记录者和说明者的作用,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把它看得如此深远······”;“元首把摄制影片的重要性提到如此异乎寻常的高度,足以证明他像预言家一样看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尚未被认识的潜力。纪录电影已为人们所熟悉,它既有政府委托制作的,也有政党为自己的目的而加以利用的.但是,国民的真实的、强烈的感受是通过电影这个媒介面激发起来的。这种信念起源于德国。”(转引自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第97页。)由此可见,里芬斯塔尔的拍摄原因,在于希特勒对电影的重视,并且在她自己而言,也已经意识到艺术工作者通过电影而激发起观众热情的重要责任。因此早在进行影片拍摄之初,里芬斯塔尔就不仅已经对纳粹的思想与精神有着颖悟,同时也为希特勒本人的特异魅力所折服。正因为是这样,所以里芬斯塔尔在《意志的胜利》一片中,一方面极力宣扬纳粹思想,另一方面则对希特勒进行神化。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一开始是以德国上空浓云密布、烟雾迷乱的天空来象征当时德国的动荡散乱和期待神灵降临的景象,显示一个正在等待新创世主前来开夭辟地的混沌世界。当一架标有纳粹标志的飞机从天空飞过时,天空逐渐云消雾散、晴朗明晰,第三帝国的形象也逐渐清楚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当这架载着新的救世主的飞机降落在纽伦堡时,立即受到了人们的夹道欢迎。在欢迎“元首”的群众中,有妇女、儿童和士兵们,他们眼里含着泪水,手肚举着小旗,高呼口号。一座具有中世纪情调的都市挤满厂欢迎的人群,国旗随风飘扬,汽车在人群中慢慢地向前驶进。只此一组隐喻及象征镜头,就己经将希特勒彻底地塑造成了拯救德国的神灵。“瑞芬斯坦的电影给予英雄式的生活一种艺术性的表现,她的主题是希特勒必将德国复兴到昔日伟大英雄时代的高度,瑞芬斯坦为重新论释德国神话而做出许多动人的效果,经由英雄式的视觉影像及英雄式音乐曲调来交相呈现。这些,尤其在本片的开场最为明显,它包括了:亚伯特·史毕(e}}}oI’t)对大会集合有如建筑般的设计,拍摄希特勒的许多镜头均背对太阳或夭空,大量的雾、云与烟的效果,还有纳粹的装饰与党徽、党员行进、节庆、集会及群众的敬畏与狂热.纳粹领导人的世界被处理得有如瓦尔哈拉(V3}}}}}2k)神殿一样,它犹如被烟云及雾气环绕的超然空间,百姓由英雄组成,它的统治则来自天上的神抵.赫勃特·温兹(}er}}r}}1il}t)的配乐不断令人想起华格纳‘}Iic}tar},Wagr}}r的歌剧《尼布龙根的指环》(Ringde}-Nibelun}n,但他并非直接抄袭,而是更进一步以华格纳、民歌及纳粹党歌来融合成一种古代音乐传统的延续。”(里查德·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年,第197页.)其四,将纳粹活动仪式化。在人类文明史上,任何思想与观念的灌输及传播,没有任何一种形式能像宗教一样简洁明快、事半功倍。而作为宗教宣传的重要策略,就是将日常行为不断地仪式化、神圣化二对于宗教文化意识十分浓郁的欧洲来说,对于一种思想与观念的传播,其最简捷的手段与最直接的效果,莫过于以宗教的形式实施。里芬斯塔尔在影片中正是借助了纳粹集会宗教化的方面大加渲染,希特勒的出现,具有救世主降临的隐喻意义;纳粹领导人的舞台,被表现为神殿的形式;群众的集会游行,具有宗教巫术的形式;全片缓慢而庄严的节奏,更让人感受到帝王或教宗的威仪;而精美肃杀的纳粹服饰,机械呆板的纳粹礼仪,希特勒手舞足蹈的布道式演讲,集会中由各种徽标组成的图腾式符号··一所有这一切仪式化的努力,都在不断地强化与提升着纳粹的宗教本质.影片缓慢而庄严的节奏,犹如帝王或教皇等具有宗教性的活动的肃穆,从而不仅为荒诞的思想包裹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宗教的肃穆与威严氛围。其五,天才的场面调动能力及声、光、影、形的综合塑造能力,使得影片具有了视像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从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弱化或消解观影者对纳粹思想的厌恶与痛恨.尽管是一部意识形态宣传片,然而在对拍摄对象上,导演充分地运用了自己的场面调动与把握能力,“尽管瑞芬斯坦对于活动缺乏多样性有所抱怨,但她拍摄的事件本身在场面上仍十分感人,而她更把这个感人的场面做得异常振奋人心。她让摄影机尽可能地移动,尤其是题材本身不动时摄影机不断运动,透过这种视觉的运动与变化,我们开始置身于演说中,我们被迫以特写去注视演讲者而不是去听他陈腐的滔滔雄辩,甚至连希特勒的演讲也被摄影机的移动及剪接上的蒙太奇改变了.”〈里查德·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991年,第1}}1页。)这种有意识的摄影机的摇动,在一系列连续不断变化的视点中,为呆板的场面注人了活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目的,她不仅不断地摇动摄影机,同时也充分地考虑到了画面的动感.为了追求动感,她拍摄了迎风招展的旗帜;同样为了追求动感,她拍摄下了烟囱中冒出的青烟,从而为死气沉沉的建筑物赋予了一种轻盈的动感。不仅从街道向建筑物拍摄,同时又将摄影机由屋中渐渐推向窗户,随摄影机逐渐靠近窗户,窗户自动打开,随即摄影机横向缓缓地从屋顶上移过。通过空中俯拍,影片将因行动整齐划一而显得呆板僵硬的方队的沉重感,转化为运动中的动态镜头,并将其减轻为远远在下方移动的轻柔的线条。当希特勒乘坐的敞篷车一路经过街道两旁的群众时,导演采用了同步跟拍的方法,因而使得观众也有了一种随行之感。由于摄影机正架设紧邻他身旁的车上,而我们越过他的车子回头再看,希特勒似乎也对我们紧追不舍.‘参里查德,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第198页.)正是这种画而的动感,极大地增强了影像本身的活力,也为影片注入了一种气韵.不仅如此影片还极大地运用了多种综合性的影视语言与独特的叙事手段,从而赋予了影片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片中,里芬斯坦精湛地融合了四项电影的基本元素:光亮、黑暗、声音及无声(}}l}t’1C。也因为本片有其他基本的元素,所以它也不仅止于电影形式上的成就;这些元素包括:主题的、心理学的及神话上的叙事,而在上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下,里芬斯坦已超越纪录片及宣传片作为一个典型的限制。她的艺术就是感知真实状况的本质,并把那个真实时刻形式、内容与意义转化成电影。透过对神话的运用,里芬斯坦丰富了稍纵即逝的时刻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并延伸了那一刻的意义。她也由此转化了实景的纪录性片段成为她自己观看现实的神话式视野。因为上述这些理由。这部片子之后没有人能直接模仿,而当时的敌国也无法成功地利用片中的片段来重制成另一部公开宣传片来加以反制"。(里查德·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年,第1},页。)其六,在影片中,几乎所有电影的强化手法,都被天才地加以运用,如摄影机角度的不断变化、天衣无缝的剪辑技巧、浓郁宗教与民族音乐的烘托、用心良苦的景物设置与灯光效果,以及独特的叙事方式的选择,所有这些影视艺术的综合语言,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不断地强化与影响观众的非理性心态,为自己的艺术目的服务.此外,还将最基本的电影元素加以综合运用。其七,对德意志传统文化精神的借用与承续。在里芬斯塔尔看来,希特勒不仪是现世社会中的领袖,他同时具有神话传说中救世主的气质与身份.因此在影片中,她不仅运用各种镜头、画面将希特勒表现得高高在上,同时她还将德国的民歌、歌剧与瓦格拉德音乐密切结合,这就在希特勒及其纳粹精神与德国的民族文化精神之问找到了一种隐喻关系,从而为作品赋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就为纳粹的暴行寻求到了一种文化解释。这样,“虽然《意志的胜利》记录的是纳粹党代会,影片却没有明确表达党的任何方针政策和实在的意识形态。相反,直接诉诸大众情感层面的是非文字性的象征影像和含蓄的爱国吁求。就像希特勒无数次强调的,不是用争论、逻辑和知识面是用感情和信念方能支配大众。从形式上讲,影片围绕着他的明星(党魁希特勒)建立了一种‘个性崇拜’,这是一个与自然、宗教和童话般家族式爱国主义紧密相连的直觉象征性光环”口(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76页。)正因为如此,该片不断地强化了乐观向上的爱国主题,这一主题在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旗帜下,传达出了一种新的全民性的国家认同感,从而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思想与行动上空前的团结与统一。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影片从头至尾充满了隐喻,以对宗教氛围的营造来隐喻希特勒的救世主身份;以不同的人群,隐喻德国的不同文化,如在影片即将结束时,许多不同的人群从镜头前一一出现,画面中的老农,代表了最古老的德国服装及音乐传统,年轻的男孩,代表了德意志民族的未来希望。此外还有纳粹精锐的秘密部队、劳工组织、不同党派的领导人以及大批妇女,所有这些都在暗示着纳粹对民众的凝聚力。以至于有论者认为:“以如此明显的方式捕捉到社会政治运动的精神与意识也许是空前绝后了,在过去和未来的电影中也仅有艾森斯坦的《波坦金战舰》及《胡士托音乐节》(WOOL}}.OCL}两部算是少数可与之匹敌的影片."(里查德·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年,第197}}1}o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集权政治还是民主国家,都在利用电影进行着意识形态的宣传,只不过手段不同、方法各异而已。“如同二战期间拍摄的影片可以证实的那样,不论是极权国家还是民主国家,对宣传片都十分需要。就像他们的民主国家敌人一样,纳粹宣传片强调一种国家主义情感的热度,而他们甚至排除了理性的论述而热衷于明目张胆地煽动国家主义。事实上纳粹宣传片与民主国家的制作大不相同,他们从不解释什么,也从不了解他们的观众。纳粹的意识形态建立在亚利安种族优越性的非理性基本教义上,建立在服从元首〔希特勒)的意志以及回归‘德国传统价值'的国家主义扩张上.为了宣扬这些教条,纳粹运用所有可行的方法与媒体.在德国国内的恐怖气氛下,戈培尔有效地运用宣传工具以使全国百姓都去实践元首的意志.”(里查德,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年,第187一1.)!E是这一原因,在国际社会以发展经济为主要思潮的今天,这部影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至少在意识形态的艺术表达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事实上从其诞生之日起,一直受到许多艺术家的推崇。如美国著名影评家保琳·凯尔在其《电影五千零一夜》一书中认为,人类“有史以来女性导演的两部最伟大的影片",就是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一与《奥林匹亚》.特别是后者,是“一部伟大的诗意奇观,让人目不暇接的盛筵",被《洛杉矶时报》誉为“摄影的胜利,并具有国际艺术的优秀品质”(见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82页)。正因为如此,该片在1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f最佳影片奖,并于X955年被好莱坞影评团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部影片之一。当然,这部影片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中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充满了低级趣味的恐怖影片。在这部浮夸的、狂妄地把希特勒奉为神明的影片中,即使那些夸张而低级趣味的镜头也含有它们的用意,像党卫军寻欢作乐的镜头,虽是片中一个轻松而平常的插曲,也同样带有这种用意。在一个描写兵营的镜头中,里芬斯塔尔以她那种女性的欣赏眼光,描绘出赤裸上身的男性美形象。但是,士兵们的竞技游戏,甚至他们的喧闹取乐,都带有一种狰狞凶恶的气氛,这种气氛给人极为不快的感觉,而这位女导演自己却全不觉得.观众好像是处在关野兽的栅栏里,看到了那种即将向欧洲袭来的野蛮景象。《意志的胜利》是一部粗糙而非常夸张的影片,大部分由描写仪式和讲演的镜头构成,因此它在无意之中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资料,暴露了它所歌颂的政权的两面性,即表面上的彬彬有礼和骨子里的野蛮。(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年,第1}页。)时代在发展,观念在转变,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在不同的时代会被赋子不同的价值。事实上越是成功的作品,对其理解就会越是充满争议,因为越是非凡的作品,就越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阐释空意识形态的艺术美化在这种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既往影片的英雄主义主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即由戏剧化的虚构转向了生活化的纪实,由主人公与命运的抗争转向了人类对白然的征服,这在当时被誉之为另一种“英雄主义的尝试”,“‘英雄主义的尝试夕即登山影片,乃是阿诺德·范克博士和他的摄制人员—摄影师许内贝格,男演员路易·特伦克,以及前女舞蹈家莱尼·里芬斯塔尔—专长的影片样式。登山者的沉着大胆,凶猛的暴风雪和雪崩,优美的滑雪姿态,雄伟的山峰,经年不化的积雪,飘浮天空的片片云朵,这些在范克的许多影片里如《滑雪乐》、《雪崩》、《命运山》等都被熟练地用来作为主题或题材.他的最后一部无声影片《帕吕峰的白色地狱》是由派伯斯特协助摄制的,后者只在这部影片里对登山片拍摄作了一次尝试”。随后,范克博士摄制的表现登山运动的纪录片如《滑雪乐》等(1}2;--1925年),也使登山片纷纷出现,这类影片同时也就导致范克制作了一些演出的故事片。(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第1}页.)与“英雄主义的尝试”类的影片精神相一致,另一类影片则力图通过对人类自身力与美的展示,表现出人类自身的英雄性格,这就是竞技与体育类文化影片。它们得到了当局及电影行业的重视,在乌发公司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刺激下,这类影片的生产不断转向兴盛.例如1925年由威廉·普拉葛和考夫曼博士执导拍摄的《力与美》这部大型纪录片,即通过其中一些具有仿古代风格的演出,歌颂和赞美了人类的体育精神和裸体主义的思想主张。继这部稍带浮夸、但具有真实性的纪录片之后,儿部同类题材的影片又陆续出现.从以_上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德国电影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指导下,出现了两大类主题,一是对人类精神与意志的歌颂,二是对自然与社会中力与美的展示口这两方面主题的不断凸显,使德国当时一人批电影工作者的创作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在这种背景下,里芬斯塔尔电影活动也不例外地以这两个方面为重要主题。甚至可以说,她一生的电影创作,皆以这两个主题贯穿始终。如果忽略掉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某些政治因素,仅仅从艺术的角度,这种主题可以成为解读她的作品的一把钥匙.当然,她一生走过的曲折坎坷的艺术道路,她所获得的独特丰硕的艺术成就,首先与她传奇的人生与丰富的阅历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想很好地了解她的艺术,首先必须了解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在电影史仁,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部影片的拍摄成功常常是编导摄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导演的成功,或一部影片的拍摄,常常却是一些非常微妙的因素在起着作用,至少在德国电影史上,梁芬斯塔尔的成功总是同希特勒有着这样那样的微妙关系,以至于她一生事业成就的巅峰、人生命运的转折、影片成败的褒贬,都与这段经历密切相关。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里芬斯塔尔对希特勒的崇拜,是有其独特的个人原因与特殊的文化氛围的,她曾经在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时说:“对我来说,希特勒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他非常朴素,而又充满男性的魅力,真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全身放射出一种光芒。”(顾铮编泽:《希特勒惟一信赖的女导演》,《艺术世纪》2X01年第3期。)由此可见,里芬斯塔尔对希特勒的崇拜,一方面源于希特勒作为男性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则源于其作为独裁者的思想魅力。如果稍作深层分析我们便会发现,正是对人类自身力量、魅力的赞美与展示,对人类精神意志的赞美与揭示,构成了人类艺术史的永恒主题。其实,也正是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里芬斯塔尔后来影片的重要主题。这一点今天最容易弓}起人们的争议,因为按照人们的传统观念,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工作者,总要表现出深刻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然面事实上作为敬业的知识分子,作为浓郁的德意志文化精神熏陶下的对思想由衷崇拜的一个德国人,对思想的认同可能要远远大于对思想的危害的认识,更何况当这种思想以民粹的.里芬斯塔尔的性格是充满矛盾的。也许正是这种矛盾性格,成就了她的艺术。“在瑞芬斯坦一生中,她一直被对立的两者吸引,像高山与平原、崇高的首领及乌合之众、白种亚利安民族及非洲有色土著—这种二分法也反映在她这部《奥林匹克》中。《奥林匹克》长达2沥分钟,是一部纪录1}3}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影片。《意志的胜利》将希特勒描述为天神,而《奥林匹克》则显示希特勒仅是众多运动迷中的一个平凡角色。同样,《奥林匹克》是部伟大而重要的影片,它在电影形式上是部大师之作,但它也是部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