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康复6_第1页
残疾预防康复6_第2页
残疾预防康复6_第3页
残疾预防康复6_第4页
残疾预防康复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残疾预防康复眼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眼球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1.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第三章视觉残疾的预防与康复2.眼内腔和内容物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前房前界为角膜,后界为虹膜和晶体,周边为前房角。中央部位深2.5~3.0mm,周边浅。人眼的容积约为0.2ml。后房前界为虹膜,周边为睫状突,后为晶体前囊和悬韧带。房水由睫状突的非色素上皮分泌到后房,流经瞳孔到前房。成人容积约0.06ml。玻璃体腔是眼内最大的腔,前界为晶体、悬韧带和睫状体,后界为视网膜、视神经。容积为4.5ml。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借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以固定位置。前面曲率半径为10mm,后面为6mm。晶体随年龄增长,晶体核增大而硬,囊弹性减弱,调节力减退,呈现老视。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以容纳晶体,其余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其间以视神经周围和锯齿缘前2mm处结合最为紧密。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无再生能力。3.视神经、视路及瞳孔反射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神经是指从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角止的这段神经,全长约42~47mm。分为四部分:眼内段,长1mm;眶内段,长25~30mm;管内段,长4~10mm;颅内段,长10mm。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视纤维在视路中的分布位置随各段经程不同而变迁,简化如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视交叉纤维分成交叉和不交叉两组。交叉纤维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不交叉的纤维来自视网膜的颞侧。瞳孔在光照下,引起孔径变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如光照另一眼,非光照眼的瞳孔引起缩小,称为间接对光反射。视近物时,因调节和辐辏而发生的瞳孔缩小,称为瞳孔近反射,系大脑皮层的协调作用。4.眼附属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以不甚明显的睑颊沟为界。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组织学上分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纤维层;睑结膜层。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眼外肌共有6条,司眼球的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4~5cm。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外,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眶内无淋巴管及淋巴结。眼科检查法在开始检查以前,应先询问病史,检查外眼时,可借助自然光线作一般视诊检查,再利用集合光线(斜照法)检查。眼底检查在暗室进行。必要时进一步作特殊检查。(一)中心视力检查

中心视力简称视力(vision),即视敏度(visualacuity),是指黄斑部中心凹的视力功能,也就是眼分辨得出小目标物的能力。视力的好坏是衡量眼机能是否正常的尺度,也是分析病情的重要依据。标准对数视力表

1989年规定,《标准对数视力表》于1990年5月1起在全国实施,本表优点是可以进行视力比较、视力平均及视力统计。

(1)主要设计标准:以三划等长的E字作为标准视标,检查距离5米,1分视角作为正常视力标准(记5.0)。视力记录采用5分记录法(许氏法)。

(2)视力表的安装要求和检查方法,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基本相同。

(3)5分记录法;用0~5分表示视力的等级。0分表示无光感;1分表示有光感;2分表示手动;3分表50cm手动;3.0~3.9可用走近法测出(表2--1);4.0~5.3为视力表置5米处可测得视力范围。5.0为正常视力。记录时,将被检眼所看到的最小一行视标的视力按5分记录法记录。也可把小数记录附在后面如5.1(1.2)。表2-1对数视力表3.0--3.9的测定走近距离(米) 4 3 2.5 2 1.5 1.2 1.0 0.8 0.6 0.5视力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二)近视力检查法现在我国比较通用的近视力表是耶格(Jaeger)近视力表和标准视力表(许广第)。前者表上有大小不同的8行字,每行字的侧面有号数,后者式样同远视力表(国际视力表)。检查时光源照在表上,但应避免反光,让被检者手持近视力表放在眼前,随便前后移动,直到找出自己能看到的最小号字。若能看清1号字或1.0时,则让其渐渐移近,直到字迹开始模糊。在尚未模糊以前能看清之处,为近点,近点与角膜之距离即为近点距离,记录时以厘米为单位,例如J1/10厘米或1.0/10厘米,若看不清1号字或1.0,只记录其看到的最小字号,不再测量其距离。(三)视野及暗点检查法视野(visualfield):当一眼注视一目标时,除了看清这个注视目标处,同时还能看到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物体,这个空间范围,叫做视野。它反映黄斑部以外整个视网膜的功能。对劳动、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临床上视野检查对于许多眼病及某些视觉传导路疾患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正常单眼视野的范围:颞侧约90°以上,下方约70°,鼻侧约65°,上方约55°(后两者由于受鼻梁和上眼睑的影响)。各种颜色视野范围并不一致,白色最大,兰色次之,红色又次之,绿色最小,两眼同时注视时,大部分视野是互相重叠的。第二节常见眼病的防治一、近视是指青少年长期用眼不当,导致视力过度疲劳,眼睫状肌长期痉挛,晶状体处于持续凸度加大的状态,使5m以外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物像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离视物模糊物像,从而形成近视。二、远视

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物像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在视网膜上只形成一个模糊的影像,这种现象称为远视。三、散光

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根本不能够在视网膜上聚焦,形不成焦点,出现重影,这种现象称为散光。四、弱视一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5.0,但眼的内外组织结构无器质性病变,这种视力低下的现象称为弱视。五、斜视斜视指的是两眼向前注视时,两只眼位不平行,有一只眼向内斜(内斜视)或向外斜(外斜视)。内斜视时这只眼的眼白部分外侧多,黑眼珠(角膜及其后面的虹膜)偏向鼻部;反之为外斜。六、视疲劳视疲劳又称眼疲劳,主要表现为近距离工作或阅读不持久,容易疲劳、视物模糊、看书错行、眼沉目胀、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和心情焦虑、烦躁以及其他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引起视疲劳的因素很多。如:眼部因素、全身因素、环境因素等。第三节视力残疾的分类视力残疾的分类分级盲:一级盲和二级盲;低视力:一级低视力和二级低视力。我国目前主要致盲眼病有: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视神经萎缩、沙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屈光不正和弱视等。第四节失明对盲童身心的影响一、失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986年北京医科大学对北京、天津等地256名盲生的调查发现,其身高、体重、坐高、腿围、肩宽、骨盆等体检数据都比正常儿童偏低。我国台湾特教专家张训诰教授著的《盲人适应》一书中所谈到英、美等国家的调查也都认为盲童的体质较为虚弱。

二、失明对躯体形态的影响(一)低头或垂头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盲态。据笔者统计,全盲学生的50%以上,未受过学校教育的先天盲人几乎100%有这种盲态。(二)耸肩缩颈具有耸肩缩颈盲态的人约占全盲者的10%左右。主要是由于这些盲童特别胆小,惧怕感特别严重造成的。其实耸肩缩颈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如狗、猫、虎、狮等在躲避危险时都是一样缩颈,最明显的是乌龟、甲鱼、刺猬等。许多盲童在行动的初试阶段曾遭到碰、磕、撞等多次伤害,因而增加了自己的惧怕心理。为自我保护,经常耸肩缩颈而养成了习惯。具有这种盲态的人在走路时常常思想紧张,将双手伸在前方探物。(三)弓背弯腰北京医科大学对265名在校盲童的调查结论:“阳性体征检出率最高的是驼背(男性33%,女性24%),脊柱弯曲(男性16%,女性9%)。”这足见盲童中弓背弯腰盲态的普遍性。据笔者观察了解了具有弓背弯腰盲态的人当中有一定光感能力或曾有过微弱视力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因为他们为了走路安全,弯腰视物探路,而成了习惯。弓背弯腰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而且挤压胸腔,减少心肺容量,造成气血不足,影响生长发育。第五节视力残疾的康复一、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是康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训练盲人依靠听力、借助辅助工具学会独立行走。盲人借助的辅助工具主要有盲杖和导盲犬,其中,使用盲杖最为普遍。

(1)选择盲杖盲人独立行走要依靠听力和盲杖,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盲杖至关重要。标准盲杖的颜色为白色,手柄下方10厘米处有红色标志;既盲又聋的人,应使用红白相间的盲杖。

(2)正确握杖根据自己的习惯,可选用右手或左手持杖,将拇指放在杖的里面,食指延伸贴在盲杖上,其他三个指头在杖的下面弯曲,轻松握住。(3)盲杖的位置将盲杖放在身体的正前方距脚尖约1米的地面上。

(4)手腕动作持杖行走时,将肘部稍微弯曲靠近身体。握杖的手最好保持在身体前方的正中央,这样可以使走的方向正直。要用手腕控制盲杖左右摆动,使盲杖的下端在身体前方左右均匀移动,不要移动整个手臂。

(5)摆动幅度行走时,盲杖在地面上左右轻轻摆动,摆动的幅度,要比身体略宽些,以确保前方路面没有障碍物。盲杖的下端不可从一面跳向另一面,而应在地面上划动,否则容易漏掉地面上的障碍物。(6)协调步伐盲杖向左摆动时,要迈出右脚,反之,盲杖向右摆动时,要迈出左脚。

(7)如何识别和绕开障碍物识别盲杖碰到的障碍物,应用另一只手顺着盲杖轻轻滑下,直到触摸到物体;如要绕过障碍物,应先用盲杖探出一条可以行走的路。上下楼梯时,可先用盲杖下端敲击台阶边缘和探察台阶的高度、宽度,然后再行走。沿草地、篱笆、墙壁边缘行走时,要先用盲杖触其边沿或壁,然后反复摆动,探出道路,便可行走。三、白内障复明

在正常人的眼睛内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放射性、先天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其他白内障的形成过程情况相当复杂,还没找到明确的病因。临床上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白内障可导致视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