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分解有机物B.呼出二氧化碳C.消耗氧气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下列关于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3.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B.AB段表示吸气过程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4.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段表示吸气过程B.OAB段表示呼气过程C.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在C点时的肺内气压5.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6.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A.氧气B.二氧化碳C.营养物质D.能量7.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A.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8.如图所示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涉及到能量转化,下列关于两个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两个过程白天黑夜都在进行C.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D.两个过程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9.2023年3月某团队在我国云南发现新物种龙陵秋海棠,某校项目学习小组对秋海棠进行系列观察与实验,请回答问题。如图所示为密闭培养室中,放置秋海棠和无秋海棠情况下,一天中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为证明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需要比较的两个时间点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0.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研人员在《科学》发表了关于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11.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A.水和光B.叶绿体和光C.水和二氧化碳D.水和叶绿体12.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B.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D.图④表示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13.如图是测定一密闭蔬菜大棚内24小时氧气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天中d点光合作用最强B.e点光合作用比c点强C.这一天大棚蔬菜中有机物得到积累D.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14.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B.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15.将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的一片叶用黑色圆纸片两面遮盖(如图),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光下数小时,取下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对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抑制叶片的呼吸作用B.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C.此装置包含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D.此装置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二.填空题(共8小题)16.某技术人员研究大棚西瓜生命活动规律,并绘制了以下图示:图甲表示西瓜叶片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乙表示西瓜植株在一天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大棚基地内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棚内温度及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瓜果、蔬菜的自动灌溉。水分在西瓜植株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进行的一项生理活动,可用图甲中的过程(填图中字母)表示。(2)西瓜中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图甲中过程b有关,请写出该过程的反应式:。(3)图乙曲线中,光合作用开始的点和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分别是(填图中字母)。(4)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乙中的A点应向移动(填“上”或“下”)。17.为了探索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中温度、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选择(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2)种植一段时间后结果发现②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比①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②号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能促进萝卜幼苗进行作用.(3)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变成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物质减少了,这是因为萝卜进行作用的缘故.温室①②③二氧化碳浓度0.2%5.0%5.0%温度15℃15℃20℃18.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当光照强度为V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强度大于(选填某个光照强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19.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需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其他保持不变。(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作用。(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的溶液为。(4)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水,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源于。20.用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运动,图丙是人体呼吸运动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的情况。根据图来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处于(填“吸气”或“呼气”)。(2)丙图中在D点时,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如图是测定呼吸作用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的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请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2)测定过程中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填“A”或“B”)端的液面会下降。22.甲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①、②代表呼吸运动过程,a、b代表气体;乙图M、N是膈肌的位置。a表示的气体是,②过程等同于乙图膈肌的运动过程为(选填“M→N”或“N→M“)。23.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和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000lx、20000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1)20℃时,该叶片2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质量为毫克。(2)该叶片在5000lx光照下,10℃时,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毫克。(3)20℃时,20000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约是毫克。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24.小金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1)实验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目的是。(2)B试管中的种子“已煮熟”意味着。(3)小金同学是根据现象来判断种子是否发生了呼吸作用。(4)当上述实验出现明显现象后,紧接着小金又进行了如下操作: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试管A、B内,观察并比较木条燃烧情况,上述操作是为了验证。25.同学们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原理,开展了“叶片作画”实践活动。操作如下:a.如图所示,选择彩色照片,制作为黑白照片,再处理为反相照片,打印在透明贴纸上,贴到大野芋叶面上;b.自然光照3天后,除去贴纸,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盘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淡棕色);d.5分钟后用清水漂洗,观察颜色变化。请回答问题:(1)实验中,把黑色深浅不一的反相照片贴到叶片上,目的是控制叶片上特定部位的(填“光照强弱”或“温度高低”)。(2)光照前,应对叶片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3)滴加碘液后,没有贴图片部分的叶片颜色变为色;贴图部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形成图象,这是因为。26.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其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等条件都完全相同。(1)为验证光合作用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选填“CO2”、“光照”或“温度”)。(3)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4)如果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27.我校生物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图1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1)实验开始前,需要将黑藻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2)比较甲、乙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继续探究这个问题,小金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取一支相同的试管丙,,置于光照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则证明光照不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28.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生长状况良好的菠菜作为实验:Ⅰ.选取三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菠菜装置整体外侧用锡箔纸(不透光)包住,乙组菠菜装置包一层纱布,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三份菠菜一起放在阳光下,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6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本实验菠菜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实验分析与评价:(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2)图2和图3分别为三组装置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甲组氧气浓度变化特点是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点是先升高得快后升高的慢,原因是无光的环境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且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导致菠菜呼吸作用。(3)乙组装置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不变,原因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分解有机物B.呼出二氧化碳C.消耗氧气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分析】(1)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解答】解:A、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但呼吸作用的意义是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B、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消耗氧,但呼吸作用的意义是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释放出二氧化碳,但呼吸作用的意义是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满足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解答】解: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B正确。C、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C错误;D、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正确。故选:C。3.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B.AB段表示吸气过程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分析】图是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肺容量变大,B→C肺容量变小。【解答】解: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A错误。B、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B正确。C、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错误。D、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段表示吸气过程B.OAB段表示呼气过程C.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在C点时的肺内气压【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O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BC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解答】解:A、曲线图中,BCD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A错误;B、曲线图中,O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错误;C、据图可见: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正确;D、据图可见: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小于在C点时的肺内气压,D错误。故选:C。5.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通气)、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即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图示甲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图示乙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图中①表示肺动脉,②表示肺静脉,③表示体动脉,④表示体静脉,据此解答。【解答】解:A、图示甲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所以经过气体交换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大于①处,错误。B、乙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所以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④处,错误。C、图示甲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图示乙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错误。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氧气的浓度,D正确。故选:D。6.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A.氧气B.二氧化碳C.营养物质D.能量【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解答】解:生物体内的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能量。故选:D。7.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A.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故选:C。8.如图所示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涉及到能量转化,下列关于两个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两个过程白天黑夜都在进行C.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D.两个过程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解:A、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正确;B、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在任何活细胞里都能进行,因此这两个过程白天都能进行,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错误;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正确;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要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正确。故选:B。9.2023年3月某团队在我国云南发现新物种龙陵秋海棠,某校项目学习小组对秋海棠进行系列观察与实验,请回答问题。如图所示为密闭培养室中,放置秋海棠和无秋海棠情况下,一天中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为证明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需要比较的两个时间点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图中④与①比较,氧气浓度大,说明秋海棠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可见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故选:D。10.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研人员在《科学》发表了关于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解答】解: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过程,符合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光是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植物细胞实现光合作用这一过程的结构是叶绿体。故选:A。11.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A.水和光B.叶绿体和光C.水和二氧化碳D.水和叶绿体【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1个。【解答】解:甲叶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的A处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A、B两处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B部分变蓝,而A部分不变蓝,说明B部分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乙叶把C处遮光,与B见光的叶片,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未制造淀粉。此对照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乙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故选:A。12.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B.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D.图④表示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分析】1、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白天有光照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相对较弱;夜晚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2、呼气时,肺内气压上升,气体呼出;吸气时,肺内气压下降,气体吸入。3、血液流经肺部进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吸进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解答】解:A、夜晚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增高,A不正确;B、据②图所知,在B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平衡不是表示此时植物不进行光合用和呼吸作用,B不正确;C、图③A→B段气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的过程,C不正确;D、血液流经肺部进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吸进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这时血液中氧的含量增高,D正确。故选:D。13.如图是测定一密闭蔬菜大棚内24小时氧气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天中d点光合作用最强B.e点光合作用比c点强C.这一天大棚蔬菜中有机物得到积累D.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2)观图可知:①ab、de段大棚内的氧气浓度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②b点和d点,氧气的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③bd段氧气的浓度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据此解答。【解答】解:A、d点对应傍晚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所以d点不是d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强的点,错误。B、e点是24时,没有光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点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e点光合作用不比c点强,错误。C、e点氧气的含量多于a点氧气的含量,说明一天24小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多,有机物得到更多积累,产量有所提高,正确。D、e点氧气的含量多于a点氧气的含量,表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小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错误。故选:C。14.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B.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解答】解:A、在光下,该装置中的含叶绿体的滤液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氧气,错误。B、上述实验a和c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不能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错误。C、a组和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可以说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正确。D、b组和c组对照,有光照和叶绿体两个变量,不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错误。故选:C。15.将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的一片叶用黑色圆纸片两面遮盖(如图),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光下数小时,取下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对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抑制叶片的呼吸作用B.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C.此装置包含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D.此装置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答】解:A、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错误;B、①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原因①绿色部分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B正确;C、本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非绿色部分②和①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绿色部分①处和遮光部分③处形成对照,变量是光。C正确;D、叶片①处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②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②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叶片①处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③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③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共8小题)16.某技术人员研究大棚西瓜生命活动规律,并绘制了以下图示:图甲表示西瓜叶片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乙表示西瓜植株在一天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大棚基地内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棚内温度及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瓜果、蔬菜的自动灌溉。水分在西瓜植株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进行的一项生理活动,可用图甲中的过程a(填图中字母)表示。(2)西瓜中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图甲中过程b有关,请写出该过程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图乙曲线中,光合作用开始的点和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分别是BE(填图中字母)。(4)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乙中的A点应向上移动(填“上”或“下”)。【分析】(1)根据植物的蒸腾作用可知;(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3)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知;(4)据植物的呼吸作用可知。【解答】(1)大棚基地内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棚内温度及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瓜果、蔬菜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水分在西瓜植株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进行的蒸腾作用可用图中过程a表示,故填:a;(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该生理过程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据图乙可见:B点后二氧化碳释放量减少,表面植物开始光合作用,E点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E点积累的有机物多,故填:BE;(4)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呼吸作用会受到抑制,因此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减少,所以图乙的A点会上移。故答案是:(1)a;(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BE;(4)上。17.为了探索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中温度、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选择②③(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2)种植一段时间后结果发现②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比①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②号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能促进萝卜幼苗进行光合作用.(3)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变成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物质减少了,这是因为萝卜进行呼吸作用的缘故.温室①②③二氧化碳浓度0.2%5.0%5.0%温度15℃15℃20℃【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阴雨天光照不强,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2)光合作用的强度除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外,还受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3)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含水量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解答】解:(1)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只有变量不一样。为了研究温度对蔬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条件要都一样,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符合这一特点是②③两组,因此应该选择②③两组进行对照实验。(2)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温室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①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理,浓度高,光合作用旺盛,蔬菜幼苗长得快。(3)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存放时间较长的萝卜,进行了长时间的呼吸作用,分解了大量的有机物,使萝卜的有机物减少,导致萝卜空心。故答案为:(1)②③(2)光合(3)呼吸18.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乙.(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16;当光照强度为V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强度大于V(选填某个光照强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乙的呼吸作用速率小于甲.【分析】甲曲线代表的植物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比乙曲线代表的植物高,故甲曲线代表的植物为阳生植物,乙曲线代表的植物为阴生植物.甲植物的呼吸速率为4,乙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故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a点,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点,表示甲植物的光饱和点.【解答】解:(1)乙植物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最有可能是阴性植物.(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于的二氧化碳量为净光合量加呼吸消耗量,即12+4=16;当光照强度为V时,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8,乙植物的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6,两者的差值为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甲植物需要在光照强度大于V的条件下才能生长.(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故答案为:(1)乙(2)16;2;V(3)乙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小于甲植物19.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需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等量的清水,其他保持不变。(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呼吸作用。(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的溶液为酒精。(4)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水,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此题考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的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解答】解:(1)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其他保持不变。(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通过呼吸作用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因此步骤③的装置中,大烧杯、小烧杯内的溶液分别是清水、酒精。(4)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水,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驱动其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向上的拉力。故答案为:(1)等量清水(2)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呼吸(3)酒精(4)蒸腾作用。20.用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运动,图丙是人体呼吸运动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的情况。根据图来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处于吸气(填“吸气”或“呼气”)。(2)丙图中在D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析】图甲表示吸气、图乙表示呼气。【解答】解:(1)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图甲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2)如丙图所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D段。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的点D点;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F段。故答案为:(1)吸气。(2)等于。21.如图是测定呼吸作用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的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请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2)测定过程中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填“A”或“B”)端的液面会下降。【分析】(1)根据葡萄糖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集气瓶内气压降低进行分析;【解答】解:(1)萌发的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即葡萄糖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故答案为: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2)测定过程中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集气瓶内气压降低,则B端的液面会下降。故答案为:B。22.甲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①、②代表呼吸运动过程,a、b代表气体;乙图M、N是膈肌的位置。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过程等同于乙图膈肌的运动过程为M→N(选填“M→N”或“N→M“)。【分析】甲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乙图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与吸气相反。【解答】解: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故甲图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图甲中②过程为吸气过程,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故乙图膈肌的运动过程为M→N。故答案为:二氧化碳;M→N23.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和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000lx、20000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1)20℃时,该叶片2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质量为3.0毫克。(2)该叶片在5000lx光照下,10℃时,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3.5毫克。(3)20℃时,20000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约是10.3125毫克。【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合成有机物(糖类等),并释放O2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强弱受光强度和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2)呼吸作用(一般指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结果,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植物代谢效率增高,所以呼吸效率增高。(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相互对立的两个过程,在光照下,植物体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在黑暗中,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温度下,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在白天和晚上基本是相等的。(4)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为复杂,由于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部分,光反应主要涉及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过程,尤其是与光有直接关系的步骤,不包括酶促反应,因此光反应部分受温度的影响小,甚至不受温度影响;而暗反应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明显地受温度变化影响和制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例如,从光合作用的冷限温度到最适温度之间,光合作用速率表现为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一般每上升10摄氏度,光合速率可提高一倍左右。而在冷限温度以下和热限温度以上,对光合作用便会产生种种不利影响。【解答】1)从左图可以看出,在黑暗中,植物体只进行吸收O2进行呼吸作用,不会产生O2,根据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结果,随着温度升高,呼吸效率增高。判断出实线直线为20℃下的O2吸收量,故查到2小时下对应的O2吸收量为3.0毫克。(2)从右图可以看出,在光照下,植物体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所以O2释放量(净含量)=光合作用中生成的O2量﹣呼吸作用中消耗的O2量。图中实线直线为20℃下的O2释放量。该叶片在5000lx光照下,10℃时条件下,1小时释放的O2量为3.0mg。但这并不是该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O2量,因为叶片同时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从左图可以查出,在10℃下该叶片1小时的呼吸作用消耗O2量是0.5mg,所以,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等于实测的叶片释放O2量加上呼吸作用消耗O2量,即3.0mg+0.5mg=3.5mg。(3)从右图图可知,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O2的释放量为6mg;从左图可知,在20℃下,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耗O2量为1.5mg,所以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应该是7.5mg。根据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就可以计算需要固定的CO2量。依据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产生6分子O2时,需要固定6分子的CO22时,需要固定的CO2量为10.3125mg。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24.小金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1)实验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目的是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2)B试管中的种子“已煮熟”意味着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3)小金同学是根据A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来判断种子是否发生了呼吸作用。(4)当上述实验出现明显现象后,紧接着小金又进行了如下操作: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试管A、B内,观察并比较木条燃烧情况,上述操作是为了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分析】生物体内的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解:(1)实验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目的是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2)已经煮熟的种子说明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3)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图中A石灰水变浑浊。(4)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所以A瓶中的木条立即熄灭,而B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A的多,因此木条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故答案为:(1)避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2)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3)A石灰水变浑浊。(4)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25.同学们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原理,开展了“叶片作画”实践活动。操作如下:a.如图所示,选择彩色照片,制作为黑白照片,再处理为反相照片,打印在透明贴纸上,贴到大野芋叶面上;b.自然光照3天后,除去贴纸,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盘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淡棕色);d.5分钟后用清水漂洗,观察颜色变化。请回答问题:(1)实验中,把黑色深浅不一的反相照片贴到叶片上,目的是控制叶片上特定部位的光照强弱(填“光照强弱”或“温度高低”)。(2)光照前,应对叶片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3)滴加碘液后,没有贴图片部分的叶片颜色变为变蓝色;贴图部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形成图象,这是因为不同部位黑色深浅不同,导致透光程度不同;颜色深透光少,产生的淀粉少,染色后蓝色浅;颜色浅透光多,产生的淀粉多,染色后蓝色深。【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设置对照→光照→溶解叶绿素→漂洗→滴加碘液显影。2、对照试验要求,设置对照,控制变量。【解答】解:(1)反相照片中黑色深浅不一,贴到叶片上能控制特定部位光线(或光照)的强弱。(2)光照前,应对叶片进行暗处理,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3)滴加碘液后,没有贴图片部分的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颜色变为蓝色。贴图部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形成图象,这是因为不同部位黑色深浅不同,导致透光程度不同;颜色深透光少,产生的淀粉少,染色后蓝色浅;颜色浅透光多,产生的淀粉多,染色后蓝色深。故答案为:(1)光照强弱;(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3)变蓝;不同部位黑色深浅不同,导致透光程度不同;颜色深透光少,产生的淀粉少,染色后蓝色浅;颜色浅透光多,产生的淀粉多,染色后蓝色深。26.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其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等条件都完全相同。(1)为验证光合作用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CO2(选填“CO2”、“光照”或“温度”)。(3)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4)如果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解:(2)甲装置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因此,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CO2。(3)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