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1.班级姓名分数能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A.隋朝大运河-1-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2-材料中的他是A、唐玄宗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4体时期是AB则天时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遇故知。洞房花烛夜,-3-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据应当是。AB神榜》CD-4-隧平妖传》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5-下哪一部?AB印《金刚经C.唐印诗集D9唐朝文化A.对日本的影响BC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6-的影响10唐的特点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衰落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7-金时代?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13、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8-好关系,她是A.金城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太平公主14、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告诉她应该去哪儿?A.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河南洛阳D.陕西西安15、藏族的祖先是AB纥C.南诏-9-D.逻些16AB郁悲怆C.豪迈奔放D.委婉清新17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A.祖冲之B.贾-10-思勰C.僧一行D.李春18、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ABCD19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11-AB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20的了解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B.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C.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222分)21、581年,外戚夺-12-都;22、就是。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年间开始,称为。世纪初,吐蕃赞普上”-13-了。26、唐朝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代表作是《》后世称他为“27、多为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三、连线题(10分)28、唐太宗开元盛世《多宝塔碑》阎立本-14-隋炀帝大运颜真卿河《步辇图》武则天开设殿试、武举李白唐玄宗赵州桥杜甫李春派文成公主入藏白居易《蜀道难》-15-29、(4分)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同学们思考回答:(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16-(2)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30、(11分)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4分)-17-(2)、唐太宗采取了哪些的措施?(4分)(3)、通过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