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五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五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五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五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5+25-28-2

5+37+13-1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当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专家评析

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当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个亮点。

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用“吨”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3.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感知探究—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猜一猜:一头水牛、1袋面粉、1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1桶油质量是100千克,这样的10桶油正好重1吨

1袋面粉质量是50千克,()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人大约重1吨

一头水牛重350kg,()头水牛约重1吨

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t=1000kg(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1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克=()千克()t=20__kg

18t=()kg()kg=6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在○里填上“>”“

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3t○3600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9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渗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为正式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请一组同学来算,其他同学当裁判。

(2)学生抢答。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页的'牵牛花图(不注明条件和问题)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9-3=6

3+6=99-6=3

问:这两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左边的6朵牵牛花和右边的3朵牵牛花合并起来,一共是9朵。)

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右边的3朵,就是左边的6朵。)

(9-6=3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左边的6朵,就是右边的3朵。)

师:如果题中标明了条件和问题(板书:6朵、大括号和?朵),这幅图该怎样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牵牛花图,自己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左边有6朵,右边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

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集体订正。板书:6+3=9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图。

学生互相说图意,然后指名说。(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板书:9-3=6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页的鱼图。

师:你能自己看懂图意吗?请你独立完成。

学生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订正,板书:9-1=8

问:谁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做图画应用题一定要看清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解答.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解答教材53页的第15题.

出示53页的两组企鹅图,集体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问:为什么第1题用减法,第二题用加法?

如果把第1题的“?只”移到右边来,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页的萝卜冬瓜图(图中一部分被盖住,不能数出来的).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听题列式解答

老师口述题目,学生举手回答.

(1)街道两边各种了3棵树,一共种了几棵树?

(2)小明叠飞机,先用了3张纸,又用了6张纸,小明一共用了几张纸?

(3)小红要写9行字,已经写了5行,还要写几行?

(4)妈妈买来4个苹果,买来的梨和苹果同样多,妈妈一共买来多少个水果?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1/43/57/205/8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某种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学习新课

1.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

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③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④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3.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②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板书。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③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4.改变问题。

师:如果问题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

让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14-12)÷14

5.观察比较。

将例2的第一种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解答算式相比较:

(14-12)÷12(14-12)÷14

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6.概括应用。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例2后面一段话,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什么?

2.独立完成课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第2题。

课外作业:练习二十二的第3、4题。

五、课堂总结反思

1.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能谈谈你的收获吗?小学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相同。

三、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