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相》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相》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蜀相》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蜀相》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蜀相》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及怀古抒情的手法

能力目标:

1、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3、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导入,如《登高》

二、简介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让学生想一想这首诗作者用这一人物会寄托什么情感。

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开始辅佐刘备。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开始辅佐刘备。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在公元228年至234年先后指挥五次北伐曹魏。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患疾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三、知识回顾

杜甫(712—770)字____,自称_____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____”。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_____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________》。

四、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五、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让学生用笔写出答案

同学们自学这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蜀相》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颔联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六、理解第一题的思路:

1、从内容题材上弄清是什么诗歌?

2、从表达方式上弄清诗歌的章法结构。

先弄清第一个问题:

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

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第二个问题:先写景后抒情

这首诗中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呢?这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是怎样的?这个历史人物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诸葛亮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三件大事: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相关史实: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对联概括: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形象: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心报国、却出师未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

情感:抒情句——长使英雄泪满襟——吊古抒情,怀古寄志

为什么诗人泪满襟呢?惋惜之情及自己的感慨

诗的题材是什么?

咏古抒怀诗:吊古抒情,怀古寄志

明确全诗思想情感

表达思路:通过写……表达……抒发了……

明确: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诗人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

或:通过概写诸葛亮的过人才智、丰功伟绩及出师未捷、功业未就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七、第二个问题:颔联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解题思路:

1、明确这两句的表达方式

2、理解诗意及作者写这两句诗的作用(表达主旨、抒发情感、描写形象、所用手法等作用)

3、领悟哪两个字用得好并阐述理由

明确:写景——烘托渲染、反衬——自、空

表述思路:释字义——表述所用字的表意作用(表达主旨、抒发情感、描写形象、所用手法等作用)

“自”,空自;“空”,白白地。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以此二字修饰,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让人体味到一种寂寥与悲凄: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这种以乐衬哀用得何其巧妙。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因用这两字,便让这两句成为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或:“自”,空自;“空”,白白地。用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寂寥、悲凄、伤感的氛围: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从而达到了以乐衬哀的效果,抒发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感叹。

八、背诵全诗

附:比较阅读《武侯庙》,说说这首诗与《蜀相》在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武侯庙》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yún,形容水流动。),五丈原头日又曛(xūn,暮,昏暗)。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慙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慙同“惭”拼音:cán)

诗意:

写作意图《武侯庙》侧重正确的史观,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作自比。

中心思想:表达对武侯的赞颂与崇拜。

写作手法:以“空”“隔”描写悲景,多着悲壮色彩,正衬成分居多,表达了哀伤之情。

武侯庙古柏之高大,赞扬诸葛亮英气长存,手法是夸张

两诗的异: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武侯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