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市一等奖)_第1页
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市一等奖)_第2页
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市一等奖)_第3页
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市一等奖)_第4页
人民版-选修三-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市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云密布的欧洲》学案1.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发生过哪些局部战争?情况怎样?1775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是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第一枪打响于莱克星顿。美国进行战争的军队是华盛顿任总司令的大陆军。美国宣布建国是1776年发表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转折性的战役是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结束的标志是1781年北美英军主力在约克镇的投降。结果是英国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792年开始的法国对外战争。1792—1793年,战场在法国境内,1794年,战场转移到国境之外。拿破仑掌权后,法国又经历了多次战争。拿破仑战争的性质有三种,一是保卫革命果实、与反法联盟较量的正义战争,二是与英国、俄国争夺欧洲和海外霸权的争霸战争,三是侵略战争,如入侵西班牙、俄国等。拿破仑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期却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激起了反抗,导致失败。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中国实行闭关政策,故而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直接原因是中国进行禁烟运动,引发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同英法为了争夺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的战争,俄国战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俄国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改革,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1859年的法撒对奥战争。法、撒军队连战皆捷。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是英法美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提出的修约要求被拒绝,还是得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英国找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法国则是马神甫事件。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形式即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战争的导火线是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战争的转折点是1863年的葛底斯堡战役,北方获得战争主动权。期间英法企图搞“两个美国”,最终没有干涉。南北战争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864年的普奥对丹麦的战争。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1866年的普奥战争。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1870年的普法战争。普军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大量法军官兵。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是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欲把中国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导火线是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等,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894年—1896年的意埃战争。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895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发表告全国人民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1896年,埃塞俄比亚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的排外仇洋,结果是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2.关于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一些情况诺贝尔(Noble,Alfred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1842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在美国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过4年。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在专制统治者尼古拉一世的俄国,官僚主义的行政机构,严厉的警察控制和检查制度,盛行在各个生活领域。一个从西欧来的外国人,在当时那种政治动荡的局势下,要想在俄国谋生的话,就必须有特别的东西作为贡献,同时还要有精力和闯劲,以及在上层有后台才行。他还必须懂得如何谨慎行事。伊曼纽尔·诺贝尔具备所有这些条件。因此,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他的工厂企业的生产稳定提高,产品也不断增加。一八四六年,他用自己的碾压机作为设备,建立了一座新的更大的工厂,生产供应蒸汽机、水管及铁器制品;这家工厂在俄国的国营和私营企业中,都享有信誉。

这个家庭现在总算交上了好运,诺贝尔已经有了一所自己的房子。他们又生了三个孩子,但都夭折。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条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他在几年之内,就把在瑞典欠下的债款还得一干二净。这个家庭昌盛的另一个可喜的结果是,从他们到达圣彼得堡的时候起,包括阿尔弗里德在内的三个大一点的儿子,都能够受到家庭教师的教育。教他们的大多是些出色的俄国和瑞典教师,其中包括俄国人化学教授尼古拉·津宁(1812—1880),瑞典语言及历史教员拉斯·桑特森(1789—1853)。这对于诺贝尔兄弟们的前途和广泛兴趣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在他的少年时代及后来在伊曼纽尔的工厂里当助手时,阿尔弗里德与他那位精力充沛的父亲及其思想财富,有着密切的接触。通过观察,他受到父亲那种突出的发明精神的影响,并且将它发展到更加广阔的地步,大量的家庭通信及前面提到的阿尔弗里德的那首诗,给这位体质虚弱的年轻人勾划了一幅画象:由于勤奋学习与渴求知识,凡是经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统统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生活本身变成了他的大学,而他清楚的思想所达到的顶点,则是他唯一的考试成绩。他曾说过,尽管生活无疑是很艰难与忧虑的,但“我把它看成是一份珍奇的礼物,是大自然这位母亲亲手赋与我们的一颗宝石,让我们自己来磨炼它,直到这颗宝石用它的光泽来酬赏我们

的辛勤劳动”。

我们对他的性格的估计是正确的,因为那些同他有过密切接触的人,曾经证明过这一点。他的父亲伊曼纽尔,是位寡言少语、轻易不肯颂扬别人的人,但在当时写给他的小舅子路德维格·阿尔塞尔的一封信里却说:“我的好学而勤奋的阿尔弗里德,受到父母的器重和兄弟们的高度尊敬,这是因为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学识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

一八五零年,当他十七岁的时候,这位年轻人被送出去进行首次学习旅行;在那个时代,这种旅行还是冒险和困难的。我们知道,这次旅行长达两年,除到了他的祖国瑞典之外,还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北美。

一八五一年,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对他的这次旅行,写过这样的诗句:在我年轻的时候,曾大胆离家远走,到海外异国旅游。一种怪念生心头:漫漫大洋,无限锦绣,却不能使我留念回首,因为我心目中的海洋,更加浩瀚悠悠……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是他生活中一段情况不明时期。除了他这首诗以外,我们掌握的全部材料是这样一些含糊不清的说法:“他出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巴黎过的,可能是在那里的某所实验室里,继续他的化学学习。”而在纽约期间,他“曾见过约翰·埃里克森船长,取得了某些需要的图纸和情况。”

约翰·埃里克森(1803—1889)是位瑞典海军工程师,他发明了热式发动机,改进了螺桨推进器,后来又以他所设计的在美国内战中使用的“低舷铁甲舰”而闻名;他与伊曼纽尔·诺贝尔年龄相仿。由于他的兴趣和发明,多与机械化战争及蒸汽和热力技术有关,而这些技术又正是诺贝尔在圣彼得堡的机器厂所应用的,因此,可以设想阿尔费里德去拜访约翰·埃里克森一事,是事先计划好的,旨在为企业取得某些设计思想,而这次访问达到了它原来的目的。这次旅行,对于阿尔弗里德的语言和化学知识,的确起了提高与增进的作用,但可惜的是,关于在巴黎和纽约的情况,都没留下详细的记录。这是一件异乎寻常的和十分遗憾的事,因为敏感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一定会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纽约这座令人注目的城市里,在美国由于奴隶战争、黄金冲击及移民问题引起的动乱时期,在工商业界盛行的那种敷衍塞责等现象中,看到和听到很多东西。他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他对在亨利·杜邦等人主持下蓬勃发展的美国军火工业观察情况。杰出的诺贝尔传记作者之一的亨里克·舒克教授写过“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与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人相比,不管是在知识还是在精神的成熟方面,都已经明显地出人头地了,他是一位经过科学训练的化学家;他是一位精通德语、英语、法语以及瑞典语和俄语的语言学家;他有着强烈的文学爱好,特别是对英国文学发生兴趣;他的人生观的基本面貌也已经充分发展形成了。从这一时期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早熟、聪明、多病、富于幻想和性格孤独的内向青年。”他的孤僻性格,显然是在刚上小学时养成的;当时的客观情况把孤僻强加在他身上。1859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并于1867年获得专利。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六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于1876年获得专利,1887年诺贝尔发展了无烟炸药。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商都获有专利。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他逝世时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的奖金,即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起,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资金。诺贝尔奖是根据A-B-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瑞典科学院还监督经济学的颁奖事宜。为实行遗嘱的条款而设立的诺贝尔基金会,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和实际的管理者,并为颁奖机构的联合管理机构,但不参与奖的审议或决定,其审议完全由上述4个机构负责。每项奖包括一枚金质奖章、一张奖状和一笔奖金;奖金数字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经济学奖的授予方式和货币价值与此相同。评选获奖人的工作是在颁奖的上一年的初秋开始的,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照诺贝尔奖章程提出候选人的机构发出请柬。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自己提名者无入选资格。候选人的提名必须在决定奖项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书面通知有关的委员会。从每年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一个奖项--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必要时委员会可邀请任何国家的有关专家参与评选,在9-10月初这段时间内,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颁奖机构;只是在少有的情况下,才把问题搁置起来,颁奖单位必须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委员会的推荐,通常是要遵循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奖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例外,也可以授予机构。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却可在死后授予,如D-哈马舍尔德的1961年和平奖和E-A-卡尔弗尔特的1931年文学奖。奖一经评定,即不能因有反对意见而予以推翻。对于某一候选人的官方支持,无论是外交上的或政治上的,均与评奖无关,因为该颁奖机构是与国家无关的。一笔奖金,或者完全发给一个人,或者最多在两种成果之间平分,或者由两个或更多人(实际上从未多于三人)联合分享,有时一笔奖金要保留到下一年度颁发;如果下一年仍不颁发奖金,则退回基金会,当出现奖金既不颁发,也不保留的情况时,也要退回基金会。这样,在同一学术领域内,一年中能有两笔奖金,即上年留下来的奖金和本年的奖金。如果在规定日期以前获奖者拒受或未能领取奖金时,则奖金退回基金会。曾有过拒受奖金及政府禁止本国人领取诺贝尔奖的情况,然而获奖人仍被列入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注明“拒受奖金”字样,不接受奖的动机可能互不相同,但真正的理由大都是外界的压力;例如,希特勒于1937年颁布的法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1935年颁发给C-奥西埃茨基的和平奖是一种侮辱。不论何种原因过期不领,己拒受者在说明其情况并提出申请时,可领取诺贝尔金质奖章和奖状,但不能领取奖金,该奖金己退回基金会。

如果没有人能符合诺贝尔遗嘱中所要求的那些条件或世界局势有碍于收集评选资料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则将奖保留或停止颁奖。该奖对所有的人开放,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如何。同一获奖者可以多次获奖而不受限制。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的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而和平奖的颁奖仪式则在奥斯陆举行,时间为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获奖者通常亲自去受奖。

支配奖项的总则已载于诺贝尔的遗嘱中。1900年,由遗嘱执行人、颁奖单位的代表及诺贝尔家族共同就解释和执行遗嘱的补充规定达成协议,并由瑞典国王在枢密会议上予以批准。这些规章大体上保持不变,仅在实际应用上有些修改;评议经济学奖的基础是科学的,即数学的或统计学的,而不是政治的或社会的。最早两名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弗里希和丁伯根,因他们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的工作,即利用数学式进行的经济活动分析而被授予该奖3.萨拉热窝事件的前前后后1908年,奥地利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两地,而当地人民是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南斯拉夫国家的。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携夫人索菲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由于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为假象敌人的,因此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愤怒。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长德拉古廷·吉米特里耶维茨上校绰号阿皮斯,即蜜蜂,是个有干劲的参谋军官,并不是恐怖主义的新手。1903年,当他26岁时,就是暗杀塞尔维亚的亚历山大·奥布雷诺维茨皇帝和德加拉皇后的魁首。1911年,他派了一个年轻的恐怖分子到维也纳杀害皇帝,但失败了。这次他又着手策划对皇储的暗杀。招募了7个暗杀者,最大的23岁,5个19岁的,最小的一个17岁。6月28日,皇储身着礼服,佩戴勋章,在波斯尼亚总督陪同下,乘敞篷车前往市政厅参加欢迎会。暗杀者埋伏在车队预告要经过的道路旁。上午10时后不久,车队进入萨拉热窝,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驰近阿佩尔码头时,相距不远的奈杰尔科·察布里诺维茨,瞄准斐迪南皇储的羽毛头盔,把炸弹猛掷过去。司机立即加快车速,炸弹落在折迭的帆布车篷上,再弹回到地上,在第三辆汽车的前面爆炸,炸裂了它的前轮胎,击伤数人。奈杰尔科·察布里诺维茨吞下了一小瓶氰化物,跳进水位很浅的河里,迅即被打捞出来,受到殴打。车队继续前进,来到市政厅。市长楚尔齐茨在准备宣读欢迎词时,突然觉得胳臂被人紧紧抓住,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皇储。他嘶声叫道:“市长先生,我到这里是来访问的,你们却以炸弹相待,真是岂有此理!”典礼举行以后,皇储怕再有人暗杀,改变了行车路线。但司机不知路线已改,仍按原路行驶。坐在后面的人急得直叫:“走错啦!”司机紧急刹车,恰好停在加夫里洛·普林齐普面前。他是共谋者当中最坚决的一个,19岁。他迅速拔出了一只比利时小手枪,仅相隔五英尺之遥。平射了两发。第一粒子弹射入皇储的脖子,切断了他的颈静脉,索菲的腹部被第二粒弹丸洞穿,切断了一根动脉。这对夫妇惊呆了几秒钟,依然挺直坐着,呆滞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一会,血从皇储口里喷出。索菲喊:“你怎么了?”然后从座位上慢慢滚下来,把脸贴在丈夫的膝盖上。皇储鼓起他的余力,说:“亲爱的索菲,死不得,活下去,为了我们的孩子。”但他马上昏过去,绿色羽毛的将军盔帽掉下来了。11点钟后不久,夫妇二人都以内出血死去。伤了两条人命后,普林齐普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但一位旁观者抓住了他的胳臂,同时警察把他包围。在短短的挣扎期间,他设法从一个小瓶中吞下了氰化物。他剧烈地痉挛、恶心和呕吐,但没死,直到1918年4月28日,死于监狱。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理是尼克拉·帕西茨,作为一个搞阴谋、暗杀的老手,天赋他活命的技术。他提议把阿皮斯毁灭。1916年底,阿皮斯被捕,受到军事法庭审讯,相距萨拉热窝暗杀3周年纪念日还有两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