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讲解-种群与群落_第1页
2022高考生物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讲解-种群与群落_第2页
2022高考生物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讲解-种群与群落_第3页
2022高考生物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讲解-种群与群落_第4页
2022高考生物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讲解-种群与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13种畔与畔落

考点热度★★★★★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1种群和群落相关的基本概念

核心考点2种群的数量特征

核心考点3种群的数量变化

核心考点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核心考点5群落的结构

核心考点6群落的主要类型

核心考点7群落的演替

。解密高考

考预测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2021广东卷)6.种群的数量

热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2021全国甲卷)6.群落的演替

(2021全国乙卷)8.种间关系考查重点:

①种群的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2021浙江卷)21.种群的数量

②中间关系

(2021海南卷)18.种间关系

③群落的演替

种(2021河北卷)3.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2021河北卷)13.群落结构人教版新增内容:

与(2021湖北卷)湖.种群数量①原始合作

群(2021湖南卷)4.种群数量、生态系②群落的季节性

落统的稳定性③生态位

(2021辽宁卷)19.种群密度、群落演

④原来生态系统的类型改为群落的主要类型

⑤不同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021山东卷)10.种间关系

题型:

(2021山东卷)11.种群密度

是必考项目,选择题、简答题都会出现

(2021山东卷)19.种群的数量变化

(2021浙江卷)26.群落演替

(2021河北卷)22.生物群落、碳循环

(2021湖北卷)22.群落演替

(2021湖南卷)20.种群密度、种间关

(2021天津卷)13.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间关系

,售对点解密

第一部分种群及其动态

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中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群孝

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种间关系、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fMj宏一以中水平结构

群洛的季77性.

生态位

荒漠生物群落

群落的类型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初生演替

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

种群的数量特征

I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密度珀解爵窿方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o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运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标记垂捕::(适用运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用黑光灯诱捕:(适用夜间有曲生的昆虫)

抽样检测:(适用水体中的微生物)

①用红外相机照相、拍视频进行分析;

1(如,东北虎、东北豹)

②分析粪便中的DNA;(大熊猫)

③分析成熟个体的声音特征(鲸,长

臂猿、猫、秧鸡等)

停>随机选取若干样方(关键是随机取样)

(,等距取样法

I>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晶群密度

彳样方内+边线的个体计数(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fA捕获一部分个体

I>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

I>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I>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

।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由生率赧死亡率;

超人犀胞建出率

华野剧I

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通过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增长型科定型衰退型

△老年个体数□成年个体数

别此例1硼体个数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数量的变化

(增长、稳定、下降、波动)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

2、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提出问题](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提出合理的假设)

[建立模型](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修正检验](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对模型检验、修正)

二、利%的"J”形增长

1、模型假设: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

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

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人倍。

2、建立模型(“J”形曲线):

~t:时间(年)

N,=Nox乃JNo: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X: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①3-鬻慧

增长的数量

②增长率:x-l=

起始的数量

增长的数量

自I丽X/於.

年初数量增长倍数(入)增长率增长速率(个/年)

第1年100--——

第2年1201.20.220

第3年1441.20.224

第4年1731.20.233

三、种群的“S”形增长

1、“S”形曲线:

①高斯实验:

4

<▲

、•-

兼3>-

00I-

科00

瞥2

00

100.

Lf44448A时间/d

0.5mL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增长曲线

(起始数量:5个)

②模型假设:资源和空间有限(仃环境;IJ)

③建立模型: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较快增长

(条件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

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

种璀的燧¥就金僖I匕有时分粽市在一市的永平一

2、曲线分析:

饱和期:种群增长速率约为0

—减速期:增长逐步减慢

2、转折期:增长最快

Q加速期:数量增加,增长加快

、防治害虫最佳点、

。一适应期:个体数量少.增长慢m

A花|:J"?死亡率

M''时间京*i―心喻王h言间

3、环境容纳量:

①定义: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

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②应用: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

匹,因为这样能够提高环境容纳量。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五、探究•实践一一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怎样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1)统计方法:抽样检测

(2)具体操作:

[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

\...............>

[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估算试管中的"曾速妻卑玻片1后滴培养液

需赛注意的1H式才逗取样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确保样品被混匀

I③如果酵母菌的密度过大,应先稀释,再计

・奥对于压线的酵母菌按照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的原则计数

(3)血细胞计数板Y结构原理看附页):

(4)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估算公式:

[平均1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x4数xlO'x稀释倍数]

)平均1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x25x10,稀释倍数

I平均1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xl6xl0'x稀释倍数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生物因素

-种内竞争:

■原始合作

I互利共生

种间关系Im

1寄生

I种间竞争

第二部分群落及其演替

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像这样,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

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种间关系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簿笠

---------------・不平结构

群落的季节性,

生态位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

度最重要的因素。

>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优势物种:,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箜,它们对群

要点:

1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Q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桶、甜棉、木荷等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实例:如)逮壁随廖厮翻的邀现越靠碰邀幽懈踵要

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2)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楷、甜楷、木荷等是优势物种;还有一些物

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

势,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宜、芒箕等。

(3)在我国东北部的草原群落中,羊草通常占据显著优势•当放牧强度加

大时,羊草就会明显减少,糙隐子草等植物便逐渐占优势,一些原来

在群落中罕见的植物种类也变得常见了。如果过度放牧,碱蓬等植物

就会明显占优势,群落中原有的一些植物种类会消失,草原生产力严

重降低。

(3)在我国东北部的草原群落中,羊草通常

占据显著优势。当放牧强度加大时,

羊草就会明显减少,糙隐了•草等植物

便逐渐占优势,一些原来在群落中罕

见的植物种类也变得常见了。如果过

镰獭裳覆判

种间关系条件实例

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牛.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

各自也能独立生活。螺壳上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掳食•种生物以另•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翠鸟捕鱼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马蛔虫与马

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间非洲狮和斑鬣狗

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互利共生°

——---------------------i

寄生ub

a

种间竞争(c

h

於豺

西n嵯VA闺

X?xxyA艺人

《—B<-B<-

时向0时高。时向

o时间。时间0

甲乙丙丁戊

'■Xi--1;J/、—1—f«—••IJ—1—,ry•J•,,人•JE»y

捕食关系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

d

)

P3m制

图P2

P1

2种

(

)

两图的关系:

图1的P2、N2是两个种群的K值

群蠡皤空间结曲: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1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

高了群落利用胆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

工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

,鲤禅翁赫普精播空却懒常叠注构"虽然描述的

都是垂直方向上的问题,但“高山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阐释的

是垂{直方向上的不同生物群落类型之间的分布规律,典型的特点

是植被的不同;而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某一群落内部不同生物在

垂直空间上的配置状况。换一种说法,“高山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研究的是不同海拔高度上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群落(主要指植被)

的变化规律,是生态系统水平研究的范畴:''群落的垂直结构”是

群落水平研八"-E'

水平结构:不哨酷逶亶地带韩聊胜系也有差别,

它们禅蓟牖孤、李博,

舞香蠲拿第赭雪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

的变化。

至态总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某种动物的生态位: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某种植物的生态位: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

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

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研究方法:取样调查

取样方法:用取样器取样

定量分析(记种类和个体数量)

记名计算法:

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

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统计方法:

,定性分析(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

丰富度的表示方法:种类和■烯覆量

收集方法:包着纱布的银字:取体型较大的小动物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

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热的特性]分数为分%的酒精溶液中,也

吸虫器:对于体型较小的动物|T可放入试管中

鉴别时用到的工具:放大镜、体视显微镜

本要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

分布极度干旱区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季节由量不均匀的地区

特点物种少,植被极度稀疏,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

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结构相对简电。定

植物仙人掌属植物:具有肥厚①植物类群:各种耐寒的①植物类群:乔木、灌木、草

类群

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本和藤本植物。

及适

孔在夜晚才开放。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②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应性

骆驼刺属:植株才儿厘米灌木从,乔木非常少见。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

谕征a.

高,但根可长达15m。稀树干草原上生长着伞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

形树冠状乔木。b.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

②植物的适应性特征: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但叶绿体颗粒大、星.深绿色,

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旱。

动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①动物类群:稀树干草原动物类群:森林中有种类繁多

鸟类和蝗虫等。上主要以斑马、长颈鹿和的动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

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适狮子为主,两栖类和水生物种类特别多,如长臂猿、松

应性

应性特征动物非常少见。鼠、蜂猴、犀鸟、避役和树蛙

①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②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大等。

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多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1)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

②蛋壳坚硬:能保护正在的特点。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

发育的胚胎;息场所,因而营树栖和攀缘生

③体温是变化的:其调节活的种类特别多。

体温的方式是每天早早(2)每一类群落又可以分为

起来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更具体的群落类型。例如我国

让身体暖和起来,待天热典型的森林类型可以分为热

时退到地下等阴凉处;带雨林、热带李雨林、亚热带

④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

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

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带针叶林(按从南到北的顺序

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排列)。

水域生物,群落:

1.湿地牛物群落

(1)分布:沼泽、河流、湖泊等地。

(2)群落特点: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又有陆生生物。

(3)常见动、植物

①植物: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

②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2.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中有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

的动物。

影嚼群落分布的因素看

1、某地的群落类吧,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2、群落形成的原因:

》这一地区的所有物种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

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可以因生态隹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

存。

3、我国生物群落分布的特点:

♦我国东西方向群落类型主要受主会(从东到西水分依次减少)影响;

东部湿涧地区往往随处可见森林;

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

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

我国南北方向群落类型主要受退度(从南到北温度依次降低)影响。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李雨林和热带雨林

群落的演替

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

:过程。于是,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薛便能生长起

来。苔群比地衣长得高,更适应这里的环

境,于是就逐渐扩展。苔辞的生长会进一

祓使新海倒好也展加m,草弧梢物的釉子就能够萌

:MK屡设掰薨威电潮蜗植敞逐渐占据了优

势。这时,各种昆史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这个地区。

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

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灌木和小乔木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

2、次k之魂木前艮

是指在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

灾过后的草原、过金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弃耕农田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一森林阶段(或停止在灌木阶段)

①初生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

②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

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迂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

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等。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

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

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处决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腹丕圆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指寇篇鹰力

(2021广东卷)6.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

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种群数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

量的最大值。

2、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保存稳定:

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降低。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在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在b点时,出生

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B正确。

故选Bo

(2021全国甲卷)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

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演替都要经历苔辞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

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

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

B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T苔葬阶段T草本阶段T灌木

阶段T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T乔木

阶段,B正确,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

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

故选C。

(2021全国乙卷)8.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

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

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o该实验中需要将

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

验出现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

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

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o

【答案】①.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②.有限的

③.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④.部位、时间等(合理即

可)⑤.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解析】

【分析】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详解】(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

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匕艮接近,或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竞争排斥原理是指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

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

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

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

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

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

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种间竞争概念,竞争导致的两种不同结果,以及竞争排斥和

竞争共存的区别。

(2021浙江卷)21.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

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

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

(实线)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松舒长度

A.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B.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

D.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落叶松与该昆虫幼虫为捕食关系,存在负反馈调节。

【详解】A、根据图示,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与落叶松种群数量存在负反馈调节,呈周期

性波动,A正确;

B、两者由捕食关系形成反馈调节,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

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分别为被捕食者和捕食者,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初级

消费者,C正确;

D、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仅包括落叶松的种群数量,还包括天敌的数量、

寄生生物或数量、竞争者的数量,以及环境因素等,D错误。

故选D。

(2021海南卷)18.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螭。某小组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

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6

S

端5

O.

4

6

E

M

3

仃O.

2

O.

第Q

1

0

O.

5

3~4~

1~5~

皿)

(头/

密度

瓢虫

越低

作用率

,捕食

越高

密度

瓢虫

下,

条件

相同

A.

作用率

的捕食

了瓢虫

同决定

密度共

和叶蜻

饿程度

B.饥

效果

高防治

理可提

饥饿处

行适当

瓢虫进

C.对

虫密度

控制瓢

应适当

叶蛾时

间防治

D.田

】B

【答案

【解析

响,

率的影

食作用

对其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