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设计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蓝图。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决心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C.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民主制度 D.为建立新中国进行理论准备2.下表为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比例调查表(单位:%),表明当时(

)阶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其他户数抗战前3.67.228.454.05.01.8减租后2.46.738.047.02.53.4土地抗战前29.521.029.519.00.80.2减租后13.517.542.522.50.63.4A.中华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 B.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消亡 D.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3.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两种教科书对孙中山的描述与评价(

)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根据地历史教科书叙述革命活动“民族救星”“民族救主”“全人类的福音”“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阐释三民主义“精神导师”民族抗战的“旗帜”评价行为事迹“为革命立楷模”“榜样楷模”“伟大的战略家”A.体现了两党终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B.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和思想差异C.都凸显了三民主义对抗战的指导性 D.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4.李桦(1907—1995),广东番禺人,现代版画家。1930年留学日本学习绘画,九一八事变后,愤而归国,是响应鲁迅号召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之一。如图木刻版画《怒吼吧,中国!》创作于民国二十四年,据此可知当时(

)A.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全面侵华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民众沉浸在亡国的痛苦之中 D.鼓舞民众抗日应对民族危机5.如图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的“三三制”的示意图。据此可知(

)A.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得到巩固 B.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民主政权建设C.三类人士代表共同阶级利益 D.党外进步人士被团结进民国中央政府6.小楚同学用表格(部分)来梳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表格中画线处应填上(

)形成(1927——1937)《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成熟(1937——1945)《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________________持久抗战理论、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等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论十大关系》 D.《论联合政府》7.《晋察冀画报》是抗战时期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刊载了前方战场、后方援助、根据地日常生活的图景,画报被送到延安、大后方和国外,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有国统区读者看到画报后深受感召,奔赴晋察冀参加八路军。据此可知,该画报(

)A.推动了边区军民文化知识的普及 B.反映了根据地群众的政治要求C.履行了宣传中国抗战的媒介责任 D.促成了抗日反蒋的第二条战线8.中共《新华日报》社论评价某场战役:“它有效打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的决心,有实力,不让敌人在太平洋上得逞的时候,同时进攻中国。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上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9.下图是一份从重庆发往上海的绝密电报底稿。因为年代久远,这份泛黄的电报稿上没有确切的发报时间,只是注明“甲发电第377号”。戴笠将这个情报提供给重庆防空单位,作为施放警报的根据。由此推断该电报发送的背景是(

)限一个小时到.该白俄(一名参加日本特务机构的白俄罗斯人)如能将重庆敌方间课机关及其负责人报告吾人因而破译者。吾人决予重赏,目前如由陈先生担保,吾人亦可先予以若干之资助也。”A.东北三省沦陷 B.日本策划华北事变C.全面抗战爆发 D.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0.据统计,1940年华北太行山区有村剧团一百多个,剧团作品保存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荷花淀》《白毛女》等,这主要体现了当时中共(

)A.运用文艺加强进步思想宣传 B.扎实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C.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D.大力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11.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为支持边区农业生产而发行的建设救国公债所筹措资金的具体情况。这一措施旨在(

)项目时间1940年1942年边区银行放款量/万元7807895用于农业生产放款额/万元10157.9边区耕地面积/万亩11741338植棉面积/亩150090000耕牛/万头19.320.9驴/万头12.515.4A.展示我党的动员能力 B.团结全民族抗战力量C.推动救亡高潮的到来 D.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抗战时期提出了许多体育运动口号,如:毛泽东“锻炼身体,好打日本”;朱德“钢铁的身体、钢铁的意志”;贺龙“体育运动军事化”:左权“鼓越吹越响、兵越练越强;不练好杀敌本领,怎么能够打胜仗”等等。这些口号意在(

)A.培养人民群众的体育精神 B.顺应抗日战争的时代主题C.对抗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 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3.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地委的同志,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这表明毛泽东(

)A.强调新闻宣传的重要性 B.已经探索出新的革命道路C.民主革命思想最终形成 D.保障了国民大革命的胜利14.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及英国、法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获得胜利的消息。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与材料描述有关的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孟良崮战役15.如表中是1941年晋冀豫边区的涉县、林县和磁武等县的25个村庄选出的村代表人数及比例。这一选举结果(

成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村代表人数6人53人96人126人占村民总数的比例2.3%18.8%34.1%44.8%A.有利于团结抗日力量 B.促使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C.减轻了农村封建剥削 D.推动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16.1931年,国民政府在庐山会议上首次制定《空军作战防空计划》。确定空军战时任务是协助海军防敌人运输登陆,同陆军联合作战并制止敌空军活动。1933年7月,国民政府迫于形势,把空军建设时间由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三年,并准备以南京、保定、西安、汉口、广州为根据地把全国划分为五大空军区。国民政府此举的背景是(

)A.全力“围剿”红军的失利 B.日本军事威胁的日益严重C.全国各地反蒋运动的高涨 D.各地军阀实力的不断壮大17.材料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移民始于日俄战争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大规模进行,妄图迅速造成日本人口的优势,实现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关东军还要求日本移民一边耕种一边作战,随时协助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日本移民还强占或以极低价格强行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大批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因为水土不服,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逃亡。后期,由于移民侵略机构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规模移民的政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其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摘编自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侵华战争间向东北移民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它的胜利来自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而这种觉醒的共同内容是爱国主义。抗日战争并行着两种演变:一种是日本侵略势力从进攻到溃败的演变,另一种是中国内部(人民)力量由小变大,且统治者的势力由升高到衰落的演变。这两种演变不但过程相近,其方向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动势力衰亡,进步势力兴起。弱的战胜强的,新的代替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决战作了准备。20世纪,世界出现的社会主义,和17、18世纪世界出现的资本主义一样,表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向,它们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也是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完成以后的必然结果。——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选取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理论建设,说明其致力于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民主制度,C项正确;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理论,不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1940年和1945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排除B项;《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2.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时期,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地主户数所占比例下降,土地占有率也降低,贫雇农户数所占比例下降,中农贫农土地占有率提高,可见该政策削弱了封建剥削,也团结了地主,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D项正确;减租减息政策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是巩固中华苏维埃政权,排除A项;减租减息政策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壮大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减租减息政策并没有消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于孙中山的描述有着明显的不同,国统区认为孙中山“精神导师”,根据地认为孙中山是民族抗战的“旗帜”,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的角度出发,团结一切可团结的抗战力量,主要是因为两党的阶级和思想差异不同导致的,B项正确;二者的终极目标并不一致,国民党要建立的一党专制体制,而共产党具有民族大义情怀,排除A项;根据地的抗战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肯定国民党抗战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骨瘦如柴的人物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遭受层层压榨的事实,人物的眼睛被蒙住,身体被绳索牢牢捆绑在木桩上失去自由,脖子上的绳索扼住咽喉,两只手臂被紧紧勒住,整个身体被捆绑至变形。就是在这样极限的压迫中,清晰显露着劳动人民的肌肉释放出斗争的力量。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民国二十四年”可知此时是1935年,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该木刻版画是为了鼓舞民众抗日应对民族危机,D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全面侵华,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鼓舞民众抗日应对民族危机,并非民众沉浸在亡国的痛苦之中,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共、中间分子、左派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并不是中共一家都大,这样的政权构成情况容易对中共进行监督,会促进民主建设,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下,中共、左派分子、中间分子的阶级属性不同,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主政权上的建设,三三制下,党外进步人士会被团结进中共的民主政权中,排除D项。故选B项。6.D【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持久抗战理论、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可知,1937年——1945年,在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逐步完善,其中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成果,D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6月,排除A项;1925年12月,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排除B项;《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排除C项。故选D项。7.C【详解】根据材料“画报被送到延安、大后方和国外,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有国统区读者看到画报后深受感召,奔赴晋察冀参加八路军”可知,画报大后方、国统区和国外介绍了根据地的日常生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即起到了宣传中国抗战的责任,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画报在边区之外的地方产生了积极反响,并未强调对边区民众的知识普及,排除A项;画报这要反映了根据地的日常生活情况,并未涉及政治要求,排除B项;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香港陷落,1941年12月日军登陆马来亚,马来亚危急,1942年1月马尼拉失守,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爆发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得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年9月,与材料的时间指向不符,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与材料的时间指向不符,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与材料的时间指向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材料中涉及军统策反一名为日本提供情报的白俄间谍,该间谍长期从事轰炸重庆的情报工作,戴笠将破译情报内容获悉后提供给重庆防空单位,作为施放警报的根据,而重庆大轰炸发生在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期间,日本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C项正确;东北三省沦陷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排除A项;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排除B项;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是在1941年,主要是与盟军联合作战,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0.A【详解】依据材料“剧团作品保存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结合时间1940年,可知是中共运用文艺手段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宣传,更好地服务抗战需要,A项正确;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于1941年5月,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文艺与思想宣传的结合,不能得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状况,排除C项。故选A项。11.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1943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为了打破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发行建设救国公债,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为支持边区农业生产而发行的建设救国公债所筹措资金不断提高,体现出我党的动员能力,但并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主要为了支持边区的生产而不是团结全民族,排除B项;1935年“一二•九运动“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抗战时期提出了许多体育运动口号”“锻炼身体,好打日本”“不练好杀敌本领,怎么能够打胜仗”可知,在抗战时期的这些运动口号都是基于强身健体,打击日寇,奋勇杀敌,即顺应抗战的时代主题,B项正确;材料提到的运动口号并非单纯的培养民众的体育精神,排除A项;抗战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并非阶级矛盾,排除C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A【详解】根据“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可知材料表明毛泽东要求党的干部重视新闻报刊的宣传作用,说明他在强调新闻宣传的重要性,A项正确;新的革命道路探是在十年对峙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毛泽东对于新闻宣传的重视,不能据此说明毛泽东的民主革命思想最终形成,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且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取得的首次抗战胜利——平型关大捷,C项正确;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不符合材料中“旗开得胜”的说法,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方面取得的胜利,排除B项;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由表格内容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晋冀豫边区的代表选举中尽管贫农、重农占比较高,但富农、地主仍然能够成为村代表,这充分彰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团结各阶级、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的努力,A项正确;表格中无法体现促使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且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主要是减租减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晋冀豫边区的村代表选举情况,表格内容无法得出减轻了农村封建剥削,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晋冀豫边区的村代表选举情况,且时间是1941年,与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无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16.B【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国民政府在庐山会议上首次制定《空军作战防空计划》并准备以南京、保定、西安、汉口、广州为根据地把全国划分为五大空军区”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重视空防建设,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日本日益严重的军事威胁,B项正确;从空军建设的针对对象和地域(如南京、广州)分布看,针对的主要对象日本军事威胁,而不是红军,排除A项;从空军建设的针对对象和地域(如南京、广州)分布看,针对的主要对象日本军事威胁,而不是反蒋运动,排除B项;从空军建设的针对对象和地域(如南京、广州)分布看,针对的主要对象日本军事威胁,而不是各地军阀,排除D项。故选B项。17.(1)特点:蓄谋已久;计划、组织周密;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2)原因:中国人民的坚决抗击和抵制;日本移民在华生活的不适应;殖民机构管理失控;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移民始于日俄战争后……妄图迅速造成日本人口的优势,实现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概括得出蓄谋已久;根据材料“还要求日本移民一边耕种一边作战,随时协助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概括得出计划、组织周密;根据材料“还强占或以极低价格强行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大批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概括得出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概括得出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2)原因:根据材料“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可得出中国人民的坚决抗击和抵制;根据材料“最初大多因为水土不服,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逃亡”可得出日本移民在华生活的不适应;根据材料“由于移民侵略机构的经营、管理不善”可得出殖民机构管理失控;根据材料“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规模移民的政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其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18.观点: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