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1页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2页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3页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4页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向东

教授,女,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要经历1963年7月生,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和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曾赴日本歧阜药科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作访问学者。1983年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药学组成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药物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抗衰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药物生物技术》、《食品与药品》等杂志编委。主要科研工作简介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生物新药研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和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课题资助情况在以上研究领域已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8项。目前正主持“十一五”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项目6项(如下)。1.抗癌候选新药YCP的临床前研究(国家“十一五”863项目,编号2006AA090302,2006.12-2010.12,负责人)抗肿瘤海洋真菌多糖YCP靶向性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672479,2007.1-2009.12,负责人)海洋真菌多糖YCP与巨噬细胞结合的靶点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873201,2009.01-2011.12,负责人)抗肿瘤海洋真菌多糖YCP靶向性机制研究(博士点基金,编号:20060316001,2007.1-2009.12,负责人)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改构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国家“十一五”863项目,编号2007AA02Z101,2008.1-2010.12,子课题负责人)聚乙二醇化恩度的研究(江苏先声药业委托项目,2007.9-2010.12,负责人之一)完成的主要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长期从事生物新药的研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及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8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主持研发的“卡介菌多糖胶囊”、“蕲蛇酶注射液”已获国家新药证书;申请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被SCI收录30多篇,出版专著8部。荣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红杉树”园丁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获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铜奖(指导老师)。为国家精品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研究生培养情况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1名,博士研究生21名。刘景晶教授研究工作经历刘景晶,52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眼科学会会员。曾被评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第六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06年“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国家提名奖。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研究(1)在美国NorthTexas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工作期间,在世界上首次从人视网膜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83,基因序列首先药物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的创新引智基地(2008年-2012年)2.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作为高效生物催化剂的全新双羰基还原酶的分子结构改造(2008年-2009年)3.“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候选药物和关键技术项目4.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NRPS的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2009年-2011年)5.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生物催化合成他汀类药物手性侧链的研究(2009年-2011年)顾月清博士,女,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光学工程协会(SPIE)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理事,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光子学会理事。2005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多种国际杂志的特约审稿人,现兼任中国药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主要研究经历:顾月清教授1997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光纤传感器实现体内药物的微创实时监测。1999底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近红外分子探针在活体动物内的分布研究。2002年转至美国德州大学(UniversityofTexas)进行近红外光谱及成像以监测各种临床治疗的研究。期间作为课题负责人分别获得美国国防部博士后基金及新研究者基金的资助,于2003年被聘为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助理教授。2004年底于中国药科大学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室,主要是将各种光谱及成像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环节中,已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目前研究方向:设计荧光探针及光学检测系统,实现大分子药物体内动力学过程的无损在位实时监测;设计并合成各种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的靶向分子探针,以实现肿瘤的早期分子诊断;设计并合成各种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以实现肿瘤的主动/被动靶向治疗;从基因水平设计特异性DNA序列探针,以研究肿瘤的生长、转移机制;设计并合成分子信标,研究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以研究疾病机理;利用病毒载体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国家发明专利:1、发明人:顾月清高昊平其能李清增顾鹏飞(专利号:ZL200610038663.8)题目:一种水溶性抗癌药物缓释纤维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发明人:顾月清陈海燕钱志余李清增(专利号:ZL200610039297.8)题目:pH及温度双重敏感性纳米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3、发明人:顾月清钱慧敏方春生钱志余(专利号:ZL200710019901.5)题目:药物体内动力学特性无损在位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发明人:顾月清刘飞陈新洋邓大伟(申请号:200810244796.X)题目: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徐寒梅,女,微生物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副教授,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博士后,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O),E-mail:xuhanmei@学习、工作经历:1998.9-2001.6: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2001.8-2002.8: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新药开发;2002.9-2004.9:南京大学国家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2005.3-至今: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

专业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专业:微生物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主要科研工作简介:

具体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包括:化学合成抗肿瘤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基因工程抗肿瘤蛋白及多肽的研究与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课题资助;1)主持横向课题2项:基因工程宿主菌发酵工艺和样品制备;HM-3临床前试验研究;2)主持“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一项:一类抗肿瘤生物新药HM-3的研究与开发;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新型AMD治疗剂的分子机理研究;4)作为指导教师,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所获成果;任职以来共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收录文章5篇,影响因子累计1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有4项获得发明专利证书。获奖:2006年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因与企业合作表现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大会授予的“科技创新杰出引进人才”奖。研究生培养;讲授“现代医药生物技术”(研究生课程);目前指导在读研究生15名(其中博士生1名,外国留学生1名)。近期代表性论文及成果等1、KangZhou,XiaoqingZheng,Han-MeiXu,JieZhang,YaqingChen,TaoXiandTingtingFeng,StudiesofPoly(ethyleneglycol)ModificationofHM-3Polypeptides,BioconjugateChem.,2009,20(5),p932-936(通讯作者)2、Han-MeiXu,RuntingYin,LuoshengChen,SamiSiraj,XiaofengHuang,MinWang,HuishengFangandYingWangAnRGD-ModifiedEndostatin-DerivedSyntheticPeptideShowsAntitumorActivityinVivo,BioconjugateChem.,2008,19(10),p1980-1986(通讯作者)3、SirajSami,NaseruddinHöti,Han-MeiXu,etal.ValproicAcidInhibitstheGrowthofCervicalCancerbothInvitroandInvivo,JournalofBiochemistry,2008,144(3):357-362(通讯作者)4、Han-MeiXu,Guo-YuanZhang,Xiao-DanJi,LinCao,LuanShu,ZichuHua,Expressionofsoluble,biologicallyactiverecombinanthumanendostatininEscherichiacoli,ProteinexpressionandPurification,2005,41(2):252-85、JiaLi-Jun,Han-MeiXu,MaDingyuan,etal.,Enhancedtherapeuticeffectbycombinationoftumor-targetingsalmonellaandendostatininMurine,Cancerbiology&therapy,2005,4(8):840-845(共同第一作者)专利:1、徐寒梅等,200710024565.3,高效抑制血管生成多肽及其物理化学修饰方法和应用2、徐寒梅等,

200710023411.2,血管生成抑制剂HM-X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3、徐寒梅,200710024983.2,丙戊酸或其盐用于治疗肿瘤的用途4、徐寒梅等,200610039298.2,

血管生成抑制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徐寒梅等,200610039484.6,血管生成抑制剂HM-3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6、

华子春,徐寒梅,200510038122.0,一种在大肠杆菌中生产重组内皮抑素的方法及其应用7、徐寒梅等,200510040378.5,高效抑制血管生成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8、华子春,徐寒梅,200410065733.X,一种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可溶性重组蛋白质的方法及其应用何书英,1966年9月生,分别于1988、1991、2004年获中国药科大学化学制药专业学士、生物制药专业硕士、药理学专业博士。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课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主持低分子量肝素钠原料、注射液及冻干针剂项目,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生产证书及批文。研究方向为生化药理学,主持课题有:学校人才引进基金课题《肝素核心部位——戊糖序列的研究》,部队纵向研究课题《两类发酵物组成分析与结构鉴定——裂褶菌多糖的纯化与结构研究》,目前承担肝素寡糖制备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参加国家级项目研究工作一项。入选2008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承担的《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及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讲授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及《生化药物分析》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微生物代谢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微生物药物和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与应用;发表论文GuanglinXu,FeiLiu,GuizhenAo,ShuyingHe,MinJu,YueZhao,TingXue.Anti-inflammatoryeffectsandgastrointestinalsafetyofNNU-hdpa,anoveldualCOX/5-LOXinhibitor.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2009,611:100-106.何书英,郑珩,劳兴珍,孔毅,高向东,李泰明.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59.牛佳,何书英;肝素寡糖的制备及其对平滑肌细胞抗增生作用的初步研究,药物生物技术,2009,16(1):46-49.陈丽萍,何书英.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活性,华西药学杂志,2008,23(6):653~655.刘亚梅;何书英;吴梧桐;酶法制备低分子量肝素及其活性研究,药物生物技术,2007,14(4):277Cheng-HuaZhou,Zhi-YuQian,MinXiang,Shu-YingHe.InvolvementofCa2+intheinhibitionbycrocetinofangiotensinII-inducedERK1/2activationin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554(2007)85–91.Shu-YingHe,Zhi-YuQian,NaWen,Fu-TianTang,Guang-LinXu,Cheng-HuaZhou.InfluenceofCrocetinonexperimentalatherosclerosisinhyperlipidamic-dietquails.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554(2007)191–195.GuanglinXu,ZhunanGong,WeipingYu,LeiGao,ShuyingHe,ZhiyuQian.IncreasedExpressionRatioofbcl-2/baxIsAsssociatedwithCrocin-mediatedApoptosisinBovineAorticEndothelialCells.Basic&ClinicalPharmacology&Toxicology,2007,100(1):31-35.TangFT,QianZY,LiuPQ,ZhengSG,HeSY,BaoLP,HuangHQ.Crocetinimproves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ationofthoracicaortainhypercholesterolemicrabbitbyincreasingeNOSactivity.BiochemPharmacol.2006Aug28;72(5):558-65.黄凤杰,何书英,吴梧桐.试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更名为《生物制药科学》的必要性,药学教育,2006;22(5):14-18.GuanglinXu,QiaoliLiang,Zhunan.Gong,WeipingYu,ShuyingHe,LiangXi.AntitumoractivitiesofthefoursesquiterpenelactonesfromElephantopusScaberL.ExperimentalOncology,2006,28(2):106-109.HEShu-ying,QIANZhi-yu.Protectiveeffectsofcrocinonculturedcalfaorticendothelialcellsinjuredbylow-densitylipoproteins(LDL),ActaPharmacologicaSinica,2006;supplement1:163.何书英,李华,杨宁.亲和色谱分离纯化低分子肝素,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3):170-171。何书英,钱之玉.西红花苷对低密度脂蛋白所致鹌鹑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华西药学杂志2006;21(1):028-031。Shu-YingHe,Zhi-YuQianT,Fu-TianTang,NaWen,Guang-LinXu,LiangSheng.Effectofcrocinonexperimentalatherosclerosisinquailsanditsmechanism,LifeSciences2005;77(8):907–921。何书英,钱之玉.西红花苷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新药杂志2005;14(2):169-173。何书英.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药学教育2005;21(1):49-50。HEShu-Ying,QIANZhi-Yu,TANGFu-Tian.西红花苷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药学学报2004;39(10):778—781。何书英,钱之玉,绪广林.西红花苷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1):65~68。程骥,钱之玉,何书英.口服类肝素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2):163-166。葛又新,何书英.低分子量肝素的性质与应用,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1;22(6):321-322。何书英,吴汇荣,张婉文,张晖,陆风翔,黄元铸.国产与进口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比较,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21(2):88-89。何书英,王勇.HPLC法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华西药学杂志1999;14(5.6):383-384。何书英,张树军,郑伟.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血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8;19(5):264-265。何书英,冯广顺,汪静.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6(5):223-224何书英,詹彤,王淑如.山药水溶性多糖的化学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6):369-372。旻简介王旻,1956年2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药学院,随后留校任教。1985考取本校在职研究生。87年和93年曾先后留学加拿大、美国。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新药评审专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编委,《药学进展》编委,《药物生物技术》副主编,《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药学年鉴》编委,《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编委。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市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分子生物学与生化学会江苏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药学会理事,江苏省药学会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药学会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王旻同志长期从事生物制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负责的课题有:国家“八、五”攻关课题“酶法生产1,6-二磷酸果糖”、江苏省“八、五”攻关课题“家蚕基因工程α-干扰素的药学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酶工程技术研制L-麻黄素”和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生物技术在维生素生产上的应用”、云南省省院省校基金“螺旋藻多糖新药开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天然型脱落酸产业化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基础上的创新海洋药物研究”等。研制的新药螺旋藻多糖获新药临床批件,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新药虫草多糖获国家重大专项资助并已获新药临床批件,正在进行二期临床研究。其研究成果“酶工程制备1,6-二磷酸果糖”获98年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干扰素在家蚕及其细胞中高表达”获9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6年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学研究三等奖。江苏省“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获2007年江苏省经贸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药枸杞及其多糖对糖尿病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几年来,共出版和发表著作和科研学术论文140余篇。教学上负责的两门课程《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获得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负责的《新型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药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改革》分别获得2007、2004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负责的生物工程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均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主讲本科生《生物化学与生物药物》、《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课程。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科研获奖:1、“酶工程制备1,6-二磷酸果糖”获98年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人-干扰素在家蚕及其细胞中高表达”获9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3、96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学研究三等奖,排名第一4、“酶工程技术研制L-麻黄素”2001年获教育部科技成果,排名第二5、“江苏省“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获2007年江苏省经贸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6、“中药枸杞及其多糖对糖尿病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教学获奖:1、《生物化学》课程1998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负责人2、《生物工程》课程2002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负责人3、《新型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08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4、《药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改革》2005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5、负责的《生物工程专业》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6、负责的《生物技术专业》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7、参加的《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五专著:王旻主编生物制药技术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2004.7王旻田丽梅主编血糖生化与糖尿病黑龙江出版社2004.6王旻主译生物技术与生物药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王旻参编生物技术制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王旻主编生物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8姚文兵

教授,男,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主要经历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兼任主要科研工作简介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分子改构(包括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的分子改构)和定点修饰研究以及生物新药的研制。课题资助情况在以上研究领域已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项。目前正主持“十一五”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如下)。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改构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国家“十一五”863项目,编号2007AA02Z101,2008.1-2010.12.,主持人)聚乙二醇化恩度注射剂临床前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编号2009ZX09102-224,2009-2010.12,主持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子重构及构效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3667,2010.1-2012.12,主持人)尿酸酶分子修饰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772679,2008.1-2010.12,主持人)聚乙二醇化恩度的研究(江苏先声药业委托项目,2007.9-2010.12,主持人)完成的主要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长期从事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分子改构(包括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的分子改构)和定点修饰研究以及生物新药的研制,已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项,通过这些研究课题,建立了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分子修饰技术平台,建立了非天然氨基酸分子改构技术平台,开展了与国外最先进的技术保持同步的新一代定点分子修饰研究;完成了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PEG2—IFNcon)临床前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口腔粘贴片临床前研究等;申请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4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6部。荣获2007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获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药学生物化学基础》课程负责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研究生培养情况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8名,博士研究生12名。张玉彬博士生物化学教授联系方式:zhangyubin@O)210009南京市童家巷24号,生物化学教研室(53号信箱)简介:张玉彬,男,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江南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赴比利时杨森研究基金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室进修半年。2002年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LSU)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PBRC)从事博士后研究五年。2007年回国中国药科大学生科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8年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项目资助。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及现代生物技术药学的教学工作,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运用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药理学技术,开展与肥胖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药物治疗靶点的基础与应用开发研究;运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对新近发现的重要生物大分子开展其成药性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重要生化药品的生物转化与生物合成新生产工艺研究。曾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国家级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主编学术著作1部,副主编学术著作3部;代表性论文如下:(1)ZhangYB,Huypens,p,AdamsonAW,GettysTW,etc..AlternativemRNAsplicingproducesanovelbiologicallyactiveshortisoformofPGC-1.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2009,284:pp.xxx,,(Accepted,DOI10.1074/jbc.M109.037556)(2)ZhangYB,KilroyGE,GettysTW,etal.Targeteddeletionofmelanocortinreceptorsubtypes3and4,butnotCART,altersnutrientpartitioningandcompromisesbehavioralandmetabolicresponsestoleptin.TheFASEBJournal,2005,19:1482-1491(3)BenderB,PindonA,OersIV,ZhangYB,etal.Structureofthehumanserotonin5-HT4receptorgeneandcloningofanovel5-HT4splicevariant.JournalofNeurochemistry,2000,74:478-489.(4)汪志军,张玉彬,等.环氧化酶-2的基因克隆与表达.药物生物技术,2002,9:137-140.(5)张玉彬.《生物催化的手性合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6)张玉彬,吴梧桐,等.新型降钙素的基因合成与克隆表达.药物生物技术,1999,6:129-133(7)张玉彬,金文藻.新蒽环类抗生物变活霉素小组分的分离和结构测定.中国抗生素杂志,1991,16:157-164人简介谭树华,男,1965年7月生。中国药科大学生化药学博士(1994~1997年),美国UniversityofNebraskaMedicalCenter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后(2003~2007),教授。先后担任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主任,现担任江苏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审评专家,国家核心刊物《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药物生物技术》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审稿专家。2000年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学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及江苏省“八五”科技攻关酶工程领域项目2项,主持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1项,主持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师奖励基金项目1项(光明日报2002年3月6日表彰),主持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科技厅项目1项,主持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1项,主持中国药科大学人才引进项目1项,主持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多项。在国外SCI及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级鉴定成果3项(主持1项,参加2项),试生产批文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均获授权)。荣获第七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新华日报2002年1月31号表彰)、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轻工业厅科技进步特等奖、美国UniversityofNebraskaMedicalCenter杰出表现津贴奖(FY2005~06)等奖项。教学方面,主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讲授本科生“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课程、硕士生“生物工程”课程、博士生“生物药物研究与技术进展”课程等。其中为本科生讲授的“生物工程”课程荣获江苏省高校I类优秀课程奖。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的科技作品曾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教材方面,主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副主编《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副主编《生物技术制药概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共同编写《生物工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研究方向生物新药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研究药物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研究联系方式E-mail:tohike@电话讯地址:南京市童家巷24号中国药科大学211信箱(邮编:210009)陈建华,博士,男,1961年7月生于江苏,1986年7月药学专业毕业,1991年7月获得微生物药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8-1999年赴日本岐阜药科大学访问研究,2002年7月获生化与微生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学院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先后承担《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专业英语》、《生物技术药物学》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参加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南京大学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以及多项横向课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生物技术药物制备;2、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3、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3部。联系电话E-mail:jhchen@硕导简介主要科研工作简介:

李泰明,女,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副教授,博士,联系:Tel:025-8327-1346,Fax:025-8327-1249Email:taimingli@163.com1985、1990年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2-2003年日本歧阜药科大学访问学者,从事细胞和微生物分子免疫学研究。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国生化学会会员。曾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奖励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通讯和第一作者论文10多篇;SCI论文近10篇,通讯和第一作者3篇。申请专利4项。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包括“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蛋白序列内部寻找有治疗作用的功能肽段”、“新型抗原表位扫描平台的建立和肿瘤相关蛋白的表位扫描“活性肽融合表达和加工新系统”等和国家863重大专项“产品分离纯化及质量控制技术平台”的研究,国家“八五”攻关L-Phe的酶工程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资金资助“肝细胞生长因子研究和生产”;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双功能疫苗研究。现主要从事活性肽药物的研究和天然生物产品的开发。主讲课程: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生物技术实验(本科生)、生物工程基础(硕士生)专业研究方向:活性肽、疫苗等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发酵与酶工程天然生物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具体研究领域:基因重组蛋白质肽类心血管药物

所获成果:国家生命科学基地《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校教学成果奖2008年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生物制药人才新型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门冬酰氨酶的多肽研究技术平台体系的建立和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药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与改革,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分子生物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生物工程课程,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刘煜博士/副教授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童家巷24号邮编210009刘煜,1969年7刘煜,1969年7月生,1991、1998和2004年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2006年受教育部委派至美国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生物系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主任。2006年被授予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研究方向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活性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生化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近期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1)刘煜谭树华吴梧桐,重组水蛭素Ⅲ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3):2502)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在Pichia酵母中的表达,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6):577.3)重组人VEGF165工程菌的发酵及表达产物的纯化与活性测定,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1):82.4)Neutralizinghumanmonoclonalantibodiesto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displayantitumoractivityinanimalmodels,inpress.1,6-二磷酸果糖项目1998年获原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门冬酰胺酶项目获200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一般情况欧瑜博士(博士后),女,副教授,从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ouyu2008@126.com学习、工作经历1995.7毕业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硕士学位;2001.7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5.8-2002.1,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助教、讲师;2002.2-2004.4,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2004.5至今,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海洋药学主要科研工作简介:

主要从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近5年主持的课题有:鲨肝再生刺激因子的原核表达产物活性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重组水蛭素防治白内障作用的研究(企业合作基金);重组水蛭素Ⅲ防治糖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2009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参加的课题有

:抗糖尿病性白内障一类新药-重组水蛭素Ⅲ的临床前研究(2009“重大新药创制”课题,第一参加者)。已发表研究论文15篇,包括第一作者论文10篇,其中2篇SCI收录。荣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S221020013M)。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专业硕士毕业,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博士毕业,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讲授课程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专业英语、营养学的生物化学基础等。近年来发表的各类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17篇,其中在JournalofImmunology(影响因子6.2)、Endocrine-RelatedCancer(影响因子5.8)、Vaccine(影响因子3.159)等较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发表有论文。参编教材三本,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项。主持并完成三项江苏省自然基金的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涛:男,1956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海洋药物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7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药理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7月~1995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5年6月~1997年6月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深造;1997年8月至今于中国药科大学工作。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卫生部特殊食品评审专家,担任三种全国性核心期刊杂志的编委,二种全国性核心期刊的特邀编委。长期从事新药的研究和开发,现主要抗肿瘤药物分子机制研究(分子药理学)、小核酸药物研究和海洋极端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海洋药物)。主持并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级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973”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专项和江苏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5部。联系地址: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叶波平,男,1970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学院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学教研室主任。专业: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海洋药物学主要经历:1999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进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于2002年5月完成出站工作报告后留校从事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被聘为副教授,同年7月被派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研究领域: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天然活性产物与新药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抗SARS药物筛选平台的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30余篇。联系电话-mail:yebp@研究生导师简介一般情况 郑珩,男,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副教授,博士Tel.:025-8327-1001E-mail:zhengh18@学习、工作经历200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化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5至2007年日本长崎大学药学部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3年5月被聘为副教授,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副教授,药物生物信息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生素杂志》、《药物生物技术》编委。专业研究方向核酸序列分析及相关算法研究基于多重序列比对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微生物活性代谢物的研究开发天然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主要科研工作简介: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构建、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生物信息学相关数据库开发维护、微生物活性产物与新药研究等。主持完成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天然型脱落酸”(编号JH02-14),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已与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工业化投产;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I类抗肝炎新药鲨肝内抗肝炎刺激物质的研究”(2001AA624090),科技部抗SARS药物筛选平台研究(编号:2003a03);主持完成企业合作项目“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10”、“天然型茄尼醇制备技术”等并已工业化;参与“II类新药螺旋藻多糖研制开发”先后荣获第十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6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江苏省高校第二届“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2004年)、中国药科大学优秀教师(2004年);所负责的《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江苏省精品课程(2008年)和中国药科大学精品课程(排名第三,2008年)许激扬,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化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生化药学学科药物生物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生物技术药物新药研究和制药新工艺研究工作,技术专长是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研制,以及手性药物生物合成和生物药物研制与结构改造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科技攻关项目6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科研成果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篇,SCI论文8篇。编写专著6部。已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48名。每年招收研究生6名。主讲研究生课程《药物生物合成》,生物合成是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交叉学科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生物技术与有机合成相结合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合成反应类型与机理、工具酶及其选择、合成原则。药物生物合成主要研究生物合成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药物生物合成的立体选择性及手性药物的生产。主要研究工作包括: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新药丙氨酰谷氨酰胺的研制;降血压组分药的研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L-麻黄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L-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酰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丙氨酸及天冬氨酰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药盐制与咸入肾肾主骨理论相关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省应用基础项目SAM合成酶基因工程菌构建;省应用基础项目甲烷磺酰胺抗心率失常研究;省应用基础项目抗心率失常药的研究;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杜仲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和药理药效研究;谷胱甘肽生物合成;番茄红素、虾青素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半合成抗生素及其侧链D-苯甘氨酸和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物合成研究;抗肿瘤新药氨肽酶抑制剂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抗病毒新药Tamiflu类似物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手性药物萘普生、心得安、布洛芬的生物合成研究;天然代谢产物和生化药物的生物活性与结构改造及药理药效研究等。近期发表研究论文:1.杜仲降压组分对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药物生物技术2009.4;2.叶酸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工程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4;3.乳酸钠在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中的应用,药物生物技术2009.3;4.两种新方法提高酵母谷胱甘肽合成能力的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1;5.麦角固醇合成抑制剂对促进红酵母累积番茄红素的研究,药物生物技术2009.1;6.酵母菌乳酸菌共培养生物合成辅酶Q_(10)的初步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08.22;7.半导体激光和紫外线对辅酶Q_(10)产生菌的复合诱变效应,华西药学杂志2008.02;8.分离纯化茄尼醇的新工艺,华西药学杂志2008.02;9.效应物促进红酵母累积番茄红素的工艺研究,药物生物技术2008.03;10.两相体系中固定化细胞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06;11.第二代糖肽类抗生素的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05;12.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叶提取物中茄尼醇含量,食品与药品,2007.04;13.杜仲木脂素化合物舒张血管作用机制,中国中药杂志,2006.23;14.辅酶Q_(10)高产酵母菌SY-3发酵工艺的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S1;15.杜仲不同活性部位对小鼠睡眠改善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11;16.杜仲木脂素化合物降压药效学研究与机制初探,中医药学刊,2006.10;17.环化酶抑制剂对三孢布拉霉产生番茄红素的影响,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06;18.酿酒酵母突变株J-X25胞内合成GSH的研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07;19.l-麻黄碱的合成工艺改进,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