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_第1页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_第2页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_第3页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_第4页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比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A.马克思、爱因斯坦B.牛顿、爱因斯坦C.马克思、牛顿D.达尔文、牛顿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具体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7.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是()A.致力于实现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歼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A.证明白马克思主义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相识论思想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记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1.19世纪40—60年头,马克思的两大发觉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17.从()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A.创建者B.继承者C.主要内容D.阶级属性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时代A.自由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C.和平发展D.资本主义19.马克思恩格斯的(),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A.高尚人格B.崇高志向C.奋斗精神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的统一。A.科学性与革命性B.世界观与方法论C.唯物论与辩证法D.政治与经济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历史唯物主义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C.剩余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22.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C.亲密联系群众D.指责与自我指责相结合23.()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A.《共产党宣言》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资本论》2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记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成功D.剩余价值论的发觉[参考答案:1.A2.A3.B4.A5.B6.C7.A8.B9.B10.C11.A12.A13.A14.B15.A16.A17.D18.A19.D20.A21.D22.B23.B24.A]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确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行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A.物质范畴B.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阅历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探讨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冲突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 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冲突双方在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冲突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分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冲突,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冲突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冲突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冲突的同一性D.冲突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更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更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更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确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定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相识方法是()A.

联系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C.实事求是的方法D.冲突分析法18.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

可知性B.客观性C.偶然性D.随机性1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分主要表现在()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B.自然规律的不行重复性C.社会规律的间断性D.自然规律的盲目性2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白()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同等性C.规律是可以相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21.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这是根本错误的,缘由在于()A.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B.人的理性受到情感的作用C.否认规律的客观性D.人的情感也为自然立法22.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起先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围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白()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视的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23.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志向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反了()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2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白()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态B.人的个体差异性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参考答案:1.C2.D3.A4.B5.A6.B7.B8.A9.C10.A11.C12.B13.A14.B15.C16.A17.D18.B19.A20.A21.C22.C23.C24.D]其次章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A.不行知论B.唯实论C.可知论D.辩证法2.“我思故我在”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对不行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试验和工业B.人的阅历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阅历论的共同点是()A.认为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是辩证统一关系B.夸大理性相识,否认感性相识C.割裂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辩证统一关系D夸大感性相识、否认理性相识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6.相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相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须要,则这种须要会比十所高校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相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相识供应物质手段D.实践的须要是推动相识发展的动力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分在于()A.真理是确定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着陆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A.感性相识只有上升到理性相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相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相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干脆阅历B.间接阅历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干脆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12.马克思主义相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摹写和创建的统一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3.承认客观真理是确定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4.人类相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须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相识工具的改进发达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15.感觉、知觉、表象是()A.感性相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相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6.马克思主义相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7.一个完整的相识过程,须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其次次飞跃的是()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状况C.理论付诸实践D.从实践中得出牢靠的结论18.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A.客观性B.确定性C.全面性D.相对性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A.干脆现实性B客观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20.两条根本对立的相识路途是()A.可知论和不行知论B.阅历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分在于()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具有确定性,谬误具有相对性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样C.与客观实际相一样D.对事物有新的相识23.唯物主义相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见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见()

A.实践是相识的基础

B.相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人能够相识客观世界D.真理是确定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精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A.相识具有前瞻性和创建性B.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相识是不断发展的D.相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参考答案:1.C2.D3.A4.C5.C6.A7.D8.D9.C10.A11.B12.A13.B14.B15.A16.C17.C18.D19.A20.D21.A22.C23.C24.A]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记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宝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4.生产资料全部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6.生产关系的本质是()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B.人们的阶级关系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7.国家是代表()A.统治阶级利益的B.广阔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8.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究竟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10.“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分的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

11.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就是说()。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更,都同经济基础变更是同步的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确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1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须要C.它驾驭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3.在社会革命中具有确定性意义的环节是()。A.产业革命B.思想革命C.政治革命D.经济革命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A.社会形态的演化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沟通史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更上的滞后性16.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确定论()。A.必定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必定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C.必定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冲突17.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记是()A.改造自然B.适应自然C.制造工具D.限制自然18.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分表现为()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气相互作用的结果D.社会规律是不行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相识的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21.20世纪50年头,北大荒人烟稀有、一片荒芜。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著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很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复原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22.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分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24.使人与自然既区分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

25.社会存在是()A.社会环境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27.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B.人与工具的关系C.物和物的关系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28.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A.国家元首B.意识形态C.国家政权D.政党29.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C.人是符号动物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0.使人与自然既区分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

31.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32.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A.阶级妥协的结果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C.阶级冲突不行调和的产物D.运用暴力的结果33.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A.安排关系B.生产资料全部制关系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参与生产劳动与否

[参考答案:1.B2.C3.B4.C5.D6.D7.A8.A9.A10.C11.B12.D13.C14.B15.C16.D17.C18.C19.A20.A21.D22.A23.A24.C25.B26.B27.D28.C29.D30.C31.A32.C33.B]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资本主义萌芽于()A.14世纪B.14世纪末15世纪初C.14-16世纪D.17世纪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A.同等互利的关系B.互利互惠的关系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冲突是()A.运用价值和价值的冲突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冲突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冲突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冲突4.资本主义全部制的实质是()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A.劳动过程B.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价值实现过程6.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C.资本的原始积累D.劳动力成为商品9.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A.社会化大生产B.国际化大生产C.剩余价值生产D.现代商品生产10.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确定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1.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C.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1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实行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固定资本、流淌资本、货币资本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3.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缘由是()A.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B.消费劲下降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D.流淌性偏好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A.生产不足B.生产过剩C.消费不足D.失业增加16.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17.剩余价值率是()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9、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干脆缘由是()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建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2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A.简洁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2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价值补偿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D.实物补偿问题2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A.为世界和平服务B.为世界稳定服务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2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RMB8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24.商品的二因素是()A.运用价值和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交换价值和价值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参考答案:1.B2.D3.C4.A5.B6.B7.B8.D9.C10.D11.A12.D13.B14.A15.B16.C17.D18.C19.A20.B21.A22.C23.C24.A]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A.垄断B.剥削C.国家调整D.对外掠夺2.要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关键是()A.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扩大国家关系的民主化C.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变更了()A.内容B.作用C.表现形式D.作用后果

4.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A.“参与制”B.公私合营C.建立垄断银行D.相互联合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冲突发展的结果6.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是代表和维护()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C.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社会化C.固定资本更新D.资本主义私有制9.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歼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1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

A.只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只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一般中介人

12.“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

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13.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即()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干脆驾驭的垄断资本

D.国家限制的中小资本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

A.生产社会化

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成

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

1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16.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A.只有快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快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快速发展趋势

D.既有快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整体现的是()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8.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打算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A.生产全面社会化B.产品的商品化C.产品的市场化D.市场的安排化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起了根本性质的变更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有了局部的调整和变革

C.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已不再存在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将不再存在20.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市场经济取代安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退资本主义基本冲突2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A.议会制C.两党制或多党制B.分权制D.普选制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A.人人都成为有产者B.工人成为企业的主子C.垄断资产阶级失去了生产资料全部权D.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变更23.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军事占据B.打着救济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限制和剥削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领土D.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属国24.二次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没有得到发展B.出现缓慢的发展

C.得到快速和广泛的发展

D.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惟一的经济形式[参考答案:1.A2.D3.C4.A5.D6.C7.D8.C9.B10.D11.C12.A13.C14.C15.A16.D17.C18.A19.B20.B21.A22.D23.B24.C]郁建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请选出你认为最正确的一个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对象是A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B世界上某些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C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D人们的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联系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运动发展的不同回答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唯心主义的命题B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C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D朴实唯心主义的命题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是A仔细学习教材B理论联系实际C仔细学习马列哲学原著D更多地探讨一些理论问题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冲突性C时间、空间的确定性D可知性6.时间的特点是A多维性B一维性C二维性D三维性7.事物成为客体的首要前提是A客观性B对象性C社会性D历史性8.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物质B实践C规律D自然9.发展的实质是A运动B变更C质变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现实性是指A合乎必定性的现存事物B当前存在的一切事物C当前存在的某些事物D那些偶然的存在11.本质是A那些可以相识的东西B那些常常出现的东西C那些与人的相识相一样的东西D那些与必定性、规律同等程度的东西12.冲突问题的精髓是A共性与特性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内部与外部的关系D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3.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记是A事物的变更是否特殊明显B事物变更的量是否特殊大C事物的变更是否特殊强力D事物的变更是否突破度14.相识是反映与创建的统一,这是A唯物主义相识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相识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相识论的观点15.唯物主义相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论的观点B真理论的观点C相对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16.社会发展的确定力气是A生产关系B生产方式C自然环境D人口因素17.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国家政权B政治思想C法律思想D哲学思想18.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记是A生产方式B经济基础C生产力D政治制度19.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是A社会组织B社会关怀C社会实践D家庭支持20.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A让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B向人民群众学习C让人民当家作主D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21.划分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标准是A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B物质与意识有无运动性C物质与意识有无冲突性D物质与意识有无联系性2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A科学性B实践性C革命性D阶级性23.“理在事先”,这是A朴实唯物主义命题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命题C客观唯心主义命题D主观唯心主义命题2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四维性25.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主要特点是A从物质与物质结构的冲突关系动身B从物质与意识的冲突关系动身C从物质本身动身D从意识本身动身26.自由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A物质B客观规律C实践D辩证冲突2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系统规律2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A具体分析冲突特殊性B具体分析冲突普遍性C具体分析冲突的有效性D具体分析冲突的可能性29.或然率是测定A可能性的有无B可能性的大小C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D可能性的好坏30.系统整体的性质与功能并非各组成要素的性质与功能的简洁相加,这主要是指系统的A整体性特征B结构性特征C层次性特征D开放性特征3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指规律的A普遍性B稳定性C客观性D重复性32.质与事物的存在A不是干脆同一的B是完全相同的C是干脆同一的D是可以分别的13.相识事物的基础是A质B量C系统D结构34.主体与客体最基本的关系是A实践关系B审美关系C相识关系D价值关系35.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朴实唯物主义相识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相识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的观点D全部唯物主义相识论的观点36.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A物质B人脑C客观事物D实践3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这体现了实践标准的A唯物论B辩证法C自然观D历史观38.在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新闻学B逻辑学C法学D文学艺术3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A起确定作用B不起任何作用C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D又是起作用,又是不起作用40.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是A劳动者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4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时代精神的精华C自然学问、社会学问和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D社会意识形态42.“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A唯物主义命题B辩证法命题C客观唯心主义命题D主观唯心主义命题4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44.马克思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独创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辩证相识论D历史唯物论45.爱因斯坦相对论A证明白时空的客观性B证明白时空的确定性C证明白时空的相对性D证明白时空的主观性46.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A精神生产实践B科学实践C物质生产实践D处理社会关系实践47.客体最重要的特征是A对象性B客观性C社会性D历史性48.所谓“人化自然”是指A人自身的自然B人以外的自然C人的实践改造过的自然D产生人的自然4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建客观世界”,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0.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石是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发展的规律性原理C辩证的相识论原理D思维的冲突性原理51.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的是要留意分析冲突的A同一性B斗争性C特殊性D普遍性5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A冲突的共性与特性的关系原理B冲突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C冲突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原理D冲突的相互转化原理5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哲学依据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因果规律54.唯心主义相识论坚持A可知论B反映论C先验论D实践论55.真理是确定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体现了真理观上的A辩证法B唯物论C反映论D可知论56.价值最基本的属性是A物质性B客观性C主体性D客体性57.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历史宿命论D唯意志论58.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其主导作用的是A劳动资料B劳动者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59.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集中、最干脆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哲学思想C文学艺术思想D宗教思想60.阶级斗争是A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B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C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是指A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B自然观上的辩证法,历史观上的形而上学C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D自然观上的形而上学,历史观上的辩证法6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是A朴实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辩证法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6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句话A正确表达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B混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高扬了哲学的地位D正确说明白学习哲学的重要性6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实践看成是A类似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B个人的修身养心活动C对自然界的改造D对客观世界的改造6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辩证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朴实唯物主义观点D先验论观点66.多样性的世界统一于A存在B客观实在C文化D人脑67.二元论最终倒向A唯物主义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D确定主义68.系统的性质与功能并非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洁相加,这是指系统的A开放性B整体性C层次性D结构性69.依据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人们在实践中必需从A可能动身B好的可能动身C现实的可能动身D客观存在的现实动身70.对立统一规律原理揭示了事物运动变更的A基本道路B基本形式C基本方向D基本动力71.庸俗进化论在哲学上属于A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B只承认质变,不承认量变C坚持质变与量变的辩证统一D只讲确定,不讲否定72.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因知以进行”,强调的是A相识以实践为基础B实践以相识为基础C相识来源于实践D正确的相识对革命行动的指导作用73.对不行知论最有力的批判武器是A实践B客观事物C科学理论D唯物主义哲学74.价值是指A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B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C真理内容的客观性D真理内容的主观性75.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C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76.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定A实践是社会的本质B人是社会的本质C自然是社会的本质D科学技术是社会的本质77.在社会政治结构中居核心地位的是A阶级B政党C国家政权D政治法律思想78.在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伦理学B新闻学C语言学D法学7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它是A间接的生产力B生产力的独立要素C干脆的生产力D生产力的实体要素80.人的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是A机遇B自身的素养C实践D正确的政策81.哲学是A科学之科学B各种学问的总和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时代精神的精华8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A严密的逻辑性B高度的抽象性C社会实践性D理论的批判性8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对象是A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C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D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84.旧唯物主义在物质观上的主要缺点是A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B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的C不从实践动身理解物质D认为物质是不运动的85.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的基础是A物质B自然C社会的人D社会实践86.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确定作用的是A自然B人脑C抽象思维的形成D社会劳动87.在下列哲学派别中,不承认意识能动性的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88.唯物主义最根本的观点是认为A世界是统一的B世界是运动的C自然界是物质的D世界统一于物质89.系统论把唯物辩证法的A普遍联系原理具体化B永恒发展原理具体化C质量互变原理具体化D因果关系原理具体化90.毛泽东说的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其哲学理论依据应当是A冲突发展不平衡原理B冲突同一性原理C冲突斗争性原理D冲突普遍性原理91.“扬弃”最恰当地表述了A运动这一哲学概念B联系这一哲学概念C发展这一哲学概念D辩证否定这一哲学概念92.唯心主义相识论是A先验论B阅历论C反映论D实践论93.说真理是客观的,这体现了真理观上的A辩证法B唯理论C唯物论D可知论9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A确定的B不确定的C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D客观与主观的统一95.人在活动中要合自己的目的,这体现的是A真理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冲突性原则D具体性原则96.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记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97.国家的出现是A暴力的结果B阶级斗争的结果C人的意识发展的结果D政党发展的结果98.在意识形态中,离经济基础最远的是A文学理论B哲学思想C政治思想D法学理论99.推断上层建筑性质的主要标记是上层建筑A是否干脆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干脆为生产力服务C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是否为统治阶级服务100.自由王国是A人摆脱必定性制约的时代B共产主义的哲学表达C想干什么都可以的时代D人不会犯错误的时代10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0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不同回答103.“我思故我在”,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命题B客观唯心主义命题C机械唯物主义命题D辩证唯心主义命题104.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等同起来的是A客观唯心主义B朴实唯物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0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干脆理论来源是A英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法国古典哲学D希腊古典哲学10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B冲突性C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107.只承认运动,不承认物质的观点属于A相对主义运动观B唯心主义运动观C形而上学运动观D朴实辩证法运动观108.意识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A物质B规律C人脑D实践109.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记是A事物是否变更B事物是否联系C事物是否有冲突D事物的发展是否符合历史必定性110.“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干脆同一的”,这是指A量与事物是可分的B量与事物是不行分的C事物的量在确定范围的变更不变更事物的质D事物只有量变,没有质变111.内容就是A事物相对稳定的因素B事物存在的必定性C事物的本质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112.主体与客体最基本的关系是A价值关系B相识关系C实践关系D审美关系113.“相识是摹写与建构的统一”,这是A唯物主义相识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1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客观性B冲突性C确定性D实践性115.相对主义真理观就是A只承仔细理的确定性,不承仔细理的相对性B只承仔细理的不确定性,不承仔细理的确定性C只承仔细理的客观性,不承仔细理的主观性D只承仔细理的主观性,不承仔细理的客观性116.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A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不起作用C有时起确定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确定作用117.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记是A劳动者B劳动工具C劳动对象D生产关系11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更的不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反作用119.阶级划分的根本标记是A政治立场是否正确B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C思想看法是否端正D是否参与政党120.人民群众创建历史是A为所欲为的B受杰出人物指挥的C自发的D受特定的历史条件制约的参考答案单项选择1.C2.B3.C4.B5.A6.B7.A8.B9.D10.A11.D12.A13.D14.B15.D16.B17.A18.B19.C20.D21.A22.B23.C24.C25.B26.C27.A28.A29.B30.A31.C32.C33.A34.A35.D36.D37.B38.B39.C40.C41.D42.D43.A44.D45.C46.C47.A48.C49.A50.A51.C52.A53.C54.C55.A56.C57.B58.B59.A60.B61.A62.A63.B64.A65.B66.B67.C68.B69.D70.D71.A72.D73.A74.A75.B76.A77.C78.C79.A80.C81.C82.C83.A84.C85.D86.D87.A88.D89.A90.A91.D92.A93.C94.C95.B96.C97.B98.B99.C100.B101.A102.C103.A104.C105.B106.D107.B108.D109.D110.C111.D112.C113.B114.A115.B116.A117.B118.D119.B120.D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1.确定生产关系性质和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A.生产资料全部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B.产品的安排及安排方式C.产品的交换及交换方式D.产品的消费及消费方式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转化为资本3.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A.运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在一个部门中,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变更,但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A.前者变更而后者不变B.后者变更而前者不变C.两者都不变D.两者都变更5.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6.对资本总公式冲突的分析可以看出,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A.G─W阶段的货币上B.W─G′阶段的商品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运用价值上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A.生产运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B.生产运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建价值的过程8.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无酬劳动D.抽象劳动9.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干脆后果是()A.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快速扩大C.资本有机构成下降D.不变资本比重下降10.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A.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11.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D.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13.由于运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损耗称为()A.无形磨损B.有形磨损C.精神磨损D.自然磨损14.I(v+m)=Ⅱc是()A.社会资本简洁再生产的前提条件B.社会资本简洁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5.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A.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B.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之和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之和16.某资本家企业的预付资本是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9:1,剩余价值率是100﹪,可变资本一年周转4次,年利润率为()A.20﹪B.40﹪C.60﹪D.100﹪17.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A.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C.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D.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18.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是指()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