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摘要自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劫难逃、难以幸免。从全球三大经济体上看,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中国大陆、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现象。在欧洲,几乎每个国家都同时面临政府负债庞大、银行营运困难和经济增长疲软等困境。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经济皆已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率还远不及美国。受欧债危机拖累,希腊、西班牙等国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多次引发世界金融市场动荡。正如经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一样,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我国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矛盾和困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谋求结构好、质量高、后劲强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显然,加快构建一种以消费为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衰退,我国来自于出口的外需骤然减少,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正在下降,而大规模的投资衍生了不少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盲目扩张、通货膨胀,以及造成许多城市比拼城市优惠政策,以更低价出租土地,牺牲资源和劳动者权益等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更为突出的重要作用,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和必要。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地域广,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纵深推进阶段,加上人民群众从温饱生活水平向小康生活迈进的现实发展需要,决定了拥有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也无疑会带来新一轮的国内消费热潮。消费将是各地、各城市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越发显示其独特的引擎作用。这也为我们构建以消费为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可能和可行。基于这些情况,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依靠消费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各地也纷纷提出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思路和设想。萍乡的发展战略就是把萍乡建设成服务全省、辐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以商贸、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目标、规划设想和努力方向,目前规划已经完成,正在逐步实施之中。对消费型城市建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包括走消费型经济转型之路的规律性探讨,分析目前中国消费能力较强的主要城市的发展特点、条件和共性,客观地分析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主要优势和劣势,思考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等,既很有意义,也十分必要。尤其是江西在中部地区还比较落后,各地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更是尤为迫切的重要课题。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区域,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需要源动力的。而最为可靠最为持续最为有效的动力,源自于消费。人从降生第一天起,经历的生老病死过程,每天的吃喝拉撒,所有的衣食住行等,都是消费的过程。在以人为本精神指引下,促进合理合法的以自我满足为中心的消费型经济发展,既符合社会学的人本主义,也符合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当然,在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最本质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有钱消费,解决消费者消费能力的问题;二是有地消费,解决消费场所、消费形式以及消费供给的问题;三是有胆消费,解决消费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和敢于消费等问题。围绕上述这些问题甚至最为关键的问题,可能会因为涉及国家政策层面而地方鞭长莫及、一筹莫展。但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本地本区域的主观努力、制度设计、提前准备等手段得以改进的。比如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解决消费者有消费能力的问题。从国家层面上说,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个税起征点已经从800元提升到2000元,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等于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这就是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激活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功效。但地方可以通过努力发展产业,尤其是旅游等第三产业,以此达到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快人口流动等利于消费型城市建设,长久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还有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上涨过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小孩上学不用交学费,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低收入人群都有住房,等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既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同时更激励各地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审时度势地加快转变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完善社会保障等等,都是消费型城市建设应该考虑、设计和抓好的问题。萍乡,是一座老工矿城市,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把萍乡建设成一个赣湘边际重要的以商贸、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既是策应国家发展规划与战略,也是紧贴当前萍乡实际,更是萍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我将重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从还处于不够发达地区萍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经济和城市转型的战略谋划上,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对萍乡走消费型城市建设和消费型经济转型中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对萍乡地区的鞭炮烟花、电瓷和化工陶瓷等传统产业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以武功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消费环境的优化和消费文化的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健全和完善等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力求为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等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城市转型;消费型城市;消费需求;城市发展问题;萍乡目录0.引言 10.1选题背景和意义 10.2研究背景和主要理论基础 20.3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可能创新点 30.4论文基本思路与框架 51.概述 61.1消费型城市的提出及其涵义 61.3中国消费型城市的共性与特点 91.3.1人口的相对聚集性 91.3.2收入水平的比较稳定性 101.3.3生产要素流动的畅通性 111.3.5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影响的普遍性 122.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主要优势分析 132.1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 132.1.1“舍得花钱”的习惯和独有的“矿工心理” 132.1.2消费文化 142.2区位和交通优势 142.2.1湘赣边界的地理优势 142.2.2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接受区域经济辐射的便利 152.2.3交通条件和设施情况 152.3资源优势 162.3.1旅游资源优势 162.3.2煤炭等矿产资源优势 162.3.3人力资源优势 172.4产业支撑优势 182.4.1鞭炮烟花产业 182.4.2电瓷和工业陶瓷产业 182.4.3新兴战略性产业 192.5三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202.5.1第三产业在建设消费型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5.2萍乡第三产业现状与特点 203.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现状和主要矛盾 233.1近年来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233.1.1出台的主要政策和采取的举措 233.1.2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成绩 233.2当前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253.2.1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3.2.2消费环境不容乐观3.2.3交通建设和区位优势发挥不够 253.2.4社会保障滞后 264.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274.1增加群众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消费能力 274.1.1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274.1.2加快发展区域产业,创造就业岗位 274.1.3抓好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284.2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284.2.1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284.2.2抓好文化产业 294.2.3坚持文化与旅游发展互动策略 294.3搞活三产服务业 304.3.1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304.3.2优先发展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304.3.3继续开拓服务业市场和优化发展环境 304.3.4统筹城乡发展 314.4优化消费环境和构建健康消费文化 314.4.1优化消费环境 314.4.2构建健康消费文化 324.5有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324.5.1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巩固城镇社会保险成果 324.5.2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促进就业功能 334.5.3重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334.5.4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 33参考文献 36致谢 370.引言0.1选题背景和意义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科学性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功能渐渐有所弱化。“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国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第二章节的指导思想中第三自然段内容。这是基于经济一体化格局并不可逆转趋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愈发受制于诸如全球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影响,切合中国实际寻求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之策的科学研判和正确定位。因为无论是过度依赖于出口,还是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均存有较大弊端,充满不确定性。一则是当资本主义国家遭遇周期性的经济萧条,或爆发如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时,外需必然减少,出口肯定受阻,直接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加上西方国家对我国汇率的政治、经济性干预,各种贸易保护、歧视性政策等人为因素,造成外汇严重缩水贬值,外汇储备等财富保值增值的风险剧增,依赖出口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显然难以得到保障。二则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显现不少问题:如盲目上项目、贪大求洋、各级财政包袱沉重、负债连年攀升、投资效益低下等等。据有关统计,2009年全国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占47.5%,消费是48.6%。显然,投资的比例太大。并且这个47.5%至少有20—30%不够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不是一般性浪费,资源严重消耗,污染排放过大,项目本身不合理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严重问题。因此,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唯独消费潜力无穷、方兴未艾。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第二章节的指导思想中第三自然段内容。在此情况下,各地提出积极打造消费型城市的设想应运而生。从实际看,萍乡根据市情,确立了建设赣湘边际区域消费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尤其是随着国家将萍乡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把萍乡建设成一个赣湘边际重要的以商贸、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既是策应国家发展规划与战略,也是紧贴当前萍乡实际,更是萍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对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基于此,本人试图通过在省委党校区域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期间所学,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期间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将在本文中对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战略定位和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力求能为萍乡和市情相近的中小城市走消费型城市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0.2研究背景和主要理论基础对需求的研究,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与需求。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之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强调调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等在内的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能靠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必须靠国家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同时,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等办法,指导消费倾向,增加消费。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因为富人虽然收入很多,但他们只把一小部分用于消费,把大部分储蓄起来;而穷人会把新增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但他们的新增收入却很有限,这是一个矛盾。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累进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或由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这样既可解决由消费倾向过低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也可增加政府投资,从而达到刺激需求,促使供求平衡和增加就业的目的。实质上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凯恩斯主义掩盖了这一本质,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求,但并不能从本质上克服矛盾。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放眼当今,系统研究消费型城市建设问题的并不多,尤其是对中小城市如何建设消费型城市,实现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西方学者对于消费理论的研究都是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在消费经济学领域主要有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杜生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亚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但是,上述这些消费理论都集中在解释经济体内部总体消费水平的决定因素,并侧重于阐述随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短期和上期消费函数的差异,专门针对城市消费的经济理论也并不多见。通过查阅我国国内对此研究的学术文献,影响比较大、专业角度较强的主要有南京大学赵宇、张京祥以北京市为例的消费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研究,认为城市向消费型转变是必然结果,但由于受资源和能源瓶颈制约以及制度环境的影响,消费型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指出,由于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政策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机制因素各不相同,并没有普适性的消费型城市发展模式。他们对当前我国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的相关问题也有一定研究。中山大学王宁教授在其《中国何以未能走向消费型社会——低成本发展战略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困境》中指出: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转型,具有内在的逻辑。同时,建立消费型社会也是一个国家通往现代化之路绕不开的途径。但由于中国长期奉行低成本发展战略,容易导致经济失衡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甚至埋下社会摩擦和矛盾激化的祸根。要实现消费型社会的转型,必须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产阶级数量,在再分配领域建立好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而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高思在谢地教授指导下以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继续以煤炭和矿产资源等为中心来发展城市,必须注重建设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城市。不过对消费型经济转型与建设没做更为深入的研究。消费型城市建设是一综合性的经济研究课题。将会涉及到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等多门学科。这些学科的不少理论观点将成为我研究此课题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来源。主要有: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和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f(Y)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来说明。前者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假如以APC代表平均消费倾向,则为:APC=C/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P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以*C代表增加的消费,以*Y代表增加的收入,则是:MPC=*C/*Y2.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这是假定生产中只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并且该两要素配合比例不变,也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其公式为:G=S/C,其中G是国民收入增长率,S为储蓄率,C为资本产量比。新剑桥模型,这一模型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G=S/C=(P/Y*Sp+W/Y*Sw)/C上式中C代表资本产量比,P/Y是利润在收入中所占比例,W/Y是工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Sp是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w是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0.3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可能创新点对于消费型城市,与其视为对一个新兴经济体现状来判断、分析,不如用从经济发展与增长过程中应该遵循和把握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发现其特质、共性,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下,各地保持新一轮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些许探讨。本文研究的有关问题,我将尽量综合运用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等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成果,紧密结合萍乡实际,重点采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从人文、产业优势与依托、社会保障、消费观念、人口等等入手,就萍乡的消费型城市建设问题予以分析研究。作为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进位赶超的氛围日趋浓厚,保持比较稳定和快速的经济增长态势,抓紧做大各地经济总量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逼。否则,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参与市场分工、利益分配将更为步履艰难。未来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压力和困难显而易见。从参加省委党校研究生学习以来,尤其是在班主任老师和指导老师及专业老师关于毕业论文课题选题方向的要求下,本人一直在对消费型城市定位与建设问题十分关注,也进行过一些思考,对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政府系列政策的出台、举措的推进等,都给予重点关注,课题研究中也查阅了大量资料。我想,这对相对处于比较落后的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好自身比较优势建设消费型城市,将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此外,本人也结合政协工作特点,平时参与了不少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素材,所有这些,希望能给此文增添一定的新意。0.4论文基本思路与框架文章拟写五个部分,一是从选题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入手,简述当前转变以消费为主导、出口和投资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坚持消费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以概述的形式,分析当前我国消费能力比较旺盛的一些城市经济情况,重点介绍这些消费型城市的概念、特点、共性,以及我国历史上一些消费型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从人文历史、消费观念、区位特点、软硬件设施、资源和产业等方面,深入阐述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第四部分结合当前萍乡实际,陈述萍乡已经在消费型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并结合消费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从收入水平、产业支撑、消费环境、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等方面分析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存在的主要不足;第五部分对照存在的不足和矛盾,就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最后得出萍乡走消费型城市发展道路应把握怎么样的方向、一贯坚持哪些举措、注意哪些重点问题作为本文的结论。全文篇幅控制在两万五千字左右。1.概述1.1消费型城市的提出及其涵义赵宇、张京祥在以北京市为例的消费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研究中认为,消费型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韦伯1920年提出的。当时韦伯将城市分为三大类型,即:商人城市、生产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并且指出商人城市中消费者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和海外商品贸易所获得的差价;生产型城市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当地的工厂、制造业和家庭工厂的发达程度;消费型城市主要依赖于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型城市至此被正式提出。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消费型城市是区域经济组织和经济体的一个发展阶段,属于发展范畴。从需求角度看,所谓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它包括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是对个人需求的满足手段。从人本主义角度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类自身。只有消费才能带给人类自身效用和欲望的满足。源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消费拉动与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其实是相对应的,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源于通过各种消费方式来满足消费者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多种需求,不断刺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并以此带动城市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实消费型城市是相对于生产型城市的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型城市相比,消费型城市在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特征,并以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和其强大的消费需求支撑城市的经济基础。消费型城市不仅通过消费来拉动本城市的经济发展,完成区域经济的内部循环,同时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对于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消费型城市主要通过提供服务产品来促进消费,包括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以达到不断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需求的目的。城市中的消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城市建成区内的消费者消费为内部性消费,城市建成区外的消费者所消费,称为外部性消费。国际上通常将一个城市的内部性消费占总消费的比率计为内部消费率,50%的内部消费率是消费型城市的底线。赵宇、张京祥在《赵宇、张京祥在《以北京市为例的消费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研究》中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自然段。综上所述,消费型城市可以粗线条地定义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将通过依靠满足消费者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且以消费者的发展资料消费为重要组成部分,以期达到持续刺激和促进城市经济不断协调增长的拉动功能,实现城市内部消费率不低于50%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的大约10年,是居民消费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我国人均GDP已从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5432美元。国外很多著名研究机构对中国未来消费需求十分关注并充满预期,认为中国已经转向消费带动的经济发展时代,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将在2015年成为仅次于美日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中国城市的消费真实实力在未来20年将增长5倍以上。从这方面讲,中国发展消费型城市,走消费型城市转型之路成为趋势和必然。同时,尊重经济增长的必然规律远比定义消费型城市要重要得多。1.2我国消费型城市的主要典型探讨当前我国比较典型的消费型城市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城市消费力。城市消费力是由城市人口、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等指标构成。经模型测算,今年全国城市消费力将达到13.2万亿元,比去年的11.4万亿元增长16.3个百分点。有关研究成果和调查显示,今年排名前10位省份的城市消费力合计8万亿元,约占全国城市消费力的60%。其中城市消费力过万亿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占全国城市消费力的25%。重庆、成都城市消费力增速最快。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排名前20位的城市消费力合计4.7万亿元,约占全国城市消费力的35.6%。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力增速呈西高东低的态势。重庆和成都城市消费力增长速度最快,超过15%;北京、上海、青岛、佛山城市消费力增速低位徘徊,保持在10%左右。从消费结构和水平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都已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城市消费力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源于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品位追求的客观需要,还有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促进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以此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而以国内消费的增长弥补外部需求的下降。从历史上看,隋唐时候的扬州,南宋时候的杭州,明末清朝的许多城市都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民国时期的上海、杭州、苏州、哈尔滨等也属于当时全球知名的消费型城市。只是由于对资本、市场经济的政治敏感和禁锢,建国后一些典型的消费型城市被视为资本主义性质,打上资本主义色彩和烙印,这些城市逐渐被改造成生产型城市,随即在历史、经济上的影响和地位迅速下降,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衰落和经济增长的放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坚持和不断深入,尤其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完善和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GDP达到47万多亿元,保持着9.2%的高位增长率,全年公共财政收入10万多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甚至有人预言到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独占鳌头。在经济快速发展高位增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很多城市和区域逐步向消费型城市、消费型经济转型的过程。可以说,目前中国正进入向消费型城市转变的过渡时期,尤其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经济一线城市明显具备了消费型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结构、城市空间结构都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迅速转型。去年关于消费指数的城市排名统计表明,中国目前消费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在世界排行第18位,北京2000年曾为世界第五,现已降至第22位。如以上海消费指数为1,中国目前消费指数最高的30个城市如下(港澳台不计):排名次序城市消费指数1上海12北京0.953深圳0.934广州0.895厦门0.886杭州0.867宁波0.858温州0.829长沙0.8010佛山0.8011大连0.7812中山0.7813东莞0.7714珠海0.7615泉州0.7416苏州0.7317汕头0.7318无锡0.7219郴州0.7020惠州0.7021海口0.6922青岛0.6823台州0.6824福州0.6625南京0.6526三明0.6527天津0.6328嘉兴0.6329绍兴0.6230南宁0.621.3中国消费型城市的共性与特点消费型城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比较新颖的名词,其实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即使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对消费型城市的定义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涵义。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站在经济发展角度,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拉动经济增长的依赖度和科学性水平的评价、判断。我们既可以从西方比较发达和完善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如何保持比较持续稳定较快经济增长所展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共性问题,予以继承和借鉴,也应该对当前中国消费型城市转型较为成功的典型中,探寻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重要影响的规律,从而为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城市寻找走消费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和举措。从国内外向消费型城市转型比较成功的城市尤其是上述中国城市实践来看,消费型城市大体上呈现如下特征:1.3.1人口的相对聚集性刘易斯的人口流动模型告诉我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和工业化进程最终导致城市化,从而产生集聚经济,不断提高着资源使用效率。也正是人口的相对聚集,为区域经济和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和生活性资料的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刺激了市场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不断拉动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有上海、北京、重庆等9座城市已跻身市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国际性中心城市行列。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上、50万以上的跨省区中心城市和省级中心城市分别达到109个和111个。孙久文的《区域经济学》第六章: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第一节内容,区域中心城市中关于中心城市的分类,124页第三自然段。这些城市的人口高度聚集特征,为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型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人口、市场、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的孙久文的《区域经济学》第六章: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第一节内容,区域中心城市中关于中心城市的分类,124页第三自然段。1.3.2收入水平的比较稳定性消费者拥有相对比较稳定的较高收入,是消费者可以执行消费能力、行使货币选票权利的前提,也是消费型城市得以成功转型的关键。有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前30排名如下:排名次序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东莞356902深圳323023上海318384温州312015广州306586宁波301667绍兴301648杭州300359厦门2925310苏州2921911北京2907312台州2858313南京2831214无锡2790515嘉兴2741016佛山2724517珠海2538218中山2535619济南2530420呼和浩特2508521青岛2489322天津2429323长沙2334724福州2272325西安2224426大连2130027成都2083528武汉2080629沈阳2050630合肥19040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上都要大大高于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的水平,是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5919元的数倍。并且与2011年消费指数前30城市排名基本吻合,只有收入水平排在后面的呼和浩特、西安等7座城市没有进入消费指数排名前30名。由此可以看出,消费型城市必须要有消费者比较稳定的高收入水平作基础。1.3.3生产要素流动的畅通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城市内外的流动,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能否保持生产要素流动的畅通性,既是市场经济机制完善与成熟的衡量标准,也是消费型城市建设的外在区位优势和内在科学制度相统一的客观要求。特别是由于要素流动的趋利性规律,考虑到要素转移的成本、信息传递的影响等因素,要素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距离,往往对要素流动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孙久文的《区域经济学》213页第10行。基于要素流动的对流、传导和辐射三大表现形式,例如人口和物质的流动,原材料的运输,劳动力的迁移,各种经济贸易,信息、思想、技术的扩散等,决定了区域和城市区位条件的重要性,必须在区域发展和城市群(圈)中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的通达性和相对较短的空间距离,达到努力降低要素流动的转移成本和商品贸易的运输费用等目的。目前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备了上述区位条件和优势,航线、海运、铁路、交通等网络均比较完善、健全、发达,为要素流动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条件。孙久文的《区域经济学》213页第10行。1.3.4产业支撑的保障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培育城市产业,形成强有力的城市产业支撑体系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因为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命脉。否则,城市将成为有城无市的空城。从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发展轨迹和现状看,均具备拥有各具特色的如工商贸易、电子能源等新型产业、文化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集群的特征。从而为城市的就业安排、居民增收、人口聚集、经济增长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更为消费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坚强保障。比如上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不断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199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就达到1580.15亿元,占全国的5.0%,一批新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初具雏形。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232.7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5.98亿元。再如广州,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体系,2011年全市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产值达7580.35亿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30.80亿元,同比增长30.0%。正因为城市的产业支撑,才较好地保障了社会就业、旺盛人气和居民增收,才有力地保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和良性经济循环。1.3.5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影响的普遍性我们不得不承认,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对刺激消费、促进消费的影响力。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尔顿在他撰写的《当世界储钱之时,为什么美国人不断花费?》书中分析时明确指出:美国人储蓄太少,花费太多,过度借贷。过去几十年,从美国人消费水平和控制购物的能力,可以看出美国简直是一个消费主义为主的国家。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人,他们的花费占美国人消费水平85%左右,德国,法国和其它国家占70%,日本稍低。可以说美国人花钱胜于任何其它国家的人。美国人甚至有购物直至破产为止的消费观念。暂且搁置这种理念和方向是否正确科学、是否应该提倡鼓吹不说,但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人,他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直接决定了他的消费行为、消费选择和消费心理。美国人之所以敢于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首先来自政策支持和制度设计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自信,形成国家鼓励民众消费,居民获得信贷比较容易的氛围,从而成为美国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其次是来自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往往消费型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社会保障和福利一般都较好,这样可以让消费者老无所忧、病无所虑、学无所碍、灾无所惧等,可以大胆消费、从容消费、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转型消费型经济的主力军和市场主体。2.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主要优势分析2.1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2.1.1“舍得花钱”的习惯和独有的“矿工心理”消费的实现,除拥有正常的消费能力以外,更多的来源于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即为了满足个人效用而付出成本的坚定性。参考有关数据,本人测算了2011年我省各地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排名如下:排名次序城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1南昌184192新余116493景德镇103994萍乡99035鹰潭91396九江69717抚州67908上饶57429宜春571510赣州516511吉安4749除省会南昌外,萍乡在十个地级市中,人均社会消费水平在前三,大大超过其他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作为一个186万总人口、城市人口50多万的城市,去年小轿车消费量位列全省前三,大大小小咖啡店有二三十家。由此可以看出,相对而言,萍乡在全省中是属于舍得花钱、消费旺盛的地区。再者,消费心理决定消费行为,消费行为促成消费习惯的形成。萍乡之所以具有敢于消费、愿意消费的行为和习惯,从萍乡工矿城市的历史特殊性分析也可以找出一定规律。萍乡作为中国最老牌的资源型城市,至今具有11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一贯享有江南煤都美誉。曾经毛泽东、刘少奇和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萍乡领导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核心地方就是安源煤矿,在该矿的鼎盛时期,职工总人数达到数万人。一个矿工,就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维系着几口之家的生存。迫于生计,从业煤炭产业的矿工,基本覆盖了当时萍乡的大部分家庭,也就是说矿工基本与家家户户息息相关。而从事煤炭生产的矿工,对未来不确定性难以把握,特别是受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以及资本家剥削等制约,福利状况、权益保护等无从谈起,矿工的未来始终充满不确定性,甚至生命也难以保障。“吃了上顿,难说下顿”就是描写当时矿工生命不确定性的生动写照和悲酸感受。正是这一特殊性,矿工及其家庭一般会力求吃好一点,满足自己多一点,潜意识地多消费少储蓄。这种历史渊源和消费心理,促成了萍乡地区敢于消费的行为习惯的形成。2.1.2消费文化一方面是休闲消费文化悄然兴起。休闲消费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休闲的制度性安排。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一周工作五天的作息制度。2000年起,一年法定节日天数从6天增加到10天,并因此形成每年三个“黄金周”制度。随着国家休闲政策的变化,休闲供给不再被看作仅仅是由国家提供的福利,而正被看作一个产业。因为制度性休闲时间的增加,大大激发了城市居民参加休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有效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持续需求与供给。这点萍乡表现尤为突出,以采摘果品、农作体验、垂钓避暑、特色餐饮等为主的农家乐、山庄、果园基地快速发展,茶楼、咖啡厅、保健按摩、足浴等休闲场所比比皆是。休闲经济为各级政府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源税源,居民花钱从消费市场获取休闲消费品得到满足,企业从中获得可观利润,从而形成了政府部门引导鼓励、市场主体乐此不疲、消费群体高兴乐意的三方共赢格局,休闲的意识形态色彩逐渐被淡化,其经济功能正被加强。休闲消费文化在城市兴起并广为流行,有力地推动了消费型经济的转型和消费型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是个性消费文化日益凸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交流融合日益加深,文化观念、思想意识等相互影响愈发明显。萍乡作为湘赣边界城市,居民思想比较解放活跃,外来消费文化的影响、交融较为突出。表现在为追求更高品位、更高质量、更加时尚的生活,体现个性色彩的消费选择不断个性化,电脑、手机、汽车等消费产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且此类消费需求正呈现迅猛发展态势,超前消费明显升温,消费者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个性、多元选择,正逐步优化消费需求的结构。特别重要的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本土传统文化的坚守,繁荣的商业文化推动了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消费和保健休闲、尽孝尊师等专项服务消费。消费文化影响正成为刺激消费、带动消费的重要力量。2.2区位和交通优势2.2.1湘赣边界的地理优势萍乡地处江西最西端,毗邻湖南,是南中国地区扼控东部进入中西部的孔道,属于泛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带与我国西南地区联系的交通汇聚处,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萍乡是全省开放的“西大门”,堪称赣湘交界地区的灿烂明珠;从经济发展现状看,是全省经济基础最好的赣西经济带重要城市;是江西与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核心区距离最近的一个地级市,拥有紧依长株潭城市群接受区域经济辐射的便利;是我国中部经济核心区,即武汉-长沙-南昌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其经济辐射带动自身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来源于萍乡市情简介。正是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萍乡历史上就边界活跃、贸易繁忙、商贾云集,最靠近湖南的上栗县,一度有中国“小南京”美誉。来源于萍乡市情简介。2.2.2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接受区域经济辐射的便利自2005年长株潭一体化规划正式提出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增长极。2007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株潭将完成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主要任务,形成“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模式。长株潭城市群的提出和建设,不仅是湖南经济的发动机和领跑者,而且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带来深远影响,特别是随着其人口较快增长、城市化水平提高、财政收入增加、消费持续旺盛,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辐射效应会日趋明显。萍乡与长株潭地区接壤,是江西最靠近的城市,在区位条件上既具备对接的便利条件,又在辐射范围内,具有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优势地理位置,也有历史文化渊源,工业产业结构相似以及萍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长株潭强大的人才智力资源的互补性优势。萍乡把握和抓住这难得机遇,“静水楼台先得月”,利用国家提倡节能环保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积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共享、新型工业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环保服务业等方面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强力对接,全力跟进接受经济辐射,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更大有可为。2.2.3交通条件和设施情况萍乡夹在我国中部两条最重要的南北纵向的京九、京广平行铁路线的中间,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两横两纵的沪瑞、泉南、京珠、京深高速公路线的中位点。整体上处在我国南北纵向的京广、京九铁路和东西横向的沪昆高速铁路、浙赣铁路、吉衡铁路以及与此铁路全方位伴行的高等级公路组成的运输通道的心形地带。境内与周边省市邻边出入公路共49条,出入湖南的浏阳、株洲共33条,其中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出入湖南15条,农村公路18条,出入宜春、吉安各类公路16条。致力于构建多“十字型”交通框架、“双梯子型”结构的交通网络。通过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形成萍乡市城区“井字型”外环交通干线框架。内部主要交通区位线呈“梯子型”结构,按照2004年交通部组成的专家组和2009年省交通厅组成的专家组对萍乡市公路网规划通过的评审意见,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萍乡干线公路网是“六纵”、“九横”干线公路网,占全省干线公路网比例5%。来自于萍乡交通概况。来自于萍乡交通概况。2.3资源优势拥有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赖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备要求。相对而言,一个地区离开了资源的支撑保障,就很难持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流、投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也会相应减少,除政治、地理、历史因素外,坚持走消费型经济转型之路,加快建设消费型城市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因此变得尤为艰难。萍乡在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拥有一定的自身优势。2.3.1旅游资源优势萍乡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可以形容为“红色很红,绿色很绿,古色很古,溶洞很长”,尤以武功山得天独厚的这一资源,提供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消费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该山地处罗霄山脉北段,位于江西省西部,横跨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三地,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同时也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武功山已成功入选首批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未来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整体景区面积360余平方公里,长约150公里,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白鹤峰(金顶)在萍乡境内,也是景区主峰,其海拔1918.3米。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山体怪石林立、悬崖峭壁、山泉飞瀑、形态诡异、美妙绝伦。被专家誉为“山景雄秀、瀑布奇特、草原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站立远眺,村庄、田野尽收眼底,大有“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其风景名胜遍及全山,有“一湖、二泉、五瀑、七潭、七岩、八峰、十六洞、七十五里景”之称。景区内连绵十万亩的高山草甸,红岩峰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堪称江南三大绝景,令人神往,流连忘返,早在宋代就小有名气。2009年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来自来自江西萍乡武功山简介。另外萍乡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始建于唐代的杨岐山普通寺地位显赫,旧名广利禅寺,是佛教史上颇为盛名的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禅宗”发祥地,现日本、韩国均有数量众多的杨岐宗弟子,景区内风景十分秀美。杨岐山景区中的孽龙洞形成于一亿八千万年前,洞长4.2公里,被誉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长廊”。“中国古文化瑰宝”的萍乡傩,傩舞、傩庙、傩面具“三宝俱全”,在国内外也享有盛誉。这些旅游资源品质高,而且集中在城区周边,富集度高,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2010年全市旅游总接待730.98万人次,同比增长25.9%,旅游综合收入47.88亿元,同比增长26.2%,旅游综合收入占国民经济总值的9.2%。旅游发展直接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30余万人,拉动消费近30余亿元。2.3.2煤炭等矿产资源优势能源的不可再生和日益枯竭,是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萍乡作为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老工矿城市,煤炭资源绝对枯竭,是个不争事实和必然趋势。但煤炭工业作为萍乡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从发展历史、地质结构和科学预测情况判断,萍乡依然具备发展煤炭工业的资源潜力和可能性,在能源方面具备难得优势。特别是随着采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煤炭资源的深度勘探,煤炭资源还将为城市发展提供巨大的能源保障,为工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业粮食”。据省煤田地质局1994年的《江西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报告》预测,萍乡煤炭资源量约5.65亿吨,其中埋深300米以浅的1.15亿吨、300—600米1.44亿吨、600—1000米1.77亿吨、1000—1500米1.15亿吨。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未开发利用资源在0.5—1.7亿吨之间。作为专业地质勘探的九0一地质队和二二六地质队,近年来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扶持,相继启动了或正谋划相关勘探项目,对萍乡的煤炭工业发展前景看好。九0一地质队甚至初步估算萍乡地下800米以浅的煤资源储量达10亿吨以上。来自2010年由萍乡市政协组织的本人参与并主笔起草的萍乡煤炭工业发展定位调研报告内容。显然,萍乡走工业兴市战略,发展钢铁、水泥、煤电铝、电力、炼焦等产业仍然具备能源内在优势。此外,萍乡还拥有比较丰富的铁矿石、锰、铜、石灰石、矿泉水等36种矿产资源来自2010年由萍乡市政协组织的本人参与并主笔起草的萍乡煤炭工业发展定位调研报告内容。2.3.3人力资源优势萍乡的老工业城市历史,沉淀了厚重的工业文化,形成了具有萍乡特色的人力资源优势,拥有着大批煤炭工业、花炮工业和瓷业等产业的创业者、管理者和技术工人。为区域和城市经济的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科技创新等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级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政策的出台,不少有头脑、懂经济、善管理、会经营的客商和企业家纷纷走进萍乡扎根萍乡,使萍乡的人力资源质量和优势进一步得到优化提升。不可忽视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萍乡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很多回城创业、返乡投资人员正成为萍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人力资源,“打工经济”也进一步丰富了萍乡的人力资源。另外,在国家“两院”中,有以简水生、颜龙安等为代表的7名萍乡籍院士,依托他们的影响和地位,院士经济、博士产业已在萍乡悄然兴起。所有这些都是萍乡发展的难得人力资源优势,为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也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2.4产业支撑优势从上海、广州、杭州、温州等这些消费型城市发展现状和共性特点看,拥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是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聚集人气的重要基础,从而为保证消费需求和坚持消费型经济转型提供了可能。萍乡具有不少充满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近年也发展了一批新兴产业。2.4.1鞭炮烟花产业据考证,自唐朝至今,鞭炮烟花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产品具有和平、喜庆、美好象征而经久不衰。该产业一贯具有税收贡献大、产业拉动力强、吸纳消化劳动力多的产业优势,早已成为各传统产区决心做大做强的首选产业,也是主产区临近地区纷纷效仿、极力推广的重要产业。目前全国鞭炮烟花主产区集中在浏阳、上栗、万载、醴陵四地,其中又以湖南浏阳和萍乡上栗更胜一筹。2009年6月,经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全面综合评定,授予上栗县“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称号。经过合并、取缔、规范整顿重新换证后,萍乡鞭炮烟花企业由原来的1223家精简到目前的720家,其中上栗县650家。据统计,2009年该产业年产值达70亿元,提供税收5.8亿元,从业人口20万。预计当前年产值可突破100亿元。2010年,萍乡上栗县成功举办了国际花炮文化节暨烟花爆竹产业交易会,大大提高了上栗花炮的知名度。作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地方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攀升,萍乡鞭炮烟花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将提供不可替代的产业支撑作用。2.4.2电瓷和工业陶瓷产业电瓷和工业陶瓷一贯都是萍乡的传统产业。电瓷主产区在芦溪县。年产量20多万吨,产值10亿余元。中、低档电瓷线路瓷占全国市场7O%以上,产品出口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口量历年占全国电瓷出口总量的40%以上,为全国电瓷主要生产和出口产品基地之一。目前,萍乡共有电瓷生产企业8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O余家,投资上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达100O万元以上的20余家。工业陶瓷主产区在湘东区。产品主要有耐酸瓷、研磨瓷、瓷质托辊、环保陶瓷、过滤陶瓷、泡沫陶瓷、蜂窝陶瓷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炼、建材、环保等行业。湘东的化工陶瓷占有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是萍乡唯一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发展前景。全国工业陶瓷国际市场份额每年约为300亿美元,萍乡约占1%。目前,全市共有化工陶瓷企业250家,其中湘东区215家,年生产能力达500万吨,产值4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可以实现100亿元的产值,税收5亿元以上。2010年,在十二五规划制定前期,萍乡市政协组织了若干调研组,对萍乡产业未来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论证2010年,在十二五规划制定前期,萍乡市政协组织了若干调研组,对萍乡产业未来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论证。本数据来源于关于萍乡电瓷和化工陶瓷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2.4.3新兴战略性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形势发展所需,也是客观实际的内在要求。近年来,萍乡在重视量的积累与质的提高上,更加注重投资效率,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去年资源消耗率减少52%,实际效益提高了1倍以上,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2%,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24.56%提高到2011年的25.35%。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非金属新材料、光伏和绿色食品等。客观的讲,新兴战略性产业目前并没有成为萍乡的主导产业,但可喜的是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此处以去年的一些新兴战略性产业集中开工一览表予以说明。客观的讲,新兴战略性产业目前并没有成为萍乡的主导产业,但可喜的是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此处以去年的一些新兴战略性产业集中开工一览表予以说明。萍乡市2011年新兴战略产业集中开工项目表萍乡项目名称简单说明投资额(万元)行业项目分布萍乡市神硅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300000光伏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萍乡安保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UD防弹材料项目30000非金属新材料萍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甘源食品有限公司航空食品生产项目30000绿色食品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萍乡市开普来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新增陶瓷过滤板、金属添加剂生产线建设项目20000金属新材料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大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电子级的超纯硅微粉项目15000光伏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葵能源(江西)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6亿片单晶硅片项目150000光伏萍乡安源经济转型基地萍乡市天翔瓷业有限公司新增生产高铝条梁、耐酸耐磨褐石砖生产线建设项目12000非金属新材料萍乡陶瓷产业基地江西中创高分子陶瓷有限公司新增生产新型复合高分子陶瓷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15000非金属新材料萍乡陶瓷产业基地瑞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型耐火材料项目30000非金属新材料芦溪县工业园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投资大、创税多,对萍乡实现大开放战略,引进战略投资者,狠抓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技术创新网络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必将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和提供动力。2.5三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2.5.1第三产业在建设消费型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三产服务业在消费型城市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是消费需求的主要生产者和供给方,其繁荣发达程度直接反映市场消费产生和需求满足的真实状况。《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对于在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地位显而易见。其实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是消费、投资、出口结构调整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和就业比例的提高,即三产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三产化著名学者、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贺有利在其《2011中国城市和地区三产化排行报告》中揭示,在未来40年,中国收入增长的潜力主要在三产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服务业就业工资高,可以提高居民收入,使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