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题一、选择题1.四川宜宾一名女警察开着奔驰车,占住东方时代广场站前方的右转公交车道,致使公交车无法正常通行。宜宾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给予女警察程某书面诫勉;责令程某作出深刻检讨。这告诉我们()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还存在特权思想④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或争风出头,或勒索钱物,或口角顶撞。作为一名有正义感的中学生,应该()①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只管自己,不顾他人的感受与体验③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见义“智”为④及时安慰,给予受害者必要的帮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3.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无障碍更衣间、低位服务台、语音提示系统、无障碍标识系统…北京冬残奥会打造了无障碍的赛事环境。这体现了()①公民有政治自由权利②平等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③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④平等要求不同情况差别对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工作条例》规定,信访人员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无法治不自由②法治既保障自由又规范自由③该规定不利于信访人员充分自由地行动④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属于非正义行为的是()①爸爸醉酒驾车不听劝阻,小明及时拨打“110”报警②在小纲的再三请求下,小芳在考试中帮助小纲作弊③为帮助被欺负的朋友,小峰与小帆将小刚痛打一顿④发现乘客遗失的钱包,出租车司机将钱包据为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6.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国相关制度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下列举措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①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②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③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大贸易、投资空间④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充实细化消费者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7.人们向往公平、追求公平,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②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③唯恐惹祸上身,避之不及④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1年1月26日,国家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9.99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优化规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维护社会公正、造福人民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这说明()A.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是国家的责任B.正义的制度充分发挥了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C.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D.社会保障体系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9.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和自由是赋予每个公民的,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和自由。珍视自由,就要()A.珍惜权利,躲避义务 B.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C.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 D.珍惜自己的自由,无视他人的权利10.我国中部某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坚决遏制违规招生入学行为,坚持公办民办平等对待.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2020年开始,全面取消义务教育学校各类特长生招生。对于该省教育厅的做法,你的正确认识是()①这体现了公办民办教育要平等对待②这是不近人情的表现③招生特权的存在是全国的普遍现象,不必大惊小怪④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专章中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这一规定,下列看法正确的有()①手机是公民合法财产,未成年人有权随时使用②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自由,这一规定是对自由权利的侵犯③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保障自由④未成年人要尊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去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①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相貌歧视现象③人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歧视行为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不再受困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歧视”,需要公民()①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②增强平等意识,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④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执法监督力度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从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这样做()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②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③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④能够杜绝各种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发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下列内容能够反映社会公平主题的有()①国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②某地扎实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③在银行、餐厅、车站等公共场所不按顺序排队,随意插队④某市对参加中考的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子女,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6.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意义在于()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④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自由平等已成为当今的主旋律,社会上已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的事迹,践行着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性别歧视”,甚至“收入歧视”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A.依据刑法严厉打击这些行为B.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C.听之任之D.充分利用自己的岗位优势,维护自己的特权1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精神,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说明(
)①弘扬法治精神需要追求公平正义
②司法权力不受他人干涉③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④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1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反对特权是因为()A.特权不利于实现社会的绝对公平 B.特权只有在封建社会才存在C.它是平等的大敌,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D.特权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要求20.疫情期间,深圳市政府开展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许多核酸检测点开设了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开通核酸检测绿色通道()A.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B.不利于维护正常社会秩序C.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属于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1.《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使用者不得通过公众账号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加强对本平台公众账号的监测管理,发现有发布、传播违法信息的,应当立即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传播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下列对该规定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必要的限制是对权利、权益的一种保护②在“互联网十”时代,这些管理规定与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相违背的③国家应该充分保护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2.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践行平等,要求我们()①积极履行义务,进而取得法律之外的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3.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下列做法属于非正义行为的有()A.小宇买到过期食品,向有关部门举报 B.小明把欺负好友的小刚痛打一顿C.看见一群人正在打架斗殴,小马拨打“110” D.发现某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小王上前制止24.初中生小红看到一处民宅失火,里面还有人在呼救,这时他应该()①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珍爱生命,见义智为②他人生命安全第一,奋不顾身,见义勇为③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提供线索,协助救助④迅速离开事故现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5.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下列行为中,属于正义行为的有()①民警黄其焕舍身替换人质,保护群众安全②群众举报范冰冰“阴阳合同”涉税问题③保安用小刀在违规停放的车辆上划一道痕④法官霍玉山坚持每月资助贫困学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解答题26.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波洛克)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孙中山的“大同世界”。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平等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促进公平、维护正义。打击邪恶、扫除不公。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平等意识,某校八年级(1)班召开了一次以“平等的脚步”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应该如何理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2)平等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生活中,我们怎样追求平等?27.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抗病毒药品等防疫用品,以及粮油肉蛋菜奶等基本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秩序稳定,规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2020年2月1日,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请结合上述时事材料,运用“正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出台这一指导意见的必要性。28.某市曾经发生过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醉驾车辆冲岗拖行交警,情况万分危急,三名互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默契配合,最终将醉驾车辆逼停,救下了被拖行的交警。该市警方和出租公司给三位司机送来了“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锦旗。(1)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各种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请各写出两个关于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词语正义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正义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知道下列的报警电话吗?,请写在横线上。①报警电话_____________。②火警电话_____________。③急救电话_____________。(3)个人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的行为,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做?29.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1)请你谈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2)材料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①②③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分析材料可知,女警察的行为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告诉我们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还存在特权思想,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①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故本题选A。2.C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守护正义。①③④:个人守护正义要坚持正义标准,能伸张正义,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维护正义,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及时安慰,给予受害者必要的帮助,①③④说法正确;②:错误,是没有正义感的表现;故本题选C。3.D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的认识。③④:北京冬残奥会打造了无障碍的赛事环境,表明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出平等要求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④说法正确;①:公民有政治自由权利的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②:错误,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故本题选D。4.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信访工作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表明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无法治不自由;法治既保障自由又规范自由;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没有正确理解《信访工作条例》相关规定的目的,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B解析:本题考查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反之,影响社会进步、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属于非正义行为。①属于正义行为,爸爸醉酒驾车不听劝阻,小明及时拨打“110”报警,小明的行为维护了公共利益,属于正义行为。②属于非正义行为,在小纲的再三请求下,小芳在考试中帮助小纲作弊,作弊行为是非正义行为。③是非正义行为,为帮助被欺负的朋友,小峰与小帆将小刚痛打一顿,为帮助受欺负的同学,可以运用合法方法,打人是违法行为,属于非正义行为。④属于非正义行为,发现乘客遗失的钱包,出租车司机将钱包据为己有,这是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是非正义行为。②③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B。6.D解析:本题考查制度保障公平。①: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公平无关,故排除①;②④:建立全国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充实细化消费者权益等,都表明国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维护公平正义,故②④说法正确;③: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公平正义无关,故排除③;故本题选D。7.D解析: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崇尚公平,要勇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②④说法正确。①③错误,这些思想和做法都不利于维护公平和自己的合法权益。故选D。8.C解析:本题考查对正义制度的认识。A: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故A说法错误;B:观点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依据题文描述,国家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维护社会公正、造福人民提供了重要制度泊镇,表明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故C说法正确;D: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9.B解析:本题考查珍视自由。B:珍视自由就要反对特权,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B说法正确;A:错误,要自觉履行义务;C:错误,要正确依法行使权利;D:错误,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故本题选B。10.D解析:本题考查公平的相关知识。①④:题干中坚持公办民办平等对待、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以及全面取消义务教育学校各类特长生招生,体现了教育公平。①公办民办教育要平等对待,④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①④符合题意;②:题干中所描述的是教育公平现象,是正确的,是值得提倡的,不是不近人情的表现。②说法错误;③:招生特权的存在是违背教育公平的现象,需要整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1.D解析:本题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③④: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保障自由,题文中,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网络保护”的规定,说明了未经允许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是中学生的法定义务,未成年人也要尊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去做,故③④正确;①:错误,公民有权依法使用手机,故排除①;②:错误,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题文规定是对自由的保护。故排除②;故本题选D。12.C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的认识。①:观点虽然正确,但在漫画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①;②③④:依据漫画描述,漫画中因为相貌辞退员工,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相貌歧视现象,人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歧视行为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故②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13.A解析:本题考查践行平等。①②:题文中,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歧视”,需要公民增强平等意识,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①②正确;③④:不是公民的职责,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4.A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①②③:题干表述了国家从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切实解决人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杜绝违背公平正义的现象发生的说法过于绝对了,排除;故本题选A。15.A解析: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旨可知,国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某地扎实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某市对参加中考的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子女,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能够反映社会公平主题,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在银行、餐厅、车站等公共场所不按顺序排队、随意插队,是危害公共秩序的不公平行为,所以③排除;故本题选A。16.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本题考查的是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意义,④强调的是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17.B解析: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面对“性别歧视”“收入歧视”等现象,我们要敢于同不平等的现象作斗争,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B说法正确;材料中的不平等现象并不一定触犯到刑法,A说法错误;听之任之是缺乏平等意识的表现,C说法错误;D是特权思想的体现,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18.C解析: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认识和理解。①③④:分析材料可知,我国采取措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表明了弘扬法治精神需要追求公平正义,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故①③④说法正确;②: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C。19.C解析:本题考查对公平的认识。A: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A错误;B:特权在任何社会都可能存在,B错误;C: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反对特权是因为特权是平等的大敌,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故C说法正确;D:特权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D错误;故本题选C。20.A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意义上的平等。A:依据教材知识,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包括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深圳市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开设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A说法正确;BCD:题文中开展核酸检测绿色通道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属于特权,故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1.D解析:本题考查对自由与限制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①④:网络生活中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规定。这说明了必要的限制是对权利、权益的一种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故①④说法正确;②:在“互联网十”时代,这些管理规定是为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而实现的,故②说法错误;③: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网络言论自由,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2.D解析:本题考查践行平等。践行平等要求反对特权,我们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所以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故选D。23.B解析:本题考查非正义行为。ABCD:依据教材知识,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则是非正义行为,故ACD属于正义行为;B属于非正义行为;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24.C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守护正义。①③:初中生小红看到一处民居起火,还听到里面传来呼救声,要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珍爱生命,见义智为,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提供线索,协助救援,①③做法正确;②:错误,也要珍爱自己生命;④:错误,缺乏社会责任感;故本题选C。25.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义行为的认识,根据所学,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反之都是非正义行为。①②④属于正义行为;③保安的做法侵犯了他人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是违法行为,是非正义行为,所以正确答案选C。二、解答题26.(1)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2)①追求平等,就要反对特权;②追求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追求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解析: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1)题干要求分析平等的含义,属于教材的基础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据此分析即可。(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服务协议与劳动合同有何关联
- 2025企业办公租赁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5环保设备购销合同
- 机构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2025煤炭买卖合同协议范本
- 设备买卖合同书范本
- 域名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三方委托合同样本:三方委托合同范本
- 冰球护具转让协议书
- 2025年03月湖南娄底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集中组考公开招聘2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经穴秘密(人体361个经穴全部解析)
- 第五代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编制指导意见(5G补充定额)
- 广东省五年一贯制语文考试题目
-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 某别墅中央吸尘系统设计施工规范说明
- 体育中国(上海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麒麟小学创建五好关工委工作实施方案
- 2023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1)-外科感染-疖、痈
-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