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6种类型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6种类型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6种类型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6种类型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6种类型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写景抒情类

>即事感怀类

>咏史怀古类

>咏物言志类

>赠友送别类

>羁旅思乡类

>写景抒情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i.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2.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B.第一、二句描绘了春日农村的寻常小事,由近及远,极富有动感,生气盎然、意趣十足。

C.这首诗纯用白描,朴素自然,平淡疏野,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诗味浓郁、意境悠远。

D.这首诗静中寓动,动中见静,在水乡宁谧的意境中,一派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3.请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使东川•南秦雪①

唐元稹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第1页共169页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骐御史上南秦。

[注]①此诗是元稹被贬四川通州之时,途径骆口驿所作。

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寒食""春深''突出节令变换、路程逼远。

B.颔联“才”“己”两个副词,写出蜀道天气突变。

C.颈联的比喻运用与“千树万树梨花开”异曲同工。

D.全诗的语言浅显质朴,多以口语入诗,辞浅意哀。

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后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游凤林寺西岭

(唐)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7.从体裁看,这首诗属于()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曲子词

8.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典雅绮丽B.清新明快C.豪迈奔放D.空灵飘逸

9.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雄堪伯仲间。

第2页共169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②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李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③,揭英雄泪?

【注解】①岑:远山。②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③红巾翠袖:女子衣物装饰。

10.关于这两首作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书愤》从诗歌体裁角度来看是一首律诗。

B.《书愤》一诗中有三个韵脚。

C.《水龙吟》按照字数分类是一首长调。

D.《水龙吟》从风格上分类属于婉约词。

11.结合这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书愤》虚实结合,既回忆了过往的战争岁月,又抒发了必将必收复失地的雄心。

B.《书愤》尾联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表达自己虽年老亦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

C.《水龙吟》上阕“玉簪螺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秀美山河。

D.《水龙吟》下阕连用张季鹰和刘备的典故,表达愿躬身入局,护守河山的雄心壮志。

E.《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和《水龙吟》中“倩何人”一句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F.《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和《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一句,都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感。

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和《红楼梦》(节选),完成各题。

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泼。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

《红楼梦》(节选)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

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

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12.对《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3页共169页

A.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

B.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

C.末句“五柳”写景,兼用陶渊明“自号”的典故。

D.这首诗炼字炼句,表达含蓄委婉,境界旷远壮阔。

13.对“上”和“依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依依”与前一句“远人村”呼应,写出了远处的炊烟隐约而轻柔的样子。

B.“依依”将“我”融于景物之中,传形又传神,表现了田园的宁静安闲,表达了对田园的热

爱。

C.“上”用细描手法,写出炊烟缓慢升腾的样子,极具动态感、画面感(立体感),使人如

临其境;

D.“上”,是一幅无我之境,更显淡泊,更让人回味无穷。

14.此处《红楼梦》的节选部分表现了黛玉的某形象特点,此形象特点在《红楼梦》整本书

中是前后统一的,请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任一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内容写出概略即

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问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钮。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崎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①铜征:乐器,形似钟而驶长。

15.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乐府诗选》B.《古诗选集》C.《律诗菁华》D.《长翅句集韩》

16.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雄浑悲壮B.闲适清雅C.哀怨凄婉D.奇异瑰丽

17.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画线诗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第4页共169页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所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8.这首词在字数上属于。

19.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20.结合内容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①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21.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B.明快俊逸C.自然朴素D.雄奇瑰丽

2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

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B.“表里俱澄澈”与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异曲同工,表现了作者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

C.“孤光自照”,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境界开阔,气势雄浑,想象奇特,真可谓

神来之笔。

23.苏轼《赤壁赋》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同写在受谗被贬之际,都描写月明水光

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

(元)曾瑞

第5页共169页

相邀士夫,笑引奚奴。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醯

酥,孤山山下醉林逋。洒梨花暮雨。

柳梢青•西湖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天香暗逐风回。正

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24.“醉太平”是;“柳梢青”是。

25.比较这两篇,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程相同,但游览西湖方式不同。

B.季节不同,恰印证西湖四时皆美。

C.时代不同,但赏玩西湖兴致盎然。

D.“醉太平,,结局遭雨,大煞风景。

26.“醉太平”一曲中的画线句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志趣。请结合全曲,具体分析其情感

寄寓。

27.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②。

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

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

起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

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③风日:

春光风物。道:说。

(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押韵的角度看,这首诗是律诗。

B.从题材的角度看,这首诗是羁旅诗。

C.第五、六句中“尽兴”与“留宾”对仗。

D.从语言上看,这首诗清新自然,情真意切。

(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和“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

第6页共169页

B.颔联以“徒”和“漫”,形象巧妙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C.第三句虚写长安景色,描绘上林苑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以乐衬哀。

D.尾联超出了一般感怀诗表达孤独伤感之情的局限,将思念化为祝愿。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8.这首诗歌的体裁是,我们学过苏轼所著的赋的名篇是

29.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

30.古人对于后两句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南宋)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

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咒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

西下。

【注释】①张昇,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②低亚:低垂。

3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声声慢B.念奴娇C.沁园春D.离亭燕

32.“寒日无言西下”历来为人称道,语言使用别具一格,请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

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第7页共169页

B.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

雅宁静。

C.“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

环境的静谧。

D.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

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34.请从景情关系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35.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B.近体诗C.五言律诗D.诗余

36.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37.下列对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的《镜湖女》,塑造了镜湖边船家女子勤劳、美丽、活泼可爱、乐观积极的形象。

波平如镜的镜湖之上,粉面如花头顶荷叶的美丽女子,坐在小船上,忙碌着,风景如画。

B.整首诗运用浅显直白的语言,“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乱荷叶’'写女子摆

动的伞把荷叶搅乱。"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

荡漾。

C.全诗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运用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

中间四句运用描写的手法。

D.尾联,劳累了一天的镜湖女儿回到家中又互相邀约第二天一起去看迎神赛会,表现出女

孩子们的青春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8页共169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远村归帆

(元)徐再思

远村西,夕阳外。倒悬一片,瀑布飞来。万里程,三州界。走羽流星迎风快,把湖光山色分

开。飞鲸涌绿,橘乌点墨,江鸟逾白。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方铲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①酒廊:酒旗。

38.下列书籍中可以同时收录上述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A.《宋元长短句》B.《元代小令选》

C.《元四家散曲集萃》D.《元杂剧套曲全鉴》

39.对两首作品的写作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普天乐》以动景反衬静景B.《普天乐》以实景催生虚景

C.《寿阳曲》拟人与对比并存D.《寿阳曲》嗅觉与视觉连用

40.两首作品的内容都写“归帆”,但作品意境有明显差异,请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杏帘在望①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若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久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班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注】①此诗是赋咏大观园中李纨居所稻香村的诗。②雉(Zhi)碓(gou):野鸡鸣叫。③

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第9页共169页

41.《杏帘在望》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中()处。()

A.宝黛初会B.元妃省亲C.探春结社D.香菱学诗

42.下列对《渭川田家》分析,不恰总的一项是()

A.1、2句勾勒暮色下牛羊归村的景象。

B.3、4句展现野老迎牧童回家的场景。

C.5、6句透露出诗中时令是春夏之交。

D.7、8句描绘了田夫与诗人相谈甚欢。

43.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分析两首诗的差异。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

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聪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靳(qf)水:水名,流经湖北靳春县境,在黄州附近。②障泥:马鞘,垂于马两旁以

挡泥土。

44.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B.《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C.《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D.《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45.对序及本词,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氐颂的一项是()

A.序中写特定时间段的景物,扩展了本词语句所展现的意境。

B.“弥弥”“隐隐”形象地表现出春水涨满、层云淡淡的特点。

C.“溪”作量词,将无边风月融入一溪,化大为小,令人惋惜。

D.“杜宇”句以声衬静,表现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46.词中“解鞍欹枕绿杨桥”和序中“及觉已晓”,与《赤壁赋》中“(客与苏轼)相与枕藉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均借"睡眠”体现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

野步(一)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第10页共169页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二)

【宋】贺铸

津头微径望城斜①,水落孤村格嫩沙②。

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

【注释】①津头:渡口。微径:小路。斜(xia):指小路没有正对着城门。②格:阻隔。嫩

沙:细软湿润的沙。

47.这两首作品的体裁都是()

A.古体诗B.词C.曲D.绝句

48.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末句写作者醉酒后感受东风送暖,欣赏烂漫花草。

B.第二首画面疏朗,乡村气息浓醇;语言晓畅,诗风清新。

C.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D.两首诗都描绘了春日野步所见,抒发孤寂无聊之情。

49.你认为这两首诗情感表达的方式相同吗?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溜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懈:渤海

的古称。

50.本诗对仗的联数是()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5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未见江潮,先闻其声,巨大如雷鸣,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颈联直接描写江潮吞天卷地而来时,那声势浩大遮天当日的情景。

C.本诗写出作者观潮的全过程,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

D.本诗调动多感官多层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的气势。

52.本诗和宋代潘间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被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请从表达技巧上赏

第11页共169页

析两篇作品结尾句的异同。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闽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注]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爱喝酒,生性狂放。

耦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潦。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53.以下对两首诗歌内容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写朋友饮酒吟诗。月光洒满了庭台,环境的宁静与相聚的热烈形成了对比。

B.甲诗尾联诗人由领略美好的月光,陷入沉思。以问句作结,让读者去思考,意味深长。

C.乙诗颔联写诗人拄拐倚门,傍晚时听蝉的鸣叫,可见诗人隐居中超然恬淡的生活态度。

D.乙诗中诗人将朋友比作五柳,又用接舆自比,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54.清人沈德潜对钱起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

流矣,此最工于体物试分析甲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乙诗中“最

工于体物”的是哪一联,作简要分析。

第12页共169页

参考答案:

1.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2.B

3.心理描写/白描手法。作者用“凝"、"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

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

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积极乐观的生活情

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掌握能力。

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则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

这首诗有四句,每句都是七个字,而且二四句都押韵,所以这是一首近体诗七言绝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由近及远”分析错误,第一、二句意为,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小船被春风

吹动,一直漂进钓鱼湾,先写远景——篱外,再写近景——钓鱼湾,应为“由远及近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

本题要求赏析“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两句诗,可从手法和内容等角度赏析。

这两句的意思是: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

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船不系,随流飘荡本是一件普通不过的小事,诗人并没

有太多地在意。然而,正在室前屋后玩耍的一位小童却注意到了。他看到飘进来的船儿,以

为是客人来了,赶快跑回家,急急忙忙打开柴扉,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通过心

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心、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

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

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此处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飘荡的小船,奔走

的儿童,动中见静,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

气息。

4.C

5.A

6.借景抒情。即使是仲春时节,却寒雪未去,周围都笼罩在严寒中,写出了前途艰险、诗

人内心的悲苦、孤独。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本首七律对仗工整,首联“帝城寒尽'’对"骆谷春深”,颔联"才见”对”已惊”“岭头云似盖''对"岩

第13页共169页

下雪如尘”,颈联"千峰笋石''对"万树松萝”"千株玉''对“万朵银”,故有三联对仗。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突出节令变换、路程逼远”错,首联交待了京城的寒冬已过去,快到寒食节了,然而所经

的骆谷虽已是春深时节却没有一点春的气象。突出了此地天气寒冷。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颈联“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如笋石般的山峰好像上千矗立的玉石,松萝树林

也披上了万多银花。表现出蜀道上的严寒雪景。

尾联以飞鸟、猿烘托周围环境的沉寂,以其“不飞不动”反衬诗人的“动”,抒发诗人孤寂悲凉

之情。在写景中,苍茫沉寂的意境,寒雪未去,周围都笼里在严寒中,诗人被贬,不仅心冷,

又碰上蜀地的严寒,身心俱寒俱悲,诗人独自骑马在入蜀途中,表达出入蜀之路的艰险,以

及自己被贬到蜀的哀愁和对未知的忐忑。

7.A

8.B

9.此诗写春游山野情趣,起句即点出“喜”字,抒发结伴游览水石的喜悦,风华正茂,意气

风发。颔联融情于景,描写弥漫的雾霭散去,露出了远处的树林,整座幽山春色展现在诗人

面前,愉悦之情跃然纸上。颈联描写朋友们山中饮酒欢歌的场面,逸兴飞扬。尾联写大家陶

醉山间,流连不忍离去,直待明月相伴而归,“招月伴人还''一句似月亦有情,移情想象,人

月为伴,生动地表现出游赏之乐,整首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趣盎然。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这首诗共有8句,每句五字,字

数对应整齐,不符合律诗4句和曲子词长短句的字数特征,故可排除B、D«从诗中

“间”“山”“闲”“还,,可知,诗歌押“an”韵。而古体诗押韵自由,不如此严格,如此规范押韵应

是律诗。排除C。故选A。

8.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

笔触清新,语言轻快,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清新明快的风

格最适合形容本诗。故选B。

9.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和技巧的能力。《游凤林寺西岭》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

首诗。这首诗写与年轻的伙伴们同游的逸兴。作者这次春游,正当良辰美景,所以心情极好。

移情于景,于是满目青山,一片明丽。“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

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烟容开远树,春色

第14页共169页

满幽山”,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美丽景象,景中融情,

作者赏景的乐趣在对景物生动的描写中展现了出来。“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颈联直抒

胸臆,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施飞。诗人既通过对乐事的记叙表达愉悦,

还通过“洽”“闲”这两个形容词表现了出来。“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尾联中"莫愁”不仅

通过议论直接表明观点,“招”字还将月亮拟人化,移情想象,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

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整首诗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趣盎然。

10.AC

11.BCDF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B.“三个韵脚”错误。应为五

个韵脚。即:艰、山、关、斑、间。D.“婉约词”错误,《水龙吟》从风格上分类属于豪放词。

故选A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必将必收复失地的雄心”

错误。应为壮志难酬的感慨。E.“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错误,“楼船夜雪瓜洲渡”没有借代。

故选BCDF。

12.D

13.C

14.答案示例一林黛玉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对田园诗"淡'’的欣赏,表现了她不愿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黛玉葬花,并在葬花词中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同样表现出对纯洁

品德的坚守。

答案示例二香菱是薛蟠抢的小妾,薛宝钗不教她学诗而黛玉倾心传授,既说明黛玉对命

运悲苦的香菱的同情,也说明她本质上不顾及世俗人情和礼法。林黛玉与宝玉互赠情物情诗、

同看《西厢记》,都说明她更珍视现实人性而抵触传统礼法。

答案示例三黛玉教香菱学诗表现了黛玉的诗性、感性的形象特点,对诗的谈论表现了黛

玉充满了自然的灵性和秀逸天真的意态风神。黛玉葬花,黛玉悲秋,黛玉叫紫鹃搭下纱屉看

大燕子回来的对话,都说明黛玉形象中有诗的气韵灵性。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D“境界旷远壮阔”错误,应该是和谐

幽静,淡泊宁谧。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C.“细描手法”错误,此处是白描手法,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黛玉评诗“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

成”可见,她喜爱陶渊明的淡然纯真情怀,这反映出她性格上高洁,不远沾染世俗的特点。

第15页共169页

黛玉葬花时,是不忍心花落在地任人践踏,便独自把它们扫入锦袋中,埋入泥土,反映了她

的高洁。从黛玉对香菱学诗的态度可见,她并不因香菱身为薛蟠的小妾而瞧不起她,反而对

香菱充满同情,富有耐心;薛宝钗同样才华横溢,却不愿费心教她;而黛玉则悉心传授,可

见她眼中没有世俗阶级、礼法等级之分,只有性灵相投之感。在《红楼梦》中,她与贾宝玉

之间的感情也是同样出自真纯内心,他们互赠情物情诗,同看《西厢记》,都懂得对方内心

对于世俗礼教的不屑而追求真诚的心意,说明她更珍视现实人性而抵触传统礼法。黛玉教香

菱学诗也体现出黛玉在诗歌上的领悟能力、创作能力极强,她并非墨守成规之人,而是更推

崇淡然纯真,越是“淡而现成”,越是有诗意,仿佛整个人都是由诗构成的一般,自然而然地

散发出天人合一的诗性。她对一切自然外物的感受,如葬花,对花儿无限同情与爱怜之意;

叫紫鹃摆下纱屉看大燕子回来,对燕子这种自然精灵充满关爱与体贴:她的潇湘馆幽静深

远……这些都体现黛玉形象中诗的气韵灵性。

15.C

16.B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含笑点出野桃绽开之景,以自摇写出柳树随风起舞姿态,描

绘了一幅秀丽的农家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体裁的能力。

诗歌中间两联对仗严谨,每联结尾押韵。属于七言律诗。

故选Co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

此诗描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诗人正

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

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

优美的山野风光,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无过于此了!诗人在这次山行

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风格闲适清雅。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的意思是: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

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十分快活自在。将野桃、柳

条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们人的活力。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

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

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

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了欢乐和生意,表达了诗人欢

第16页共169页

快的心境。

18.小令

19.D

20.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

愤之情。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词按字数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这首词共40

个字,属于“小令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情辞宛转”“不露痕迹”错误,表达情感比较明显。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骄傲、傲慢,说从此有

谁会再来喜欢你?青山的孤傲,不肯低头屈就,恰是词人品格的写照。

词人独自诵读《离骚》,此时孤独的月亮静挂高天,似乎只有它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

默陪伴。明月本就是高洁的象征,词中词人借它表达自己品性的高洁。

《离骚》是用典,词人借用《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的孤愤与无奈。

21.D

22.C

23.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觉得自乘风腾空遨游,离开人世登上仙境。表达了遗世

独立,超然外物的旷达胸襟。张孝祥用“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用皎洁的

洞庭月色来表现自己高洁,忠贞和光明磊落的豪迈气概,也暗含贬谪的愤慨之情。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

澈。”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

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

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

片晶莹。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

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

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

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全词写景雄奇瑰丽。

第17页共169页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错,“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

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赤壁赋》中,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面对

此景诗人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

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仿佛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

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表达了遗世独立,

超然外物的旷达胸襟。

《念奴娇•过洞庭》中,诗人形容月下之境用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

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

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两句中,"孤光自照”,是说

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

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

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

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

所以,张孝祥用“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用皎洁的洞庭月色来表现自己高

洁,忠贞和光明磊落的豪迈气概的同时,也暗含贬谪的愤慨之情。

24.曲牌词牌

25.C

26.作者游湖,“写新诗吊古”,游苏堤寻芳林、断析畔沽酒,表达了作者要像古人一样纵情

山水;记林逋、要同这隐士一醉,寄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正宫】为宫调,"醉太平”为曲牌,"柳梢青''为词牌,“西湖”为题目.

25.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正宫】醉太平》描写了作者与朋友们逛西湖的情景,“苏堤”“断桥""孤山’’表现了他的

兴趣并不在歌吹热闹而偏向于怀古的幽情。最后以林逋自况、写景作结,神情毕现,表达了

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怀,而非“赏玩西湖兴致盎然”。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第18页共169页

“写新诗吊古”交代了作者与朋友游西湖的目的。“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醺醵''是说"在

苏堤上赏看芳花林树,在断桥桥边买来老酒”,游苏堤寻芳林、断桥畔沽酒,表达了作者要

像古人一样纵情山水;

“孤山山下醉林逋”的意思是“在孤山山下像林逋一般醉他个迷迷糊糊。遍身上洒满片片梨花

滴滴暮雨”,林逋是宋初著名隐士,以爱梅著称,隐居于西湖孤山。词人记林逋,要同这隐

士一醉,实际是寄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27.(1)B

⑵C

(3)颈联运用虚写,想象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热闹欢愉的场景,与上一联的独游构成对照,表

达了自己的孤寂之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这样写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蕴

藉。(也可回答用典)

【解析】⑴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题材、语言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羁旅诗”错误,所谓“羁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

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

等内容的诗歌。而此诗是先写寓居长安之无聊,乃至时逢春至也没有好心情,后转写怀念洛

城风日,引出无限归思和遐想,抒发了诗人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

恋和热爱之情。所以不属于“羁旅诗”。

故选Bo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C.“虚写”是错误的。前两联写诗人独自游长安时所见到的景象,应是实写。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颈联是叙事,叙事的手法有白描、虚实等,可据此回答。

赏析句子首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指出效果。颈联的意思是:朋友们这时在

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是想象东都洛阳的朋友们“尽兴”

赏景,一派热闹欢愉,运用虚写的方式,与前两联写到的诗人独自游长安的情景构成对照,

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样写使作者的情感表达

的更深沉,使诗歌更具想象力。

28.绝句《赤壁赋》

29.①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②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第19页共169页

30.①“造句之奇”“奇”在诗人以花拟人。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

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②“构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

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却又无斧凿之迹。

【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体裁及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诗歌四句话组成,偶数句押韵,属于绝句;苏轼所著的赋的名篇是《赤壁赋》,此赋记叙了

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

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

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

位。

2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本诗开头两句分别写白天的海棠和夜间的海棠,首句用春意浓的景象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氯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

来写,香气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

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了空

间感,也暗示夜己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3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分析古人的“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关键在于挖出语言表达的“奇'’和诗歌构思的“巧”。

其“奇”在以花拟人,“只恐夜深花睡去”。在诗人看来,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

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

宵的执著。

其“巧”在两句分别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和化用了李商隐《花下

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额诗句,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31.D

32.“寒”字承接上片的“冷”字,更增加了孤寂之感。“无言”为拟人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

感,景中寓情,以景结情,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气氛,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