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选读长春中医药大学_第1页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长春中医药大学_第2页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长春中医药大学_第3页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长春中医药大学_第4页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长春中医药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第一页,共六十三页。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藏气法时,语出于《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有:“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藏气法时,指五脏之气的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经》中的藏象学说,从象来概括藏,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藏气法时,体现了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第二页,共六十三页。[主要内容]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特点论述了五脏六腑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自然环境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第三页,共六十三页。《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篇解]

灵兰,“灵台兰室”之简称。相传为黄帝藏书之所。

秘典,重要珍秘的经典书籍。本篇论述内容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必须把它视为值得秘藏于灵台兰室以保传下去的典籍,如文中所说“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故篇名为“灵兰秘典论”。

第四页,共六十三页。[学习要求]掌握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掌握十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背诵原文第五页,共六十三页。

[原文]301一级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第六页,共六十三页。[注释]1、十二藏:即指十二脏腑而言。张介宾注:“藏,藏也。六藏(包括心包络),六府,总为十二。分言之则阳为府,阴为藏。合言之,则皆可称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者。”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3、贵贱:比喻十二脏腑功能不同,有主要、次要之分。第七页,共六十三页。4、神明:是指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5、相傅:指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大事的宰相、相国。6、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7、将军之官:肝属风木,性动而急,如将军之勇。8、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9、膻中:其有二解,一谓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这里指心包络。第八页,共六十三页。10、仓廪:指贮藏粮食的仓库。《礼记·月令》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11、受盛:指接受容纳之意。盛,以器受物。12、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变化物质的功能。13、作强:指精力充沛,动作强劲,偏指体力。唐容川说:“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14、伎巧:指人的智慧技巧能力,即智能。伎,同技。第九页,共六十三页。15、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决,通。渎,水道。张介宾注:‘‘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16、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17、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18、殁世不殆:即终身没有危险。殁,通没。殁世,终身之意。殆,危险。19、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第十页,共六十三页。[分析]本段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形象地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阐明了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廪之官”。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小肠具有将胃消化的食物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2、十二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十二脏腑的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故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3、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文中以心为君主及与诸官主次的关系,强调了心为诸藏主宰的观点。因为心主神明,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也调节机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调,使人健康长寿。若心的功能失常,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使”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神志和气血失常,以致全身功能失调而发病,影响人体健康。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篇解]六节,古人以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为一节(六十日),六个甲子为一年,故曰“六六之节,以成一岁”。简称“六节”。藏,有广义、狭义之分。象,表现、形象、征象。本篇首先讨论了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等运气学说,其次讨论藏象学说内容,故以“六节藏象论”名篇。

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狭义,专指五脏。①指内脏活动表现于外的生理或病理现象②指形象,即内脏的解剖状态③指脏所通应的自然之象藏广义,泛指居于体内的诸多内脏,包括五脏六腑。象二者的关系是“以藏定象”,“从象测藏”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学习要点]掌握藏象的概念掌握五脏的性能及与四时的通应关系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华的关系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原文]302一级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校注]1、生之本:即生命的根本。生,生命。2、神之变:即藏神之处。变,居处之义。与下文“魄之处”、“精之处”、“魂之居”等例同。3、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属火,位居膈上,主宣达阳气,故为阳中之太阳,与夏热之气相应。4、魄:指形体固有的感觉、运动及其他本能的行为。诸如寒、温、痛觉等。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5、阳中之太阴:当为“阳中之少阴”。6、主蛰: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7、阴中之少阴:当作“阴中之太阴”。8、罢极之本:罢,通疲。罢极,疲困之意。意为肝是耐受疲困的根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9、阳中之少阳:当作“阴中之少阳”。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10、唇四白:指口唇四周的白肉。11、器:中空的器皿。以此比喻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像器皿一样,盛装食物,吸收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排泄其中的糟粕。本句意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藏是饮食物储藏、消化、运输的根本,是产生营气的场所,所以称为器。12、至阴:即从阳位到达阴位。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分析]藏的主要生理功能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系提出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的著名观点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三页。1、藏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为藏神之所。这是因为心具有主血脉,主藏神的功能。血液在心的统领下,沿脉道运行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肢体百骸。心又是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所在,是聪明智慧的源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即“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三页。(2)“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为气的根本,是藏魄之处。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既主呼吸之气吸清吐浊,又主一身之气的生成输布,故肺为气之根本。肺为藏魄之处,魄,主要指形体的感觉和本能动作而言。故曰“附形谓之魄”。形,形体,由精而成,精由气而化,形由气而生,故魄以气为基础。肺为气之本,所以也是藏魄之处。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三页。肾为人体摄纳、封藏功能的根本,是藏精之处。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后天之精,为饮食水谷所化生,亦藏于肾。由于肾是全身精气归藏之所,故为“精之处”。精为肾之本,只宜封藏,不宜耗泄,是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资源,故称之为“封藏之本”。(3)“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三页。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为藏魂之所。肝藏血,血养筋,筋连属关节而主司运动,肝血充盈,筋膜濡润,运动灵活,能够耐受疲劳,所以说肝为罢极之本。肝为藏魂之处,魂是在神的支配下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或动作,以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血充盈,则魂有所舍,夜寐安和。(4)“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上述脏腑均与饮食物的受纳、贮藏、消化吸收、传导排泄有关。饮食物被摄入后,必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输布,小肠的分清别浊,大肠的传导变化,三焦的气化作用,膀胱贮藏与排泄等,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的全过程。即能受纳腐熟水谷,又是化生精微(营气)之处,所以称之为“仓廪之本,营之居也。”(5)“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三页。2、指出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系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说明了五脏与五体关系五脏的荣华所在第三十页,共六十三页。此句意思是十一脏腑的功能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并非指胆是十一藏的主宰而凌驾于心君之上,只是强调了胆的功能而已。《内经》中类此而强调某一脏腑功能的提法并不罕见,如“肺者,藏之长”,“胃者,五藏之本”等。

3、提出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的著名观点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三页。对该句经文的理解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春生之气为万物化源,胆应于春,气主升发,脏腑之气皆赖之以生,故曰:“凡十一藏取决于胆”。②胆居相火,温煦诸脏,相火源于肾,寄居于胆而布于三焦。少阳相火温煦,才能延续生命。③精神活动系于五脏,而决断在胆,若胆虚,则数谋虑而不决,必影响神魂魄意志,而致“五神藏”不安。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三页。④少阳主枢,通达阴阳。人身表里,脏腑上下的气机枢转,均有赖于少阳枢机作用。⑤胆贮藏胆汁,助肝疏泄,以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精神活动,从而使十一藏功能协调。总之,十一藏的功能离不开胆,即十一藏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三页。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素问·五藏别论》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三页。

[篇解]

别,分别、区别之意。本篇虽论五脏六腑的功能,但在论述内容与其他论述脏腑的篇章有所不同,故名曰《五藏别论》。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三页。[原文]

304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三页。[校注]

1、方士:王冰注:“谓明悟方术之士也。”此指通晓方术的人。即指医生。2、敢问更相反:敢,谦辞,自言冒昧之意。更相反,更,改也。高士试注:“方士之中,更易其说,彼此相反。”即指上文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腑的说法。3、道:此指道理。4、女子胞:即子宫、又名胞宫。位于少腹之中,主月事及孕育胎儿,为奇恒之腑之一。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三页。5、地气之所生也:秉承地气所生(一是属阴,二是藏精气)。6、皆藏于阴象于地:指奇恒之府具有贮藏阴精的功能,好象大地蕴藏万物一样。

7、藏而不泻:写通泻,输泻的意思。主藏精气,不主输泻水谷。

8、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寻常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种组织器官在形态上中空类六腑,在功能上贮藏阴精又似五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与一般脏腑不同,故名曰“奇恒之府”。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三页。9、其气象天:意为传化之府的功能就象天体的运转不息一样,传化不已。10、传化之府: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因这五者输泻不藏,主管对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所以名为传化之腑。11、魄门:魄与粕,古通用。魄门即肛门。

12、满而不能实:满,精气盈满;实,水谷充实。五脏贮藏精气,宜于盈满,而无水谷的充实。

13、实而不能满:六腑主传化物,有水谷的充实,而无精气的盈满。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三页。[分析]一、

论述了“奇恒之府”的概念和功能

1、概念: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寻常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2、功能:“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能够贮藏阴精。

第四十页,共六十三页。二、论述了传化之府的概念和功能。

1概念:传化,传导变化、排泄之意。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因其功能主传化物,所以名为传化之府。

2功能:“其气象天,写而不藏”,主输泻传导。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三页。三、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名称脏器属性应象功能功能特点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阴象地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传化之府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阳象天传化水谷泻而不藏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四、魄门亦为五藏使的含义

本句意为肛门也为五脏行使排泄的功能,水谷所化生的糟粕不能久留体内。指出了魄门的生理与五脏之间的密切关系。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能协调内脏的升降之机。所以魄门的功能常能反映内脏脏腑的状况。这对于临床辨证、治疗、预后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三页。

若魄门久藏不泻,则见腑气不通的承气汤证;若门户不约,洞泻不止,则为脾肾阳虚的泄泻,宜用四神丸、真人养脏汤;若二便同时失禁,说明五脏精气败绝,预后不良。可用于判断病危者的预后。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三页。五、论述了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

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也”,特点是“满而不能实”。五脏主藏精气,如心藏脉,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营,肾藏精等,五脏的精气盈满,并且能够保持运行流畅,才能灌注营养全身组织器官,故其特点是“满而不能实”。只有经常保持五脏精气盈满,身体才能强壮。否则精气妄泄于外,就会出现五脏精亏,故五脏病以虚证多见。临床上应请注意保藏精气。但五脏藏精,只宜盈满,不宜壅实留滞,若留滞则出现气机壅滞之证。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三页。六、论述了六腑总的功能和特点

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其功能特点是“实而不能满”。六腑主传化物,传导变化、输泻水谷及其糟粕,还有五脏代谢后的浊气。六腋主管消化吸收食物、排泄糟粕,应经常保持通畅状态,即腑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否则传导功能失常,则会出现阳明腑实或蓄水证等,故六腑为病多见实证。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三页。七、脏腑藏泻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

由于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也”,其功能特点为“满而不能实”,五脏主藏精气宜盈满,又要保持运行流畅,不能壅实留滞,否则即病。故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如补脾之时配以和胃消导之品,养心宜佐以和血活血之品,补肺应配伍宣肃之品等。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三页。

由于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也”,其功能特点为“实而不能满”。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传化物包括水谷及其糟粕,还有五脏代谢后的浊气。为使六腑传化功能正常,应处于一种“虚实”的状态,即“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这种实是暂时的,水谷和糟粕在六腑中不可久留,胃肠不能同时充满,需要按时排空,因而在临床上六腑以满而不通为其病理特征,如食积、便秘、癃闭、黄疸、水肿等实证病变,故以通降去实为其治疗大法,如攻下通便、疏利膀胱、清泻三焦等,所以后世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说法。历代医家据此创立了许多著名方剂,诸如大黄牡丹皮汤、承气汤、大柴胡汤等,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经脉别论》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三页。[篇解]

别,区别、分别之意。由于本篇主要论述了经脉在精气输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诊断经脉变化可以决死生,与一般论述经脉的篇章有所不同,故篇名叫做经脉别论。第五十页,共六十三页。[原文]

305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毛皮。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遊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三页。1、食气:指谷食而言,因谷食能化生成精气,故曰食气。2、淫气:淫,浸淫满溢,此处为滋养濡润之意。肝主筋,谷食之气散于肝而濡养于筋。3、浊气:指谷食之气中浓稠部分。归心,布散流注于心。4、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经气”和“脉气”是同义词,指经脉之气。“流经”指经脉之气沿脉运行首先到肺。[注释]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三页。5、肺朝百脉:朝,会合之意。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即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6、输精于皮毛:“输精”指由肺布散精气。皮毛,在此指代全身。肺将精气由经脉输布,内而脏腑,外而皮毛全身。7、毛脉合精:毛脉,指气血。因肺主气,外合皮毛,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和。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三页。8、行气于府:府,指经脉而言。指精气行于经脉之中。9、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正常运行而不紊乱。10、留于四藏:“留”通“流”。“四脏”,指心、肝、脾、肾。指精气流行输布于心、肝、脾、肾四脏。11、气归于权衡:权衡,即平衡。指精气化为气血入于脉,其输布要保持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三页。13、游溢精气:指精气满溢。游,浮游之意。游溢,浮游淫溢之意。14、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指水饮入胃,肠胃吸收人体所需的部分化为精微,经脾的升清作用,上达于肺,由肺宣散至全身。15、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既可将脾升清上输的水液布散于全身,又可将浊液下输通过三焦的通道下输到膀胱。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三页。16、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精,指水所化生的精气。五经,五脏的经脉。指水精之气布散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到,通灌于五脏的经脉之中。17、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揆度,测度。指测度脉象的变化,要以配合四时阴阳的变化和五脏阴阳的特性为法则。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三页。[分析]1、结合原文论述谷食入胃后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营养输布过程。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此段经文概要地叙述了谷食入胃后在体内的消化转输过程。谷食入胃后,其所化的一部分精微物质输散到肝,滋养全身的筋膜。谷食入胃,其所化的另一部分浓厚的精微物质,注入于心,流注于脉中,经肺输送到全身的血脉。再把营养输送到皮毛,气血相合,汇于经脉之中,通过经脉的转输再流注到心、肝、脾、肾四脏。在整个精气输布过程中,保持平衡的协调状态,并突出了肝、脾、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肺朝百脉的理论,更突出了肺在精微物质输布中的重要作用。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三页。

2、结合原文论述水饮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转输过程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段说明了水饮入于胃的消化转输过程。水饮入于胃,将其营养物质上输于脾,再由脾的运化,把精气输布到肺,经肺的宣降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布达全身,其清者输布于全身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其浊者下达膀胱,如此把水精之气布散全身,流注于五脏六腑。在这个过程中,肺、脾、肾三脏是关键,需要肺的宣降,脾的运化转输,肾的气化作用。了解这一过程,有利于分析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病机,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三页。

3、气口决死生的道理

原文曰:“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其理由有三:其一,与肺的循行有关。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循行之终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