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和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地势较平坦,土质沙性,没有任何天然屏障阻挡来自于极地和西伯利亚的寒风侵袭,冬春两季常有6~8级强风,春末夏初常形成大规模沙尘暴。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区春末夏初多发沙尘暴的原因是<>A.冬季农田积雪量少B.沼泽湿地大面积排干C.里海沿岸沙源丰富D.河网密度过低,在垦荒初期,苏联人深翻土地,将土层翻转,将作物残茬深埋土中,结果导致当地生态严重失衡,最可能的原因是<>A.作物残茬深埋土中,病虫害肆虐B.深翻土地致使土壤肥力降低C.土层翻转导致沙性土壤侵蚀加剧D.垦荒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3.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推出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如田间留残茬,推广作物带状种植等,主要目的是<>①积雪保墒②减少农作物病虫害③提高地带性植被覆盖率④增大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A.①②C.③④B.②③D.①④冬季农田积雪量少,春末夏初蒸发旺盛,土壤干燥,多碎屑物质,容易产生沙尘暴。该地区沼泽湿地少。沙源来自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和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河网密度不是形成沙尘暴的直接原因。第2题,该地区气候干旱,以沙质和沙壤质土壤为主,土层翻转致使表土变得干燥松散,导致风蚀加剧。作物残茬深埋土中,不会使病虫害肆虐,深翻土地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垦荒不会影响土壤结构。第3题,保留作物残茬和作物带状种植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冬季积雪的厚度和春季播种前的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大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读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据此完成4~6题。4.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A.土壤蒸发较多B.草类生长耗水.....C.径流流失较多D.果树生长繁盛5.夏季晴天时,该果园白膜覆盖区较黑膜覆盖区<>A.白天气温高B.气温日较差大C.白天土温高D.土温日较差小6.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清耕区C.白膜覆盖区B.黑膜覆盖区D.生草覆盖区此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草类生长耗水,所以区、白膜覆盖区与生草覆盖区相比,生草覆盖区能通过增加植被,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高,BC不对。故选D。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类型、分布及成因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冲积扇绿洲交通线附近类型斑点状、片状斑点状荒漠化圈沙丘活化固定沙丘活化点状、线状荒漠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源破坏环境破坏.抛物线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如图为我国某区域抛物线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2.该地常年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东风D.西风3.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形沙丘<>A.两翼均有植被C.迎风坡都较陡B.分布区的风向固定D.不会存在同一地区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图示甲、乙、丙、丁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甲,对沙丘阻挡能力最强,沙丘移动距离近。乙、丙、丁处对沙丘移动阻挡较弱,沙丘移动的最远。第2题,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根据抛物线形态,结合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第3题,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两翼有植被。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下风向,两翼无植被。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形沙丘都能指示风向,分布区的风向固定。迎风坡都较缓。可能会存在同一地区。[方法技巧]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的技巧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两翼有植被。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无植被。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4.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5.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异C.土壤肥力变化B.地表形态的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第5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1>;沙粒绝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2>判断风速为16~20m/s时,该地区距沙床面0~10cm高度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是种树的原因。<4>分析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率锐减的原因。中获取信息,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输沙率和沙粒粒径的变化,二是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第<2>题,先判断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再说明理由。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主要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戈壁地区粒径较小的流沙少,且悬移的沙粒多距沙床面10cm以上,所以悬移较少。风速为16~20m/s时,距沙床面0~1cm高度输沙率较小,结合图1可知蠕移距沙床面高度为0~1cm,所以蠕移比重较低,故当风速为16~20m/s时,该地区距沙床面0~10cm高度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第<3>题,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是种树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10cm高度内;二是草耗水量较小。第<4>题,原因一是采用机械固沙,增大了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风速;二是增大了土壤湿度,便于植物根系固.答案:<1>输沙率增大,沙粒粒径变大;距沙床面0~2cm高度输沙率减小,距沙床面2~10cm高度输沙率增大,最大输沙率出现的高度上移。<2>跃移。理由: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0~1cm高度输沙率较小,蠕移比重较低。<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cm高度,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且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减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沙尘扬<2019·XX联考>下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1.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C.湿地破坏B.土地沙漠化D.水土流失2.导致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坡度较大C.河流密度较高B.降水强度较大D.地表土质疏松3.针对该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该县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有<>A.地膜覆盖C.植树造林B.土地复垦D.打坝淤地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2题,读图可知,该县东南部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第3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该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为采煤,所以矿区土地复垦是减轻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措施。地膜覆盖解决不了大面积土地水土流失问题。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不是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属于小流域沟谷的保土措施,对于坡地来说效果较小。千湖沙漠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沙源主要是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风,但该沙漠却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图1<1>说明千湖沙漠在东南风影响下难以西扩的原因。<2>指出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上半年或下半年>,并分析该时间段沙漠扩张的原因。[解析]本题以千湖沙漠示意图以及圣路易斯市降水的月分配柱状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影响沙漠的因素,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吹沙移动的力量小;周围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多,沙子湿度较大,不易起沙,所以难以向西扩展。第<2>题,根据图示降水量分布情况,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输送入海的沙量大;近海大陆架宽浅,沙源较充足,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是上半年。第<3>题,河口泥沙的搬运力.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周围地区植被茂密;沙子湿度较大,<2>上半年。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输沙量大;近海大陆架宽浅。<3>b河。依据:河口泥沙搬运能力主要是依靠洋流。根据洋流的流向可得b河的泥沙受洋流影响搬运到千湖沙漠沿岸沉积。。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下图为意图。材料二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Ⅰ>和平面排<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3>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需要从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2>题,需要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水土流失对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赞成与否皆可。若赞成,则结合鱼鳞坑的图示可知,能拦截地表径流,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若不赞成,则根据示意图中的引水沟可判断,鱼鳞坑会对地表造成破坏。答案:<1>地表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位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板船合同租赁合同协议
- 电梯委托保养合同协议
- 玻璃雨棚包工合同协议
- 玻璃餐桌采购合同协议
- 甲方合伙人合同协议
- 现代农业供货合同协议
- 益阳书画买卖合同协议
- 电机外壳购销合同协议
- 物资代采合同协议书模板
- 男女朋友吵架合同协议
- 铁路机务知识培训课件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024年智能工厂的新范式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呼气一氧化氮检测技术
- 矿山运输及安全
- 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重点事项解读(米)
- 铅锌矿的选矿工厂自动化控制技术
- 体育赛事管理课件
- 2024年采血针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
-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