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版高考政治(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课件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页,共30页。考点40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4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目录第二页,共30页。考法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考法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的考查考法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分析判断考点40灿烂的中华文化第三页,共30页。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法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分析判断源远流长强调时间(纵向)的久远,以汉字、史书典籍作为见证;博大精深强调内容(横向)的特色、丰富多彩、体系庞大,表现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重视几个细节:文字的作用与汉字的作用的区别;史书典籍不同于文学著作;汉字的作用与史书典籍的作用的差别。(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重视几个细节:文学艺术的作用与科学技术的作用的差别;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的区别;各区域文化差异的成因及各区域文化的关系。第四页,共30页。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解析】本题较难,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题材料中涉及中国山水画与某科研成果的联系,说明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符合题意;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社会实践,B错误;用绘画表现科学成果,反映了二者在形式上的相通性,材料并没有涉及这两者和人的精神素养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借助绘画(艺术)的形式来传播科学,D内容正好与题意相反,不符合题意。例题
[北京文综2016·26]A第五页,共30页。01中华文化包容性的适用范围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考法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第六页,共30页。0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意义(1)内涵: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考法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第七页,共30页。【考法提示】注意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有层次递进的特点第一层次,求同存异,即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能够和睦相处。第二层次,兼收并蓄。在和睦相处的前提下,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之间能够交流、借鉴,吸收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即和睦相处,吸收借鉴。考法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第八页,共30页。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例题第九页,共30页。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包括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力量等几个知识点。考法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的考查第十页,共30页。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海南的地理环境是黎族文化形成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③错误;黎族文化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例题A第十一页,共30页。考点4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考法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考法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考法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分析考法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分析应用第十二页,共30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涵(1)团结统一,强调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要团结,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2)爱好和平,强调以和为贵,和平相处,从国家层面上则体现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勤劳勇敢,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4)自强不息,强调生生不息、奋发有为、追求上进等。考法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分析第十三页,共30页。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
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
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
子)——团结统一【解析】本题以古语为背景,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难度适中,较易得分。A项强调自强不息的精神,前后一致;B体现了加强自我修养,有所作为的自强不息精神,C体现了奉献社会、利他的思想,D项体现了执政应顺应民心的规律,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例题
[安徽文综2015·7]A第十四页,共30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指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01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特点考法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第十五页,共30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02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主题考法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第十六页,共30页。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缅怀为追求和平正义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告慰在抗日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文化价值在于()①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③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④传承优秀历史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国民民族意识的培养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①②说法正确;事件不涉及公民文化权益,③排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不能简单归结为传承历史文化,④说法与题意不符。例题
[吉林长春2016质量监测]A第十七页,共30页。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考法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01准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第十八页,共30页。(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2)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而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考法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02熟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第十九页,共30页。中华民族精神只是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使时代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考法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易错提示】注意排除如下错误认识:第二十页,共30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答案】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③抗战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④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例题
[课标全国Ⅱ2015·39(2)]第二十一页,共30页。0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1)必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重要性:①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考法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分析应用第二十二页,共30页。0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1)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考法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分析应用第二十三页,共30页。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难度适中,较易得分。试题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为背景,从民族精神上切入,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题干重点强调民族精神的作用,从“万众一心”“百折不挠”“震撼心灵”“奋力前行”等关键词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例题D第二十四页,共30页。综合考法1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2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第二十五页,共30页。综合考法1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1)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核心。(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3)怎么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理解民族精神第二十六页,共30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请用女排精神创作两条座右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发人深省,字数20个字以内。【答案】
(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②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③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答案示例:①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②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例题
[课标全国Ⅰ2016·39(2)]第二十七页,共30页。综合考法2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综合运用(1)中华文化的知识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餐饮供货协议
- 附录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现代应用文书写作(第三版)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2025年度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协议执行细则4篇
- 2025年度个人留学担保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个人收入证明范本及税务合规服务合同
- 2025-2030全球氢混合锅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CO2激光冷水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女职工权益保护及性别平等知识有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个人间技术秘密保护保密合同4篇
- 2025年上半年江苏连云港灌云县招聘“乡村振兴专干”1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DB3301T 0382-2022 公共资源交易开评标数字见证服务规范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压轴题练习
-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俄语版:中国文化概论之中国的传统节日
- 《奥特莱斯业态浅析》课件
- 202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妇科一病一品护理汇报
- 养殖场兽医服务合同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HR六大板块+三支柱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