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综合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综合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综合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综合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想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2.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A.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实际是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3.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C.实行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的政策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4.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5.1917年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决定用武力夺权代替和平夺权,主要是由于()A.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发展方向B.人民群众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七月流血事件发生,临时政府完全掌握政权D.临时政府勾结前线反动军官准备到首都镇压革命6.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深度不同B.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不同C.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和途径不同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认识不同7.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的功绩是()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D.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8.十月革命能体现出的特点是()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②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③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④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9.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召开B.国民政府成立C.国民党一大召开D.五卅运动10.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主要的认识是()A.必须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B.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C.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D.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1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D.创建了中共独立领导的武装13.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B.“左”倾错误在中央占统治地位C.蒋介石的兵力强D.红军要转移到陕北根据地14.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15.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①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②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③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④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B.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的召开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7.《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没有签字的原因是()A.蒋介石操纵谈判B.国民党用谈判做掩护赢得了时间C.国民党长江防线部署完毕D.李宗仁与蒋介石明争暗斗18.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的召开B.《双十协定》的签定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二、材料解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党纲领如下:(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无产阶级的目的——消灭阶级;(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未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的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战,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和革命动力的看法前后有什么变化?(2)材料二是否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说明你的理由。(3)据材料和史实归纳导致这种变化的思想根源和原因。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改变,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有关知识评价此条道路是否正确?为什么?(3)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主张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你怎样看待这两条道路?21.19世纪出现了一股社会主义思潮。请回答:(1)这股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括哪两种思想理论?其产生的根本条件是什么?(2)19世纪中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标志是什么?在当时有何影响?在法国、俄国、中国有哪些实践成果?2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它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5CDADC;6—10DBBCC;11—15BBABD;16—18CAD19.(1)答:变化:材料一的奋斗目标是消灭阶级差别,直至消灭阶级的存在;革命动力是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材料二的奋斗目标是完成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革命动力是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答:没有。材料一强调的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材料二强调的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最高革命纲领仍保持了材料一中提出的最终奋斗目标(3)答:根源及原因: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的分析。20.(1)答: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全面尖锐化。不正确。在革命失败后,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2)答: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其依据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弛,开展土地革命。(3)答: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其依据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21.(1)答: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根本条件: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2)答:《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法国:成立了巴黎公社。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2.答:19世纪末,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使日本夺得中国台湾等领土,并获取大量赔款,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